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忠琴
摘 要: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和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以宁波市高校为研究对象,对毽球运动在高校的开展现状进行了调查和分析。主要结论:各高校具备开展毽球运动的物质条件、高校师生对毽球运动了解程度不高、高校毽球运动人数在逐年增加且女生多于男生、技战术水平不高、专业教师缺乏以及宣传和推广欠加强是制约毽球运动发展的主要因素。
关键词:毽球运动 宁波市 高校 现状 对策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8)06(c)-0054-04
毽球是优秀的中国传统体育项目之一,从古至今,一直流传,它有很强的生命力。作为高校教师,有责任在学校体育教学的最后一个阶段来推广并发展它,让大学时学到的毽球基本技术和知识,能延续到工作岗位上去锻炼并推广,从而使毽球运动普及到各个单位、社区。毽球运动已被列入《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方案》中,而且在高校毽球作为体育教学内容,既符合高校体育课程的改革要求,又能丰富体育教学内容、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和课外锻炼项目,有利于校本课程的开发,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促进校园体育文化建设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
目前对于各高校而言,毽球运动的推广和普及程度还远远不够。因此,作为高校体育教育工作者更应加强毽球运动的推广普及与发展步伐,促进以毽球运动为核心的体育文化建设,提升我国高校体育文化软实力。
1 研究对象及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宁波市高校毽球爱好者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以中国知网、万方等数据库及宁波市图书馆、宁波大红鹰学院图书馆等为主要资料来源,大量查阅了与本研究相关的文献,系统了解了毽球运动的现状和发展趋势等。
1.2.2 问卷调查法
本研究主要采用整群分层抽样的原则,围绕毽球运动在高校开展的基本情况等相关内容,发放问卷200份,实际回收196份,回收率98%,去除无效问卷6份,最终有效问卷190份,有效回收率95%。
1.2.3 访谈法
本研究根据研究内容制定了访谈提纲,针对毽球运动在高校发展的制约因素、发展趋势等内容走访了宁波市各高校体育教育教学相关专业和管理人员。在实际操作层面上对本研究具有积极的支撑作用。
1.2.4 逻辑分析法
毽球运动作为体育教育的内容之一,本文以理论视角出发,结合高校毽球体育教学的工作现状,梳理高校毽球运动开展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应对策略,积极探索提高高校毽球运动开展的新路径。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宁波市高校毽球运动开展基本情况调查
2.1.1 毽球课程的开设现状与分析
通过对宁波市14所高校毽球运动开设情况的现状调查显示,目前有3所学校已开设毽球课,其中1所高校已经开设了5年;以前曾开设过一年但因各种原因没有继续开展的有1所(见表1)。另外经过调查得知,已经开设毽球运动的学校,选择毽球课的学生在逐年增加,并且部分学校已成立毽球社团,毽球俱乐部和毽球运动队。从上可看出毽球运动在宁波市高校中处于启蒙初级阶段。因此,毽球运动的开展具有非常大的上升空间。
2.1.2 高校师生对毽球运动的认知情况分析
通过对宁波市14所高校20名教師调查显示:只有15%的教师接触过毽球,对毽球项目了解或比较了解,而大多数教师从未见到过或接触过毽球,对毽球的了解也只停留在小时候踢的毽子上。而能够全面系统地了解毽球发展状况的教师更是寥寥无几。从已开设毽球课程的高校(宁波大红鹰学院)调查显示:学生对毽球项目很喜欢占24%,喜欢占50%,一般占16%,这说明毽球运动比较受大学生的喜爱。另外,在和部分学生交流时得知他们喜欢毽球运动在一定程度上受小时候踢过毽子有关,这也说明了开展毽球运动可以从中小学阶段开始教学与实践,这有利于从小培养中小学生的体育兴趣爱好。
2.2 宁波市毽球教师队伍现状分析
通过表2我们可以看出,目前宁波市毽球教师队伍人员较少,只有1人,且女教师较多。虽然10名教师全部都是本科及以上学历,但专职毽球教师只有1人,这严重制约了宁波市高校毽球运动水平的提高。
虽然现有县、市、全国等不同形式和层次的教练员、裁判员培训班,但若经过培训的老师回校后不进行宣传推广,不开展毽球运动,则不能提高大家对毽球项目的认识,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毽球运动发展。
2.3 学生的基础水平和选择毽球课的动机分析
对毽球教学班学生的基础水平和选课动机进行了随机调查,结果如表3和表4所示。
从表3可以看出,毽球课学生的基础很差,在选课的学生中,没有一个学生受过系统的教学与练习,只有2.6%的学生因在家乡上学时踢过毽球,并掌握一些基本踢法,而大部分学生以前都没有接触过毽球,对毽球的了解也只停留在小时候踢的毽子上,在不了解毽球、不懂毽球运动的基本技术和规则的情况下选择的占67.9%,有的学生完全不会,甚至不懂如何运动的情况下选择的毽球课占21.6%,这说明毽球运动对学生还是有着比较大的吸引力。
表4是选课动机多项选择的调查结果,按照各设定动机选择量的百分比大小进行排序,首先是兴趣爱好,体验乐趣,占总选择数33.7%;其次是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占总选择数22%;再次是增加与他人的交流和减轻体重健美体形,各占总选择数12.3%和11.9%。从这也说明了毽球选项课是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而选择的课程。
