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专业本科生导师制的实施构想

2018-06-11 11:15刘金明刘昌宇刘晓敏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18年11期
关键词:导师制职业规划本科生

刘金明 刘昌宇 刘晓敏

[摘 要] 针对省属高校计算机专业培养的本科毕业生与企业需求脱节的问题,结合导师制在本科人才培养方面的优势与不足,提出面向计算机专业本科生四年全程构建导师制,为计算机专业学生进行大一职业规划导师制培养、大二大三科研导师制与项目导师制相结合的方式培养、大四实践导师制培养。通过走访调研比较发现,该培养模式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知识水平和实践能力,从而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创新实践型应用人才。

[关 键 词] 计算机专业;培养模式;本科生导师制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31-0018-02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社会各界对计算机专业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大,也对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创新实践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高校担负着培养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重任,应致力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着力解决计算机专业本科毕业生难以满足企业需求的问题。针对计算机专业毕业生与企业需求脱节的问题,高校在计算机专业学生教学过程中,对教学方法、课程体系、培养模式等进行了改革,陆续出现了研究性教学、项目驱动式教学、翻转课堂、“3+1”培养模式、分方向教学、本科生导师制等新型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

导师制起源于英国,是与学分制、班建制并列的三大教育模式之一[2]。国内导师制主要针对研究生层次学生的培养,近年来很多高校开始试行本科生导师制,以充分发挥教师在学生培养中的主导地位。本科生导师制旨在促进教师和学生之间建立密切的师生关系,教师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引导学生进行思想创造,学生能够在教师指导下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系统学习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做好职业规划,并有的放矢地深入学习,有效解决计算机专业学生学习的盲目性。

为充分发挥本科生导师制在计算机专业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方面的优势,解决毕业生与企业需求脱节的问题,本文提出以省属本科院校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电气与信息学院计算机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面向本科四年全程构建本科生导师制,进行计算机专业本科生导师制的探索与实践。

一、本科生导师制

本科生导师制是指高校为本科生分配的专业导师,导师在一对一的引导、指导和辅导过程中,实现因材施教,从学习、品德、生活和心理多方面践行教书育人[3]。本科生导师制能够作为“班主任-辅导员负责制”教学管理模式的有益补充,有效解决专业课任课教师与学生之间脱节的问题,是实现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重要手段。本科生导师制按指导对象不同可分为全程导师制、高年级导师制、新生导师制;按指导内容不同可以分为就业导师制、科研导师制、项目导师制和大赛导师制等。

本科生导师制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通过双向选择构建一对一的教与学互动模式,有效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进而充分发挥导师的学术专长,教师能够在思维方式、思想状况、学习状态、专业素质、实践能力和知识水平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全方位指导[4]。导师还能够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心理状态,进而指导学生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并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体系、兴趣爱好做好职业规划。本科生导师制的实施对教师的職业素养、学术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进而促进了教师自身的发展。

我国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导致师生比过大,平均高达1:17的师生难以满足本科生导师制实施过程中进行师生一对一指导的要求[5]。高校扩招的同时,大量引进青年教师,这些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科研水平等存在差异,而且还面临着授课、评职等各方面的压力,导致其在本科生导师制实施过程中的参与热情、投入精力、指导水平等存在较大差异。学生主观能动性方面也存在差异,个别学生甚至从来不主动联系教师,导致师生间缺少必要的沟通,影响了导师制的实施效果。相关配套管理制度和政策有待进一步完善,应通过考核和激励政策充分调动导师的积极性、激发导师的责任心。

二、计算机专业本科生导师制的实施构想

计算机专业本科生导师制面向学生本科四年进行全程导师制培养,在学生入学后的第一学年采用职业规划导师制,让学生了解专业发展和前沿知识,激发学生对专业的兴趣;在第二、三学年采用科研导师制和项目导师制相结合的方式,培养的学生科研能力、协作能力和项目开发能力;第四学年采用实践导师制,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

学生进入大学第一学年,要顺利完成高中生活向大学的转变过程,大学第一学期非常重要。学生大一入学后,职业规划导师就要做好引导梳理工作,让其了解专业前景,并跟踪学生的学习、生活、心理状态,指导学生根据自身特点、兴趣爱好做好职业规划,并有针对性地学习专业基础知识。

当学生进入第二、三学年时,针对计算机专业学生的特点采用科研导师制和项目导师制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专业能力的培养。科研导师制是要引导学生参加到导师的科研项目中,通过科研项目检验学生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发挥导师的学术专长对学生进行指导,进一步训练学生的软硬件设计开发能力。而项目导师制是依托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以学生为项目的负责人,导师从协调组织能力、材料的撰写能力、项目开发能力、所学知识的运用能力等多方面对学生进行引导和锻炼。

