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职业生涯和素养的汽车类专业课外实践活动体系的设计与实现

2018-06-11 11:48宋伟文
职教通讯 2018年22期
关键词:课外实践活动运行机制职业生涯

摘 要:从高职院校汽车类专业人才培养和课外实践活动的现状出发,分析了汽车类专业课外实践活动存在的问题,详细阐述了一种面向职业生涯和素养的汽车类专业课外实践活动体系的总体设计方案和具体实现措施,包括四大运行机制。三大活动平台和六大活动项目,有较高的理论意义、创新性和推广应用价值。

关键词:汽车类;课外实践活动;运行机制;活动平台;职业生涯;素养

基金项目:浙江省2015年度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面向职业生涯的课外实践活动体系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jg2015298)

作者简介:宋伟文,女,副研究员,硕士,主要研究方向职业教育管理。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47(2018)22-0061-05

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要求,高职院校专业建设和学生课外实践设计的宗旨一定要围绕学生的职业素养提高这根主线,并面向未來,为走向社会的职业生涯做好准备,关注职业的岗位群,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全面兼顾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值得一提的是,课外实践活动是学校课堂教学的拓展与延伸,可以激发学生兴趣和潜能,开阔视野和思路,并促进个体素养的良性发展,现已成为高职院校不可缺少的一种教学体系。这种教学体系是指围绕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合理选择增强育人效果的课外实践活动主要要素,通过科学设计和系统优化,有机集成,达到良性运行的一种辅助人才培养系统。例如,通过汽车类专业课外实践活动体系的设计和实施可以有力带动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设计,提高学生的就业质量。[1]另外,汽车类专业新职业大量出现,分工越来越精细,与互联网的关联度也越来越高,网络创业促进就业趋势明显,汽车类专业很多学生已经将大学阶段的课外实践活动作为进入新兴职场前的练兵场和实习地,并以此增加将来职业选择和价值实现的成功机会。

一、高职院校汽车类专业课外实践活动存在的问题

(一)汽车类专业的课外实践活动不够重视

长期以来,多数高职院校对课内课外教学活动的重视程度存在不平衡现象,往往忽视课外实践活动。例如,汽车类专业的课外实践活动因为需要协调校内各个部门,还要协调校外相关单位,活动组织工作较复杂,校外实践学生管理方面的衣食住行和安全保障程序繁杂,一般会被安排在学期的教学计划外,属可选性教学活动,此外,教师承担课外实践活动辅导也没有积极性。[2]

(二)汽车类专业课外实践活动中职业素养的培养不能满足社会新职业的要求

在全球一体化、信息化和城市化的浪潮下,中国的职业构成一直变化很大。我国目前有职业

2 000余种,并长期处于更迭和变化之中,有关部门近期已向社会发布了12批120余个新职业信息,例如,汽车类专业也是不断有新的职业出现,很多高职毕业生正在积极探索新兴职业和走独立创业的道路。汽车类专业的课外实践活动项目一般以参加各种竞赛活动、校内外实习和社会调查等为主,虽然对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总体而言,培养模式仍然较单一,课内与课外融合不高,课外实践活动项目内容还不能及时根据新职业的需求进行更新、调整和改革。

(三)汽车类专业课外实践活动缺乏有实际经验的指导教师和系统的组织规划

高职院校汽车类专业的教师很多是理论型的,自身的实践经验有限,对实践性活动项目不擅长,很多校区合作活动也不能深入开展,同时,由于经费有限、场地等原因,课外实践活动很难大规模开展,也缺乏系统的组织规划和指导,课外活动项目中对职业生涯和能力培训的力度不够。[3]

(四)汽车类专业课外实践活动的保障机制和绩效评价体系不健全

汽车类专业课外实践活动的保障机制是活动良性运行的内在动力和基础,学生课外实践活动的软硬件环境包括各种实验和实践基地、设备设施和网络资源等,但数量还不够,学校整体资源共享机制不健全,绩效考核制度和质量评价体系对课外实践活动倾斜不够大,缺乏量化指标体系,无法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课外活动的实际实施效果。

二、面向职业生涯和素养的汽车类专业课外实践活动体系的总体设计

针对高职院校汽车类专业课外实践活动目前存在的问题,紧密围绕培养汽车类各专业创新型人才的核心任务,结合专业内涵建设,面向学生未来职业生涯设计,以全面提高学生职业素养为总目标,依据系统论和控制论的基本理念,汽车类专业课外实践活动体系的设计思路如图1所示。活动体系中的各个模块和要素在运行中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形成一个有机的良性循环体系。

面向职业生涯和素养的汽车类专业课外实践活动体系中有四大运行机制,分别是约束机制、激励机制、保障机制和管理机制。约束机制是将课外实践活动纳入汽车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把课外活动学分、课外实践活动记录、竞赛获奖情况等纳入学生和教师的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和约束体系。[4]激励机制则通过奖励办法表彰先进,鼓励支持活动积极分子。保障机制主要是通过经费、师资、基地等条件的保障,保证各项活动的顺利有效进行,同时,争取协会、企业、团体、科研基金和合作单位等的资源支持,多管齐下创造条件,还可以通过举办汽车类技术竞赛、与企业合作建立实训基地、合作开发项目等为学生创造更多的课外实践活动平台。管理机制可以通过制定课外实践活动管理制度和细则,配合和利用学校管理制度和资源共享制度,理顺部门关系,共同为课外活动的深入开展保驾护航。[5]