2.4 影响宁波市高校毽球运动开展的主要因素
宁波市毽球运动目前主要在学校内进行推广开展,在发展过程中肯定存在着很多问题,表5是毽球爱好者对影响毽球运动开展因素的调查结果。在所列的10项影响毽球运动开展的因素中,高校内毽球爱好者认为影响毽球运动开展的最主要原因,一是缺少专业教师指导,选择的次数占总人数的66.8%;二是缺少活动及比赛,占54.2%;三是缺少毽球技战术与知识,占45.3%,其余影响因素具体见表5。也有人提出国家级对毽球认知的缺乏,顶层设计不力,缺少自信和扶持推动、开展的政策不到位而影响了毽球运动的开展。
虽然在高校开展毽球课的老师是经过培训班学习后开课的,但基本上是从零起点、零基础开始,没有经过毽球专项技术的学习。与毽球专业教师相比,在对毽球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理解上有一定差距,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也有很大欠缺。学生对毽球的认知度不高,对毽球知识理解不深,掌握的技术水平低,这就导致毽球比赛缺少观赏性,很难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3.1.1 宁波市高校师生对毽球了解程度不高
高校师生对毽球运动的认知度不高,对毽球的认识只停留在小时踢的毽子上,平时接触毽球的机会很少,毽球选课学生除了极个别以前在家乡接触过,绝大多数人没有机会见到毽球并接触毽球。
3.1.2 各高校所具备的物质条件适宜开展毽球项目
通过调查了解到宁波市各高校都有不同数量的室内体育馆和羽毛球场地(主要与羽毛球教学错开时间),各高校具备开展毽球教学活动的物质条件。毽球是一项适合在高校推广并发展的民族传统体育运动项目。
3.1.3 宁波市高校毽球运动人数在逐年增加,且女生多于男生
通过调查看出,学生参加毽球运动人数是逐年在增加,且女生人数明显高于男生。这可说明大学生对毽球运动是比较喜欢的,毽球运动对学生有着比较大的吸引力。在高校推广毽球是非常有必要的,这不仅符合新形势下教学改革的要求,还能促进学校体育向终身化、娱乐化、健身化方向发展,而且大学生进行毽球活动还会延伸到家庭、单位、社区及全社会中,更好地促进高校体育与全民健身计划的有机结合,因此,在高校推广与发展毽球项目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3.1.4 专业教师缺乏、缺少活动及比赛、技战术水平不高和毽球知识的缺乏是制约毽球运动发展的主要因素
调查表明,影响宁波市高校毽球运动发展的最主要原因,一是缺少专业教师指导,选择的次数占总人数66.8%;二是缺少活动及比赛,占54.2%;三是缺少毽球技战术与知识,占45.3%;四是毽球场地器材不足,占42.1%。由于毽球运动用的是羽毛球场地,没有专门的毽球场地,而羽毛球已是非常普及的一项运动,参与人数多,这使得羽毛球场地更不能为毽球运动所用;目前高校毽球队技术水平不高,影响力不大,加上专业教师的缺乏和没有丰富多彩的活动及比赛,也没有相关部门的宣传与推广,这都成为制约毽球运动发展的主要因素。
3.2 建议
3.2.1 完善相关政策,推动毽球进社区、校园
政府部门制订宁波市毽球运动发展的相关政策,将毽球确立为全民健身锻炼项目,将毽球运动发展纳入社区体育文化建设的发展规划;将毽球列入中小学体育测试项目,列为中小学阶段体质健康测试项目之一,也可以作为体育中考、高考加分的一个选测项目,利用政策文件来推动加快毽球运动进社区、进校园的步伐,共同推动毽球运动在宁波市的健康发展。
3.2.2 建立组织,成立宁波市毽球协会
加强宣传、推廣和建立宁波市毽球协会,定期开展有关毽球指导员培训班,每年举行规模不一的比赛和表演活动,以扩大影响和增加毽球爱好者参与毽球的热情,这样能不断提高毽球爱好者的基本功和技战术水平,从而促进毽球运动的整体水平,各高校可按照我国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组建形式组建高校高水平的毽球队,为毽球运动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
3.2.3 体教结合,着重培养一批毽球教练员和裁判员
要加大对毽球专业人员的培养力度,体教结合,利用学校的体育场馆和师资力量。首先与中国毽球协会联系,有计划地组织毽球教练员、裁判员培训班;其次让参加过省级以上及全国毽球教练员与裁判员培训班的有实战经验的毽球教练员与裁判员牵头,针对不同区域、行业分别开展培训,以培养一批市级以上毽球教练员和裁判员,不断强化毽球知识,了解毽球运动的新动向和发展趋势,学习毽球裁判知识,不断提高毽球爱好者的素质,有效地推进高校毽球运动的开展,待各高校开设毽球课程后,相关部门便可制定相关的年竞赛计划,建立一定规模的竞赛制度,提高各高校参与的热情与兴趣,有效推动毽球运动在宁波市的全面发展。
3.2.4 以毽球训练基地为中心,向社区、单位及其他学校辐射
以毽球训练基地为中心,与社区、企事业单位及其他各级各类学校进行多渠道宣传与合作,待毽球运动得到各单位推广后,上级教育、体育部门制定相关的年竞赛计划,建立一定规模的竞赛制度,举办各级各类比赛,促进各单位之间毽球技术交流,带动毽球爱好者的积极性,为选拨市毽球运动队人员做准备,毽球训练基地为毽球爱好者提供平时活动或比赛的场地,进一步带动周边区域的经济和文化的交流与发展,从而促进毽球运动在宁波市的全民化。
参考文献
[1] 陆学仁.毽球训练[M].名人出版社,2011.
[2] 郭贤成.试论毽球运动的开发与推广模式[J].晋中学院学报,2010(6):104-106.
[3] 张巧玲.大学体育课程开设毽球可行性研究[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7(8):832.
[4] 陈良业.毽球运动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3(6):121-124.
[5] 李卓倩.山西省普通高校开设毽球选修课的可行性研究[J].武术研究,2018(2):128-130.
[6] 龙永贤.学校如何有效开展毽球运动[J].读与写,2018(1):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