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曾辉
[摘要]随着当今社会信息化技术的日益发展,计算机技术已经发展得较为成熟,在教育方面,信息化技术也在快速和教育相结合。在高职院校方面,虽然已经使用了信息化教学模式,但是目前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主要分析当前高职教育中信息化技术存在的问题,并且提出相应的改善策略,这些改革策略能够更好地改善现在的信息化教育状态,调整完善学校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并且为學校和学生提供更好的服务。
[关键词]高职;网络教学;信息化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36-0178-02
面对快速发展的信息化技术,学校不能故步自封、不追求进步,因为学生也在随着信息化技术而改变,学生日常使用的信息化技术越来越先进,如果学校不能及时创新有效的教学模式,那么学校的信息化技术将不能够适应现代化教学的发展。教师不应沉浸在过去的教学模式中,而是应该积极接受新的事物,接受信息化的发展,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能够给学生带来便捷,并且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学校应该先给教师开展关于信息化教学网络平台的讲座,然后再对学生进行培训。本文主要研究如何进行信息化教学的改革,分析信息化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探讨这些改革是否能够给学生和教师带来真正的快捷和方便,是否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一、基于网络教学的信息化教学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随着信息化的深入发展,世界各国对信息化教育的关注度越来越高,相对于其他国家而言,我国的教育信息化起步较迟,而高职院校对信息化教育的关注与本科院校相比,又呈现出一定差距。
(一)重视度不足
毋庸置疑,信息化教学进课堂已不再是难以实现的理想,然而信息化教学设计与信息化课堂教学的实施水平和程度已成为衡量学校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指标。然而因为很多教师缺少全面的学习和培训,对信息化教学实施必要性认识不足,导致信息化教学改革往往重视形式,无法实现其真实的效应。即使有一些高职院校已经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对信息化教学投入的精力依然不够,而且在应用方面的投入力度也不够,究其原因是教师和一些领导只注重传统的教学理念,导致信息化教学理论和信息化教学改革认识不足。
(二)信息化环境投入不足
多样先进的信息化校园环境是教师开展信息化教学的前提条件,智能的录播室、全覆盖的校园网络环境、过程性评价的信息化教学平台、仿真虚拟实训平台均是开展信息化教学的基础。但是在很多高职院校中,这些信息化资源的投入和建设正在开展或有待开展中,这将延缓高职院校信息化教学改革的进展。
(三)信息化教学设计不足
由于广大教师缺乏系统的培训,往往只重视教学方法改革,把利用信息化手段教学的方法生搬硬套,并且追求把信息化应用到很多地方,容易形成“为了信息化而信息化”,重教学轻设计,这样做就忽视了信息化本身的作用。然而,信息化教学改革首先应注重教学设计的优化改革,切实提高教师的信息化设计能力,重视教学信息化设计的必要性,才能确保信息化教学改革不走弯路,有效提高信息化教学改革。
(四)网络教学平台建设滞后
我校网络教学平台建成以来,运行平稳,为教学带来了很大便利,师生受益匪浅。我校网络平台建成后的日常维护和更新工作一直以来主要依靠课程负责教师,而课程教师往往都是各专业课教师,维护工作基本仅限于简单的上传资料、网站上查看学生作业等,对教学视频的拍摄和剪辑、Flash的制作以及网站模块的设计、功能的开发等缺少专业知识和培训工作,导致网络建设工作缓慢,教学手段、方法单一,落后于教学信息技术的发展。
(五)教学信息技术日新月异,教师还处于探索阶段
发达国家高等职业教育经历了上百年的发展,形成了行之有效的信息化教学理论和思路,发展了形式多样的信息化教学办法,值得借鉴。例如,在国外,对“微课”的研究工作早在21世纪初期就已经开始,国内的研究工作是近年才开始的,相关研究者和一线教师都还处于摸索阶段,对如何利用“微课”等形式再现网络教学资源、更新教学方法,业界也没有形成统一的模式可供借鉴,导致平台教学资源的呈现形式老化,陈旧现象严重。
(六)学生使用网络资源主要集中在课堂上,课后学习缺乏主动性
对高职院校网络课程的使用情况进行分析,不难发现学生进行网站学习基本都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在教学计划课时内进行的,课后的自主学习仅局限于完成教师布置的网上作业。教师和学生在网络平台上并不能直接交流,并且交流速度很缓慢,教师并不能有效地利用平台掌握学生的学习进度和答疑,学生也不习惯将学习的成果和问题提交到平台上师生共享。究其原因,网络平台教师和学生互动功能不完善是其原因之一,教和学习惯的陈旧是其主要原因。
二、基于网络教学的信息化教学改革内容
(一)加大教师信息化教学培养力度
广大教师是信息化教学改革的主力军,他们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决定着改革的力度和广度。以往重视教师的专业素养培养,以过硬的专业知识储备和技能水平评价教师,而当今社会对教师的要求不单单是专业过硬,还需要有过硬的信息化素养。尤其对拥有高学历、高专业素质的青年教师而言,信息化教学培养是十分必要的。采用“请进来”和“送出去”的培养模式,“请进来”即请一些信息化教学能手到校分享经验,共同学习信息化教学改革;“送出去”即多鼓励并支持教师出去参加培训和比赛,在外面开眼界、学知识、长见识,将所学、所想应用到日常教学改革中。
