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静涛,王倍
[摘要]当前,高职教育普遍重视参加各类技能竞赛,以赛促改、以赛促学、赛教融合的趋势越来越明显。针对参加竞赛多、唯奖论的现象,高职院校有必要探究竞赛背后的思想政治教育意蕴和价值。以某高职院校国际贸易专业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外贸从业能力大赛为例,对技能竞赛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这一热点议题进行剖析,旨在引起高职教育者对学生参加技能竞赛时的心理状态的关注、疏导,引导教师培育青年学生运用学习策略、人际交往准则、博弈论思维、身心健康标准、决策能力和创新精神对待学业、人生的考验,真正体会到竞赛背后隐含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
[关键词]技能竞赛;思想政治教育;价值探究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36-0276-03
隨着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高职院校师生参加各种技能竞赛的热情高涨。以少数学生集中地点在短期内参赛的形式的竞赛,让师生领悟“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的深刻含义。而在某个较长时段中较多学生进行网络竞赛的形式,则更多考验着师生的智慧、生理和心理耐力。以我校国贸专业的24名师生参加历届全国大学生外贸从业能力大赛(以下简称POCIB大赛)为例,分析技能竞赛背后的思政教育意蕴和价值。此项竞赛由中国国际贸易学会、全国外经贸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主办,国际贸易杂志社和全国国际贸易实务研究会协办。作为全国最有影响力的大学生外贸职业大赛,历届比赛均有近200所院校(其中本科约占2/3,高职约占1/3)参加比赛。比赛将各支代表队的20名选手随机分配成10个国家的贸易商,让选手在线与陌生院校的选手在20个日夜中完成最多20笔进出口贸易。我校参赛队在强手如林的历届比赛中获得团体二等奖两项、团体三等奖两项,个人奖项若干。比赛过后,我们深思POCIB技能竞赛比的是什么?它能给我们带来什么?
一、竞赛渗透了对大学生学习策略的引导
在初次参赛的时候,师生对比赛的艰苦程度没有足够的心理准备。为了争取最好的成绩,竞赛导师按平台的作息时间——每天从清晨6点到午夜12点几乎全天候用笔记本或手机在线指导学生参赛。面对学生能力差异巨大、新手问题太多、课余时间不统一、机房上网困难、老师手头工作纷繁复杂这样的困难,师生对赛事主办方设计如此冗长的赛程颇有微词,甚至提出意见希望以后缩短赛程。但是这种高强度、时间长的竞赛中出现的身心疲惫问题都是将来工作中很可能面对的,这种赛事安排引导学生要敢于正视大学学习难题、共同面对问题、理性解决问题,在竞赛中获得更多可贵的经验和自信。这正是该项赛事与其他赛事最大的不同之处和真正意义所在。
纵观学生参赛过程,他们面临以下几对较突出的价值矛盾:竞赛和上课、学习时间如何安排?竞赛和日常生活怎么协调?竞赛和参加社团文体活动冲突怎么办?引用经济学博弈论思维分析竞赛价值,该理论考虑游戏中的个体的预测行为和实际行为,并研究它们的优化策略,所以博弈论也被称为“对策理论”和“赛局理论”,技能竞赛博弈研究通俗地讲就是研究“竞赛策略”,其中竞赛局中人、竞赛策略和收益是最基本要素,局中人、行动和结果统称为博弈规则。首先,导师要让学生认识到,每个院校的团队(局中人)学习水平都是参差不齐的,每个院校的“行动”都不会完全理性,因为学生不可能天天都凑齐打比赛,学生都有课外活动。比赛的环境是公平的,别人遇到的困难我们也同样存在,我们的困难也是别人的困难。想通了这些,导师就引导学生沉下心来,分工合作,稳扎稳打地做好参赛工作:与实训室老师配合做好技术保障工作;协助辅导员老师做好思想动摇的学生心理疏导工作;落实队长轮流值班制度;合作设计预算表等工作表攻克比赛难点。
该竞赛除对选手的静态学习能力做跟踪评价外,还专门对选手的动态学习能力设计了自动评价,考查选手运用各种学习手段(例如,网站提供的POCIB百科)获得业务知识、技巧的能力,引导选手逐渐脱离导师自主学习。观察参赛局中人,发现大多数“掌柜的”都有自己的工作笔记方式,当然记的质量参差不齐,有的用精美的笔记本记得条理清晰,有的则是用白纸随手记录。这种自主学习能力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掌柜的”工作条理性和完成订单的效率。有了科学的竞赛策略,并付之行动,竞赛收益自然会提高。这20个日夜不知不觉让学生学会了贸易中的精打细算、单据中的严谨苛刻、决策中的博采众长、困境中的脱险方法。学生在刷新每日成绩的过程中留下了对自己总体学习方法和策略的再思考和新思路。
二、竞赛映射了人际交往的基本准则
该竞赛既考察团体收益又考察个人收益,所以,学生面临以下问题:个人利益和团队的成功孰轻孰重?如何处理同伴和竞赛对手的关系?遇到出尔反尔、突然失联、“葛朗台”式、出言不逊的奇葩贸易伙伴怎么办?因为竞赛规则规定只有团队每个选手的总分及格才有评团体奖的资格,所以进度落后选手为了团队利益,必须暂时放下手头的其他学习、社团活动任务,迎头赶上;队长或领先队员在竞赛整个过程中不能忘记团队利益,及时总结自己生意的经验教训,并毫无保留地传授给能力较弱、上手较慢的队员;遇到合作愉快的外校选手,学生自然地乐于将其介绍给同伴,实现人脉共享、合作共赢。竞赛让学生明白既然选择了参赛,团队的成功取决于每个成员的行动。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如果将“竞赛”换成学生以后面临的“工作”,就不难发现:这些人际关系不正是学生将来的职场中面临的情境吗?竞赛给学生上了一堂生动的人际关系处理课。赛后,学生说:“我们在互帮互助中成为了更好的自己!”
