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英语专业学生口语能力短期发展研究

2018-06-12 08:50左娟
校园英语·中旬 2018年4期
关键词:口语能力

【摘要】本研究基于动态系统原理,对6名来自一所中国应用型本科院校的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的口语能力发展进行了历时12周的跟踪测试和观察。主要从口语复杂度、准确度和流利度三个方面来探索和发现他们的英语口语发展轨迹特点。并同时研究衡量英语口语能力的这三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在短期内的发展变化以及环境因素对它们的影响。

【关键词】动态系统理论;口语能力;发展轨迹

【作者简介】左娟,武昌首义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应用语言学,跨文化交际。

一、引言

随着中外经济间的交往愈加密切,英语作为国际上的通用语言,其重要性早就不言而喻。社会各界对于英语人才的需求大大提高,英语口语能力的好坏有时甚至比专业知识更为重要。应用型本科院校许多非英语专业学生由于英语基础薄弱,特别是口语能力较差而无法满足用人单位的要求。因此,许多应用型本科院校都将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能力作为重要的人才培养目标之一。近几年,动态系统理论(DST)为二语习得方面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因此本研究以DST为理论基础,对一所应用型高校的非英语专业学生的口语能力发展进行历时研究,试图探索学生的口语能力发展规律和影响因素。

二、文献综诉

语言的复杂度、准确度和流利度(Complexity、Accuracy、Fluency,CAF)是衡量学习者语言水平发展的标准(Skehan1998)。近十几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从不同角度对学习者语言复杂度、准确性及流利性进行了研究。其中也不乏从动态系统理论的视角进行的探索。“动态系统理论(Dynamic Systems Theory,DST)”起源于经典力学,它本是一种纯数学范式,用来研究时间流逝中的复杂系统。近十年逐渐成为二语习得研究中令人瞩目的新课题。该理论视域下的二语学习并非一个线性增长的过程,而是一个反复波动的过程(de Bot 2008)。动态系统理论为二语学习和语言发展过程的研究提供了理论支持,在解释二语发展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徐丽华、蔡金亭2014)。

Larsen-Freeman(2006)基于 DST对五名到美国中国女性英语学习者在十个月间的书面语和口语复杂性、流利性和准确性进行了研究。她发现学习者的语言复杂性、流利性和准确性的发展总体呈上升趋势,而个体之间都呈现不同的发展轨迹;学习者动机和个人经历对其发展有很大影响。Verspooretal(2008)追踪了一名荷兰英语专业学生,对其在三年内写的18篇作文的语言在词汇多样性和句子复杂性方面的变化进行了研究,从DST的角度解析了该学习者语言的变化特点。研究结果表明该学生的写作水平是变化的,且呈非线性发展态势,且与学习者个体内部变化相关。Vercellotti(2012)跟踪分析了66 名在美国上语言班的留学生的口语语料,发现所有学生的进步轨迹相似,没有个体间差异,也没有发现显著的个体内变化,并且没有找到CAF 之间的竞争或支撑关系。她的研究结果与 Larsen-Freeman (2006)的发现大相径庭。Polat and Kim (2014)跟踪了一名美国的土耳其移民的英语口语复杂度和准确度发展轨迹,采用了动态系统方法,但没有关注到流利度,更没有涉及到三者之间的动态关系。

宋健楠(2013)以国内某大学非英语专业的120 名三年级本科生为研究对象,在实证研究中考察了性别、频率和词汇知识对二语词汇习得的影响。该研究是我国首次在动态系统理论视阈下运用实证研究范式展开的二语习得研究,证实了二语词汇习得受到多个子系统的复杂影响。郑咏滟(2013)采用DST框架,跟踪了八名大一与大三英语专业学生的二语词汇深度发展过程,研究发现词汇深度知识发展起伏波动,且语言输入与进展并不成正比。学习者母语对词义与搭配的影响各有强弱,跨语言鉴别能力有进步也有倒退,同时也揭示词汇发展过程中的个体差异体现了学习者所处的不同发展阶段。李茶(2014)从动态系统理论视角出发,以六名英语专业大二学生为研究对象,对被试进行一学期的语料采集及动态问卷跟踪调查和测试,观察被试口语的复杂度、准确度和流利度在短期和长期的发展轨迹。研究发现,口语发展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但并非毫无规律,口语发展复杂系统如其他复杂系统一样对初始值敏感,且大部分学习者的首要关注点是复杂度或准确度,而非流利度。王海华(2015)以四名非英语专业学生受试,依据DST理论对他们英语书面语语言准确性、流利性、词汇复杂性和语法复杂性四个方面的变化进行了48周的跟踪研究。结果表明:学生在以上四个方面的变化轨迹呈非线性,书面语发展具有明显的动态性和变异性。学生个体的发展趋势与群体变化的发展轨迹并不相同。

