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吉
[明]黄道周 寄子书(局部) 20.5×12cm×3 绢本 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藏
释文:寄子书。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静无以成学。慆慢则不能研精;险躁则不能理性;理性而后可以致用。诸子常诵斯言,可以辍吾忧虑矣。诸葛瞻少甚英敏,公尝语人云:是儿……非葛公创语,要是葛公得力处耳。庚辰春二月廿四日,黄道周书于北山之天方堂中。
钤印:黄道周印(白) 幼平(白) 天方堂(朱) 檀居(朱)
黄道周与张瑞图、倪元璐、王铎、傅山合称书界“晚明五大家”,是明末浪漫主义书风的典型代表。其中,黄道周和张瑞图都是闽籍,五大家福建居其二,可见其时福建人文之盛。而综论学问、人品、节义、文章、字画,五人中当以黄道周为翘楚。徐霞客盛赞他“字画为馆阁第一、文章为国朝第一、人品为海内第一,其学问直接周孔,为古今第一”。徐霞客与黄道周是挚友,或许有过誉之嫌,但黄道周之忠孝节义让人高山仰止,学问书画被人交口称颂确是事实。
黄道周(1585-1646),字幼玄,一作幼平或幼元,号石斋,福建漳浦铜山人(现东山县铜陵镇),明天启二年进士,历官翰林院纂修、詹事府少詹事;南明隆武时,任吏部兼兵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首辅)。抗清失败,被俘殉国,谥忠烈。他博学多才,精通理学、历数,天文、易经,著述宏富,有《黄漳浦集》一百九十六卷存世,尤长于古文、书画。曾游学于闽广一带,有“闽海才子”之誉。
“晚明五大家”中,黄道周与倪元璐、王铎同年登科,时有“三株树”“三狂人”之谓。三人曾相约攻书,黄道周学锺繇,王铎学王献之,倪元璐学颜真卿。虽然从整体书法成就而言,王铎无论传世作品数量还是质量似乎略胜一筹,但因其后来降清入仕,按照中国“书如其人”的评价传统,终是难逃诟病。而黄道周却决绝抗清、慨然赴死,人品之高下立判。其实黄道周不独人品节烈远胜王铎,书法造诣也是不遑多让的。沙孟海就曾评价:“明末夺王铎之席者,只有黄道周。”虽然现在评价一个艺术家的艺术成就,大多不再严守“书如其人”的传统观点,而是回归艺术本源的所谓客观评价,但就评价黄道周而论,书品人品两者确实是高度统一浑然一体的,可以说要论其书,必论其人,要论其人,必见其书。
黄道周是一个非常纯粹的人。忠孝观是其思想人格的核心与支撑,而且终其一生,入则言朝,出则守墓,难则死节,做一个至忠纯孝的儒家传统卫道者。黄道周在坚守这个核心价值上到了“眼睛里揉不得沙子”的程度,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为了弹劾杨嗣昌守制未满出任兵部尚书事,其不惜对崇祯皇帝“犯颜谏诤”。据《明史》记载,是时,帝忧兵事,谓可属大事者惟嗣昌,破格用之。道周守经,失帝意,及奏对,又不逊。结果崇祯帝袒护杨嗣昌,斥黄道周:“一生学问只办得一张佞口!”黄道周高声争辩:“忠佞二字,臣不敢不辩。臣在君父之前独独敢言为佞,岂在君父之前谗诌面谀者为忠乎?”他厉声直逼皇上:“忠佞不分,则邪正混淆,何以治?”