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希 张吉发
四川省攀枝花市中心医院肿瘤血液科,四川攀枝花 617000
贫血是属于肿瘤患者最为常见一类并发症,临床上大多恶性肿瘤患者在治疗途中会产生不同程度贫血,而使用化学治疗会抑制骨髓造血系统,会进一步加重患者贫血症状,影响其对于疾病治疗,影响患者后期治疗效果,并且对于患者生活质量水平有所影响[1]。贫血患者会出现疲劳、抑郁、活动耐受力减退等症状发生,降低临床上患者耐受能力,对于化疗顺利完成有所影响。因此在临床上纠正癌症患者贫血是临床上治疗关键,胃癌患者术后并发贫血是属于临床上常见症状之一,会对患者产生诸多影响,患者长期处于贫血状态会影响到心、肺功能[2]。现临床上使用重组人促红素治疗肿瘤相关贫血是临床上常用药物,本研究就促红素对胃癌相关性贫血疗效以及预后影响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选取我院2015年4月~2016年8月收入98例胃癌相关性贫血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纳入标准:所有患者接受过胃部分或全胃切除手术,术后病理诊断为胃癌;术后患者诊断为贫血;年龄20~90岁之间;所有患者均自愿参与本次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所有患者依从性较好,并且能听从医护人员安排进行相应治疗;经过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3]。排除标准:所有患者是由出血、溶血所导致贫血;由铁、叶酸、维生素缺乏所导致贫血;患者处于慢性感染以及炎症状态;长期服用激素类药物;使用其他抗贫血药物治疗;凝血功能长期处于高凝状态;患者肿瘤骨髓转移。观察组中男29例,女20例,年龄61~76岁,平均(65.8±2.1)岁,对照组中男30例,女19例,年龄58~84岁,平均(72.5±3.6)岁,其中病理分期II期56例,III期42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液指标水平变化比较( ± s)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液指标水平变化比较( ± s)
组别 n 血红蛋白(g/L) 红细胞(×1012/L) 血细胞比容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49 94.27±16.86 124.5±17.82 2.84±0.56 4.15±0.82 0.28±0.08 0.42±0.06对照组 49 95.28±16.93 105.24±16.46 2.65±0.46 3.53±0.63 0.26±0.06 0.32±0.05 t-0.296 5.558 1.835 4.197 1.4 8.963 P 0.778 0.000 0.069 0.000 0.165 0.000
表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n(%)]
所有患者均采用相同化疗方式进行化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抗贫血治疗,化疗时同时补充铁剂以及叶酸治疗。观察组采用生产促红素(沈阳三生制药有限责任公司,S19980073,3500IU/瓶)进行治疗,皮下注射促红素150U/kg,每周3次,两组共治疗4周。所有患者在治疗期间若血红蛋白低于60g/L,予以患者输血治疗,再次期间继续进行常规化疗。
对所有患者入院第一天和治疗最后一天进行生化检查,对患者血红蛋白、红细胞、血细胞比容进行记录。治疗疗效分为显效[4]:临床症状消失,有效:临床症状好转,无效:临床症状无改变甚至恶化。(显效+有效)/例数×100%=总有效率。并对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包括血压升高、恶心呕吐、白细胞减少、肝肾毒性。
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s )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两组治疗前血液指标水平变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血液指标水平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促红素使用改善患者骨髓造血功能恢复,加速患者细胞水平恢复,有效提高体内血红蛋白、红细胞以及血细胞比容恢复。见表1。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5.9%高于对照组79.6%,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使用促红素能有效促进患者机体造血功能恢复,缓解患者自身贫血状态,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疗效比较[n(%)]
观察组总不良反应率14.3%低于对照组30.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促红素使用患者大多出现头痛、乏力轻微不良反应,总体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常规治疗。详见表3。
贫血是属于恶性肿瘤患者在治疗过程当中最为常见一类疾病,贫血程度与患者肿瘤类型、分期、治疗之间紧密相关。患者出现贫血症状,不仅对后期化疗、放疗治疗影响较大,同时影响患者体质,使生活水平质量有效降低,并且在肿瘤缺氧、新血管形成以及肿瘤转移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在治疗过程当中纠正肿瘤患者贫血是治疗关键环节之一[5]。肿瘤贫血患者生化检查最常见指标之一为血红蛋白降低,由于患者机体处于缺氧状态,对于化学药物敏感性会有所降低,所有临床上患者处于贫血状态对于患者生活质量以及预后情况会有所影响。临床上对于贫血患者治疗多采用输血治疗,但是临床上输血并发症较多,并且随着临床上输血次数以及量增多危险性越大,故输血并不能改善贫血患者状态[6-7]。
