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生问题行为表现及自我管理策略的研究

2018-06-16 04:07孙忠野宋丽美
教育界·下旬 2018年1期
关键词:烹饪专业问题行为中职生

孙忠野 宋丽美

【摘要】文章以烹饪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法、问卷调查法、课堂观察法等对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行为进行了梳理,并在此基础上开展了自我管理干预策略的实践。研究认为,中职生的问题行为主要可以分为内隐型与外显型,而这两种类型集中表现在学习、交往、生活和情绪等四个维度上。

【关键词】中职生;烹饪专业;问题行为;自我管理策略

自20世纪80年代关注儿童问题行为以来,国内研究者对问题行为这一概念提出了各种不同的定义。早期研究者侧重从问题行为的后果来界定问题行为。孙煜明(1982)认为“儿童的问题行为,是指那些妨碍儿童身心健康,影响儿童智能发展,或是给家庭、学校和社会带来麻烦的行为”。后來研究者进一步拓展了问题行为的定义,有的将其纳入品德不良行为之中。根据我国教育工作者对中职学生问题行为的研究,池丽萍、王耘(2002)将问题行为界定为“违反社会公认的正常青少年行为规范和道德标准以及在情绪或社会适应方面不成熟的行为”。由于问题行为表现的多样性,很多研究者集中在法律教育、社会关心、教育工作的主动干预等层面展开研究。学生的问题行为虽然在干预下有所纠正和改变,但干预行为一旦消失,大多数学生又回归原位,使教育失效。

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是推进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关键因素,充分体现了学生主体性的地位,指出学生的发展变化是由外部环境影响并通过内部条件的转化来实现的。而自我教育正是教育过程中内外因得以结合的桥梁,通过自我教育养成良好的行为品行,为学生的终身教育打好基础。因此,本课题的研究重在通过让学生自我管理,形成一个能让学生自我完善、自我约束来纠正问题行为的教育环境,从而达到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甚至有利于学生更适应今后社会环境的稳固教学成果。学生的问题行为影响着其个体认知、个性发展和专业素养的养成,同时也影响着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而班主任“救火队长”似的工作方式也不利于长期的班级管理和班主任自身的身心健康。因此,笔者希望以烹饪专业学生为着力点,调查分析该专业学生的问题行为表征和特点,探索一套班主任引领下的学生自我管理干预的有效策略,为中职学生的问题行为干预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一、学生的整体情况

杭州市良渚职业高级中学是一个典型的城乡结合职业学校,学生整体情况具体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一)生源差异较大,构成复杂,生源数量和质量下滑

据调查,初中毕业生有超过50%进入普通高中就读,10%左右进入中复及私立办学机构就读,剩下40%的学生进入中等职业学校就读。比如就读于笔者任教学校的这部分学生,有的来自本地农村家庭,有的来自外来务工家庭,有的是单亲家庭学生,有的是学习和行为习惯都存在问题的“双差生”,等等。在行为习惯上,多数学生在卫生、学习、语言、交际、文明、劳动、纪律、思维等方面的习惯较差;在道德品质上,多数学生的集体主义意识不强,对长辈不够尊重,自私自利的思想较为严重;在性格情感上,大多数学生是独生子女,从小像“小皇帝”一样受到宠爱,不少学生存在任性、孤僻和情感脆弱的问题;中职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态度和学习动机也甚是堪忧。此外,进入中职后,家长以为孩子长大了,对孩子疏于管理或不当管理也是学生问题行为产生的诱因。

(二)学生是非观、法制观等尚不健全,容易误入歧途

一些学生在接触一些不良社会信息,结交一些不良社会朋友后,在周边同龄人的唆使、引诱下,将自身的不良行为、消极观念进一步放大,表现出强烈的好恶颠倒、喜结伙、重“义气”等,进而发展为逃课、抽烟、喝酒、打架、赌博和早恋等更为严重的问题行为。笔者在德育管理和任课教师教学管理的过程中,感受到烹饪专业学生存在不少问题行为,给学校管理带来一定的难度。例如上课时讲话,睡觉;在自习课和晚自修时随意走动嬉闹,吃零食,玩手机;在平时的言谈中“出口成脏”;小团体现象屡禁不止,常常因一些琐事而争吵或打架。