这场有名的辩论之后,黄道周被连贬六级,调任江西按察司照磨。这次事件的余波还直接导致了黄道周于崇祯十三年(1640)被捕入狱。在狱中,黄道周强忍廷杖疮痛之苦,每日坚持用小楷抄录《孝经》,一年抄录了120本,平均每3天写一本。虽然时至今日,得以流传下来的《孝经》抄本都成了黄道周书法艺术珍本,但其抄录之时,更多是一种精神上的自我砥砺与坚守。“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孝经》就是黄道周思想和学问的源头。黄道周曾在其《孝经大传序》中说:“臣观《孝经》者,道德之渊源,治化之纲领也。‘六经’之本,皆出《孝经》。”又言“圣主尊经循是而行之,五帝三皇之治,犹可以复也”。
关于黄道周的忠孝观,后世的许多研究者不以为然。清代名臣李光地认为:“明代士大夫如石斋辈,炼出一股不怕死风气,名节果厉。第其批鳞捋须,九死不迥者,都不能将所争之事,于君国果否有益,盘算个明白。大都是意见意气上相竞耳,行有余而知不足,其病却大。”明清史专家顾诚在《南明史》中评价:“刘宗周和黄道周皆非栋梁之材。他们‘守正’而不能达变;敢于犯颜直谏而阔于事理;律己虽严而于世无补。”实际上这些评论不乏误解和曲解。在黄道周这里,忠孝观是深入其血液的道德文章最高准则,是事关修身治国平天下的大道,绝非可以用来截弯取直权衡利弊的工具。正为此,他宁愿选择舍生取义而不苟且偷生,用自己的死节践行了自己的忠孝观。关于黄道周之死,史籍记载的许多细节,特写出了一个孤忠英雄的慷慨悲歌:南明隆武元年(1645)九月十九日,道周募众数千人,马仅十余匹,另有一月粮,出仙霞关,与清兵抗击。夫人蔡氏叹道:“道周死得其所了!”。十月初抵达广信(今上饶),募得三个月兵粮,分兵三路,向清兵发起进攻,一路向西攻抚州(今临川),另两路北上分攻婺源、休宁,不久三路皆败。十二月六日,黄道周率队向婺源出发,至童家坊,得知乐平已陷,二十四日,抵明堂里时遇伏,道周被徽州守将张天禄俘获,送至南京狱中,狱中吟咏如故,有诗云:“六十年来事已非,翻翻复复少生机。老臣挤尽一腔血,会看中原万里归。”清廷派使洪承畴劝降,黄道周写下这样一副对联:“史笔流芳,虽未成功终可法;洪恩浩荡,不能报国反成仇。”将史可法与洪承畴对比。洪承畴又羞又愧,上疏请求免道周死刑,清廷不准。后绝食十二日,期间其妻蔡氏来信:“忠臣有国无家,勿内顾!”隆武二年三月五日就义,临刑前,道周盥洗更衣,取得纸墨,画一幅长松怪石赠人,并给家人留下了遗言:“蹈仁不死,履险若夷;有陨自天,舍命不渝”。其老仆哭之甚哀,黄道周安慰他说:“吾为正义而死,是为考终,汝何哀?”乃从容就刑。至东华门刑场上,向南方再拜,黄道周撕裂衣服,咬破手指,留血书遗家人:“纲常万古,节义千秋;天地知我,家人无忧。”临刑前大呼:“天下岂有畏死黄道周哉?”最后头已断而身“兀立不仆”,死后,人们从他的衣服里发现“大明孤臣黄道周”七个大字。黄道周就这样以慨然一死,明志尽忠全节,写就中国历史上光照千秋浓墨重彩的一笔。在这段历史大幕中,其妻蔡氏两次出场,短短两句话语,却句句带血、字字千钧,深刻道出了黄道周的苦心孤诣,夫妻相知若此,让人荡气回肠!时光辗转,远去了刀光剑影,拨开了岁月烟尘,昔日对手也会惺惺相惜。在黄道周抗清死节百余年后,清朝的最高统治者乾隆帝对黄道周给予了高度评价:“黄道周立朝守正,风节凛然,其奏议慷慨极言,忠尽溢于简牍,卒之以身殉国,不愧一代完人。”
