古代名人与謇吃

2018-06-19 06:40彭华
文史杂志 2018年3期
关键词:口吃

彭华

所谓謇吃,是一种习惯性的言语缺陷,指说话字音重复或词句中断,故又称“重言”等或谓“口吃”。在古代中国,患有謇吃的名人(虽謇吃却能发愤者)很多,如战国的韩非,汉代的周昌、司马相如、李广、鲁恭王刘馀、扬雄、何休,魏晋南北朝的魏明帝曹叡、邓艾、成公绥、左思、孔觊、焦度、崔慰祖、卢柔、郑伟,隋唐五代十国的卢楚、陆羽、孟郊、孙晟、李固言,宋辽金元的崔公度、王汾、萧胡睹、陈绎曾、家安国,明宪宗朱见深,晚清的敬安等。在现代中国,患有謇吃的名人也很多,如王国维、马君武、刘师培、柳亚子、冯友兰、顾颉刚、陈登恪、王芸生、萧乾等。关于中国现代的謇吃名人,笔者曾在《文史杂志》有小文叙述。[1]兹再对中国古代的謇吃名人奋发有为的事迹作点介绍,以为姊妹篇。

韩非(约前280—前233),韩国诸公子(国君庶子),战国末期韩国(都今河南新郑)人,与李斯(?—前208)同师事荀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政论家和散文家,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后世称“韩子”或“韩非子”,著有《韩非子》。

韩非鉴于韩国日弱,曾多次上书韩王请变法图强,惜乎韩王不能用。《史记·老子韩非列传》记载,韩非“为人口吃,不能道说,而善著书”。韩非著有《孤愤》《五蠹》《内外储》《说林》《说难》十余万言。其书传至秦,为秦王政所重。秦攻韩急,韩王派韩非出使于秦,结果被“挽留”于秦。韩非后为李斯、姚贾谗害,自杀于狱中。

周昌(?—前192),沛县(今属江苏)人,西汉初期大臣,秦时为泗水卒史;秦末农民战争中,随刘邦(前256或前247—前195)入关破秦。汉朝建立,其迁御史大夫,封汾阴侯;为人强力,耿直敢言。刘邦欲废太子,他直言谏止。刘邦病,担忧赵王刘如意(?—前195)性命,遂以周昌为赵王相。后刘如意为吕后(?—前180)所杀,周昌自觉辜负刘邦的托付,郁闷不乐,三年后去世,谥号悼。

在中国古代謇吃而发愤的名人排行榜上,周昌的知名度极高。汉语中“期期”一词,即来源于周昌。根据《史记·张丞相列传》记载,汉高祖刘邦“欲废太子,而立戚姬子如意为太子”,但大臣们都强烈反对,而周昌尤其反对。汉高祖龙颜不悦,询问缘故,弄得周昌“期期”不已。“昌为人口吃,又盛怒,曰:‘臣口不能言,然臣期期知其不可。陛下虽欲废太子,臣期期不奉诏。”[2]

司马相如(前179—前117),字长卿,蜀郡成都人,工辞赋,西汉著名文学家,著有《上林》《大人》等赋,后人辑有《司马文园集》。与韩非一样,司马相如也是工于“文”而拙于“言”。《史记·司马相如列传》说,“(司马)相如口吃而善著书”。

李广(?—前119),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秦安县)人,西汉名将。李广武艺高超,善骑射。长期镇守北方边防,先后与匈奴作战70余次,用兵神速,作战勇敢,匈奴人称他为“飞将军”。李广为人质厚少言,爱士卒,得赏赐均分部下。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均为之垂泣尽哀。

李广是一个悲剧性的英雄,至死都未能封侯。[3]或许,这与李广的謇吃有一点关系。司马迁说:“余睹李将军悛悛如鄙人,口不能道辞”(《史记·李将军列传》);班固亦云:“李将军恂恂如鄙人,口不能出辞”(《汉书·李广苏建传》)。

