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鹏翚
摘 要:在警察院校开设巴西柔术教学,能够有效促进警察院校学生实战性警务防控能力的提高。由于受相关教学资源以及课时数量的限制,致使警察院校巴西柔术教学的整体效果较为低下。基于此,在微时代背景下,对构建警察院校巴西柔术“第二课堂”的重要意义进行阐述,对具体的构建进行探讨,旨在为实现警察院校巴西柔术教学资源的有机整合,推动巴西柔术在警察院校的全面推广,提供必要的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微时代 警察院校巴西柔术 第二课堂 构建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8)08(c)-0227-02
警察院校肩负着为社会培养与输送优秀警务人员的重要使命,在全新的社会发展形势下,全面提高警察院校学生的实战型职业素养已成为警察院校核心的培养目标。巴西柔术是一项以关节技为核心技术的格斗项目,具有极为突出的实战性,在UFC综合格斗中被广泛使用。因此,在警察院校开设巴西柔术教学,对于提高学生实战型格斗技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由于受教学资源与课时数量的限制,巴西柔术教学的实际效果与预期目标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因此,通过加强对相关教学资源的开发、整合与利用,实现对警察院校巴西柔术教学现状的缓解与改善,就显得尤为重要。基于此,在微时代背景下,积极探讨警察院校巴西柔术“第二课堂”的构建与发展策略,不仅有助于缓解因课时数量匮乏而导致教学效果低下的现状,同时,对于巴西柔术在警察院校的全面推广与普及,彰显出重要的现实意义。
1 微时代背景下构建公安院校巴西柔术“第二课堂”的重要意义
微时代的产生基础在于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其主要形式包括微博、微信、微课、微电影、微视频等。基于微时代资源的保障,加强对警察院校巴西柔术“第二课堂”的构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首先,缓解课时紧张的现状,提高巴西柔术教学的效果。在警察院校警务防控课程中植入巴西柔术教学内容,是一种旨在于提高警察院校学生警务防控实战能力的创新手段。但是,经过长时期的验证与调整,警务防控课程的课时设置已趋于完善,因此,巴西柔术教学的开展,势必会受到课时数量的限制。而“第二课堂”的建设,有效地利用了课外教学资源,缓解了课时匮乏的现状,从而确保了巴西柔术教学在警察院校的有效开展。
其次,丰富教学形式,促进巴西柔术教学方法的创新。“第二课堂”的组织形式以学生社团或俱乐部为主,具有活动形式多样化、内容多样化等特征。尤其是在微时代背景下,微信、微课、微视频等技术手段或技术平台的应用,有效地丰富了警察院校巴西柔术“第二课堂”的教学形式,改善了传统教学中形式单一的弊端,为广大警察院校学生的巴西柔术技能的学习、培养与发展创造了有力的条件,进而确保了学习效果的的全面提高。
最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确保其巴西柔术综合能力的有效发展。“第二课堂”是指“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中的“课外”部分,因此,其活动的开展具有自主性。学生通过微信、微课、微视频等渠道来获取教学素材,通过观看视频来理解与掌握所学的技术动作。这种全新的学习形式,能够有效地促进警察院校学生自主性学习意识的生成,从而提高其学习的主动性与自觉性,这对于确保巴西柔术学习效果的提升,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2 微时代背景下公安院校巴西柔术“第二课堂”的构建途径
2.1 确立实效性构建目标,用以引导巴西柔术“第二课堂”的构建与发展
开设巴西柔术课程的目的在于提高警察院校学生的实战性警务防控能力,因此,确立具有实效性导向功能的构建目标,是构建警察院校巴西柔术“第二课堂”的首要环节。鉴于“第二课堂”的特殊性,首先应以警察院校警务防控课程的总体目标为依据,其次要结合学生参与巴西柔术学习的动机,另外还要依托警察院校现有的教学资源,来确立既符合警务防控教学发展的核心取向,又能够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还能够确保现有教学资源利用的最优化的构建目标。这对于引导与规范警察院校巴西柔术“第二课堂”的构建与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与保障作用。
2.2 坚持实效性、创新性、整体性原则,确保巴西柔术“第二课堂”的构建效果
“第二课堂”是“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课堂教学的有机延续与重要补充,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提高教学整体效果的重要保障。相对于警察院校巴西柔术“第二课堂”的构建而言,其核心目的在于培养警察院校学生巴西柔术的综合素质能力,以便于为其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在“第二课堂”的构建过程中,必须要坚持实效性、创新性以及整体性原则,这不仅是警察院校巴西柔术“第二课堂”构建与完善的需求,同时,也是推动巴西柔术在警察院校全面普及的条件。
2.3 加强教学资源的开发与整合,为构建巴西柔术“第二课堂”提供资源保障
教学资源是教学活动赖以开展的必要条件,从属性上来划分,教学资源共分为基础设施资源与教师资源。为了确保警察院校巴西柔术“第二课堂”的构建与完善,加强对相关教学资源的开发与整合,具有必要性。首先,要对适合于开展巴西柔术活动的场馆设施的使用时间进行必要的调整,用以支持与保障巴西柔术“第二课堂”活动的顺利开展;其次,要采取外部引入与内部培养的手段,来加强对警察院校巴西柔术师资的建设,以便于为巴西柔术“第二课堂”的构建提供人力资源的保障。
2.4 以微信群为组织形式,开展以“微课”为主要内容的“第二课堂”活动
微信具有使用便捷、应用范围及其广泛的重要特征。因此,微时代背景下警察院校巴西柔術“第二课堂”的构建,应充分发挥微信的突出功效,组建“第二课堂”微信群,通过上传有关巴西柔术相关理论、基本技术、实战运用等内容的微视频,来开展巴西柔术“第二课堂”的微课教学。不仅有助于简化教学活动的组织程序,同时,还能够为学生巴西柔术的学习,提供最具实效性与专指性的教学内容。另外,在活动评价过程中,通过发布群信息,来提高教学评价的透明度,使得学生及时了解自身的学习情况,明确所存在的问题,进而加以有针对性的学习与改正。
2.5 建立健全相关的管理机制,推进“第二课堂”活动的常态化开展
在构建巴西柔术“第二课堂”的过程中,建立健全相关的管理机制,是不可或缺的必要条件。由于巴西柔术“第二课堂”的组织形式以社团或俱乐部为主,因此,制定完善的社团或俱乐部的管理条例,是确保“第二课堂”管理机制制定与完善的重要途径。另外,还应制定诸如安全管理机制、微信群管理机制、后勤保障管理机制等。这对于提高警察院校巴西柔术“第二课堂”的构建效果,促进警察院校学生巴西柔术综合素质能力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邓永霞.“微时代”学习模式经历变革[J].中国教育网络,2014(Z1):91-93.
[2] 陈利.“微课”在高校手球教学中应用效果的实证研究[J].辽宁体育科技,2017(3):66-67.
[3] 喜洋,王衍彦,朱伟.试论在公安民警技战术训练中引入巴西柔术控制技术[J].公安教育,2017(5):4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