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菲菲
摘要:“第二课堂”是在传统的课堂之外进行的与第一课堂相关的教学活动,通过预定目的,有组织地对学生实施多种多样的教育活动。本文以西安交通大学城市学院护理系“第二课堂”为例,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探讨了护理系学生“第二课堂”培养模式的体系。
关键词:护理系;第二课堂;培养模式;体系
由于第一课堂的实效性不强,使得学生知识向能力与素质的转化实践平台构建缺乏宽泛性等[1]。而第二课堂具有灵活性、广泛性、新颖性等特点,能够有效拓展大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对学生的人格塑造也有较大的积极作用[2]。在这样的一种新形势下,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称职的、具有创新和实践能力的护理人员成为重中之重,而“第二课堂”对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
一、高校“第二课堂”的定义及功能
朱九思在其著作中提出了“第二课堂”的概念,即在教学计划之外,引导和组织学生开展的各种有意义的健康的课外活动[3]。第二课堂相对第一课堂而言,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是对实践教学的拓展,是课堂知识向实践能力转化的一个不可或缺的过程,给大学生的知识向能力转换提供的平台。国外已经形成了“第二课堂”是“实践教育”的共识,在这种理念下,“实践教育”并不是简单地指大学培养过程中的“实践教学”,而是实践教育的思想始终贯穿在大学人才培养的全部过程中,通过课堂内外各环节,全面构建完整的实践教育体系,提高大学的人才培养质量[4.5]。
二、当前护理系“第二课堂”培养模式体系
随着护理学科的快速发展,对护理人员的知识、素质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么,如何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称职的护理人员成为了护理教育者思考的问题。
为了更加深入、具体地分析西安交通大学城市学院护理系“第二课堂”培养模式体系,对其开展的“第二课堂”采取了调查方法,从调查的数据来看,在大一时,以学生所学专业为基础,考虑到学生在以后的工作中可能会出现的一些医患关系,利用业余时间开展护患沟通暨护理礼仪大赛,参与率达百分之百,使学到的知识情景化再现,提前了解在工作中可能出现的事件以及如何去应对;在大二和大三,使学生参加健康知识大赛,帮助同学们了解基本的健康知识,以便在以后的日常生活中将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实践中去,从而有一个良好的卫生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撑起生命的保护伞;临近毕业季,对大四学生有一个授帽仪式,加强了护理系学生对护士职业道德的养成教育,提升了她们对护理工作的认知程度,坚定了学生的专业理想和专业追求。而主题团日活动、微尘志愿服务等“第二课堂”贯穿在护理系学生的大学四年内,为学生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政治素养,学生在参与这些活动时,能得到情感体验、陶冶情操、提高个人修养。在这样的“第二课堂”活动中,同学能进行广泛的交流,他们的所思所想可以直接、尽情地发挥,形成了一种轻松愉快的环境,帮助他们尽快地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并且能起到不断提高专业技能的效果。
三、当前护理系“第二课堂”培养模式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目前,护理系“第二课堂”培养模式体系虽然种类繁多,给学生的全面成长提供了舞台。但是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1.“第二課堂”培养模式体系缺乏充分重视
由于思想观念的陈旧,注重第一课堂,从而忽视了第二课堂。“第二课堂”培养模式体系虽然贯穿大学四年,但都是团委和系学生工作部门独自开展活动,缺乏其它各部门的大力支持和配合,而且学校的各个部门对第二课堂的作用和意义认识不够深入,导致第二课堂培养模式体系呈现出孤军奋战的形式。
2.“第二课堂”培养模式体系不健全
护理系在学院里是一个小系,虽然“第二课堂”培养模式形成了一个体系,但是由于指导教师少,不能很好地指导学生开展活动,学生挖掘不到一定深度,领悟不到内涵,使得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严重脱节,并且没有对第二课堂的内容、教师工作量以及学生所取得的成绩形成有效的评价体系。
3.“第二课堂”培养模式体系创新不足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发达兴旺不竭的动力。“第二课堂”应该建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体系,更加注重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与创新人格,使学生通过“第二课堂”实现较强的创新实践能力,护理系目前的“第二课堂”培养模式体系虽然增强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但是对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作用不大,针对护理系学生特点,实践教学内容和形式应该更加多样化,使“第二课堂”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为重点。
四、加强“第二课堂”培养模式体系建设
“第二课堂”对学生的培养至关重要,有时甚至超过了第一课堂的重要性,第一课堂培养了学生的理论知识,“第二课堂”是培养学生如何将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学生最终要从第一课堂走向社会,将所学知识通过劳动转化为社会物质财富,而“第二课堂”恰恰教会了他们如何转化。所以应从以下三点加强对“第二课堂”培养模式体系的建设:(1)加强思想认识,使学院各部门充分认识到“第二课堂”的重要性;(2)增加对“第二课堂”的有效引导,建立完善的评价体系,激励措施;(3)建立产学研相结合的创新实践教学平台,实现“多层次、立体化、校内外互动”创新性教学平台。
参考文献:
[1]鲁越青,白忠喜,应尧刚.创新第二课堂建设,促进实践教学改革——以绍兴文理学院的探索实践为例[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2,29(8):18-20.
[2]李祥印,祝晓斐.基于高校第二课堂建设的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以济南大学为例[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下旬),2014(3):7-9.
[3]李楠,焦昆,贾匆匆.高校第二课堂活动在人才培养中作用的发挥[J].中国培训,2015(6X):61-61.
[4]郑学刚.发挥第二课堂的作用培养学生创新素质和能力[J].中国农学通报,2008,24(8):462-464.
[5]周钰,黄金珠."第二课堂"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实践探讨[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2008,14(3):42-43.
基金项目:本文属于西安交通大学城市学院第八批教改课题“基于护理系学生能力为本的第二课堂培养模式体系”阶段性成果,课题编号:08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