当学生进入第四学年时,实践导师制是要通过多种途径检验学生基础理论、基本技能、软硬件基础开发能力的掌握情况,对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进行有的放矢的培养。按学生设定的职业规划和专业方向,由实践导师设定专业综合实训内容和毕业设计课题,对学生进行针对性训练。还可以通过“3+1”校企联合培养,聘请具有丰富实践开发经验的企业工程师为实践导师,对学生进行系统化、案例化、项目化实践能力培养,从而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创新实践型应用人才。

三、计算机专业本科生导师制的实践效果

近五年来,省属院校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的电气与信息学院计算机系年平均招收两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学生约120人,由于学生的生源质量、兴趣爱好、综合素质、从业意向等存在差异性,必须在学生进入大学后,对其进行职业规划教育。为此,我校专门开设了新生职业规划课程,并由专门的职业规划导师对学生进行课上教学、课下指导,全程跟踪,使其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依托我校计算机专业软件编程、平面设计、游戏开发、网络维护等多个就业方向,对专业基础课程知识进行有的放矢的学习。

学生度过一年的大学学习时光后,对专业发展前景、将来就业方向等都有了一定的了解,在学习专业课、应用实践类课程时,能够更加具有针对性。此时,可以引入科研导师制和项目导师制,导师依托协会、大赛、自身科研项目、大学生创新项目、课程设计、综合实训等多种途径对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进行培养。学生通过参加创新协会、申报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参加各类学生竞赛、参与教师科研项目等多种方式锻炼自己的创新实践能力,在导师耳濡目染的指导下,不仅完成了知识技能的积累,还有效提高了自身的综合业务素质,使其能够满足校内实践导师、校外实习企业或培训机构的各项要求。学生在实习企业或培训机构联培过程中,依托其自身较高的理论和实践能力,能够快速适应企业项目化、任务化、高效化的训练,进而顺利完成其创新实践能力的提高,为将来的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学生完成第二、三学年的专业知识、实践能力培养后,将要面临就业择业问题。此时,需要由实践导师以多种途径对学生的综合创新实践能力进行强化培训,以实现与企业需求的对接。实践导师培养主要采用校内校外相结合的模式,由学生自愿選择校内实训、校外企业实习、联陪机构培训进行实践能力培养。对于参加校内实训的学生,由具有丰富实践项目经验的教师担任实践导师,为其设定符合企业需求的综合实训项目和毕业设计课题,并进行全程跟踪指导。对于参加校外企业实习的学生,由企业委派相关人员担任实践导师,指导其参与到企业开发项目中,进行实践能力的培养。对于参加校企联合培养的学生,由联培企业为学生指定实践导师,负责对学生进行系统化、案例化、项目化实践能力培养,有效弥补了学生在校学习时知识体系的缺陷。对于参加校外企业实习和校企联合培养的学生,学校需要配备专门的校内实践导师进行对接,及时了解学生在校外的学习、生活、工作状态,做好毕业设计项目对接,使学生在锻炼创新实践能力的同时,顺利修满毕业所需的学分。

通过调研分析比较发现,采用职业规划导师制、科研导师制、项目导师制、实践导师制相结合的四年全程导师制培养能够有效提高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能够有效满足社会对计算机专业应用型创新人才的需求。在对毕业生进行走访调研时发现,此模式下培养的计算机专业学生其就业后的业务能力、薪金待遇、后续发展潜力等都具有一定的优势。

四、结束语

针对我校计算机专业学生来源与就业方向的差异性,将我校现有的就业导师制、大赛导师制、协会导师制、科研导师制、大创项目导师制、毕业设计指导教师制等进行整合,构建本科生导师制进行四年全程导师制培养,践行因材施教理念,基于学生兴趣爱好进行多方向深化培养,能够有效扩大毕业生的就业面,提高毕业生的综合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李兆翠,殷晓峰,王立群.计算机应用型人才培养中本科生导师制探索[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5,11(23):76-77.

[2]范凌云.计算机专业导师制培养模式的探索与探究[J]. 湖北农机化,2018(3):32-34.

[3]刘晓敏,张艳丽,聂磊,等.本科生导师制度下的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与实践[J].科技创业月刊,2017,30(6):73-74.

[4]曲秀敏,刘晓敏,高晶.大类招生下计算机专业本科生导师制探索与实践[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7(33):8-9.

[5]赵红,胡顺仁.松散型本科“导师制”的人才培养模式[J].武汉大学学报(理学版),2012,58(S2):1-4.

◎编辑 张 慧

猜你喜欢
导师制职业规划本科生
能为与应为:从本科生成绩单看绩点制的功能
精准导师制对学生的影响和帮助
面向新工科的本科生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实证研究
高职生导师制内涵研究①
“Without Contraries is No Progression”: Contraries in William Blake’s “The Sick Rose”
An Analysis of the Absence of Maternal Care in The Bluest Eye
我国本科生导师制的应然取向
本科生论文流于形式
浅谈大学职业规划教育的价值、问题及对策
论用职业规划提高大学生就业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