黄道周毕生“济苍生”、“尽孝道”,以书法为“余事”。其在《书品论》中开篇有言:“作书是学问中第七八乘事,切勿以此关心。……若使心手余闲,不妨旁及。”但恰恰是他“心手余闲”的书法艺术使其在文化史上留下璀璨一页。
黄道周的书法艺术源于其为人,概而论之,有三个典型特点:
[明]黄道周 《小还》《大还》诗卷 34.8×242.5cm 纸本 湖北省博物馆藏
释文:辛未冬,以六疏得归,尚迟门禁,因作小还之诗。盛世霜雷傲景钟,几铢笔札六钧弓。文身不皆疑龙子,殄羽何曾败乃公。人事倒随云汗漫,物情让与石玲珑。抄将灵笈三千卷,施与长琴万壑中。谁从风雪慰虚徐,决鸟崩云各起予。祝客椎牛还誓墓,教人学佛坐焚书。苍生百出愁无奈,黄帝独看丑不如。爱是大愚山长老,未须名鸟劝鉏锄。夹刺桃花枫树林,玉堂变调不自今。古人已向吴门去,逋客犹从燕市寻。入醉琵琶翻破阵,回甜橄榄谢南音。幽青处处催烽火,莫动当时见腊心。拜揖终年尚据鞍,到头耽恋只衣冠。丹砂有性依方药,白发何根挂钓竿。退殿仙人长脱屣,休粮鹤子不归阑。可怜接湃老翁事,只作独弦市上弹。壬申八疏,乃得了然,作大还之诗。不信掷身身得安,八还残药已成丹。蚤知隆病病仍在,五降中声岂复弹。因病外身犹解网,无身不病且加餐。八还五降天人事,莫复寻声借药看。 橐中鸟道亦间关,云外鸿毛粲往还。不向槖中归智子,依然云外落仲山。余身已赛千金愿,两翮犹悬一楮间。自是俳场频捉搦,偶来破涕与开颜。 鹤鸣鳦泛两徘徊,浪白天门百叫来。放子不吟终不类,诗人非怨亦非才。铜鞮半与江南乐,木铎收将行路哀。学道白头犹尔尔,古今皆有商丘开。 江潮万里鲰鱼青,北塞单于胡马腥。不为江鱼轻水弄,忍从塞马问山灵。十年鹦鹉知供奉,百尺浮图自说铃。作炭工夫今已尽,别留啸旨与人听。时崇祯壬申冬月书于长干僧舍,漳海黄道周。
钤印:道周(白) 石斋(白)
一是心正笔正。他在《书峚山示儿诗后》称:“向在都下,偶尔谈书,仆举‘笔正心正’之语应之,时冁然以为腐谈……”然而,无论是为人治学作书,对于黄道周而言,心正笔正都是题中应有之意,道德与艺术的完美结合,在他这里是水到渠成水乳交融的,绝非刻意求之。观其书,例如其狱中抄录的小楷《孝经》,虽身处险恶之境,饱受疮痛之苦,但笔下绝无怨怒之气,布字一丝不苟,结体方正谨严,满纸浩然正气。现藏于福建省东山县图书馆的楷书作品《榕颂》也是黄道周代表作品之一,其仿屈原《橘颂》文体,把榕树作为人伦表率而大加赞赏,勉己教人要似榕树之高尚、利人、坚定,也是一部黄道周心正笔正的传世名篇。黄道周的行草书最为人所重,不论是行草临帖还是创作,黄道周往往不是为应酬与消遣而书,而是情之所至,借笔墨一吐胸中块垒。黄道周的行草书,峻劲方拓、刚中带柔、拙朴沉毅,以险峭见胜,字里行间洋溢着阳刚之美和忠义之气,每次面对它,我们都仿佛看到一个不媚世不屈服的黄道周正在我们面前奋笔疾书,都能感受到其冷严方刚、嫉恶如仇的气质跃然纸上。书如其人,黄道周的书法正是他人格的真实写照。
[明]黄道周 和郑超宗诗 16.9×23cm 纸本 重庆三峡博物馆藏
释文:孽雁惊弦往莫追,刺舟渔父信吾师。若无兰气空存楚,但有涛声共吊累。吾道何曾伤亢壮,词臣只合坐猥夷。苍生赤社关天运,誓墓当乘负所私。郑超宗先生寄来诗,道理深至,急笔和之,无复佳语可以委蛇变韵,聊用一粲。三月六日,黄道周。
