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峥嵘
[摘要]分析全人教育与职业素养的内涵,提出全人教育对教师角色的要求,阐述全人教育视角下教师对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育的途径:在现实的职业活动中培育;注重体验式课堂学习培育;教师道德精神对学生的影响。
[关键词]全人教育;高职;职业素养;师能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36-0218-02
一、引言
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带来了产业变化速度加快、产品属性复杂化、消费对象个性化的社会现状,使传统精细分工的简单工作岗位被以解决问题为导向的综合任务所取代,职业活动越来越具有复杂性、不确定性和范围的宽泛性,且对心智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单纯的重复性操作职业将逐渐被淘汰。为了提高学生的职业可持续发展能力,造就复合型人才,各高职院校积极开展大学生职业素养培育等相关工作。然而学校在开展职业素养培育的过程中,存在对职业素养培育的内涵认识不足或理解偏差,导致对学生职业素养培育的过程偏离了其本质属性。主要体现在:(1)职业素养培育重经济目的轻人文目的的价值观偏差。(2)教师重职业性轻教育性的教育倾向,这些问题对校风建设以及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极为不利。2017年《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中明确指出,加强职业精神培育,推进产业文化、优秀企业文化、职业文化进校园进课堂,促进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高度融合,着力培养崇尚劳动、敬业守信、精益求精、敢于创新的工匠精神。国家层面对职业精神的重视和规划,对提升学校职业素养培育水平有重要的指导性意义。
二、全人教育与职业素养
(一)全人教育
20世纪70年代,欧洲的一些激进主义教育家建构全人教育的思想体系。全人教育理论中的哲学基础是建立在“联合”“存在”“整体性”三个概念上,“全人教育在哲学思维上,主张人的真实存在是从客体的存在到无限的存在,到宇宙的存在”,许多全人教育学者认为,全人教育追求整体思维,是对美、感官、真实的存在、灵性的整体性思考。在整体思维的引导下,全人教育形成了以下核心思想:(1)“全人”指的是完整发展的人,包括人的精神层面和生理层面整体、均衡、和谐地发展,即实现人的身体、智慧、社会关系属性、道德属性、心理等诸方面的和谐发展。(2)全人教育思想指导下的课程应具有贯通性和整体性的特点,课程不仅仅追求知识和技术的通达,更追求建立在对世界客观认知进步基础上的精神的进步,即对完善自我、超越自我、自由精神的无限追求。(3)坚持学习者为中心的教育组织形式。
(二)职业素养
职业素养是职业人在真实的职场环境中形成的精神、道德、情感、技能和行为反应的总和。职业素养除了职业性的基本属性,还包括许多其他方面,如职业人的职业意识行为、未来理想、相关能力、道德规范等。职业素养分为职业基本素养与职业特有素养两个部分。职业基本素养是从业人员必须具备的素养,对一个人的职业发展终生起作用,如吃苦耐劳、爱岗敬业、诚实守信、遵纪守法等。职业特有素养是指相应职业岗位(群)工作具备的素养,如企业岗位中的质量意识、服务意识、创新思维、团队协作等职业行为习惯等。职业特有素养是职业人生存与发展的核心素养。
(三)全人教育对教师角色的要求
全人教育认为教师是学习共同体的引领者。全人教育对什么是好的教师和好的课程增加了新的内涵,教师和课本不仅是知识的传输者,还成为客观知识与广泛客观世界建立意义的关键。以此为出发点,教师负责整个课程意义的建构,因而课程的设计、实施以及评价都成为优秀教师的必思之事。意义的建构从来不是单向的从你到我的传输,而是双向的碰撞与融合,因而全人教育的教师必须构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环境,使学习者主动将客观知识与现实世界建立有意义的连结,形成专属于个人的知識整合和知识再生。这种由学生主动发起、主动经历、主动反思的学习过程将对学生未来的人生产生重要的、持续性的影响。
三、全人教育视角下职业素养培育与师能的关系
(一)全人教育视角下职业性实践活动与职业素养培育
全人教育的哲学基础是整体论,其根本理念是所有的生命都是整体的和统一的。对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培育,我们也要遵循整体论,将培育目标、内容、专业、社会生活和职场环境相融合,贯穿于生活和职业的各个方面,并作用于各种关系的维系与处理中。
