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永年 高月娥
摘 要:通过不断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爱学语文;通过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使学生对学习语文充满自信;通过在教学中引导、发现,使学生不断获得学习语文的方法。学生有了学习兴趣、自信心和基本的学习方法,自主学习便会落到实处。
关键词:基础;自信;平等;自主;主导;方法
语文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一门教学科目,其教学的内容是语言文化,其运行的形式也是语言文化。语文的能力是学习其他学科和科学的基础,也是一门重要的人文社会学科,是人们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我们既要注重学生的基础知识,又要从情感上进行激发、引导。叶圣陶先生曾说过:语文教学的根本在听说读写,是听说读写之内的挖掘与创新,而不是游离于听说读写之外的花样翻新。而在新课程标准中,则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人文性因素放在教学目标的突出地位,突出了语文教育应有的丰富内涵,充分展示语文自身的无穷魅力,还语文以本来的面目。经过多年的初中语文教学,感受颇深,现就语文教学过程中如何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爱学语文,具体谈以下几点:
一、强化基础,突出人文
随着新课改的进行,有的教师,课堂很热闹,教学形式多种多样,可学生对字词句等基础知识的掌握,不是很扎实,在课堂上见老师讲的绘声绘色,学生成了观众,我们既听不到朗朗的读书声,也看不到课堂上学生对优美语句的赏析,课堂上老师自己唱独角戏,对学生没有了一些必要的训练,缺少了必要的积累,导致学生不敢说、不敢写,口语和写作能力欠缺,长此以往,语文教学中少了说写,语文教学成为空中楼阁,岌岌可危。我们要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两手都要抓,一手抓基础,一手要把社会的主流价值内化为学生自己的价值观,凸显语文教学的人文性,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切实抓好语文基础知识,注重提高学生基础能力的培养,同时将人文素养渗透到基础教学中。
二、培养自信,创建平等
罗森塔尔效应实验告诉我们,只要教师给学生自信,学生就会有大的成就。教师对学生的相信是一种巨大的鼓舞和永恒的力量。陶行知先生也这样忠告我们:“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饥笑中有爱迪生?”作为老师,我们应该相信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希望,每一个学生都具备成功的潜能,我们的作用,就要唤醒学生的自信。我们应该平等的去对待他们,而平等则是建立在对彼此互相信任和理解的基础上,我们要尝试着多角度、全方位的理解、信任学生,师生只有建立民主、平等的关系,学生才有了安全感,才能充满信心,思维才有可能被激活,才可能敢于提出问题,敢于质疑。这样,才会为学生的积极主动参与,创设了一个轻松、愉悦、和谐的环境气氛,促使学生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愿望,即亲其师而学其道。所以培养学生的自信,创建师生间的平等就会加强师生间的情感交流,使学生更加依赖老师,从而激起学生更大的学习热情,这是学生学好语文的关键所在。
三、强调主导,鼓励自主
新课程下的教学设计注重生成与建构,淡化预设与讲授。新课程改革要求课堂教学要体现以学定教,因需施教,增加灵活度。教师的主要任务是组织课堂教学,把主要的时间让给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把语文课堂交给学生”,许多教师经过短暂的困惑后马上接受下来并付诸实践:既然要把课堂上的时间交给学生,岂不正好解放了自己吗?于是出现了一种我们不愿意看到的现象:老师讲授少了,课堂上乱烘烘的,讨论看似热烈却没有主题,学生海阔天空、胡言乱语还受表扬。课堂上教师淡化出场,一切交给学生。这样,一堂课给学生大量的时间自读,终结是:甲也正确,乙也不错,丙很好,丁真棒。整堂课学生跑野马,想说啥就说啥。一节课上完了还弄不明白老师想在这节课上完成什么任务,达到什么目标。教师引导孩子积极发表自己的想法是好的,然而语文教学长期的“多样性”“模糊性”“独特性”会给学生什么样的影响?”长期“不假思索地说”,“无根据地说”,“任意地说”,“编造着说”,“不负責任地说”,致使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新的误解,不少学生无所适从、无从下手,表面上获得了自由,实际上却是“放羊式”的放任自流。学生的自主学习是有条件的,这就要求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师要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当好“组织者和引导者”。通过不断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爱学语文;通过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使学生对学习语文充满自信;通过在教学中引导、发现,使学生不断习得学习语文的方法。学生有了学习兴趣、自信心和基本的学习方法,自主学习便会落到实处。因此,要使课堂高效,学生的“自主”一定要与教师的“主导”有机结合。
四、适量引导,适时点拨
一节课时间有限,如何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就需要在课堂上紧扣教学目标筛选有价值的,又容易被学生忽视的词句、重点语段进行点拨。点拨时,我们既要注意适量,还要抓住机会。可以在每一课选择一个重点段进行点拨教学,引导学生反复阅读、多方训练综合分析。这样做不但抓住了重点段落,而且抓住了主题,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也能带来牵一发动全身,以少胜多的效果。在适量的同时,我们也要能不失时机的明察学生思维的火花,及时加一把火。一方面是在学生遇到疑难时,采用艺术化的点拨,及时解决学生的疑难问题。另一方面是学生在遇到疑难、把握不准时,教师及时指点思考分析的途径,拨通知识理解上的关卡,拨繁为简,化难为易,使学生的研讨活动得以继续进行。
总之,对于语文教学,教无定法,我们要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就需要将课内知识与课外知识相结合,强化基础知识的同时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人文内涵,将课堂还给学生,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动者,成为课堂的主人,在教师主导的基础上开拓他们的思想,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在和谐平等的环境中引导他们学好初中语文,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靳彤.语文综合性学习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
[2]李晓明.中学语文实用课堂教学技术[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3]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解读[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