这些问题一定程度上也导致笔者的班主任工作十分繁杂,包括课程教学、班级管理和招生就业等等,特别是班级管理中的早操、晚自习、教室、内务、环境卫生、餐厅卫生、集会、班会、学生心理辅导和处理学生违纪事件等都要参加。为了预防和减少班级学生问题行为的发生,笔者常常从早上7:15一直工作到晚上9:00,监督课堂纪律、课间休息和晚自习情况。在笔者尽心尽力的管理下,在及时纠正学生问题行为上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一旦笔者外出教研,班级的常规工作质量就急剧下滑。

目前,班主任、年级主任和政教处成了学校纠正学生问题行为的一线工作者。每个班主任都夜以继日、事无巨细地工作,但是一旦离开班主任的管理,学生的问题行为又会复发。这势必大大增加了班主任的工作量,增大了工作压力,降低了班主任的工作幸福感。

二、核心概念的界定

(一)问题行为

问题行为是指“违反社会公认的正常青少年行为规范和道德标准以及在情绪或社会适应方面不成熟的行为”。结合该定义,判定职业学校学生问题行为应从以下几方面考虑:一是该种行为明显高于同龄人平均正常状态;二是表现为违反社会公认的正常青少年行为规范和道德规范的行为;三是较长时间存在行为发展上的退步现象,表现为情绪或社会适应方面不成熟的行为;四是该行为经常稳定的发生,并给他人或自身带来了扰乱等。

(二)自我管理

自我管理以班级为单位,通过班主任对学生群体和个体两个层面实施自我管理指导,使班级中的学生,根据社会发展和自我发展的需要,有目的地、能动地计划、组织、控制和评价自己的意识和行为,从而预防和减少学生问题行为发生的过程及对不良问题习惯的矫正。

三、中职学生问题行为的分类与主要表现

综合相关文献研究,笔者从学习问题、交往问题、生活问题和情绪问题四个维度对学生的问题行为进行了梳理,具体如图1。

(一)内隐型

内隐型具体可以从学习问题、交往问题和生活问题三个维度加以分析。其中,学习问题维度上的行为表现有:扰乱课堂;扰乱自习;迟到早退;旷课;逃学;不按时完成作业;考试作弊;游戏成瘾等。交往问题维度上的行为表现有:说脏话;辱骂或打架;报复滋事;群体排斥;敲诈勒索;顶撞家长;顶撞老师;过分亲昵异性等。生活问题维度上的行为表现有:吸烟;饮酒;偷窃;说谎;骗取钱财;经常性借钱;怪装;赌博;接触黄毒;乱扔、乱丢、乱写、乱画;逃避劳动;逃避体育活动;破坏性行为等。

(二)外显型

外显型主要可以从情绪问题维度上加以分析,其主要问题行为表现有:过分设防;胆怯结群;人多局促;异性紧张;独来独往;沉默寡言;惧怕新环境;过度焦虑;强迫行为;易怒易躁;过度抑郁;多疑;不自信;企图自杀或自伤;病理症状。

四、烹饪专业学生问题行为调查与行为干预

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法和干预实验研究法。问卷调查法是以班级为单位,对全校6个烹饪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搜集学生问题行为原始数据。干预实验法以17烹饪2班为实验班,通过实施自我管理策略实验,对实验班的学生进行自我管理的干预实验。该班学生共45名,其中男生40人,女生5名,平均年齡为17岁。