临床上癌症贫血患者较为常见,大多为慢性贫血,临床上发生贫血原因之一是由于患者促红细胞素反应性较低,临床上有效提高促红细胞素血液浓度情况可以有效提高反应性[8-9]。人体促红素重要重组部分之一为促红细胞素,不仅可以有效促进骨髓造血功能恢复,并且可以加速患者贫血症状改善,临床上内源性促红细胞素是属于临床行恶性肿瘤患者最主要临床发病机制,而治疗此疾病最重要药物为促红素,此药物可以有效恢复患者骨髓造血功能,并且可以减轻化疗时肾功能造成损伤,并且纠正患者体内内源性EPO不足[10-11]。所以促红细胞素广泛被应用于临床癌症贫血治疗上。
本组研究表明,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水平指标变化,治疗前两组血液指标水平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效果比较中有效率为95.9%高于79.6%,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中观察组不良反应14.3%低于对照组30.6%,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临床贫血患者可以采用外源性途径进行促红素治疗,并且有效促进化学治疗抑制骨髓造血功能患者贫血症状恢复,促红素用于肿瘤患者可以提高患者血红蛋白水平以及生活质量,与吴付兵[12]88例胃癌患者使用促红素治疗贫血观点相同,其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在患者药物不良反应方面,大多学者会发生促红素副作用较轻微,大多数患者会出现头疼、低热、乏力会增高,本组实验中患者不良反应之间有差异,与报道一致[13]。近期有研究表明[14-15]使用促红素会导致患者出现血栓以及心脑血管事件发生,但是与患者自身高危血管因素有一定联系。
综上所述,临床患者使用促红素治疗胃癌患者相关性贫血临床效果较为明显,具有加好治疗疗效,临床上不良反应较低,使患者后期生活质量水平提高,值得临床上推广使用。
[1] 杜振华,魏茜雪.重组人促红素联合蔗糖铁治疗妇科恶性肿瘤相关性贫血的疗效及不良反应观察[J].中国计划生育和妇产科,2016,8(12):21-23,32.
[2] 张霞,曾泗宇,石卫民,等.重组人促红素治疗恶性肿瘤伴贫血的药效观察[J].河北医学,2015,21(9):1468-1471.
[3] 周殿友,习加喜,龚倩,等.1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并发重度贫血的药学监护[J].中国药物警戒,2016,13(12):757-760.
[4] 胡军建.肾康注射液联合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合并肾性贫血的疗效观察[J].现代药物与临床,2017,32(2):314-318.
[5] 杨斌,张建武.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肿瘤性贫血患者的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及其发病机制研究[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7,33(12):1102-1105.
[6] 梁容瑞,李伟,赵晶,等.肿瘤相关性贫血患者血清促红细胞生成素水平与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效果的关系 [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5,35(22):6434-6436.
[7] 薛晓弘.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在肿瘤相关性贫血中的临床应用 [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14,37(10):30-32.
[8] 崔利格,魏素菊.细胞因子在肿瘤相关性贫血中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J].肿瘤防治研究,2014,41(9):1049-1053.
[9] 曾冬香,毕延智,盛桂凤,等.rhEPO联合蔗糖铁维持治疗胃肠道肿瘤化疗相关性贫血的临床观察[J].实用肿瘤杂志,2015,30(3):275-278.
[10] 蒋洁,宁亚利,李东辉,等.IGF-1对胃癌血红素氧合酶-1表达的影响[J].现代肿瘤医学,2017,25(12):1945-1948.
[11] 高之峰,张建福,费素娟等.食欲素A促人胃癌SGC7901细胞凋亡[J].基础医学与临床,2014,34(1):98-103.
[12] 吴付兵,王星,王康霞,等.促红细胞生成素对胃癌相关性贫血患者的疗效[J].现代肿瘤医学,2015,23(2):241-243.
[13] 许敏,李红.强力霉素对胃癌细胞增殖及Notch1、MMP-9表 达 的 影 响 [J].天 津 医 药,2014,42(6):533-535.
[14] 周蕾,俞岚,魏军,等.胃癌组织中H. pylori-L型感染及骨桥蛋白、基质金属蛋白酶-2的表达[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34(2):311-313.
[15] 陈彦格,郝素革,王红霞,等.EEN对老年胃癌患者全胃切除术后T细胞亚群的影响[J].河北医学,2014,20(7):1118-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