三、锻炼了学生在商业囚徒困境中的博弈论思维
竞赛的模拟贸易伙伴都是素昧平生的外校同学,而竞赛平台模拟了网络交易中国际贸易的商业风险,因此大家都面临着是否遵守合同约定的囚徒困境。以自己是出口商为例:
将双方的交易模拟成一个囚徒困境博弈模型,出口商为局中人A,进口商为局中人B。如果双方都遵守合同,他们是都有盈利的,假定盈利相当,都为5;如果出口商遵守合同,对方违反合同,则自己不仅没有盈利,而且损失了货物,亏损10,对方有了盈利15;如果出口商违反合同,对方遵守合同,则自己有盈利15,对方亏损15。如果双方都违反合同,虽然双方没有损失产生,但考虑到交易前期的投入,仍均有机会成本损失1。支付矩阵如下表:
从这个支付矩阵可以看出,对A来说,不管B选择哪种策略,比较两种行动带给他的收益,选择违反合同都是最优的;同样,对B而言,不管A选择哪种策略,比较两种行动带给他的收益,B选择违反合同也都是最优的。基于假定A和B都是理性的经济人时,在四种行动组合里[(A遵守合同,B遵守合同)(A遵守合同,B违反合同)(A违反合同,B遵守合同)(A违反合同,B违反合同)],(A违反合同,B违反合同)这一行动方案将成为纳什均衡点。即基于经济人的“理性”,双方都将欺骗对方,违反合同,陷入囚徒困境。这可以解释在现代商业社会里,总有人心存侥幸,图一时之利而违约;而一旦遇到“聪明人”,双方都将白忙一场。
但是,从支付矩阵也可见,在四种组合中,最好的行动方案是帕累托最优——(A遵守合同,B遵守合同)。双方合作,都遵守合同,带来团队最优,也为自己创造收益。这也是立足商业社会的基本定律——合作共赢。
联系POCIB比赛,它是一场有着20笔交易的团队赛事。学生将面临20次这样的囚徒困境。从历年竞赛情况看,很多学生的交易对手是通过自己伙伴介绍认识的。这表明,学生面对的是多次重復的囚徒困境。在重复的囚徒困境中,博弈反复进行,每个博弈人有机会去“惩罚”另一个参与者前一回合不合作的行为。也就是说,如果A违反合同,坑了B,很可能引起报复。比如,B很可能不给他介绍小伙伴,甚至会让更精明的小伙伴来坑A。从博弈论的思维来讲,互相欺骗的动机可能因为遭遇被惩罚的威胁而改变,从而可能导向一个较好的、合作的结果。反复的博弈过程中,纳什均衡趋向于帕累托最优,从互相背叛趋向于互相忠诚。合作共赢依然是最终选择。
综上所述,从博弈论的角度来看,经济人应该遵守合同,清醒地认识到欺骗会破坏双方的利益,得不偿失;而合作共赢才是商业社会的永恒主题。教师在指导学生参赛时应坚定不移地告诉学生,比起短期商业利益,诚信和合作更重要,将学生从潜在的道德“囚徒困境”中解救出来。反思我们的国贸专业人才培养的素质目标之一——具备“经济人理性”。通过竞赛,教师发现,我们的培养目标可以站位更高,不仅要求学生具备个人经济人理性,也要让学生明白,个人理性并非总是最优选择,更多时候,团队理性和合作共赢才是长久之道。
从参赛学生的反馈来看,他们也的确悟到了以上道理。正如他们在赛后总结中说:“真的只有自己做了生意之后才会理解‘买卖不成仁义在,每天都会在网上与很多个潜在的交易伙伴洽谈生意,从斤斤计较到学会让步,从奢望独赚50%到开始替对方计算预算表,从‘小可爱,你让点到‘小仙女,这是双赢,我们一直在成长。”
四、竞赛让学生体验了身心健康的标准
竞赛的赛程不仅长达20天,软件还模拟了完成各环节必须的工作时间和世界各地的时差,所以选手们经常凌晨起来看银行放贷、物流进度,白天废寝忘食谈生意,深夜加班处理单据,这些情况拷问学生竞赛排行榜和身体健康哪个更重要?在日后的工作中,无论做传统外贸还是跨境电商,时差、国际结算、国际物流等因素可能让外贸人加班加点、只争朝夕成为常态。这样的情景模拟让学生对职业选择有了心理准备,对职场身心压力有了深刻体验,在艰苦的竞赛中,有携手参赛的情侣相互鼓励,又相互较劲,有导师日夜相处的鼓励,有结识外校、外班和老乡的愉快,有QQ群等互联网社交工具的交流,这都是破解职场身心压力的途径。
五、锻炼了学生面临众多选择时的决策能力
