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培
摘 要:自“分享阅读”2003年在全国全面推广以来已经成为我国幼儿园语言教学活动的主流方式,但在实施的过程中,分享阅读的有效性即达到分享阅读中能使幼儿独立阅读的目标,容易被教师忽视或误读替换,笔者从调动起幼儿听、看、说、想、做五个方面的进行教学活动的策略实施着手,表明分享阅读的目标及重点,提供具体的教学方法,解释分享阅读的教学误区,提高分享阅读实施的有效性以及对此的思考。
关键词:分享阅读 幼儿园 教学策略
一、分享阅读的定义
(1)研究背景和意义
分享阅读在我国幼儿园推广以来,广大教师进行了一些列的教学实践工作取得了成效,在对幼儿的培养讲求全面发展,个性化培养,通过游戏、活动等方式進行课程的理念影响下,分享阅读本土化,因地制宜在实施过程中也发生了悄然的变化,教师也更加关注和追求分享阅读所产生的多元化目标。多元化目标是指“分享阅读”的分目标或者延伸目标,通过阅读使孩子在潜移默化中获得知识,扩大视野,陶冶情操,同时还应包括情感、心理、精神、思辨、合作、交流等各方面的素质培养。这些多元目标是教师和家长应该通过“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去努力追求和实现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把培养幼儿独立阅读作为首要目标,不要让其他所谓的多元化目标分散了分享阅读有效性。笔者通过从幼儿角度来探讨分享阅读对实现幼儿的有效阅读方面的策略。
(2)分享阅读的起源
分享阅读(Shared-book Reading)是由Holdaway首创的一种互动式早期阅读法。它是成人和儿童不以学习为外显目的,在轻松的共同阅读活动中,通过成人的逐字指示和言语发音,促使儿童对语音和字型进行匹配,从而意识到每个字都承载着一定意义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成人可有意识的逐步提高儿童参与阅读活动的水平,使其从被动的听故事逐步发展到独立阅读。
(3)分享阅读在幼儿课堂的应用
对这一阅读方法在幼儿园课程教学基本模式是:让教师使用一本可让全体学生同时看到的大书(big-book reading),师生共读阅读配有彩色插图的有趣的故事,让每个学生也拥有一本与大书内容完全相同的小书进行自由阅读。教师先对故事进行介绍展示,再向全班朗读,并解释其中的内容,确定儿童可以真正理解其中的语言;在幼儿对故事的语言比较熟悉后,参与到朗读中来;在延伸活动中教师可以采取各种阅读形式活动(包含表演,画画,创作,改变读本)……对于儿童特别感兴趣的故事,可以多次在课堂中使用,直到几乎所有的儿童都能独立阅读(Holdaway,1979,1980;Elley,2002)。
在中国幼儿园课堂的实践过程中有研究者总结:发展出了包括大书阅读、小书阅读、通过游戏提高语言应用能力的三阶段并重的教学模式。
二、分享的阅读有效性
(1)分享阅读是有明确的教学目标的
分享阅读的教学目标是幼儿能够独立阅读。分享阅读的创设者Holdaway明确提出无论是亲子阅读还是课堂室的分享阅读,其最终结果产生都是可以让孩子进行独立阅读。从这一点来看分享阅读时有教学目标的。只是实现这个目标的过程是讲究在快乐、共享、轻松的愉快氛围里,无强目标的实施,而这种方式之所以可以达到独立阅读这个目标,是分享阅读这种方式带了的潜移默化伴随学习的结果。
(2)分享阅读的教学有效性就是让幼儿能够独立阅读
幼儿能够进行独立阅读,才可以说分享阅读的实施是有效的。在我国分享阅读的教学实践中,虽然教师都对识字拼音教学讳莫如深,但是又增加了一些其他目的,如增加幼儿的情感教育把教学重点转到了道德、价值观教育上;培养幼儿热爱读书,教师就把经历花在了阅读环境温馨有趣的创设上;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教师就想法设法运用各种手段让孩子表演,绘画,演唱,游戏,进行创编故事,进行热闹非凡的活动上,却把班上有多少幼儿可以顺畅读好一本书的目标忘在了脑后?再次需要重申的是,多元化的目标是伴随阅读所发生的,不该是教师和刻意追求和教育的目标和重点,在课程教学中设立多个教学目标追求所谓的全面发展。教学的重点应该始终围绕着幼儿具备独立阅读的能力展开。
(3)幼儿能够独立阅读的教学活动实施策略
美国国家研究院和早期教育委员会提出,分享阅读之变式即对话阅读可以促使幼儿的语言技能发生若干实质性的变化,其中最主要的就是角色的转换。所以在进行教学策略的实施时,不妨换个角度来想,我们的主角幼儿通过分享阅读要获得什么技能,为了促成这个目标,教师是怎么样做即采取什么样的策略来达到这种目标。让幼儿能够独立阅读这个总目标来看,独立阅读意味着幼儿需要会听,会看,会表达,表达又包含表达语言—说,表达想法—思维,表达表现—做三个方面,那么我就可以把我们的教学策略定在,幼儿在分享阅读中听、看、说、想、做五个方面的策略即调动幼儿的耳、眼、口、脑、手的运用来达成独立阅读的目标。
三、分享阅读教学活动的具体实施
(1)幼儿怎么才会愿意看和听?