(一)烹饪专业学生问题行为调查

根据上述问题行为,选取了信效度较好的《中职学生问题行为量表》。该量表采用选择式自陈测验,每题有三个备选答案,“从来没有”记0分,“偶尔发生”记1分,“经常发生”记2分。学生无记名填写试卷,测试时间为40分钟。据此,笔者选取本校6个烹饪班,其中高一年级3个班、高二年级2个班、高三年级1个班。共发放问卷268份,回收问卷268份,回收率100%,其中无效问卷12份,有效问卷256份,有效率达95.5%;男生225人,女生43人。通过对256份调查问卷的统计分析,我校烹饪专业学生问题行为表现出以下特点。

1.问题行为发生率差异

通过表1数据分析,我们看到,烹饪专业学生问题行为发生率较高。该专业学生在学习、交往、生活和情绪这四类问题行为上均有发生,其中生活问题行为发生率偏高。学生在学习、交往和生活方面的外显问题行为发生率高于内隐的情绪问题行为发生率,表明很多学生日常行为中存在大量不良学习和生活习惯。其中,课堂问题行为发生率最高,最为突出的是扰乱课堂和扰乱自习。

2.问题行为的年级差异

由图2可以看到,烹饪专业学生在不同年级阶段的问题行为高发区域有所不同。高一年级学生在情绪问题和交往问题上的问题行为发生比率偏高,造成这一现象的可能原因是高一年级学生刚入校,要适应新的校园环境、人际关系和对自己新的定位认识,会有一定程度的情绪不稳定和敏感。高三学生由于应对高考的压力和繁重的课业负担,心理压力增大,表现为在学习上问题行为增多,最主要的是有上课睡觉、讲话等扰乱课堂纪律和自修纪律等现象。高二学生处于转型期,对学习、生活环境和周边的人际关系有一定的熟识度,问题行为发生比例较为稳定,最主要的为生活和交往问题。

3.问题行为的性别差异。

依图3数据所示,横向看,由于烹饪班的女生偏少,男生较多,因此男女生在问题行为上没有可比度;而纵向看,男生的学习、生活和交往等外显型方面的问题行为发生率较女生高,女生的情绪(内隐)问题行为较男生严重。

通过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笔者得出以下结论:烹饪专业学生问题行为发生率较高,其中课堂问题行为发生率最高,最为突出的是扰乱课堂和扰乱自习;烹饪专业学生在不同年级阶段的问题行为高发区域有所不同;男生的学习、生活和交往等外显型方面的问题行为发生率较女生高,女生的情绪(内隐)问题行为较男生严重。

(二)烹饪专业学生问题行为干预

针对上述研究结果,笔者对烹饪专业学生的问题行为进行了为期四个月的干预。

1.干预对象与干预内容

笔者选择了2017级烹饪专业2班为干预对象,其中男生40人,女生5人,共45人。根据对该班进行问卷调查,选取了该班学生高发的八种问题行为(见表2)。

由表2可见,该班学生在学习问题维度上有2个主要问题行为,分别是扰乱课堂和扰乱自习;在交往问题上有1个主要问题行为,即说脏话;在生活问题上有2个主要问题行为,是逃避劳动和逃避体育;在情绪问题上有3个主要问题行为,分别是不自信、胆怯结群和易怒易暴。

2.自我管理模式的设计

笔者从学生个体和群体两个方面实施自我管理指导。

(1)个体方面

①组建自我管理能力训练小组。根据学生人际关系远近和素质能力差异的原则,将学生按同伴关系分为5-7人的自我管理能力训练小组。

②各训练小组的自我管理准备。这是一个心理预热,唤起学生自我意识的过程。通过这个过程让学生明白只有自己才是改变行为习惯的关键因素,促使他们承诺由自己来改变自己,并树立应有的决心、信心和恒心,给予他们教师和同伴的鼓励和支持。

③自我管理目标的分析和选择。此阶段让小组的每个成员分析目前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困惑和不满、愿望和理想,并从他们对现实的不满中,明确一项或几项最需要解决的问题,进一步强化自我矫正问题行为的信心和恒心。

