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转变促使课堂效率提升

2018-06-17 14:20陈国华
知识窗·教师版 2018年3期
关键词:新课程笔者历史

陈国华

自新课程改革启动以来,已经过去十余年,课程改革的深化过程也是教师思想的转变过程。结合亲身经历,笔者最大的切身体会是教学思想的转变带来了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从根本上说,课程改革是因为社会环境的变化,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以人们无法想象的速度增加和更新,若不想被淘汰,就必须不断学习、终身学习。

传统的历史课堂是教师的独角戏,历史教师在课堂上讲得最多,学生几乎成了记忆机器,这样的课堂教学效率是可想而知的。

怎样把历史课堂还给学生呢?许多高中历史教师认为自己讲的不到位,学生怎么能考出好成绩,所以始终不敢放手,这样的结果往往是教师讲得很累,学生听得更累,考试成绩也不理想。新课程改革恰恰切中要害,提出把課堂还给学生的观点,这就需要教师转变教学思想,也就是历史教师要胆子大,敢于尝试新的教学模式。

在历史教学中,笔者选择解放课堂,很多内容不由教师讲,而是放手让学生做。其实,只要教师放开手让学生去做,他们甚至可以做得比教师更好,因为对于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情,他们一定记忆更加深刻,对学习内容的理解也更加透彻。

如在教学《宋明理学》时,笔者让学生当小老师,自己讲这一课。针对文中提到的周敦颐思想、程颐程颢思想、张载思想、朱熹思想、陆九渊思想、王阳明思想,笔者找了六位学生当小组长,让小组长分别带领各自小组成员去寻找这些思想大师的资料,并概括整理他们的思想。然后,六个小组分别向全班学生展示整理的材料,并选出代表讲解本小组整理的资料。这样一来,学生会积极参与整个教学过程,并在这个过程中学习和掌握许多的知识和技能。这些知识和技能不是教师在课堂上灌输给他们的,而是他们亲身经历后,自己领悟的。当时,有一组学生负责陆九渊思想的研究,恰好贵溪市第一中学的前身就是陆九渊创办的象山书院,所以学校的后山上有许多历代名人的摩崖石刻,学生通过实地拍照、考察,把陆九渊的心学思想讲得很到位。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并不是无事可做的。首先,教师要把控整个局面,及时纠正学生理解出现偏差的地方,以加深学生的印象;其次,教师要总结整个思想的发展过程,使零散的知识变成一个知识体系,加深学生对内容的理解。

过去,大多数历史教师的教学就是参考课本、《新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等,所以教师容易被这些参考资料束缚,缺乏自己的想法和做法。在传统课程构成观念中,一方面,教师把课程载体构成狭隘化为“教材”,缺乏课程包或多媒体课件的现代观念;另一方面,教师把课程实质构成狭隘化为“教学内容”,将内容与目的、目标、方法、评价等割裂开来。在传统课程构成观念中,受课程本质“计划说”的局限,教师只是把课程过程理解为课程设计或规划过程,局限于明确指导思想、原理分析、目标确定、内容选择及内容组织,把课程编制仅仅看成是课程方案的编制,即制订课程计划、编制课程标准和编写教材。这种狭隘的课程过程观念与陈旧的课程本质观念一起,把教师的课程行为限制在了“课程规划或计划”阶段,从而导致割裂和轻视课程的实施和课程的评价,而新课程改革下的课程观应该是开放型的课程观。

在新课程改革实践过程中,笔者理解的开放型的课程观最大的变化是突破教材的束缚,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从而使得课堂教学效率大幅度提升。笔者以高三历史复习课为例,说明了这一点。

新课程改革下的历史高考仅靠现有的教材体系是无法应对的,教师必须突破现有教材体系的束缚,根据高考的实际需要,对课程进行调整。如《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中“三省六部”一节的复习课,教师仅按教材的构架进行复习是不够的。教材只说了三省六部制度的职能和作用,但这不是完整的历史,三省六部制度的发展轨迹是怎样的,学生完全不清楚。因此,在教学历史主干知识时,笔者会将历史的来龙去脉制作成文字材料,并印发给学生,让学生从中找出主干知识的发展脉络,以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

(作者单位:江西省贵溪市第一中学)

猜你喜欢
新课程笔者历史
浅议高中化学新课程必修模块的主要教学策略
老师,别走……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2019年全国高考新课程Ⅰ卷生物试题分析与启示
第二届“我即语文”教学奖颁奖典礼暨新课程研讨会在福州一中举行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新历史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
历史上的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