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超
摘 要:数学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作用日渐突出,但纵观现阶段的小学数学教学现状却可以发现,数学与社会实际出现了脱轨的现象。因此,从小学阶段开始,就注重融入生活中的内容,让学生意识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并能够在生活中寻找数学,在数学中探究生活是十分迫切的。鉴于此,本文理论联系实际,以人教版教材为例,以低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就如何将生活化教学法有效的融入到小学数学的教学实践中去进行了具体的分析。
关键词:小学数学 生活教学 有效融入 建议实施
在新课改日渐深入的今天,发展素质教育成为了课程改革的主旋律,而小学数学教育教学中,为了有效的提高学生的素质,最重要的一环就是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而这就需要将数学与生活进行有效的衔接,使之成为一体,让数学回归于最本真的内容。而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真真正正的落实生活化教学法,我结合自身多年的实践教学经验,给出了如下几点参考建议。
一、创设生活化情境,在情境体验的过程中激发兴趣
情境教学法以其参与程度高,内容丰富多样等特点得到了更多一线小学数学教师的青睐,经实践证明,也确实有助于教学有效性的提高。因此,在落实生活化教学法时,我们需要将其与情境教学相结合,通过生活情境的有效创设和实施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获得更丰富的情境体验,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受到积极的影响,达到更理想的学习效果。
例如,我在教学“认识时间”这一内容时,就给学生创设了一个学生非常熟悉的生活情境,即二年级学生小明一天的生活安排。首先,我利用微视频给学生以动画的形式播放了小明从早上起床到晚上睡觉的过程,学生感觉很熟悉,很亲切,接下来,我将小明做每一件事的时间利用大屏幕分别进行展示,并以此为入手点,顺势来教学生认识时间,当学生初步认识了时间之后,又让学生通过根据画面动作说出时间并在表盘上画出来的形式来进行温习。可以说,整个学习过程都在小明一天生活的这个情境中,学生参与的兴趣极高,对认识时间有了更深刻的掌握的同时,也学会了珍惜时间,可谓是一举两得。
二、设计生活化问题,在问题回答的过程中掌握知识
数学本身就是一个涵盖很多问题的学科,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能够总结出很多数学知识点,自身的数学问题解决能力也能够得到有效的提升。因此,我们在实际授课的过程中,需要有意识的给学生设计一些生活化问题,因此来让学生轻松的学习数学知识,并意识到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例如,我在教学“认识图形(1)”这一内容时,为了让学生更加印象深刻的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并能够感受到数学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在实际授课的过程中,我就以生活中的物品为引子,利用大屏幕给学生展示了数学课本、学生的日记本、粉笔盒、房门、凳子、水杯、商场等照片,并向学生提问:这些物品中涵盖哪些图形?这些图形有什么特点?你还能说出生活中涵盖这些图形的物体吗?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学生轻松的认识了需要学习的图形,并也真切的感受到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可以说,达到了较为理想的学习效果,为其今后的学习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三、构建生活化活动,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温故知新
生活化活动的构建,能够让学生真正的“动起来”,而且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也能够很好的帮助学生温习已经学习的知识,提高学生数学知识应用的能力,并能够在活动的过程中收获更多课本之外的知识和能力,实现全面的发展和进步。因此,我们一线小学数学教师要根据所学习的内容为有意识的为学生创设一些生活化活动。
例如,我在教学完“认识人民币”这一内容后,就为学生创设了一个超市购物的生活化实践活动。将学生的课桌摆成几排作为超市的货架,在桌子上摆一些学生的学习物品、衣帽等作为商品,学生分别扮演收银员和顾客的角色,在进行交易的过程中,学生更加印象深刻的认识了人民币,而且在活动的过程中,学生也体验到了收银员的不容易,懂得了尊重别人职业的道理。可以说,通过这个小小的生活化活动,实现了智育和德育的共同教育,达到了不错的教学效果。
总的来说,数学本身就是一门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的学科,因此,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我们一线小学数学教师就需要有意识融入生活教学法,并以其多种多样的变式来提高学生的兴趣。本文所提到的创设生活化情境,设计生活化问题,构建生活化活动是个人实践之后认为比较有效的三个建议,当然生活化教学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实践应用远不止这些,还需要更多一线教师的共同探索和努力。
参考文献
[1]馮春明. 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构建策略研究[C].全国智慧型教师培养体系建构模式学术会议一等奖论文集,2016:4.
[2]苗宝申.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6(26):119-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