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信息化手段在建设法规课程教学中的使用

2018-06-11 10:48卢林汪迎红
现代职业教育·职业培训 2018年12期
关键词:信息化手段运用

卢林 汪迎红

[摘要]我国建设行业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建设法规课程已经成为高职院校建筑类专业必须学习的一门课程。而且,顺应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的要求,将法制教育加入高校教学中是势不可挡的教育趋势,这给高校教育带来了全新的挑战。高职院校建筑类专业学生学习法律的途径不是很广泛,他们只能通过建设法规课程学习法律知识,提高法律意识,从而培养自身的能力。

[关键词]信息化手段;建设法规;运用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36-0098-02

随着国民经济持续增长,国内工程建设规模也在持续扩大并完善。建设法规课程目前已经被定为高职院校建筑类专业的必修学习课程之一,同时也是工程建设相关专业人员考取资格证的必考科目之一。此课程可以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法律意识,遵守建筑法律相关规章制度,同时也为高职学生在日后的工作中能够正确运用建设法律打下坚实的基础。与此同时,为了让建设法规课程发挥最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更多地使用信息化手段进行法律教学。当代社会信息化影响越来越大,信息手段正在以一种洪水之势向社会的各个层面进军,并且在相当多的领域取得了卓越成效。

一、建设法规课程的教学现状

(一)高职院校不重视这门课程

高职院校一般都将教学重心放在學生专业上面,极大地忽略了学生行业相关法律的重要性,缺少对教学结构合理正确的深入探索,也就是高职院校没有分配好学生的学习课程。换个角度来说,高职院校没有从学生的发展方向考虑、分配学生课程,不恰当的课程分配使学生不能较好地了解和学习建设法律法规,影响了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兴趣程度。这种错误的课程分配让学生产生了错误的认知思想,他们认为这门课程学与不学对学习生涯没有太大影响,对他们的专业知识也没有很大影响,甚至对他们毕业后步入社会进行社交也没有多大影响。然而,事实却是恰恰相反,建设法规课程不仅是学生必须学习的一门课程,而且是学生将来步入社会的一本启蒙教科书。

(二)高职院校的教学方式不恰当

建设法规课程涉及的知识面比较广泛,法律条文条例也很多,法律专业性要求较高,课程实践性也比较重要。然而传统的教学方式总是乏味的,教师拿着厚厚的课本进入教室,一本正经地将法律法规课本照读给学生,也没有一些案例用以学生参考,只是单纯地讲解课本知识使学生感到空洞。这样枯燥地传授教学知识,学生的学习兴趣肯定提不起来,从而对整个课程都失去了学习欲望。这种教学结果是教育者不想看到的,是国家相关政策摒弃且不提倡的,是家长不希望发生的。

(三)高职院校的教学资源匮乏

建设法规课程开设的目的是让学生在校学习好相关建筑行业类法律知识,在工作岗位上能够很好地运用掌握的知识解决问题。建设法规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它需要教师带领学生处理并解决很多实例,从而让学生亲身体会这门学科的魅力,并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丰富自己的知识。但是,现实中诸多高职院校缺乏甚至是没有教学实践资源,这种情况下,学生的学习将会受到极大影响,运用相关法律法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将受到限制。

(四)高职院校的考试模式老旧

目前绝大部分的高职院校给学生制订的期末考试制度是,各科教师自己出题进行期末笔试,然后再规定一项平时成绩的详细要求,最后将笔试成绩和平时成绩按照一定的比例合算起来就是学生的总成绩。这种考试模式存在一定的不公平性,效率低下,不能很好地评定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实践能力到底如何。这种老旧的考试模式会大大消弱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存在不劳而获的消极心理,觉得自己不怎么学习也能拿到高分的行为值得提倡,反之,一些学生学习的自信以也会受到严重打击,他们会觉得自己的付出和回报不成正比。

二、建设法规课程中信息化手段的体现

(一)教学中加入案例

建设法规是一门实践性强、综合性强的课程,像这种比较抽象的教学科目,如果教师只是单一地在课堂上教授课本知识,单纯地教学生学习并理解法律法规的相关知识,不能给学生带来最好的学习体验。最好的教学方式是教师在备课时多寻找一些案例让学生了解建设法律法规,利用教学APP在课前将法规案例视频提交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前熟悉案例,并关注将要学习的知识点,体会法律法规的重要作用。这样的教学模式使学生从生动的教学案例中不仅巩固了所学的理论知识,还让他们树立了正确的法律观,认识到知法、懂法、守法的重要性,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对建设法规课程的重视。