从业务层面看,没有做过一天生意的“掌柜们”也面临各种各样的重要决策:业务量和盈利哪个更重要?负债经营和防范财务风险哪个更重要?扩大业务范围和防范经营风险哪个更重要?多样化经营和深耕细作哪种模式更好?单据严谨性和业务进展速度如何协调?把握交易细节和公司经营大局如何平衡?投保的加成率和遇险的概率如何估算?遇到贸易纠纷是私了还是走司法程序解决?这些重要决策一定程度上有这样一个共性:“鱼和熊掌不能兼得”,一旦决定,就要承担后续责任。如业务量和盈利,如果学生选择将重心放在增加业务量上,可能就要牺牲盈利性;牺牲的盈利性可看作是选择增加业务量的机会成本。如果你选择将重心放在盈利性上,那么可能就要牺牲“业务量的增长”,这部分牺牲就是你选择“盈利性”的机会成本,孰轻孰重?就在你的决策里。在20天的POCIB赛事里,学生体验到了作为企业经营者,长期面临着机会成本的重要决策。在老师的指导下,在自己的不断实践中,他们学会了衡量每一次机会成本,做一个理性的决策者,而不是盲目的决策者。教会学生不断地“舍鱼而取熊掌”,他们才能不断进步,也许这就是大学生的必修课。
六、竞赛激励学生的创新精神
“不断求变才是成功外贸的关键。”这段话来自于参赛队员临别“POCIB”之际的“QQ说说”,它凝练了20名参赛队员对职业的理解。在竞赛过程中,数名有无限创新潜力的种子选手脱颖而出。例如,13级国贸班的小邴是在线时间最长的“掌柜”,达到了231小时,平均每天在线10小时,几乎与实际电商卖家相当了。身为副队长的她不仅保持制单百分之百正确率,更仔细研究了每个国家每种交易商品的成本、费用、利润,自创一套快速报价模式,并与小伙伴们分享,显示了高超的专业技能。历届队长,也是本队最出色的“掌柜”,在赛程尚未过半时他就做满了20笔交易,他们出色的学习能力、业务能力、跟单能力、综合能力在队伍中一骑绝尘,并系统总结出若干“参赛宝典”供队员参考。令人欣慰的是,每届大一参赛队员在竞赛中迅速提升创新能力,在后续课程学习中,表现出超出同班同学的领悟力,为竞赛的技能传承打下了基础。看得出,“掌柜们”通过这场持久的商战,对商务宣传、谈判有了更直观的认识,他们学会熟练地使用平台、QQ、微信、电话等方式不失时机地展示自己,甚至在某些方面强于老师。如何在汇聚上千名选手的茫茫人海中寻找稍纵即逝的商机,这种隐形的知识、技能和职业素养是书本上很难学到的。
技能竞赛中出现的问题有些能迎刃而解,而更多的矛盾和问题就像人生一样没有标准答案,只有引导学生根据实际情况权衡利弊,自我取舍,才能获得成长。此时,竞赛导师不再是单纯技能导师而是真正的职场导师,甚至是人生导师。而学生在竞赛过程中获得的是人格的升华、职场的历练和生活的感悟。这就是超越了功利主义的竞赛思政蕴含的魅力。在“互联网+”时代,专业教师如何将智慧的思政教育融入全程育人的探索永远在路上。
参考文献:
[1]滕静涛.从参加POCIB技能大赛看超越功利主义的大赛价值观[J].改革与开放,2016(18).
[2]马成荣,尤学贵,龙晓君,等.职业学校技能大赛促进专业技能教学体系改革的研究与实践成果报告[J].江苏教育研究,2015(3).
[3]刘焰.国家级职业技能大赛对职业教育的影响力探讨[J].教育与职业,2010(3).
[4]刘忠.技能大赛对高职院校教学改革促进作用的研究[J].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0(1).
[5]梁明亮,张惠敏.全国高职院校技能大赛对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的促进作用[J].职业技术教育,2011,28(2).
[6]杨建良.技能大赛与专业教学有效融合的实践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3(2).
[7]李明宇,刘柏霞.基于职业技能大赛视角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构建[J].教育与职业,20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