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辅导员与学业导师协同合作的工作模式研究

2018-06-11 10:48李婷婷
现代职业教育·职业培训 2018年11期
关键词:学业导师协同

李婷婷

[摘 要] 传统高职教育模式的弊端、高职教育目标的特殊性、学生成长的现实需求需要高职院校实现辅导员与学业导师的协同合作。协同合作的内容包括组织协同、理念协同、信息协同、过程协同。构建高职院校辅导员与学业导师协同合作的工作模式,要搭建辅导员与学业导师协同合作的组织架构,打造辅导员与学业导师协同合作的沟通平台,建立辅导员与学业导师协同合作的协调机制,建立辅导员与学业导师协同合作的评价体系。

[关 键 词] 高职院校;辅导员;学业导师;协同合作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33-0194-02

一、高职院校辅导员与学业导师协同合作的必要性

在高职院校中,辅导员与学业导师有着较为明确的分工。辅导员主要负责学生的管理工作,包括学业规划、学风建设、党建、学生社团、勤工助学、心理辅导、奖评助贷、升学就业等工作。学业导师一般由专业教师担任,主要负责指导学生的专业学习、技能竞赛、实习就业、毕业设计(论文)等。在学生成长的过程中,辅导员与学业导师都起着重要的作用。随着高职教育的深化发展,辅导员与学业导师协同合作显得越来越重要。辅导员与学业导师协同合作主要基于以下几个原因。

(一)传统高职教育模式的弊端

从20世纪80年代初建立职业大学至今,我国高职教育已经走过了三十多年的发展历程。不少院校在教育理念、学生管理、教科研等方面不断进行改革,以适应时代的发展,为国家输送更多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在高职教育中,教学与管理脱节的问题依然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有些学业导师认为自己的职责是做好教学与科研,负责学生的成才工作,学生的成人工作应由辅导员、班主任负责。有些辅导员认为自己的职责是做好学生管理,学生专业理论与技能的提升由学业导师负责。这样的认识落实到实践中,往往会出现各种问题:学生就业时辅导员因缺乏专业全面的认知而给予学生错误的指导,学业导师注重学生的职业技能而忽视职业素养的教育方式影响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教学与管理相脱节的问题影响了学生的健康成长,影响了高职教育目标的全面实现。

(二)高职教育目标的特殊性

《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指出,高职教育以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毕业生应具有基础理论知识适度、技术应用能力强、知识面宽、素质高等特点。高职教育培养的学生既要有扎实的专业功底又要有较高的职业素养,这就要求高职教育的教书与育人是有机统一的,落实到具体操作层面,即是从事學生管理工作的辅导员与从事专业指导的学业导师要协同合作,共同完成育人任务。

(三)学生成长的现实需求

作为一个完整的生命体,学生的需求是多样化和全面性的。随着新媒体的发展,学生接收信息的渠道已经远远不限于校园和师长,他们的思想观念也呈现出时代化、多元化的特征。对于成长路上遇到的各种问题,他们希望得到的指导是科学的、有针对性的、全面的。面对错综复杂的指导对象和全方位的指导需求,辅导员和学业导师应该通力协作,共同探讨指导方略。如果辅导员和学业导师的指导意见不一致甚至是相互矛盾的,学生会感到无所适从;如果来自于辅导员或者学业导师的指导是偏颇的,更会影响学生的抉择和发展。

二、高职院校辅导员与学业导师协同合作的内容

(一)组织协同

管理与教学相脱节的弊端需要我们改变传统的教育模式,代之以辅导员与学业导师协同合作的教育模式。建立协同的组织是模式建立的首要环节。只有实现了组织协同,组织有了明确的规章制度、职责分工与合作,协同工作才有载体,才能有序地开展。

(二)理念协同

教育理念包括教育宗旨、教育使命、教育目的、教育理想、教育目标、教育要求、教育原则等内容。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只有在教育理念上协同了,在教育行动上才能步调一致。如果辅导员与学业导师一方以学生为本,一方以教师为中心;一方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一方推崇共性化教育;一方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一方希望学生循规蹈矩,这样会给协同工作带来重重困难。

(三)信息协同

在指导学生成长的过程中,我们既需要掌握有关学生个人情况的信息,也需要了解有关专业发展的信息,在全面掌握信息的情况下,我们给予学生的指导才具有合理性和针对性。而由于工作侧重点的区别,辅导员与学业导师掌握的信息不完全对等。这就要求在工作中辅导员和学业导师要实现信息协同,通过沟通交流把自己所掌握的信息资源与对方共享。

(四)过程协同

学生的培养工作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三年在校期间,学生在不同的阶段,思想、学习、生活会呈现出不同的特点。这就要求辅导员与学业导师在协同工作中要有长期性、动态性、发展性的思维方式,协同工作要贯穿于学生成长的整个过程。

