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冀丰
摘 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使学生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是高中语文教学改革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文化教育,真正的把语文教学从以“应试”为中心,转移到以“文化”教育为中心,是我们语文教师的神圣使命。
关键词:高中语文;传统文化;语文教学
高中语文是高中阶段一门重要的学科,综合性强,涵盖了听、说、读、写及这几方面的综合,同时作为一门语言交流工具,还具有实用性强的特点,众所周知,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自古就有孟子、孔子等大家,然而由于现代的学生都比较关注新科技产品,对于现代文学比较感兴趣,而对于传统的文化知识知道得少之又少,作为高中语文教师,应该怎样将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结合起来,进而丰富学生的传统文化知识呢?就“高中语文教学应当结合传统文化”这个话题和大家共同探讨一下,希望能对教学有所帮助。
一、学习传统文化的意义
1.学习好传统文化是当代社会赋予我们的重任。
面对知识经济的挑战,我们必须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大学》中指出:“荀日新,又日新,日日新。”讲的就是关于创新的,通过不断创新,达到“止于至善”的境地,同时更要注重思想品德的培养,孔子说“:德不孤,必有邻”。
2.学习好传统文化是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
在未来的社会发展中,我们的学生是否具有竞争力,是否具有巨大潜力,是否具有信息时代轻车熟路地驾驭知识的本领,从根本上讲都取决于学生是否具有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为此我们古人对于传统文化在《论语》这本书中有专门的章节进行论述,《大学》也专门强调过。
3.学习传统文化能更好地增强民族自信心和民族凝聚力。
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创造了灿烂的民族文化,通过学习传统文化,能使青年学生更好地了解我们祖先的历史,了解他们的过去,展望未来,珍惜今天的美好幸福生活。这样一来既能增强民族自信心和民族凝聚力,也能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和信念追求,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坚定改革开放的信心,增强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成绩。
二、努力营造语文课堂氛围,让学生在课堂上领略到传统文化应有的魅力
我们可以创设文化课堂教学情景,在教室的墙壁上张贴古代名人的画像和书法家撰写的名言警句,在学校的墙廊和黑板报上专门开辟“民族文化一角”,可以是名人作品,也可以是本校学生自创作品,以此来营造一种浓厚的文化氛围;可以采取“导语情景”,引用与课文相关的典故诗文,铺垫蓄势导人新课,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与兴趣;可以采取“音乐情景”根據课文内容选择恰当的播放音乐,或慷慨激昂或婉转低缓,有利于把汉语语言文字之美烘托出来;可以采取“影像情景”利用多媒体制作相关影像材料,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感受中华文化艺术的精湛与美妙。比如我们在学习《滕王阁序》时我展示了滕王阁的图画并加入了背景音乐《秋日私语》让学生在音乐中感受滕王阁中所展示的意境;在学习《逍遥游》一文时,我加入了大鹏展翅的背景图案,给学生大鹏展翅高飞的形象感,在介绍庄子时,加入了相关故事,如庄子与惠施论鱼、庄子轻相位以增强学生对庄子及庄子思想的理解。许多综合性学习也是传承传统文化的好途径。新时期国家注重传统节日,我们可以以某个传统节日为契机进行语言和写作实践,让学生在实践中学语文,在营造节日氛围过程中感受特有的民俗文化风情,学会关爱他人。如果让我们学生的在语文学习中有计划地去探究这些重要的传统节日,去实践体验,这样的文化传承是意义深远的。
三、教育观念的转变
语文课程标准将语文定性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体,它以充满文化足迹的经典作品为血脉而成为多元文化的载体并且本身就是一种文化,从某种意义上说,语文教育体现着教育的本源。因此在教学中,我们不妨把对传统文化的认识从对汉语的认识开始,突出汉语自身特点,从对汉语自身的特点说明与演绎出发,引导学生来体会其中深刻的文化内涵。
要在中学加强传统文化的教育,首先要转变中学阶段传授知识而不管思想道德教育的观念,把传统文化教育放到提高学生文化品味的高度来认识。其次,还要转变以文言文代替古代文化典籍的观念。我国历次制订的中学语文教学大纲,都只提到培养学生初步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其实,我国还有不少优秀的文化遗产,是用古代白话记录并保存下来的,如唐诗、宋词、元曲、明清白话小说等等,都是古代白话作品。事实上,这部分内容,在任何一套语文教科书里,都占有不小的分量。
四、教材的编写
中学加强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还有主要的一环,就是教材的编写。在内容上,要拓宽选材的范围。要根据学术界最新研究成果,对中国古代优秀的文化遗产进行重新认识和评价,许多过去认识不清的东西渐渐为人们所认识,所理解,就可以吸收到教材中来。如敦煌学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已经逐渐成为一门国际性显学。中学语文教材就可酌情介绍一些,像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中的有关章节,过去重视不够,也应该在教材中有所反映。在形式上,力求灵活多样。传统文化方面的内容,既可以编进必修课教材,也可以编写诸如“文言文选读”.‘古代白话作品选读”“中国古代文学名著导读”之类的选修课教材,还可以是课外自读教材。在选文的形式上,既可以是古代作品的原典,也可以是现代学者用现代文写的介绍传统文化知识的文章。中学生有必要读一些介绍传统文化知识的普及读物。叶圣陶先生曾经说道:‘直接阅读这些经典著作不仅语言文字上的隔阂不少,风俗习惯典章制度上产疙瘩更多,马马虎虎地读吧,徒然耗费学生的精力和时间,认认真真地读它极少一部分吧,莫说初中,高中阶段恐怕也难办到。因此,我想中学阶段只能间接接触,就是说阅读《经典常谈》这样的书就可以了。”如朱自清《经典常谈》,品叔湘(语文常谈》,杨伯峻《经书浅谈》等,以及过去入选教材的《从甲骨文到图书馆》《打开知识的宝库―书目》我国古的马是益的尝试。
一个民族要自信的生存,更好的发展,必须尊重自己的历史,尊重自己的文化。一旦失去了自己的传统文化,就很难“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高中语文教师应该将语文教学植根于传统文化中,采取多种途径弘扬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从而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全面素质,为民族发展作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