钤印:石道人(白)
二是取法高古。在晚明书坛,董其昌领一时风骚,以至“片楮单牍,人争宝之”,而黄道周的意义,正在于出董其昌之外,取法高古,别开新境。沙孟海先生在《清代书法概说》中认为黄道周的书法“不专走二王旧路,直接参法锺繇、索靖”。此语甚为中肯。黄道周的楷书主要学习锺繇,他在《书品论》中云:“真楷只右军《宣示》《季直》《墓田》,诸俱不可法,但要得其大意,足汰诸纤靡也。”这里的“右军《宣示》《季直》《墓田》”,实际上是王羲之临写锺繇的书迹。黄道周对锺繇的学习下了很大功夫,又参以羲之笔意,入得其中出得其外,形成了清代王文治称赞的“楷法遒媚,直逼锺、王”的艺术面貌。同时,他大量临习汉隶、索靖、皇象等书法墨迹,融入章草的笔意和汉隶的横势,把今草的穷极变化和章草的古雅意态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种与“今妍”时风不同的“古质”风格。比如黄道周流传下来的楷书代表作《孝经》《张溥墓志铭》《石斋逸诗》等,字体方整近扁,笔法健劲,风格古拙质朴,十分接近锺繇楷法。然锺书于古拙中显得浑厚,黄书则见清健,这应是受王羲之楷法的影响。又比如他的行草书《五言古诗》轴,行笔转折方健,结字欹侧多姿,朴拙的风格同样接近锺繇。从黄道周书论中,也反映出他对魏晋书法是比较倾心的,尤其对锺繇、索靖等具有古朴书风的书法更为欣赏,而对照其同时代书法,如董其昌等,则并非如此。
[明]黄道周 自书诗册 25.4×10.2cm×7 绫本 故宫博物院藏
释文:鱼雁情文老,群贤林竹亲。石栏关禹步,汭藻动蕤宾。非尔谁容我,无家幸有邻。若耶云水外,不敢望车尘。霄中云汉净,日下酒鎗宽。杖屦无苛问,悲啼得旧欢。时清台榭好,道长琴书安。不谓剡溪棹,轻弹达者冠。万里银河望,乾坤一水盈。去鲁愁季设,归未失鸥盟。伯仲人间奏,盐梅天上羹。尘途看李杜,不记两家名。油云能不约,万壑此来盈。有命归欤叹,后生揽者情。扁舟成往事,岐鸟或孤鸣。颠倒衣裳在,殷勤劝北征。排闼山未老,生明月始辉。挥书丹穴迥,启石镇神威。尊足下堂楗,加餐入道微。日中千里约,可亦慰週矶。全生真梦外,对榻亦非夷。驯扰存龙性,来追佯凤仪。众流看海汇,别岛见琴移。不负穹苍力,群峰槛外知。六章同曹丈上何羲飞、陈彦升太史、陈卧子司理,过倪园并为倪母寿,似正。壬午十一月十四日君山舟次,道周顿首。
钤印:黄道周印(白)
三是勇于创新。黄道周从传统中吸取深厚滋养的同时,又间出己意,勇于创新。其核心创新理念就在于“遒媚”二字。其在《与倪元璐论书法》中说:“书字自以遒媚为宗,加之浑深,不坠佻靡,便足上流矣。”所谓“遒”,“是控制、驾驭气(运行着的力)而达到恰好的火候的一种境界”,“还有一层意义,就是紧密,聚则密,密则紧——紧密之力即遒”;至于“媚”,“魅力实即媚力,也就是使人入胜、入迷的艺术力量”,表达了一种生气勃勃和书家的真性情。综观黄道周的“遒媚”之作,笔法上强化方折,不仅是楷书,包括隶书、行书、草书,崇尚硬直转角,波磔多,含蓄少,方笔多,圆笔少,表现出刚劲刻厉、雄肆奔放的美感。结体上方扁欹侧,字形方正偏扁,间架仰翘右肩,每个字俯仰立卧、斜正敛张各有姿态,奇崛茂密,穿插争让,错落参差,稳中见险,浑然一体。布局上字密行疏,着意创造和强化字距和行距的疏密对比,字与字之间咬接紧密,环环相扣,可谓密不透风;而行与行之间却遥遥相隔,以至疏可走马,茂密之中达到平和超妙。