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夜赏月
——记一次习作观察实践活动

2018-06-14 08:15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 2018年6期
关键词:望月赏月月色

王 飞

踏破铁鞋无觅处

三月初的一个黄昏,我和读五年级的女儿在学校操场散步。女儿在一旁撒着欢,我却有些心不在焉。今年教五年级,开学都半个多月了,《习作1》的题材还没着落。(《习作 1》要求写一种自然现象,写出变化和特点。)开学后,我一直在留心寻找合适的题材。这不,执教相同年级的同事有的让学生写春雪,有的让学生写春雨,我也开始心里痒痒,准备加入观察春雨的行列。可谁知,那几个班交上来的习作竟然“惨不忍睹”,字数少则三四行,大部分是叙述自己怎么玩的,对于雪景、雨景的描写寥寥无几(我女儿就是这样),吓得我赶紧打消了此念头。闲暇时和同事们聊到这个话题,大家都聊到:现在的气候越来越反常,雪花难觅踪迹,偶尔一见还来不及看就化了。虽然早已立春,但春雨依然寒气逼人,春色更难寻觅,观察春雨,恐怕要等到清明以后吧。就这样,我期盼着一场大雾、一片晚霞的出现,可惜大雾一直未出现,晚霞倒是出现了,可来不及通知学生呀,我直怪自己不是竺可桢。

猛然间抬头看见深邃的夜空中挂着一眉新月,嘿,有了——观察月亮啊。现在是上半月,月亮出来得早,便于学生观察月相变化。最近几天天气也不错,适合观察。再说,本学期后面还有一篇《望月》和《习作7》(月夜遐想)呢,需要提前观察月亮啊。一旁的女儿也对这“春夜赏月”很感兴趣,这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经过和女儿的热烈讨论,我把“学习多角度观察月亮,能按一定顺序把自己观察到的内容写下来,展开丰富的想象”定为这次习作观察实践活动的重点。从月初开始,到月末结束,正好一个月相周期。

第二天语文课,我先和学生一起复习与月亮有关的诗词。然后话锋一转,开始第一次“撒网钓鱼”:“同学们,今天是农历三月初七,你知道今晚的月亮是什么样子吗?请感兴趣的同学今天晚上仔细观察月亮,写下你看到的、想到的。”

第三天收上学生的阅读日记一看,只有一两个学生写得很马虎,其他学生都写得很认真,都能展开想象,还有两位男生居然用望远镜观察并记录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话永远都不过时,一个能激发学生好奇心的问题是成功的开始!习作兴趣本身就是一种重要而且是第一要紧的习作能力。

要想写好月亮,学生只有一次观察、一时的兴趣还远远不够,还需要教师不断引导、激励,持久维持学生观察的兴趣。最简便有效的方法就是及时点评学生的观察日记。我挑选了两篇写得比较详细的观察日记范读,组织学生评议“他的赏月日记哪里值得学习”,还专门表扬了两位用望远镜观察的学生观察方法新颖。看着学生羡慕的眼神,我信心满满地第二次“撒网钓鱼”:“想要超过刚才被表扬的几位同学吗?那今天晚上就仔细观察,好好写赏月日记吧!”

柳暗花明又一村

第四天,照例迫不及待地打开学生的赏月日记,搜寻新的精彩,结果是“今天的歌曲,重复着昨天的故事”,大多数学生思路没有打开,写得和前一次大同小异,基本上都把目光聚焦在夜空中,单调乏味。唯一的亮点是有几位学生把自己看到的月亮画了下来,图文结合,这样记忆就更深刻,否则蜻蜓点水式的观察十天以后几乎忘得精光。经过和办公室同事的交流,总结出两个失败原因:(1)只提出了观察要求,没有具体的观察方法的指导;(2)和家长的沟通也不够及时到位,没有发动家长参与。从小学生的思维特点和生活经验来看,他们最擅长的是想象作文,可以天马行空、无拘无束;最头疼的就是写观察日记,需要生活的积累,细致的观察,这最显语言功力了。