三、面向职业生涯和素养的汽车类专业课外实践活动体系的具体实现措施

面向职业生涯和素养的汽车类专业课外实践活动体系根据汽车类专业的特点,从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和创新意识出发,依托各种校内外实验和实训基地,通过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趣味实践活动,兼顾了文化知识教育、专业训练、人文素养和职业技能,具体实现措施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建立健全课外实践活动四大运行机制

如前所述,汽车类专业课外实践活动体系的运行机制包括约束机制、激励机制、保障机制和管理机制四大运行机制的建立旨在保证教师能够指导学生参加课外实践活动,还有经费和活动平台与基地的保障,保证课外实践活动的正常运行。约束机制和激励机制含有课外实践活动的教学质量评价指标,评价对象包括了实践学生、指导教师和实践基地等,通过问卷调查、座谈、类比、测评等方式对课外实践活动效果进行量化评判,对标杆和先进进行表彰。

(二)创建完善课外实践活动三大活动平台

汽车类专业课外实践活动的开展需要良好的活动平台来支撑和保障,校内、校外实践实训基地和科技创新研究所等校企合作机构可以为学生提供这种平台。校内实践实训基地可以是機电实训中心、汽车技术实训中心、汽车类创新实验室、创新创业园和就业服务中心等,可以为学生科技创新、勤工俭学、设计发明、项目研究和实体创业等提供实验实践条件。

汽车类校外实训基地主要开展针对学生的认知实习、综合实习、顶岗实习、毕业实习等,是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障。课外实践活动依托校外实训基地这个活动平台,可以构建课外实践活动的产学合作管理网络,保障学生课外实践活动的过程管理,并建立课外实践活动的质量测评和信息反馈系统,形成校企联合管理的机制。[6]

科技创新研究所是另一种课外实践活动的平台。根据课外实践活动需要,通过研究所可以聘请本地区企业的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来指导,可以举办讲座及项目演练,向学生提供业务培训、技术咨询等服务。

(三)分类创设课外实践活动六大活动项目

汽车类专业课外实践活动的项目众多,可以分为创新创业活动、学生社团活动、双休日活动、技能竞赛活动、汽车类专业技能俱乐部、汽车类技能证书(一课堂要求的职业资格证书除外)获取等6大类活动项目。

1.创新创业活动。学生通过参加汽车类创新创业大赛、创新创业协会、创新创业大讲堂等活动提前熟悉创业环境、掌握创业技能、激发创新意识;从兴趣出发,选择一些科研项目开展研究,注重科研成果的转化。[7]

2.学生社团活动。为锻炼学生实践能力和合作沟通能力,可以举办汽车类讲座、报告、研讨、交流、项目沙龙和服务等活动。

3.双休日活动。利用学生的双休课余时间,举办思想素质教育、专业素质教育、人文素质教育等活动,开展汽车类技能训练、社团活动、学生服务、人文艺术教育等活动,如图2所示。

4.技能竞赛活动。汽车类技能竞赛有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项目“汽车检测与维修”“飞思卡尔智能汽车竞赛”等,一般围绕专业技能开展,例如发动机拆装项目竞赛、变速器拆装项目竞赛,全车电器检测项目竞赛、综合故障诊断项目竞赛、汽车营销竞赛、汽车4S服务接待项目竞赛、二手车评估竞赛等。

5.汽车类专业创客空间。由学生自己制订活动章程与工作计划,强调学生自主管理、自我发展,按项目类型和学生个人意愿,成立创客空间。

6.汽车类技能证书(一课堂要求的职业资格证书除外)获取。结合汽车类专业特点,鼓励学生在校期间利用课外实践活动获得各种技能证书,例如CETTIC的汽车销售顾问证书、汽车服务顾问证书、二手车评估证书等,从而拓宽学生的就业之路。

综上所述,随着当前社会的不断发展,汽车产业结构调整对高等职业教育汽车类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不但要求其具备相关专业技能,同时,要求其具有较高综合素质。课外实践活动是课堂教学的拓展与延伸,面向职业生涯和素养的课外实践活动体系的设计和实施对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任焕茹,谢克敏,杨金卫.高职院校多元化学生课外活动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1(7):61-62,72.

[2] 陆刚兰.论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养成[J].中国成人教育,2008(24):111-112.

[3] 赵玲珍.发展方式转变背景下高职学生隐性职业素养培养探析[J].黑龙江高教究,2011(11):106-108.

[4] 汪建立.高职教育“三结合、三融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3(3):25-27.

[5] 于进亮,纪鸿飞,唐文君.高职院校职业素养教育策略探究与实践[J].职教论坛,2014(5):55-57.

[6] 潘蓉.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养初探[J].教育探索,2014(12):134-135.

[7] 朱颖.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养体系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6):24-25.

猜你喜欢
课外实践活动运行机制职业生涯
在线家庭教育支持服务体系的构建、运行与保障
论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渗透职业生涯教育
“奔五”的凯莉·米洛:从邻家女孩到流行歌手
采取多样化教学方法,促进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
政治生态视域下我国政协协商民主的创新对策探讨
新余广电新媒体的探索与实践
高职土建类专业产教创深度融合机制探索
初中化学探究式教学的实践探索
Kobe Bryant beats Michael Jordan’s career poi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