要让幼儿把注意力集中到一件事情上来,那么这件事要有极大的吸引力。从视觉角度来看,有研究表明彩图大书能最有效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动机,颜色亮丽鲜艳的书本会引起幼儿的注意;避免使用画面的色彩不够鲜亮,用了较多的中间色调,让人感觉画面不清晰或多幅图片安排在同一版面加大了阅读的难度的绘本。
从听觉来说,在分享阅读中幼儿是通过倾听模仿教师逐字朗读,由字形-字音-字义学会阅读的,教师在阅读中的声音质量和吸引力很重要。有一线教师的教学实践表明,幼儿会在听赏活动中产生阅读兴趣。
1.声音本身的魅力
通过教师有声有色的讲述,抑扬顿挫的语调、自然和谐的节奏、声情并茂的表达,让幼儿感到艺术言语的魅力。
2.氛围的创设
教师在阅读过程中创造出神秘惊喜的的情景氛围,一般通过肢体,表情,表演,声响,音乐,物品等直观的展现。
3.新颖的故事情节
通过选择故事情节比较新颖生动的内容来吸引孩子。有研究表明,当成人与儿童一起阅读叙述性文章时,儿童表现出足够的兴趣参加。从教师和儿童的反馈来看,最受欢迎的故事是采用了拟人手法的欧洲传统故事和神话,研究者还发现,只要故事足够有趣就能吸引儿童反复阅读(倾听),儿童也能够从趣味性高的故事中学习到更多的东西。这些都需要教师在语言魅力上或语言创设上和内容选择上注意技巧。
(2)如何确认幼儿倾听的效果
检测幼儿有没有听进去?教师可以采用提问法,第一种方法是在首次阅读时,让孩子们带着问题去听如:“老师在读书的过程中有两个疑问,你们要竖起小耳朵仔细听,帮助老师解答好吗?”问题可以读前提问也可以读后提问。第二种方法是在阅读过程中,教师在阅读活动中不断设置悬念,启发幼儿思考,提高他们倾听的欲望。第三种方式则是在进行了多次阅读之后,幼儿熟悉了读本内容,设置倾听障碍,故意读错,突然停顿,让幼儿回忆总结或复述教师的阅读内容,或让儿童续读下面的内容。
(3)如何培养幼儿看的能力
在分享阅读中,幼儿又有一本与教师一样的“小书”这个小书是幼儿进行自我探索和阅读的工具,在看小书的过程中,幼儿重组从老师那里获得的经验用自己的方式认知重组,学会阅读形成自己对书本的理解它幼儿独立阅读的实操。
1.良好的看书习惯的培养
许多研究发现阅读作为一种复杂的人类行为,出了要必要的知识准备外,还需要阅读者具有一定的阅读技能,正确的取放书,逐页的翻动书等大动作和精细小动作。良好的读书习惯为什么重要?是因为幼儿熟悉并掌握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以及画面排列顺序规律的阅读可以帮助幼儿提升观察,对比画面的技巧,判断图书中每个部分之间的关系,在连环的图画之间以联想搭起链条的想象能力。這就要求教师;一是,把阅读的方法,经验和习惯传授给幼儿,让幼儿了解书的构造,知道封面、封底、页码是什么,在哪里;二是,教会幼儿正确的阅读行为从左到右逐页翻书,和培养好的阅读习惯看书时不折书、不抢书、不撕书、不在书上乱涂乱画等。三是,在幼儿自由阅读时,对幼儿正确的翻书姿势、正确的手指指读等好的读书行为及时进行鼓励如:“你翻书翻得很好”,“你的小手指头真能干”。
2.采用手指指读法进行阅读
指读即一边用手指文字一边进行讲读,Evans(2005)等人认为指读作为一种非语言形式的指向文字的阅读引导方式,在3-5岁儿童的研究中发现能够有效提高对文字的注视程度,刘妮娜等(2014)通过眼动实验指出指读不影响幼儿图画关注的全面性和有效性,同时动态手势也不抢占儿童阅读图画的注意资源。因为教师可以通过由教师指读大书,幼儿自己阅读时指读小书的方式促进幼儿对汉字的关注度,及认字技能,使得幼儿不但要有阅读的热情更要有阅读的能力,为幼儿早日独立阅读打下基础。
(4)如何促进幼儿多读
作为分享阅读的最终目标,即是可以独立阅读。阅读能力作为早期阅读教育的关键,它是一种后天习得的能力,是需要幼儿重复学习经过多次的实践与练习才能掌握和提高的。创造幼儿反复阅读的机会,保持幼儿的阅读兴趣,让幼儿尽可能多的愿意倾听和阅读,在重复中掌握阅读是教学的难点和重点。在幼儿的读的策略上,可以试试的教学活动有:
1.跟读
提高幼儿模仿仿服输的能力。如某幼儿园进行的游戏“小小话务员”,教师说一句话,请孩子们做“话务员”一字不差的重复一遍,比比哪个“话务员”复述得好,孩子们在听的时候会十分认真,都想做最好的“话务员”。
2.领读
利用这个年龄阶段幼儿爱表现的特点,让每个幼儿都参与到领读环节中来,当起小老师带领大家读书。幼儿为了有好的表现势必会课后努力练习。
3.分角色阅读
让幼儿之间产生对话,让幼儿可以评估自己和对方的表现,在幼儿之间的产生激励阅读的效果。
4.故事接龙游戏
由老师开头,盲选幼儿叙述下面的故事,再由幼儿盲选下一位传递下去,这需要幼儿熟知读本内容,能够随时回忆出情节,再准确无误的表达出来,给幼儿以动力重复阅读直至熟记。
5.看图填字
让幼儿在一组字中选择适合图片及文字内容的单字。幼儿只有识字,对故事情节熟悉才能做好此项游戏。
6.猜猜谁的声音
教师可以将幼儿的阅读声音录下来,上课时放给全班同学听,让幼儿猜猜是谁在朗读,这样就增加了幼儿听的兴趣和动机和频率。
(5)帮助幼儿思考想象
如果说可以独立阅读是完成了分享阅读的主要目的,那么想就是让孩子动脑筋去思考来帮助孩子理解阅读内容,而不仅是会机械的认读。这种想就需要老师的支持和帮助。
1.正确的导读策略
学者王海澜在《论幼儿图画书的阅读与指导》中总结到:“图画书的导学在于通过“视”告知画面,通过“倾听和讨论”理解其中的内容,通过“想象”弥补情节上的空白,通过“创”来构建幼儿自己的情节和相似内容的探究。
此外还王海澜还强调成人应首先把整本图画书从头到尾一次性地呈现给幼儿,让幼儿形成对整本书的认识,然后再一页页地解读。引导幼儿读出其中的连贯性。而不是割裂读本的内容就页论页,这也是我们前面所提到的从左到右一页页翻页读书习惯为什么重要,教师不但要教会幼儿正确的阅读,也要做好自己的示范阅读。
2.鼓励幼儿说出自己的想法
让幼儿说出想法最有效的方式之一就是让幼儿化身读本中的角色,比如教师提问:如果你是书中的小马你会怎么办?如果你是小马的爸爸,你会给小马做一个什么样的房子?如果你是作者,你会让谁做小马的好朋友?教师在鼓励幼儿说出想法,创作想象的同时,不要忽略其内容与读本的相关性。幼儿的想象内容可以天马行空,但是想象要有根基,根基就是基于读本的故事进行的关联想象。如果幼儿想法及想象的内容与读本的相关性太低,教师就要考虑幼儿是否读完了整本书了,是否遗漏了读本中的情节信息,是否对读本有了总体的理解?教师提问的内容针对幼儿的思考过程,即问问幼儿:你如何得出这样回答?通过什么线索判断的?你是怎么想到的?教师通过这样的提问,可以帮助幼儿反思自己的回答。
3.鼓励幼儿想办法解决阅读的问题
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幼儿在阅读中一定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字不会认,不会读,理解不了书的内容,想的出问题却想不到答案,有的幼儿就会读不下去,失去自信,或者转移兴趣,更甚至逃避阅读。教师在这当中要做好的引导:一要引导儿童带着问题自主想办法解决,让幼儿学会观察他人,向别人请教,求助。分享阅读毕竟是一种知识经验的传授,并通过模仿学习,所以告诉幼儿老师,同伴,家长都可以帮助他来解答问题,不要轻易放弃。二要引导幼儿进行自我评价总结,说出对自己阅读行为的想法,比如这次比以往阅读有些什么进步?有什么地方听不懂、弄不明白、觉得有疑问?对自己所续编或改编的情节或结局是否满意?这样可以让幼儿对自己阅读能力的思考,逐渐形成对自己正确的阅读期待,增加阅读自信。
(6)做,是检验幼儿的阅读成效的手段
所谓的做是儿童以非语言的形式表现出来的活动。这就是老师们经常会在分享阅读课堂上采用的画出来,表演出来,展示出来,玩出来的教学活动策略。但大部分教师在对这部分活动的设置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幼儿阅读,让幼儿喜欢阅读,丰富阅读形式而采用的。笔者在这里提出疑问活动是为促进阅读而设置的,还是这些活动实际是检验阅读的成果?