最能体现出黄道周“遒媚”风貌的非他的行草书莫属,比如其代表作品《行草书五言律诗》《洗心诗》《榕坛问业》《誓墓文卷》等,整幅作品满纸烟云,有的如和风偃草,披美缤纷;有的像刀削斧斫,风骨峭然;有的如万岁枯藤,沉郁苍劲,充溢着古拙之趣,洋洒着率性之情,营造出“飞鸟出林、惊蛇入草”的境界。黄道周的书法影响深远,清末沈曾植、近代潘天寿、沙孟海、诸乐三、来楚生等皆习其书。
今人季惟斋《书史·黄石斋》中论黄道周书艺最为准确精辟,兹不惜篇幅,迻录于此:
刘蕺山、黄石斋皆一代完人,其学问尤为深粹,过于时贤。愚尝读石斋《榕坛问业》,叹其义精辟超绝,前所未见,蕺山犹逊其精明豪隽,青主亦输其湛澈通微,深为折服。漳浦于易尤负绝学,为大师,治《孝经》亦醇密有发明,皆为后世学者所尊崇。其忠义瑰伟,又同文信国,有始有卒,其惟圣人之道也欤。石斋与鸿宝、孟津为同年挚友,栖止同笔研,为文章,砥砺廉隅,爱焉者呼“三株树”,妒焉者呼“三狂人”,弗屑也。其序孟津《拟山园选集》自云如是。故刻厉诗文外,亦相竞于书学。其书严冷方刚,时如寒玉,气貌森冽,而与鸿宝为侣。鸿宝之刚,近乎子路,石斋之刚,近乎子张。子路行行,而闻过则喜,能自惧省察者,鸿宝之书奇肆中神意清爽,有此气象。子张堂堂,而难与并为仁,宋儒谓其行过高,外有余而内不足,石斋之书,纵逸翻腾,固为弘张,而笔多险锷,法度离奇,神气未能浑完,故有类乎子张者,此论漳浦大轴草书也。王孟津,则申枨也欲,焉能刚。夫子以未见刚者为憾,而或对以申枨。以孟津书之表观之,人或许以刚矣。实未然也。倪、黄乃真刚者。漳浦严冷方刚寒玉森冽者,尤可见诸小楷,此其书学之独造处。观其书《孝经》,径造锺、王之室,可追祝希哲,而坚粹之气过之。字体严正中蓄宽绰,章法疏朗中含密栗,笔含隶法,略得元常深幽古趣,恍然如对南朝之迹。朱衣道人晚年小楷,参篆隶法,甚有妙悟,天假其年,乃能有此。漳浦六十二岁殉国,使其有夫子之寿,其所造当愈邃矣。虽然,其楷自亦不朽,可与其易学、性理俱存于天壤之间。观其严冷之气,懦夫可以振奋,俗夫可以息欲,明士侈逸纵放之习可祓濯之,而为百世之诫。漳浦行书小字,如临王羲之《誓墓文》,亦从容得趣,如行古山僻径中,怪石幽木,纷披呈目,而心逐溪壑,无迷途之虞。观王孟津书,曷能有此?
作者于黄道周书法意象多设奇譬,将其比于孔门子张之刚,尤其准确而生动,读者自可品味涵泳其中的旨趣。
黄道周是一个做到了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一代完人”,是八闽大地的骄傲。清代著名学者蔡世远概括黄道周一生:严谨的治学精神和渊博的学问可比邵雍,忠贞为国直言敢谏可比李纲,慷慨赴难从容就义可比文天祥。当前,无论是对于黄道周的道德文章还是艺术成就,我们的研究还做得很不够,对他的研究需要广大专家学者、爱好者及社会各界人士的积极参与,更需要闽人的自身努力,方能无愧于先贤。
[明]黄道周 五律诗 189.2×50.4cm 绫本 辽宁省博物馆藏
释文:冏寺饶青草,边盐中白金。贵人能按剑,县令亦投簪。匹马行天下,三旬克鬼阴。况当辽海外,饮醴碧蹄深。进神宗实录有作,呈政。黄道周。
钤印:一道五化(朱) 黄道周印(白) 石户馀农(朱)
[明]黄道周 五律诗(局部)