(二)加大信息化教学条件投入
应从上到下重视信息化教学条件的投入,加大投入力度,重视征集广大教师意见,注重实用性信息化环境投入。例如,与本校教师共同开发信息化教学平台、适用于本校特色的虚拟实训中心、开放性的智能录播室等。加大本校教师的参与度與协商力度,切实有效提升有利于信息化教学改革的教学条件。
(三)抓住高职院校大力开展信息化教学改革的契机,加快网络教学平台的建设
目前,很多高校的网络教学平台缺乏相应的监督和管理,平台往往不能及时进行网络维护和技术升级,平台后续的维护、更新等不能及时跟进,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平台的使用。当前,国内信息化教学改革工作正快速地开展着,各高职院校领导、教师和学生都很重视,积极参与。各高职院校要抓住这一契机,结合自身实际情况,通过参加信息化教学竞赛,申报信息化教学研究课题等多种形式,完善平台功能和管理机制,推动校内网络教学平台建设。
(四)在网络教学平台上为学生设置学习路径成功典范
网络教学模式可采用知识地图,让学习者能直观地看到专题知识以及学习路径,为的是给学习者提供较好的路径指导,避免所学知识碎片化与彼此孤立。今后,我校教师在结合课堂教学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可以尝试在网络教学平台根据不同专业、不同班级、不同学生个体的情况设置不同的学习路径,让学生有径可循,同时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在网站留下的学习痕迹不断修正课堂教学内容,实现课堂教学和依托网络教学平台的信息化教学相互补充,有机结合。
(五)优化教学资源,以“微课”取代传统的教学视频
国内“微课”研究者认为,一堂课时长是45分钟,而学生注意力集中的时间只有5~8分钟,因此10分钟以内的简短视频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内容短小,集中说明一个问题,具有更大的学习和交流价值。当前,大多数教学视频都是一堂课的时长,冗长的教学内容很难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生的课后补充学习也是不必要的。因此,围绕学习重点和难点的10分钟左右的教学视频可能更受学生欢迎。基于学习便利、灵活自由、提高学习效率、使学生能迅速掌握知识点的目的,专业教师可以尝试围绕各单元的重点、难点和疑点拍摄一些简短视频取代传统的教学视频。
(六)优化网络平台上的教学评价和师生互动的功能
当前,我校的课程网络平台上的信息传递基本上是单向的,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网站上提供的学习资源,对教学的评价基本无法进行,教师很难及时获取学生的第一手信息,从而在课堂上针对性地查漏补缺。今后教学改革是否可以让教师在教学计划课时内更多是在实验室里,甚至家里通过网络教学平台完成教学呢?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和学生同时在线,教师在课程网络平台布置每次课的学习任务,上传视频等学习资料,学生在线自主学习、进行学习反馈、在线答疑、完成教学评介、考试等全部环节。
(七)加大信息化教学竞赛参与度
自2010年以来,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每年举行一次,参赛的学院、教师、作品数量呈递增趋势,2017年参赛人数和作品数量再创新高。多鼓励教师参加信息化教学竞赛,加强激励措施,以赛促教、以赛促改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改革模式。教学竞赛的目的不只是竞赛本身,更是对日常教学的积极影响。应将信息化教学常态化才是信息化教学竞赛的目标,通过竞赛提高教师自身教学综合素质和素养,提升赛后常规教学的水平,以促进教师积极投身教育事业。
信息化技术不断发展的新环境是机遇亦是挑战,教师的信息化教学水平将随着高职院校的信息化教学改革大潮全面推进而提升,从而提升高素质技能人才的自主学习能力、职业能力、信息素养和创新意识等。
总之,随着社会的发展,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同样也在快速发展,并且推动着教育信息化建设,高职院校应结合其独特的教学理念和模式,注重培养应用型人才,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使信息化教学发挥出更大的空间。学校的改革不仅仅是对教学方法的创新,更重要的是对教学理念、教学环境、教学体系、教学资源等的深刻变革,并且把这些变革都要与信息化技术有机融合,这样才能够为学校和学生带来更良好的服务,并且有利于培养出更多高素质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梁乐明,梁锦明.从资源建设到应用:微课程的现状与趋势[J].中国电化教育,2013(8):55-60.
[2]梁乐明,曹俏俏,张宝辉.微课程设计模式研究:基于国内外微课程的对比分析[J].开放教育研究,2013(2):60-70.
[3]徐建丽.高职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现状及提升策略研究:以淮安地区高职院校为例[J].电子世界,2017(24):3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