三、研究设计

基于DST的二语习得方面的实证研究还刚刚起步,我国国内的相关研究集中于学习者的学习动机、焦虑和词汇能力、書面语能力发展。对口语各个维度的测量方法也还有待改善。Larsen-Freeman (2006)、Vercellotti(2012)、Polat and Kim (2014)和李茶(2014)先后针对不同对象进行了口语能力发展的动态实证研究,证实了学习者口语能力发展的动态非线性发展特点,为本研究提供了范式和方法支持。但是由于他们的研究对象、方法不完全相同,所以研究结果在某些方面也不尽相同,甚至大相径庭。

本研究尝试在动态系统理论视角下研究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口语能力发展动态系统,不仅观察学生口语发展轨迹,还关注系统构成要素之间的动态关系和环境因素的影响,可以为动态系统理论提供理论和实际的语料支撑,进一步推动和拓宽动态系统理论在二语口语能力发展方面的实证研究。研究对象为6名应用型本科院校的非英语专业学生,研究结果对同类型高校学生的口语学习研究和教学研究都具有应用指导意义。本研究主要围绕以下几个部分展开:

第一部分,总结国内外相关研究,在此基础上,对受试者进行12周的跟踪记录。每两周对受试者进行一次口语测试。试题改编自全国大学生英语四级口语考试。笔者对受试者口语能力发展的三个重要变量即复杂度、准确度和流利度进行测量、记录,如句法复杂度、语法准确度、语义流利度等。然后通过数据分析,试图发现受试者口语能力发展在短期群体变化特点,结合个案追踪观察了解个体间变化特点及个体内部变化特点,探索其中是否存在联系及有什么样的联系。

第二部分,对受试者进行关于个人信息、学习背景、特殊语言学习经历、学习风格等方面的环境因素集体问卷调查。并针对每次完成口语任务时焦虑程度、学习投入、态度等因素,对个人进行个案追踪访谈来调查主要有哪些环境因素影响口语能力发展和这些因素间的关联。结合每次测试的结果分析和关于环境因素调查的定量定性研究,探索受试者的口语复杂度、准确度和流利度与环境因素之间的联系。

第三部分,总结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试图发现应用型大学非英语专业学生在短期内的口语能力发展轨迹和影响因素。提出对提高应用型本科院校非英语专业学生口语能力的教学干预建议。

本研究采用的研究方法综合运用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定性方面,主要采用查阅文献综述、比较分析法构建该项研究的组织框架,并对相关理论和概念进行界定。运用问卷调查、测试、个案跟踪、有声思维法、回顾性访谈等定性方法进行口语语料收集、记录和对环境因素进行调查和分析。在定量方面,运用SPSS等软件对收集的数据、语料进行分析。