刘馀(前169—前127),汉景帝第五子,母程妃,与江都易王刘非、胶西王刘端皆为同母兄弟。景帝前二年(公元前155年),他被立为淮阳王,次年徙为鲁王。其好治宫事、苑囿、狗马,晚年爱好音乐,不喜辞辩;初治宫室,坏孔子旧宅以广其宫,于旧宅壁中得古文经传。他当淮阳王28年后,病死。

《史记·五宗世家》说鲁共王刘馀“为人吃”,意思不大清楚(估计“吃”前脱漏“口”字)。《汉书·景十三王传》说鲁恭王刘馀“为人口吃难言”,用语直白,意思清晰。

扬雄(前53—18),字子云,蜀郡成都人,西汉文学家、哲学家、语言学家。扬雄善为辞赋,以文章名世。其辞赋著名者,有《反离骚》《甘泉赋》《长杨赋》《校猎赋》等;后转而研究哲学、语言学,曾仿《论语》作《法言》,仿《易经》作《太玄》,又作《训纂》《方言》。

作为文学家的扬雄,在他的身上有司马相如的影子和影响。扬雄的辞赋之作,在形式上多模仿司马相如《子虚赋》《上林赋》。与司马相如出奇相似的是,扬雄也长于文字表达而短于口头表达。《汉书·扬雄传》说,扬雄“为人简易佚荡,口吃不能剧谈,默而好深湛之思”。

何休(129—182),字邵公,任城樊(今山东滋阳)人。何休精研六经,诸儒莫及。其所作《春秋公羊解诂》,为《公羊传》制定义例,阐述《春秋》微言大义;另有《公羊墨守》《左氏膏肓》《穀梁废疾》,今佚,有辑本。

王嘉《拾遗记》卷六:“何休木讷多智。……门徒有问者,则为之注记,而口不能说。”看来,何休虽然质朴讷口,但却雅有心思。

魏明帝曹叡(204—239),字元仲,沛国谯人,魏文帝曹丕(187—226)长子,母文昭皇后甄氏,系曹魏第二位皇帝,在位13年(公元226—239年)。

《三国志·魏书·明帝纪》裴松之(372-451)注引孙监(孙盛)曰:“闻之长老,魏明帝天姿秀出,立发垂地,口吃少言,而沉毅好断。”(参见《资治通鉴》卷七十四)一代国君,虽然有此欠缺,却坚毅沉稳,治国有方。

邓艾(约197—264),字士载,义阳棘阳(今河南新野)人,三国时期魏国杰出军事家、将领,有谋略,善于用兵。

根据《三国志·魏书·王毌丘诸葛邓锺传》的记载,早年的邓艾因謇吃而影响了仕途,“为都尉学士,以口吃,不得作干佐”。邓艾謇吃之最有名的典故,便是“艾艾”。邓艾之“艾艾”与周昌之“期期”,后构成成语“期期艾艾”。

按照《世说新语·言语》的记载,邓艾因为謇吃而言必称“艾艾”。晋文王司马昭(211—265)戏弄邓艾:“卿云‘艾艾,定是几艾?”邓艾机敏而对:“‘凤兮凤兮,故是一凤。”后来,罗贯中移花接木,將此事移到司马懿(179—251)的头上。《三国演义》第一百七回《魏主政归司马氏,姜维兵败牛头山》:“(邓艾)为人口吃,每奏事必称艾艾。(司马)懿戏谓曰:‘卿称艾艾,当有几艾?(邓)艾应声曰:‘凤兮凤兮,故是一凤。”

成公绥(231—273),字子安,东郡白马(今河南滑县东)人。魏晋间辞赋家、诗人、音乐家。张华少有俊才,辞赋甚丽,赋作有《天地赋》《啸赋》等;最著名者是《啸赋》,为张华(232—300)所重,叹为绝伦。

