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体育教学感悟

2018-06-17 07:32郑小平
科学与技术 2018年27期
关键词:有效课堂高中体育教学实践

郑小平

摘要:“每天锻炼一小时,幸福健康一辈子”,这是2004年举行的“全国高校体育工作座谈会”叫响的口号,倡导健康的生活理念。因此,人们更加关注自己的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由于国民的健康对国家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个人的幸福都至关重要,而体育课程又是增进国民健康的重要途径因此,世界各国都高度重视体育课程的改革,可见,体育教学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关键词:高中体育;教学实践;反思感悟;有效课堂

当今,新课程标准下的体育有别于其他学科的显著特点是,直观性相当强,师生共同活动,教与练的密切配合贯穿于整个课堂。体育课中有一个好的情感环境,就能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有兴趣,精神振奋,对提高课的质量,显得十分重要。笔者通过自己的教学实践,有如下感悟:

一、教师要注意发挥教师的表率作用。

体育教学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手,一投足,教师的精神面貌,工作作风,乃至教师的着装,无一不直接影响着学生,教师要精神饱满地对待每一节体育课,要满腔热情地对待每一个学生,要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去关心学生,去呵护学生,力争通过体育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做到对课的关心和对学生的爱心融合在一起就形成了一种炽热的情感和无私的奉献。只有通过教师的表率作用,才能达到《体育课程标准》提出的“体育活动,让学生在和谐、平等、友爱的运动环境中,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和情感的愉悦;在经历挫折和克服困难的过程中,提高抗挫折能力和情绪调节能力,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在不断体验进步或成功的过程中,增强自尊心和自信心,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形成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才能让师生之间才能架起情感的桥梁。有威信的老师是通过长期的表率作用而形成的。

二、体育教师要尊重和爱护学生。

中学生已逐步懂得人与人之间的互相尊重、需要一定的情感。不懂得尊重学生,唯我独尊,课堂就会显得冷淡,学生压抑、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尊重学生就要抓住课前准备、课中调节、课后反思。课前要认真备课:教学结构要考虑气候、季节、天气的变化因素;课内教材的搭配要考虑学生的全面锻炼及对三 基掌握的有利;课的运动负荷要依据学生的年龄、性别、体质的不同而机动掌握,……课中要灵活调节:队列站队的背风、背阳光直射,课的节奏和气氛的掌握和控制。在对待课堂上的偶发事件,或对违纪学生的处理上,对男生或女生,对性格开朗或内向寡言的学生则特别要注意批评的环境和处理的方法,尽快地使课从逆境中走出来;课后要冷静反思:课的质量是否达到预期效果?课内对学生的表扬是否使学生受到鼓舞?即使是批评,是否使学生得到激励。只有尊重和爱护学生,学生才会与老师主动配合,积极参与,课堂自始至终处于良好的情感环境之中。对学生没有情感,没有尊重和爱护,就没有教育。

三、创设好的“情感”环境。

体育教师在“情感”环境的创设时,要按照《体育课程标准》提出的“学校体育是终身体育的基础,运动兴趣和习惯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坚持锻炼的前提。无论是教学内容的选择还是教学方法的更新,都应十分关注学生的运动兴趣,只有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才能使学生自觉、积极地进行体育锻炼。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学生的运动兴趣是实现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和价值的有效保证”,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为抓手,利用节、假日组织运动会,班级间的单项比赛,课内单元小结中简化规则的教学比赛,小竞赛等。使他们在竞争中发现和完善自我意识,从而提高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满足他们正常的表现欲。课堂中应尽力创设好的情绪、情感环境。

比如,在巩固和提高排球垫建球技术课中,我设计了这样的“竞赛”按垫球技术优劣搭配男女生混合编成八组,各组围成园圈按定额垫球。规则是个人不得重垫两次,球落地则算垫球次数终止。完成定额的组表扬,完不成定额者,男生差一次做一 个俯卧撑补足来“惩罚”,女生则做立卧撑“惩罚”。结果课上得生动、活跃。实践告诉我,情感环境的创设和快乐体育的实施都是相互搭桥、相互影响和相互促进的。

四、对差生的积极态度。

在体育课中,对全体学生,一定要一视同仁,做到不偏爱、不歧视、不袒护、不冷落。一些学习差的调皮学生,因平常受的批評多、表扬少,会形成一种自我保护的逆反心理。我们体育教师则应善于发现他们闪光的地方。他们好动,往往,思想放得快,动作协调,体育项目中的技术动作掌握较快,较好。而体育教学有其更直接,更集中激发顽强拼搏精神和培养集体主义品质的积极效应。我们应抓住机遇给他们创造表现自已聪明才智而一展风采的机会。培养他们成为运动员给集体多流一滴汁、多献一份力量而顽强拼搏的荣誉感,培养他们成为体育尖子做示范、作裁判、协助教师参与保护帮助,借收体育器材的责任感,再把这种逐步培养而形成的荣誉感和责任感转到对文字科的学习上去。在文字科学习较好有的又在对体育三基的掌握上感到吃力,成为体育课中的“差生”。正如《体育课程标准》提出的“体育与健康课程充分注意到学生在身体条件、兴趣爱好和运动技能等方面的个体差异,根据这种差异性确定学习目标和评价方法,并提出相应的教学建议,从而保证绝大多数学生能完成课程学习目标,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和成功的乐趣,以满足自我发展的需要”。

总之,体育课中以情换情,以情育情,形成一个良好的情感环境,就能使每节体育课都成为育体、育心、育人的过程,全面达到《体育课程标准》提出的“学生能够掌握体育与健康的基本知识和运动技能,学会学习体育的基本方法,形成终身锻炼的意识和习惯;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不同需求,选择个人喜爱的方法参与体育活动,挖掘运动潜能,提高运动欣赏能力,形成积极的余暇生活方式;学生可以提高体育运动中的安全防范能力,获得在野外环境中的基本生存技能”。

参考文献

[1]高中体育教学感;《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2012年 第2期;高国良

[2]浅谈高中体育教学心得;《学周刊:上旬》2016年 第2期;吴大伟

[3]高中体育教学的新思考;《才智》 2012年24期;李利华

[4]中学体育课教学的感悟;《新教育》2010年 第4期;卢宏雄

(作者单位:四川省仪陇县职业高级中学)

猜你喜欢
有效课堂高中体育教学实践
实现初中美术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
洗去浮华,回归本真
农村高中体育教学方法创新
高中体育教学休闲生活化模式探究
新课改下如何建立高效和有效的高中体育课堂教学
中职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改革与反思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测量平差课程教学改革探讨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