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仲威
[摘要]情商是一个人能够成功和发展的重要商数。高职院校情商教育的培养是影响学生成功成才的关键,也是素质教育中的重要内容。分析大学生在情商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高职院校在学生情商培养上的不足,寻找对策,对提升高职院校素质教育,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综合性技术技能型人才有着现实而深远的意义。
[关键词]高职学生;情商教育;开发实践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編号] 2096-0603(2018)36-0158-02
情商(Emotional Quotient)即情绪商数,亦称情绪智力,主要是指人在情感、情绪、意志、耐受挫折等方面的能力。被誉为“情商之父”的美国心理学博士丹尼尔·戈曼尔曾表示:“情商是决定人生成功与否的关键,是人在职业生涯中最为重要的生存发展能力之一。”
在当今的应试教育压力下,家长总是不惜花费大量时间、精力和金钱对孩子进行教育投资,但往往达不到预期效果,原因在于忽略了情商的训练,导致低情商的孩子越来越多,出现厌学、学习独立性差、任性自私的人群。高校作为社会人才的培养基地,在教给学生专业知识的同时,也承担着培养学生情商的重任。尤其是高职院校,面对一批学习能力相对较弱的学生,如何提高学生的情商水平,更显任务艰巨。
一、高职学生情商教育现状
情商是一个人能够成功和发展的重要商数。而情商的形成和发展,虽受先天因素的影响,但后天的社会环境对人的情感影响更为明显。也就是说,情商较智商而言有更大改变的可能,教育对情感智力有更大的可塑性。高等院校是学习、实践、传承和创新文化的重要场所,承担着素质教育的重要功能。可在现阶段的情商教育中,很多高校其实施过程并不乐观,尤其是基于就业导向的各类高职院校,受学校教学方法、师资力量等局限性因素的影响,常常出现淡化教育,甚至对情商教育存在较大误会,导致其实施力度不大,收效甚微。
据统计,我国从事技术技能工作的劳动者,约占整个劳动大军的三分之一,在三分之一的技能劳动者中,技师和高级技师不足5%,加上高级工,三者总数也不足技能劳动者总数的25%。此外,随着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出现,培养的所谓高技术技能型人才在就业方面标准化、操作部分的优势相继被机器人所取代,这些来自情感认知、求学动机本身就具有一定特殊性的学生,自卑、焦虑、厌学等不良情绪明显增加。
二、高职学生情商教育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我国高职学生多数是一批高考成绩较差、学习能力相对较弱的特殊群体。在社会偏见确实存在的情况下,这些学生在中学时就被认为是后进生,很多人很早就对未来失去信心甚至存在自暴自弃的现象。尤其“90”“00”的学生,他们自主意识明显增强,做事常常不计后果;缺乏正确的自我认知及自我管理;团队意识缺乏,缺少宽容和谦让的胸怀;社会责任感不强;对抗挫折和压力的能力明显不够……这些现象都是情商低的表现,它已严重制约了高职院校学生的成才与发展。究其众多原因,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在情商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可以主要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校方办学观念陈旧
“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理念使高职教育往往容易出现急功近利的现象,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因为侧重专业技能而忽视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情商培养。比如,在课程设置中一味增加专业课的比重,视情商教育无关紧要,可有可无。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界定人才的标准在不断提高,在这样办学理念下培养出的学生,容易经受不起打击和挫折,协调沟通能力自然不佳,人际关系紧张,很难适应社会需要,必然会被时代所抛弃。所以,我们必须从转变办学观念开始,关注学生智商和情商的协调发展,培养既有较高专业素养又有较强情商素质的人才,他们才会在激烈的社会角逐中脱颖而出。
(二)任务实施主体不明
不少高职院校认为情商教育是学生处、团委的本职工作,抑或是思政课教师的事情,与学校其他部门和专业教师无关。以我校为例,情商教育也好,德育也罢,是以教学任务的方式下发到公共教学部,由思政老师承担其教学内容。这会造成情商教育工作的零散,削弱情商教育合力的形成,严重影响情商教育的实施效果。
(三)课堂渗透逐步缺失