成公绥亦有謇吃之病。臧荣绪《晋书》(《九家旧晋书辑本》)卷十六:“《文苑传·成公绥》:成公绥字子安,东郡白马人也。少有俊才而口吃,辞赋壮丽。”

左思(约250—305),字太冲,齐国临淄(今属山东)人。西晋诗人、词赋家。后人辑有《左太冲集》。左思作《三都赋》,构思十年,赋成,不为时人所重。及皇甫谧为其作序,张载、刘逵作注,张华见之,叹为“班张之流也”,于是豪富之家争相传写,洛阳纸价因之昂贵。(参见《晋书·左思传》)。所谓“洛阳纸贵”,即典出于此。

史书记载,左思不但謇吃,而且相貌不佳。《晋书·文苑传·左思》:“貌寝,口讷,而辞藻壮丽。”看来左思虽其貌不扬,却能以文学名世。

王微(415—453),字景玄,琅邪临沂(今属山东)人。王微少好学,无不通览,善属文,能书画,兼解音律、医方、阴阳术数。

对于自己的謇吃,王微却能坦然面对。他在写给别人的书信中自述:“小儿时尤粗笨无好,常从博士读小小章句,竟无可得,口吃不能剧读,遂绝意于寻求”(《宋书·王微传》)。

孔觊(416—466),字思远,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孔琳(369—423)之孙,初举扬州秀才,补主簿,历官本州大中正、御史中丞、司徒左长史。

孔觊虽然口吃,但很有个性,很有钢骨。史书记载:“(孔)觊少骨梗有风力,以是非为己任。口吃,好读书,早知名”。孔觊嗜酒,醉日居多,而明晓政事,醒时判决,未曾有壅。宋废帝时加辅国将军,行会稽郡事。晋安王刘子勋与明帝争帝位,乃起兵助子勋,军败被杀。(参见《宋书·王微传》)

崔慰祖(465—499),字悦宗,清河东武城(今山东武城)人,好学,聚书至万卷,常借与邻里少年。父遗家财千万,崔慰祖悉散与宗族;父时借贷文书,皆焚毁。其初为奉朝请,迁始安王遥光记室。遥光反,诣朝廷自首,于狱病卒。崔慰祖有《海岱志》四十卷遗世,叙太公迄西晋人物。

崔慰祖博学多识,虽然有点謇吃,但不太影响表达。《南齐书·崔慰祖传》记载:“国子祭酒沈约、吏部郎谢朓尝于吏部省中宾友俱集,各问(崔)慰祖地理中所不悉十余事,慰祖口吃,无华辞,而酬据精悉,一座称服之。(谢)朓叹曰:‘假使班、马复生,无以过此。”(参见《南史·崔慰祖传》)

焦度(423—483),字文续,南安(今甘肃陇西)人,氐族,南朝宋时南归,补北馆客;孝武帝时,随青州刺史颜师伯出镇,屡立战功,改授晋安王子勋夹毂队主。其后随子勋谋反失败,逃为盗贼,后为朝廷招抚,授以夏口军主。沈攸造反,他据城屡破沈军,以功封东昌县子。齐国建立,他迁淮陵太守,永明元年卒,追赠梁、秦二州刺史。

按照《南史·焦度传》的记载,焦度体格健壮,皮肤漆黑,长相不甚好,而且也是謇吃患者(本传:“容貌壮丑,皮肤若漆,质直木讷,口不能出言”),但却能建功立业,赢得国人尊重。

卢楚(?—618),范阳涿(今属河北)人,有才学,隋炀帝大业中,为尚书右司郎。其为人正直,甚为公卿所惮。后越王侗称尊号,他任内史令,摄尚书左丞,与元文都同心辅主。王世充为乱,武卫将军皇甫无逸呼与俱去。他因与文都有约,义不忍去,终被杀。