在对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培育过程中,教师要帮助学生合理安排形式多样的职业性实践活动。如校园文化活动、志愿者服务活动、与专业相似性的企业顶岗实践、长达半年的校外实习等方式,都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在高速发展的市场经济氛围下,高职学生实践着各式各样的职业性活动,适应能力也在逐步增强。在此期间,教师要参与到他们的职业性实践活动中,在培养目标上除了教会学生“怎么干”的技能,还应帮助他们树立“为何干”的职业发展方向,树立业务水平高与人格完善相结合的职业评价观念。同时,还要引导学生在法制和理性的轨道上适应国际、国内市场的竞争环境,培养学生的抗挫力与适应力。全人教育视角下高职教师的师能直接决定其对学生进行职业素养培育的效率与质量。
(二)全人教育视角下体验式学习与职业素养培育
全人教育认为,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对高职学生的职业素养培育离不开细化到每一个学生身上的个体体验。教师在课堂上构建有学习意义的职场情境,以解决以往职业素养培育中知行分离、灌输教育的问题,使学生沉浸在真实的职业环境中显得尤为重要。科林·彼尔德在《体验学习的力量中》谈到,脱离体验谈论学习没有任何意义。体验不能被忽略,它是所有学习的核心思考点,学习建立并源自体验:不论刺激学习的外部因素是什么——教师、材料、有趣的机会,只有当学习者进行了体验,至少某种程度上进行了体验,学习才会发生。作为教师,我们不仅要设计体验环境,促成学习行为的发生,还要提高学习的效率。因而,在体验学习发生的过程中,教师的引导与讲解有画龙点睛之用,既能够答疑解惑,更能够调整学习状态,保证学生有充足的精力学习。
全人教育视角下体验式教学的教师要具备帮助学生将情感和认知进行有效梳理并将其高质量融合的能力。在实施体验式教学之前,教师首先要进行相关学习和培训,精心设计教学任务与活动,准备职业素养体验式课程所必备的场地,安排参与人员、角色扮演、情境模式、相关案例与解答等各项准备工作。教师还要对体验式课堂的现场进行有效的调配与把控,以确保学生能够将知识和经验带入学习过程中,并在其中进行有效的思考和衍生出相应的感受。学生置身于体验式学习过程以及体验结束后所获得的认知即促成了他们职业素养的养成。
(三)全人教育视角下的道德精神与职业素养培育
全人教育主张在教学过程中关注人的精神和心灵的培育,重视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而要实现这样的和谐关系,需要不斷培养个体的精神、涵养和高贵的心灵。小原国芳认为:“所谓传道,是指伟大的人格对人格的接触而言。此外别无可以替代的方法。”在教学的实践中,教师道德(教师德性)是教师经历道德实践而生成的专业伦理品性,它表现为教师的善、公正、责任和教育良心等。具有良好德性的教师往往成为学生模仿的“道德样板”,于潜移默化中对学生德性的生成和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与此同时教师能够从学生的评价和反馈中反思自己的德性状况,由此促进教师德性的进一步提升。
全人教育对教师师能提出更高要求,教师的责任不仅是为需求者提供人才,而是为每个人的全人发展提供可能,使学生在身体、心理、道德、情感、灵性、审美、智力等各个方面都有充分的、极致的发展。在全人教育中,教师的良好道德精神对学生精神世界的侵染、对丰富学生精神世界、完成其人格塑造具有重要意义。
四、结论
全人教育对高职教师的师能,特别是对教师的道德精神、创新思维与能力有了较高要求。作为新时期高职教师应加强学习,不断提升完善自己。在对高职学生进行职业素养培育的过程中,侧重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行为习惯的培育,在道德精神层面上引导学生对职业能力与价值导向结合,在教学能力上要运用信息化技术创新教学将体验式课堂学习与职业素养培育结合起来,为社会培养有优秀工作能力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作贡献。
参考文献:
[1]亓燕,马培安.基于全人教育理论的高职学生职业素养模型的构建研究[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8(5):18-21.
[2]郑国桂.全人教育视域下贵州高职院校学生素质和能力培养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16.
[3]陈宏武,陈鑫.全人教育视角下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育[J].教育与职业,2013(11):95-96.
[4]蒋文昭.建构基于全人教育观念的教师角色:高校教学改革的一个视角[J].中国大学教学,2010(8):36-38.
[5]孙红艳.我国职业素养教育:何为、难为、应为[J].当代职业教育,2018(2):11-14.
[6]吴立保,谢安邦.全人教育下的大学教学改革[J].现代大学教育,2008(1):69-74.
[7][日]小原国芳.小原国芳教育论著选(上卷)[M].由其民,刘剑乔,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