笔者认为所谓的活动表现其实是幼儿把自己阅读的认知用做的方式展现出来,是儿童语言的另外一种表现,更是是儿童对阅读的认知表现,它实际上是建立在幼儿在会读读本,理解读本的基础上的一种表达,并以此可以检测儿童在分享阅读中的真正所得。我们相信只有熟悉绘本内容的孩子才会流畅的表現出剧本,只有体会到了读本中人物角色的情感,孩子才能尽情表演;只有深刻理解读本真正内涵,孩子才能再此基础上进行有联系的创编。好的活动效果是由好的阅读结果所展现的,而不是为了所谓的丰富阅读形式而进行的表面的热闹,这样就会将分享阅读的目的本末倒置。
四、对分享阅读持续性的思考
分享阅读是是幼儿可以独立阅读的手段,这可以看作是幼儿阅读的低级目标,而高级目标是让孩子主动阅读,爱上阅读。所有除了教师可以判断了幼儿可以进行独立阅读和表达外,还应关注后阅读行为,由此笔者提出了一些想法与读者一同探讨,幼儿园中分享阅读的成效性和持续性,其中某些做法需要家长的配合。
(1)与家长合作了解学生在一段时间内的阅读量,如一学期看多少本书,可以进行量化对比。
(2)关注幼儿在阅读课上的表现,主动参与的次数可量化,同时要分清幼儿主动参与是对阅读本身感兴趣还是幼儿爱表现的天性使然。幼儿在其他课程活动中也有同样积极的表现?还是确实想参与到读书活动中来。
(3)关于阅读的持久影响力,则表现在幼儿在课后会追问问题,会在不定场合谈论书的内容,乐于向他人讲述故事,或把书中的内容可以转化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4)幼儿是否会主动要求买书?买书有无自己的偏好?是为了探索阅读,还是被书的表面吸引的更喜爱看图片?
(5)对幼儿来讲语言表达和阅读表达是可以分开评价的吗?阅读有没有促进幼儿语言的表达,喜欢读书但羞于表达能说明分享阅读达到目标了吗?
以上是我在分享阅读教学活动的思考,也期望可以在这些问题上与广大读者进行进一步的探讨和思考。
参考文献
[1]王春平,胡文芳,姜丽杰,季杰.分享阅读中的“3355”模式探究[J].山东教育,2013(12)/33-34.
[2]伍新春,李虹,舒华,Richard C Anderson,李文玲.拼音在儿童分享阅读中的作用[J].心理科学,2002(05):548-551+639.
[4]朱琳琳.分享阅读分享成功——“分享阅读”在我国近十年的推广和发展[J].幼儿教育,2012(Z4):70-71.
[3][5][9][10]伍新春,郭卉菁.国外分享阅读的理论与实践[J].教育导刊.幼儿教育,2004(01)/56-59.
[6]宋秋英.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学前读写教育改革动向之管窥——基于对“开端计划”改进措施的分析[J].外国教育研究,2010,37(06)/49-53.
[7]李虹,伍新春,张洁,郑秋,朱瑾.不同形式分享阅读对儿童字词学习和阅读动机的长期影响[J].教育学报,2010,6(05)/89-95.
[11][8]王芳华.幼儿早期阅读活动的支持策略刍议——以《桃树下的小白兔》为例[J].教育导刊(幼儿教育),2008(01)/25-27.
[12]沈娅歆.国内外分享阅读研究综述[J].心理技术与应用,2015(06)/30-35.
[13]王海澜.论幼儿图画书的阅读与指导——兼论纯文字形式的幼儿文学作品的导学[J].教育导刊(下半月),2010(10)/39-42.
[14]施慧芳.幼儿园互动分享阅读教学方式初探[J].小学科学(教师论坛),2012(03)/156.
[15]苏小蕾.幼儿创造性思维在分享阅读中的培养探析[J].好家长,2017(38)/75-76.
[16]张久楠.幼儿园分享阅读教学理论研究综述[J].现代交际,2015(01)/161+160.
[17]谢倩,杨红玲.国外关于亲子分享阅读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综述[J].学前教育研究,2007(03)/58-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