《隋书·卢楚传》说,卢楚“少有才学,鲠急口吃,言语涩难”。看来,他只是因紧张而謇吃,但为人颇讲义气。

卢柔,字子刚,范阳涿(今属河北)人。他聪明好学,口吃不利言谈,却文章华美。《周书·卢柔传》:“(卢柔)性聪敏,好学,未弱冠,解属文,但口吃不能持论。颇使酒诞节,为世所讥。司徒、临淮王彧见而器之,以女妻焉。”(参见《北史·卢柔传》)

陆羽(733—804),字鸿渐,一名疾,字季疵,道号竟陵子、桑苎翁、东冈子,又号“茶山御史”,复州竟陵(今湖北天门)人,著有《茶经》,被后人尊为“茶神”。

就陆羽而言,估计许多人都不知道他是口吃患者,而且颜值很低。《唐才子传》卷三说陆羽“貌寝,口吃而辩”。《新唐书·陆羽列传》也说陆羽“貌侻陋,口吃而辩”。尽管如此,却并不妨碍他成为国人心中的“茶圣”。

孟郊(751—814),字东野,唐代著名诗人,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县)人。孟郊工诗,因其诗作多写世道苦难,且遣词清奇僻苦,以苦吟著称,故有“诗囚”之称;与贾岛(779—843)并称“郊寒岛瘦”,著有《孟东野诗集》十卷。

明人郎瑛(1487—1566)《七修类稿》卷二十一“辩证类”有一则“孟郊口吃”的记载:“韩十八《答杨子书》中曰:‘东野吃吃说足下不离口。是亦有周昌、邓艾之病。”

李固言(782—860),字仲枢,赵郡(今河北赵县)人,唐宪宗元和七年(公元812年)中壬辰科狀元,累官户部郎中、给事中、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同平章事,终官右仆射。他为官清正,屡有建树,出将入相,历任四朝,可谓人才难得。

李固言有謇吃的毛病,平常不善言辞,然而每每议事论政则头头是道,一反常态,言辞清晰,很有条理。朱国祯《涌幢小品》:“李固言口吃,接宾客颇謇缓,及人主前议论,乃更详辩。”

崔公度(?—1097),字伯易,高邮人,崔希甫之孙。王安石(1021—1086)推行新法时,他献《熙宁稽古一法百利论》,深受王安石器重(未以謇吃而轻之),召对延和殿,进光禄丞,擢御史。其在《宋史》卷三百五十三有传。传曰:“崔公度字伯易,高邮人。口吃不能剧谈,而内绝敏,书一阅即不忘。刘沆荐茂才异等,辞疾不应命。……王安石当国,献《熙宁稽古一法百利论》,安石解衣握手,延与语。……以直龙图阁卒。”

王汾,济州钜野(今属山东)人,王禹偁(954—1001)曾孙。刘攽(1023—1089)曾经拿王汾的謇吃开玩笑,虽然谐谑,但尚属友善。宋魏泰《东轩笔录》卷十三:“王汾口吃,刘攽尝嘲之曰:恐是昌家,又疑非类。不见雄名,惟闻艾气。盖以周昌、韩非、扬雄、邓艾皆吃也。”(又见《夜航船》卷十三《容貌部》“口吃”条和《宋朝事实类苑》)可见刘攽其实是敬重王汾的。

家安国,字复礼,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兄家定国从学刘巨;与苏轼(1037—1101)、苏辙(1039—1112)兄弟为同门友,著有《春秋通义》。

关于家安国的謇吃,《宋史》没有记载,倒是见于黄庭坚(1045—1105)的游戏之作《戏赠家安国》:“家侯口吃善著书,常愿执戈王前驱。朱绂蹉跎晚监郡,吟弄风月思天衢。二苏平生亲且旧,少年笔砚老杯酒。但使一气转洪钧,此老矍铄还冠军。”