四、结论与讨论

通过定量和定性分析,首先本研究发现应用型本科大学非英语专业学生的口语复杂度、准确度和流利度的群体发展轨迹和个体发展轨迹都呈非线性发展。学生的口语学习在12周有限的时间里是个动态过程,每个学生的口语能力发展也是不断变化的,且有进步与退步。不同个体经历着或多或少不同的变化,彼此间存在差异,甚至同一个体在发展中不同的时间点也有着不同的变化。群体数据表现出的变化较弱,而个体数据却显示出较明显的突变和差异。然后通过对复杂度、准确度和流利度的相关分析,也发现三个变量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并且这种联系也是不断变化的,非恒定的。个体的口语复杂度、准确度和流利度之间既存在竞争也存在依赖关系,不同个体的三个变量的之间的关系不尽相同,也不断变化。总体来说,大部分学生的口语复杂度和流利度在短期内存在显著竞争关系,并且流利度和准确度之间也有一定竞争关系。这说明学生在学习英语过程中,随着语言输入和习得知识的增加,首先会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准确度和复杂度上,从而导致暂时忽视对流利度的训练。接着,结合对受试者完成的环境因素问卷调查和个体访谈,分析数据结果均显示口语能力发展受到环境因素,如学习动机、经历、学习投入等因素的影响。口语测试时间点对学生的能力发展也有直接影响。在学期初学生的口语能力有一段时间的下降,进入中期水平趋于进步和平稳。并且原先水平较低的学生口语能力发展上升轨迹较多,这与他们的动机较强和时间投入较多不无关系。因此,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观察和记录其口语发展变化,因材施教。教师要重视环境因素对口语发展变化的影响,通过个性化的教学策略,帮助学生提高学习动机和养成有效的学习策略。然后教师还应根据口语能力三个方面的发展特点,在教学中多多鼓励学生开口,减少频繁纠正错误的次数,使得口语能力发展能够成为一个持续提高且平衡的长期过程。

本研究受试对象为应用型本科院校的非英语专业大一学生,与之前的大多数此方面研究对象不同。另外,本研究运用的方法多样,使用多维度测量法、回忆性访谈等多种定性、定量的方法,结合历时和共时研究方法,较之以前相关研究的方法更科学、全面和客观。本研究为英语学习者了解自身口语发展规律和环境影响因素提供了科学的参考信息和依据,有利于自主学习;其次,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大学英语教学,特别是口语方面的教学策略干预提供了数据和支持,有利于教师的因材施教和个性化教学模式改革;同时,对英语口语方面的教材编写提供实证研究基础,推动英语口语教材以学习者为中心的个性化发展;最后,对于应用型本科院校培养具有一定口语能力的人才以满足用人单位需要,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具有推动作用。存在的不足之处包括研究周期较短,还未能对口语能力发展轨迹和变量发展变化特点有更长久、全面的记录,在后续研究中可以延长研究周期以深入探索。

参考文献:

[1]de Bot,K.Introduction:Second language development as dynamic process[J].The Modern Language Journal 2008,192:166-178.

[2]Larsen -Freeman,D.The emergence of complexity,fluency,and accuracy in the oral and written production of five Chinese learners of English[J].Applied Linguistics 2006.27:590-619.

[3]Polat,B.& Kim,Y.Dynamics of Complexity and Accuracy:A Longitudinal Case Study of Advanced Untutored Development.[J]Applied Linguistics,2014.35(2):184-207.

[4]Skehan,P.A Cognitive Approach to Language Learning[M].Oxford:OUP,1998.

[5]Vercellotti,M.L.Complexity,Accuracy,and Fluency as Properties of Language Performance[M].Pittsburgh:University of Pittsburgh.2012.

[6]Verspoor,M.,M.Schmid & X.Xu.A dynamic usage based perspective on L2 writing[J].Journal of Second Language Writing 2012.21:239-263.

[7]方紅,王克非.动态系统理论下翻译能力的构成及发展模式研究[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14(9):124-130.

[8]李兰霞.动态系统理论与第二语言发展[J].外语教学与研究, 2011,(3):409-415.

[9]李茶.复杂理论:二语习得的新视角[J].东北师范大学学报,2014, (5):118-121.

[10]宋健楠.动态系统理论视阈的第二语言词汇习得效果的多因素实证研究[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13,32(1):93-95.

[11]王海华.中国英语学习者书面语水平发展个案动态研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5,(1):67-80.

[12]文秋芳.二语习得跟踪研究的三个基本问题:分类、设计与可比性[J].中国外语,2009,(2),54-60.

[13]徐丽华,蔡金亭.二语发展的动态路径:方法与技术述评[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4,(1):144-148.

[14]张振虹,杨啸鸣,动态系统理论框架下的二语习得实证研究述评[J].天津大学学报,2015,(3):156-161.

[15]郑咏滟.动态系统理论在二语习得研究中的应用——以二语词汇发展研究为例[J].现代外语,2011,(3):303-309.

猜你喜欢
口语能力
浅议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
浅谈高中英语的几点有效学习方法
中职生英语口语能力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小学英语口语能力培养策略探讨
如何提高农村中学英语口语能力
提高初中学生口语能力的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