情商教育在课堂教学中的缺失,应该说是我国目前高职教育普遍存在的现象。不少高职院校教师在课堂上甚少或者根本没有穿插实施情商教育,或是认为只有人文学科才能渗透情商教育,其他学科无法实施。即便可以实施,其过程也过于随意。所以,从总体上看,高职院校的情商教育大都处在三无状态:无目标、无计划、无教材。既没有把情商教育纳入专门的教育目标、教学计划,也没有设计或编写专门的课程资源。以我校为例,素质教育模块中的“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自开课以来一直没有统一的授课标准,各院系虽有上交行政部门教学资料,但院系之间同一模块的授课计划到授课内容完全不同,所谓的资源仅仅是有,却形同虚设,对授课效果毫无保障。加之教师团队不稳定,直接导致情商教育无的放矢,无所适从,没有理论指导,只是简单搞一些诸如讲座、心理咨询之类的课外活动,随意性强甚至走过场。
三、高职学生情商教育的开发与对策
随着我国高职教育事业突飞猛进的发展,如何纠正高职学生情商教育的偏差,使其充分开发,凸显实效,提升学生的综合竞争力是知识形态急剧变化时代摆在所有高职院校面前急需解决的问题,有着现实而深远的意义。
(一)转观念
从毕业生就业回访的结果来看:工作取得较大成就的往往不是当年专业成绩最好的学生,而是那些学习成绩不错积极参加各项活动的学生。究其原因,因为这类学生往往善于处理人际关系,有较强的亲和力和沟通能力。高职院校要直面现实,从学生的长远发展考虑,转变“重技能,轻情商”的急功近利、顾此失彼的观念和做法,着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让情商和智商并驾齐驱。
(二)调方向
更新教育理念,调整人才培养目标。通过提高情商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和健康个性。结合区域经济,围绕重新修订后包含有情商培养要求的专业教学标准和课程标准,强化通識教育,同时依托行业特点、岗位特性,设置具有专业特性、能够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情商教育公共课程。
(三)明主体
情商教育是全校共同的责任,情商素质教育应该覆盖所有部门、所有专业、所有课程、所有教师。教师的情商状况、治教治学、人格品质乃至言谈举止都对学生的情商教育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教师既要做“经师”,更要做“人师”,要不断加强学习实践,不断完善自身修养,不断提高情商水平。同时,还要做到热爱学生、尊重学生、亲近学生、了解学生,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
(四)优体系
动态调整课程内容,不断完善课程体系。打破传统学科的狭隘视野,围绕智能背景下人才应具备的职业能力,形成理实一体化教学体系和素质教育体系,重构专业知识结构,打通专业课程边界,实现有机融合,突出和强化情商教育在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及分量,在“教学做”一体化课堂教学中巧妙设置情商教育内容或项目,构建“三有”培养模式,即有目标、有计划、有教材,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发展需要。
(五)重实践
情商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校上下、课内课外全方位联动,才能收到实际效果。如果将课堂教学作为实施情商教育的主渠道,那么课外实践活动即可视为实施情商教育的主战场。高职院校可以通过开展内容广泛、形式多样的课外情商教育活动,让学生充分了解自己、展现自我。如开展以校园文化为主题的校园文化艺术节、宿舍文化节、科技节及运动会等活动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培育他们相互协作的团队精神;开展以社会实践为主线的青年志愿者活动和“三下乡”活动,让学生广泛接触社会,锻炼人际沟通协调和社交能力;开展以心理健康教育为宗旨的学术讲座、心理咨询和心理测试,化解学生心理疑问和焦虑,打造学生健康心理素质活动等。
(六)转模式
借助线上、线下搭建的活动平台,转变课堂教学模式。该模式在情商教育中是一种理想状态,倡导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借助教师掌握的课堂艺术与技巧来巧妙设置教育内容,实现有趣有益的教学改革。力争实现引导学生知行统一的同时,塑造学生批判性、创造性和发散性的思维能力,使情商教育收到实效。
综上所述,高职教育应重在“育人”而非“制器”,人才培养更应立足学生未来的职业能力提升,致力打造既有纵向专业深度、又有横向知识广度的高情商“T”型人才。正如爱因斯坦所说:“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知识,学生可以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但是学生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要使学生对价值有所了解并产生热烈的感情才是最基本的。”
参考文献:
[1]刘建飞.构建高职院校学生情商培养体系的前提[J].教育理论研究,2011(9).
[2]林旦玲.回归与纠偏:高职院校学生综合评价体系重构[J].研究继续教育研究,2014(7).
[3]许慧,杨方东.高职高专情商人才培养模式之探讨[J].职业时空,2008(7):5.
[4]韦克斯勒.认知的、欲求的和非智力的智力[J].美国心理学家,1950(3):13.
[5]姜双丹.探析新形势下高校的德育内容[J].科教文汇,20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