萧胡睹(?—1063),字乙辛,辽孝穆宗侄,辽重熙(1032—1055)中,为祗候郎君,迁北面林牙,转西北路招讨使,同知北院枢密事;常不满,与重元子涅鲁古谋叛,事败,单骑逃走,至十七泺,投水自杀。五子同日伏诛。

《辽史·逆臣传下》:“萧胡睹,字乙辛。口吃,视斜,发鬈,伯父孝穆见之曰:‘是儿状貌,族中未尝有。及壮,魁梧桀傲,好扬人恶。”

陈绎曾,字伯敷,处州(今属浙江)人,元元统、至元间(1333—1340年)书法家,举进士,官至国子助教。其虽謇吃而精敏异常,诸经注疏,多能成诵,文辞汪洋浩博,与陈旅齐名;又善真草篆书,著有《文说》《文筌》《行文小谱》《翰林要诀》等。

明宪宗朱见深(1447—1487),初名朱见濬,明朝第八位皇帝(1464—1487年在位),明英宗朱祁镇(1427—1464)长子,母孝肃皇后周氏。

根据《万历野获编·补遗》卷二“尚书被嘲条”记载,明宪宗因患病而謇吃,并且由此成就了一位“两字尚书”施纯。“施纯者,顺天东安人,由庶吉士为给事中,选鸿胪少卿。时宪宗因恙口吃,每奏答之际,以舌本出‘是字为艰,纯乃密奏,请改用‘照例二字。上允之,玉音遂琅然,大喜,立擢侍郎,以至礼部尚书太子少保,时登第仅十年也。时人为之语曰:‘何用万言书,两字做尚书。”

敬安(1852—1913),俗姓黄,字福馀,湘潭县石潭(今属湖南)人,祖籍江西,自称山谷(黄庭坚)后人。他7岁丧母,11岁丧父;17岁时,因见篱间桃花为风雨摧落,触景生情,失声大哭,遂投湘阴法华寺,依东林长老剃度出家。师父赐名敬安,字寄禅,时为清同治七年(1868年)。是年冬,他至南岳祝圣寺,依贤楷律师受具足戒。光绪元年(1875年)夏,敬安东游吴越,于四明山(在今浙江宁波)阿育王寺佛舍利塔前烧残二指,并割臂肉燃灯供佛,被称为“八指头陀”;民国元年(1912年),筹组中华佛教总会,被公推为会长;壬子岁十一月初二日(1913年1月8日),圆寂于北京法华寺。其生前与文人雅士游,诗名、僧名满天下。敬安禅师遗留的著作有:《语录》四卷、《文集》二卷、《嚼梅诗》一卷、《诗集》十卷。1984年,岳麓书社出版梅季点辑《八指头陀诗文集》。

高僧虽然名满天下,但却碍于言语表达,说话謇吃。然而法师任运随缘,敢于书信中自称“吃衲”。今人郑逸梅(1895—1992)云:“寄禅诗僧口吃,自号吃衲。”[4]汪國垣(1887—1966)《光宣以来诗坛旁记》说:寄禅口吃,别有咏白梅诗一卷。陈散原(1853—1937)悼敬安上人句云:“犹认期期咏白梅”(《散原精舍诗》续集),即指此。

参考文献:

[1]彭印川(彭华):《名人与口吃》,《文史杂志》2011年第1期,第76—78页。

[2]《史记·张丞相列传》张守节正义:“(周)昌以口吃,每语故重言期期也。”

[3]唐王勃《滕王阁序》:“冯唐易老,李广难封。”

[4]郑逸梅:《艺林散叶》,《郑逸梅选集》第三卷,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46页。

作者: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教授、历史学博士

猜你喜欢
口吃
“维生素”大口吃
你给我站起来
口吃困扰
孩子口吃,家长巧应对
口吃的哼哼猪
精神药物所致口吃的识别与处理
口吃最佳治疗时间在6岁前
我谈口吃与矫治
口吃矫正法种种
让爱情再回到我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