④拟定训练小组自我管理计划。该阶段是自我设计阶段。在班主任教师的指导下,经过小组成员的磋商,每个学生都要亲自设定计划。计划包括适合自己具体情况和个性特征的目标和方法,循序渐进。同时指导学生设计记录表,详细记录问题行为发生的时间、强烈程度、能否得到奖励等,或是记录自己行为改善的具体做法,并且要设立监督伙伴,落实伙伴责任。

⑤设计师生沟通的时间和内容。时间方面:每组每周安排一次指导学生进行小组自我管理能力的训练。内容方面:从就“问题”谈“问题”转变为进行协商式自我塑造、自我管理的训练指导。

⑥实施自我及同伴监察与评价。这是充分调动学生自我控制力、自我情感和意志的过程。一方面,由每个学生进行自我观察、监督和评价,指导他们利用记录单所提供的资料,每周绘制图表,直观审查自己行为的变化进程。并结合记录和图表,每周写一篇简短的关于自己行为变化的周记,活动中每个人都要谈自己的内心感受、体会和认识。指导当事人完成任务时对自己进行自我表扬,没有完成任务时进行自我谴责。另一方面,建立“伙伴”监督制,要求小组成员从外部给予督察和评价,若能按照计划一步步地做,就要及时赞扬对方,给予包括物质在内的激励,若发现不能按要求去做,就应及时提醒督促甚至批评。在这个阶段要引导当事人对进步尽量做内归因,帮助当事人学会自己预防或减少自己的某项问题行为,更要充分发挥伙伴的作用,互相支持和鼓励。

⑦建立个人自我管理成长档案。以“我的生活我管理”为主题,每个学生都备有包括自我管理记录表、周记、自我测量表、优秀作业等在内的个人自我管理成长档案。

(2)群体方面

开展学生自主组织的主题、专题活动,如值日班长轮换制度、“每日一演讲”、轮流主持班会等活动,让学生在活动和交往中感受自我管理,学会自我管理。

3.自我管理模式的实施

以“扰乱自习”问题行为为例(干预班学生中有这一问题行为的人数为27人)。笔者将干预班级学生分成四个7人小组(其中一组为6人)。每组每周进行一次自我管理能力训练,指导组内成员针对自身在自习课上的表现进行讨论分析。每个小组成员根据自身情况首先制定为期一个月(即四月份)的自我干预目标、详细训练计划和测评量化表。

在执行过程中,每个小组成员以日计划、周小结和小组间相互监督等形式督促自己完成,若做到给予一定的德育分奖励,一个阶段完成后有一定的物质奖励。

从图7的量化反馈表可以看出,该同学在自我管理执行的第一周问题行为有所控制,走动、玩手机、照镜子的行为少有,该生在她的周小结中说“因为手机和镜子由组长保管,所以就算有忍不住想玩的时候也可以忍住了”。第二周基本可以实现自我控制,连讲话的现象也有明显减少。但是从该生的统计数据可以看出,学生在自我问题行为管理上有些反复,需要持续加以引导、监督和鼓励。

此外,笔者利用午间谈话时间,开展了“一分钟演讲大赛”,以有关自我管理和维持纪律为论题,让同学们交流自我管理的心得、方法和感想,并由5位同学给予点评和评判,以明确学生的学习目标,增强学习动力,培养坚持不懈的意识。

在四个月的自我管理干预中,笔者有针对性地对每一个自我管理小组和小组内的每一个成员根据不同时期表现出来的突出问题行为给予指导。经过这四个月的实验,该实验班学生的问题行为得到了较大程度的改善,学生也逐渐接受这种自我管理模式,养成了较好的行为习惯,在学业水平上表现为明确了学习目标,提高了学习效率,学业成绩得到明显提高。