晚上,我独自一人坐在阳台上,凝视着夜空中那半轮明月吐洒着清辉,远处的房顶像山峰的黑色剪影隐隐约约地伸展着,起伏着……月光与灯光交相辉映,一切是那么静谧,我却心烦意乱,起身回屋看女儿是否睡得安稳,却见女儿手上滑落着一本《全国优秀作文选》,歪着头睡得正香。轻轻地抽出书,替她掖好被子,躺在床上,毫无睡意,随手翻看起这本《全国优秀作文选》,《迷人的月色》一文一下子吸引了我的目光,作者选择了视野开阔的田埂作为观察点,以一颗慧心静候月亮升起,按照从远到近的顺序描写了树木、村居、小鸟、外婆家门前花坛的月色,她笔下的乡村月色静谧安详、如水如梦。应该把这篇作文给学生读读,开阔他们的视野,拓宽他们的思路,再把《望月》一课提到现在来学,浙江杭州汪燕宏老师的“相关资料阅读”不就是提倡“主题阅读”吗?我激动得从床上一跃而起,开始构思第五天的主题阅读,准备为学生插上习作的翅膀。

寻找气质慢赏月

先和学生一起从写的角度研读《望月》,讨论第1自然段中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月下江景的。(作者按照由上到下、由近及远的顺序描写了江面、江两岸和江天交界处的月下景色,营造了幽静旷远的氛围。)明白了观察要按顺序,接着阅读《迷人的月色》,讨论:“作者是站在哪里观察月亮的?观察了哪些地方的月色?”明白了赏月要选好观察点连续观察后,再让学生比较说说这两篇文章自己更喜欢哪一篇。调皮的赵弈说更喜欢《望月》,因为里面有小外甥奇妙的想象。心思细腻的方钰说更喜欢《迷人的月色》,因为作者笔下的乡村月色如诗如画,勾起了自己幼年时美好的回忆。之所以让学生比较、选择自己更喜欢的文章,是因为我赞同林语堂先生的观点,阅读,就是不断发现属于自己的作家,这“喜欢”,不只是内容,还有语言风格、言语个性、表达气质等。一些人,读一辈子书,连一本气质相近的书也没有找到,那他始终没找到自己的“良师益友”,也始终不会“写作”。真正的阅读,是从明白自己的语言气质开始的“有选择的”的阅读。作为教师,当你发现学生的语言个性和某位作家相似、相近时,你就有责任推荐他去读那位作家的书。比如语言清新优美的学生可以读读曹文轩的作品,语言活泼幽默的学生可以读读郑渊洁的作品。

有了前两次的经验与教训,我深知学生的痛苦,所以第三次“撒网钓鱼”采用的是商量:“今天晚上再次赏月,你想和谁一起赏月?打算选择在哪儿观察月亮?想观察哪些地方的月亮?”

与前两次迫不及待地完成习作不同,这次,我让学生一直观察到周日才结束,让他们有从容的时间和家人、朋友一起尽情赏月,亲近自然,接接“地气”。

这一次,学生的赏月地点五花八门:阳台上、院子里、乡村的小路上……甚至有家长专门带着学生去长江边赏月。学生的目光也不再仅仅停留在夜空中,一草一木、一人一物,都被学生所关注。李想在习作中这样写月光:“月光透过洁白的窗纱,把朦胧的月色投射在我的床上,一阵风撩起窗纱,月色便翩翩起舞。”窦文君的想象更是让人叫绝:“月亮像一个白玉盘,里面盛着水,水越盛越多,终于满溢了,洒落的水珠变成了一颗颗星星,这样的故事每个月都要上演一次。”还有一些用心的学生借鉴了别人的灵感,在习作眉批栏里画上了赏月连环插画,图文并茂,让人爱不释手。

学生意犹未尽,打算下个月再观察一次月亮,把《习作7》提前来学,这对我和学生来说又是一次挑战。主题同是月亮,一篇写景,一篇想象,看来又要好好琢磨了。

猜你喜欢
望月赏月月色
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清供、望月
中秋赏月邀请会
中秋赏月
最好的月色我也曾看过
望月怀远
塞北月色美
中秋一起来赏月
录唐·杜甫诗《望月》(草书)
别样的中秋赏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