(二)课堂中增添学生任务

教师在讲授完理论知识,并且运多媒体播放等信息化手段讲解完相关法律实例后,可以给学生准备一个课堂任务,也就是让学生自己重新运用课堂所学理论知识解决一个新的案例。学生借鉴教师播放的法律法规案例讨论问题,借助案例中的解决思路,模仿案例中的处理过程,并在教师设定的时间内将讨论结果上传到教学APP的讨论板,从而更快捷地解决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教师可以采取小组的形式让学生参与讨论,这样的讨论方式能够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并且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但是教师要注意控制好时间,尽量将小组讨论结果最后公布在课堂上,使教师与学生能够在课堂上共同探讨结果的正确与否,并详细解释其原因,这样能够给学生留下深刻的课堂印象,也能够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法律法规知识,可谓劳逸结合。

(三)教师改变课堂教学模式

由“口授+黑板”向“网络信息化终端、诊断式教学、现代教育技术”转变。网络信息化终端教学手段是指将书本知识网络信息化、丰富化,如动画、短视频、PPT、图片等,通过教学APP直接推送到学生手机端,学生利用手机端自行选择时间完成课前预习,课堂上教师利用教学APP进行课中提问、课堂测试等,并及时进行学情分析,调整教学进度和深度,从而达到教学目标。

高职院校为教师增添授课设施,帮助教师改变授课方式。教师使用多媒体或者影视实例等信息化手段进行授课,学生面对的不再是单一枯燥无味的文字教材和一成不变的“粉笔+黑板”的课堂,呈现在学生面前的是图文并茂的音像教材、视听结合的多媒体教学环境与手段,利用网络远距离双向传输的教学系统,所有这一切使传统教法中抽象的书本知识转化为学生易于接受的立体多元化组合形式,使教学过程与教学效果达到最优化状态。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充分利用视觉与听觉功能对大脑产生多重刺激作用,从而使学习效率显著提高。当然,教师要分清楚授课的主次,讲授理论知识为主,借助信息化手段授课为辅。教师不能让学生整节课都在观看多媒体资料或者影视实例,这样学生的学习中心可能会慢慢偏离,理论知识的基础还是十分重要的。

(四)改变课程考核方式

高职院校要改变现有的传统课程考核模式,尽量减少纸质考试,多采用电脑手段的考试模式。去除平时成绩占考试成绩比例的模式,提倡学生在学校教务系统网址上进行多次、多时的测试。也就是学生大部分的考试将采取网络考核,学生被统一安排在一个教室内进行网络答题,在规定的时间内答完题之后上交给网络管理系统,统计的成绩结果作为学生该课程成绩的一部分,学生期末成绩的另一部分是课后登录网络答题的成绩。学校将学生期末考试与教务系统联系起来,学生在多个规定时间内登录教务系统的个人网页进行科目答题,这种考核模式将给学生带来全新的体验。教师最后将学生的网上答题结果进行整理,采取计入最高成绩作为最后成绩,或者采取去掉一个最高分去掉一个最低分后的平均分作为最后成绩。这样的信息化测试不仅解放了传统考试模式中的教师,而且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竞争力,给学生的学习境况带来了全新面貌。

总之,在建设法规中加入信息化手段进行教学是全新的教学模式,而且信息的传递速度十分快捷,对教师传授知识和学生接受知识都是极为方便有效的。信息化教育模式能够尽可能地运用多媒体、信息资源让教师的课堂生动有特色,给学生搭建了一个良好积极的学习氛围。在教师的指导下,在信息化手段的引导下,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实践性都很好地激发出来,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参考文献:

[1]孙敏.高职信息化教学设计方法研究[J].新课程研究(中旬刊),2016(7):15-16.

[2]董玉立.建设工程法规课程教学的改革探索[J].信息化建设,2016(6):198.

[3]陈泰峰.高职信息化教学模式构建研究[J].时代农机,2016,43(2):120-121.

[4]李广燕.高职院校《建筑法规》课程信息化教學的探讨[J].无线互联科技,2015(1):237.

猜你喜欢
信息化手段运用
依托信息化手段凸显科学课堂精彩研究
简析运用信息化手段提高高职课堂教学效果
谈语文课堂信息化手段的优化运用
“赞赏发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游戏教学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巧用插图,注入课堂活力
信息化手段在“做、学、讲、练”一体化教学模式中的运用与实践
信息化手段在《空乘化妆技巧》教学中的应用
高职计算机专业的一次信息化教学单元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