三、高职院校辅导员与学业导师协同合作工作模式的构建

该模式的目标是充分发挥辅导员与学业导师的优势,通过组织协同、理念协同、信息协同、过程协同实现辅导员与学业导师协同合作的工作模式,做好高职学生的培养工作。

(一)搭建辅导员与学业导师协同合作的组织架构

目前有不少高职院校没有为学生配备学业导师,或者配备了但是没有搭建辅导员与学业导师协同合作的组织架构,辅导员与学业导师各司其职,缺乏合作。在高职院校,构建辅导员与学业导师协同合作的组织可以更好地实现高职教育的目标。建立组织时,我们要注意两点:

1.科学地建立组织。在此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师生配比数,辅导员与学业导师的年龄、专业背景、工作经验、性格特征、教育理念等问题,以优化组织结构,最大限度地发挥组织的优势。

2.组织要有合理的分工与协作。我们强调辅导员与学业导师协同合作的工作模式,并不是要消解辅导员与学业导师工作职责的划分。在制订工作职责时,辅导员与学业导师既有分属于各自的工作范畴,同时又有协同合作的工作范畴。独立工作、“井水不犯河水”或无明确的分工、“眉毛胡子一把抓”,这些都是在建立组织时要避免出现的问题。

(二)注重辅导员与学业导师协同合作的沟通交流

由于工作内容、专业背景的不同,及时有效的交流沟通在辅导员与学业导师协同合作中显得尤为重要。在沟通的过程中特别要注意以下几点:

1.沟通的全面性。辅导员与学业导师掌握学生信息的侧重点不同。辅导员了解学生的家庭状况、思想品德状况、日常动向等,学业导师掌握学生专业的理论功底与实践能力。这就要求辅导员与学业导师通过交流沟通补足完善自己有关学生的信息,这样才能获得有关学生的全面认知。

2.沟通的及时性。青年学生思想活跃,接受新生事物能力强,尚未形成成熟稳定的价值观,因此思想会呈现出动态性变化的特点。此外,在学生工作中,突发性事件也时有发生。这就要求辅导员与学业导师的交流要及时,这样才能与学生的思想状况、学习情况保持同步。

3.沟通的有效性。在某一问题上是否达成一致的认知,或找寻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是衡量沟通是否有效的重要标准。对于学生在成人成才中出现的问题,辅导员和学业导师应综合考虑学生的情况,达成一致的指导思想或解决方案,不能固执己见,争而无果。

(三)建立辅导员与学业导师协同合作的协调机制

即使有科学合理的组织结构,由于辅导员与学业导师的专业背景、工作内容等不同以及学生问题的复杂性与多变性,在辅导员与学业导师协同合作的过程中免不了会出现矛盾或难点。有的辅导员认为学业导师不擅长学生管理,协同合作很吃力;有的学业导师认为协同合作占用了自己的教学科研时间,且出力不讨好。建立辅导员与与学业导师协同合作的協调机制就显得尤为重要。

1.协同合作的队伍要有定期的培训。协同合作的成效如何,队伍至关重要。一支高质量的协同合作队伍,除了遴选时要考虑周全,队伍组建后的培训指导也尤为重要。协同合作的队伍要有定期的培训,特别是对师德的培训。

2.及时有效地解决协同合作中出现的矛盾。长期以来,辅导员与学业导师习惯于各司其职,良好的协同合作需要一个磨合的过程。对在协同合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要及时有效地解决,为长久的协同合作扫清障碍。

(四)建立辅导员与学业导师协同合作的评价体系

一种模式的创建与发展需要持续的关注与调整。跟踪模式的运行情况,了解模式运行过程中的得失,根据实践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是模式在建立和发展进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因此,需要构建辅导员与学业导师协同合作的评价体系。

1.建立科学的评价指标。科学的评价指标是开展评价工作的依据,在建立评价指标时,我们要考查辅导员与学业导师是否有共同的教育理念,在工作中是否实现了信息资源共享,是否伴随学生的成长持续地开展协同工作,对于双方的协同工作学生给予的评价如何等。

2.公平公正地开展评价。公平公正地开展评价,评价工作才有实际意义。对于协同工作表现突出的辅导员和学业导师,应给予物质和精神的奖励,并分享工作经验。在评价中,要摒弃主观意识和小团体意识,特别是面对协同工作中出现的矛盾集中问题和疑难问题,不能逃避和推诿。

3.根据评价结果调整工作。建立评价体系,开展评价工作的目的是为了完善工作模式,以便更好地开展协同工作。因此,对于评价结果反映出的问题应予以重视,并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工作模式,不能出现为评而评,把评价结果搁置一边的情况,这样背弃了评价体系设置的初衷。

参考文献:

[1]张永强,丁雯雯.论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协同联动机制[J].教育与职业,2014(8):52.

[2]王训兵.高校辅导员与学业导师思想政治教育协同探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36):44.

[3]甘黎明.高校“辅导员—班主任—学业导师”学生管理模式创新探索[J].金陵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31):79.

猜你喜欢
学业导师协同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融合创新 协同发展
基于高中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学业质量评价与水平划分
导师的猫
广东鹤山实施新录用公务员双导师制
京津冀协同发展
大学生学业生涯规划的调研报告
业精于勤
35
和谐秘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