五、烹饪专业学生问题行为的干预成效分析

经过四个月的干预实施,取得了以下成效。

(一)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激发

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从被动地接受管理和教育转变为主动地参与管理和教育。学生自我管理模式不仅要求学生对自身行为进行干预和控制,也要求在小组层面上对同伴实施监察和鼓励,还要在班级层面上担任值日班长;既要求学生严于律己,也要求学生勇于接受批评与自我批评。

(二)学生自我教育认识得到提高

自我教育是实现学生终生教育的基础。学生习惯于被动地接受教师的批评与教育,他们可能会认为只有教师才能教育好自己。但是通过这次自我管理实践,学生都树立了一个意识,即要缩短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的差距,寻求改变是一个过程,但问题的解决最终取决于行为者本人。

(三)學习与管理的习惯得以养成

通过自我管理实验,学生养成了定目标、定计划和每周总结的好习惯。这些习惯非常有利于学生行为的改善,教室、寝室环境和学生的精神面貌都有了较大的改善。通过大家的努力,班级获得了区先进班集体的荣誉称号,这是对全班学生自我管理的最大肯定。

综上所述,本文着重对笔者所任教的烹饪专业班级学生的问题行为表现和自我管理策略干预进行了研究。虽然为期四个月的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但并不意味着研究到此结束。相反,笔者认为还有很多需要深入研究的必要。为此,笔者也将继续跟踪下去,继续对自我管理干预策略进行研究。

六、中职生问题行为后续研究的思考

(一)对象代表性要更广泛

由于研究条件所限,只是以我校烹饪专业为例进行了调查取样,其现状分析难免带有地方性特点,对其他地区职校学生的问题行为研究和管理仅具有参考价值。

(二)指导方式要更多样化

由于自我管理策略强调学生的个别差异,注重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协商,因此班主任的任务和负担就相当繁重。非常有必要广泛开辟指导渠道,充分利用现代化媒体手段,提高教育干预的效率和效果。

(三)研究内容要更加深入

受研究时间所限,教育干预的实施时间较短,对问题行为进行自我管理策略指导应该是全方位的、多层面的,既要考虑到学生问题行为的一般特征,还要考虑到学生的个别差异。如何将班级层面、小组层面、学生个体层面的自我管理指导相互结合起来,以及学生课堂问题行为、学生干部的问题行为等等,都需要我们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探讨。

【参考文献】

[1]李婧茹.班主任管理风格对中职生问题行为的影响[J].科技视界,2017(24):167-168.

[2]屈红,孙世山.中职生身心特点与问题行为[J].考试周刊,2017(07):911.

[3]王璐.中职生的问题行为及其与心理弹性、应对方式的关系[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7,25(04):599-603.

[4]钱锦彬.中职新生父母教养方式、应对方式与问题行为的关系[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7(10):15-19.

[5]孙珺.中职生课堂问题行为及其管理策略研究[D].烟台:鲁东大学,2016.

[6]周培.中职学生问题行为成因的个案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6.

[7]李美玲,曾抗,祖凤娥,等.中职院校学生问题行为的现状与对策建议[J].经营与管理,2015(02):157-159.

[8]林琳.中职学生问题行为状况调查与分析——以成都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中国教师,2014(S2):17.

[9]张阿敏,徐大真.关于中职生问题行为与社会支持关系的调查[J].职教论坛,2013(12):87-92.

[10]张阿敏,徐大真.中职生问题行为及其与社会支持关系的调查报告[J].职业技术教育,2013,34(01):67-72.

[11]王红瑞.积极心理教育在中职生问题行为干预中的运用[J].新课程研究(中旬刊),2012(01):160-162.

猜你喜欢
烹饪专业问题行为中职生
学前儿童问题行为的成因与教育对策
如何在语文课上提高中职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例谈高中课堂问题行为及其矫正策略
注重课堂纪律,调控英语教学
“规则”先行,追求高效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