[明]黄道周 漳州新建王忠文先生碑祠卷 30×261.5cm 纸本 广东省博物馆藏
释文:漳州新建王忠文先生碑、祠。半芝山之麓,东瞰朝暾,有王忠文祠焉。龙溪令蓼莪徐公之所建也。徐公以精敏敷治,既底迹,将行矣,诸生耆宿谋所以貌徐公者。徐公逡巡谢诸生,曰:“不敏自涂饰之未能,敢尸逆旅之舍。”一日,仆入漳,诸公坐间谈祠事,且道徐公逊敦恳也。魏给谏中严,时以抗疏里居,谓诸公曰:“然其祀王忠文乎?忠文判吾漳既期年,未有阼奥,徐公嗛嗛置意中。今祀忠文为堂皇,岁时集诸生,容颂雅歌于吾漳,源澜甚道,且为徐公畅风教,穷海三百年无复缺事也。”诸公韪其言,且谓是徐公意者。众翕然,若振鼍鼓。又一日,仆见王总宪东里、张聘君汰沃,举给谏语,矍然曰:“果尔建白须读书人!”东里曰:“是足张吾漳于天下矣!”自是而祠遂成。祠成,广延之数,上视朱考亭,下视刘爱礼,举屦衡杖得相及也。呜呼,考亭治吾漳不期年,道化纲纪,襚于心系。爱礼与忠文同时,不能镇足坐讲幄,及今去之各数百年,而都人士旁皇追趋若冀朝夕者,何也?人生自呱哺至含敛,各视所学。其学远,声息亦远;其学近,声息亦近。考亭与爱礼皆学程氏,所得不同,原本一也。忠文少学于黄公晋卿。晋卿学于金公吉甫、胡公汲仲。胡汲仲曰:“千古圣贤,藉文而显。人托于道,如不相及;而道托于文,如相语也。”缙(晋)卿以是湛于文章,其为文,明静渊粹,和顺道徳而理于义。宋潜溪每见晋卿,饭顷,序,置数十百言,繇根达叶,常自茫然,叹未闻道。忠文从之游,泛滥数十年,驰驱燕、吴,困于车尘,幸及风云,鼓其羽翰,至使圣祖手其编咏,与景濓轩轾,上下翱翔。呜呼,如忠文者未为不遇矣。自忠文莅吾漳二百馀年,而吾漳之文藻风概悚肃天下。即不谓忠文兴作,其为忠文开采,奚疑乎?仲文论诗所推许髙季廸、胡仲申,风雅掩映,髙出六代,亦皆其乡人也。士君子生幸与清明先正同其里闬,犹人有良师,帅匡其不逮,辟咡离席,正容消意,函丈之间,或河或海,即舍曰“讲道其去道则亦不远矣”。胡仲申曰:“余见王子充诗,唯读之不暇。子充之学,亦以求道而已。苟得其道,则其见于立言者,犹其措于事业也。”今谁复知忠文为求道而立言者。方胜国时,宋学翻斓,有志之士皆舍津筏,湛深独著,以修辞立诚为本,而其相懋勉如此,于以鳞翼日月,乘昌运称先鸣者,则亦固宜耳。余尝过金华,见其山川清壮,大率似吾漳风土,树艺亦相近。然自四杰先鸣,而后负奇俊者不复如前。吾漳固僿于前而开抒于后,岂地道使然?抑师友董率有懋不懋故夫?安得金、胡、黄、髙之徒起而襄立诚之事,修恶池林之祭者乎?先是二年,云间何半莪督学来漳中,所胥学租尚百馀金,诸生因请以置祠中,其前楹以祀忠文,其后楹以载督学及令公之徳。自朱考亭、刘爱礼两祠,上下岿然,登降数百步,而远近师友源澜之观,燦然备矣。余不肖,蚤溷文艺,晚遂自放,于斯道无所闻知。然幸托吾漳渐考亭、爱礼之遗训,思一光大之。今幸伏里巷,与诸君子同时亲睹徐公之治,聆中严之论,以为紫芝、天宝复与金婺争华也。不揣迂谬,复述所感忆者于此。何督学,讳某,彝亭人,壬戌进士。徐令公,讳某,扬州人,戊辰进士。纲纪其事者,有邹生某、苏生某、戴生某、魏生某、张生某,皆二公门人。其公费载于碑阴。赐进士出身,前右春坊右中允兼翰林院编修、充经筵展书官,修国史实录,漳海里民黄道周撰。
钤印:黄周(白) 字去道(白) 石斋(朱) 丑不如黄帝(白) 道周私印(白) 幼平(白)
[明]黄道周 漳州新建王忠文先生碑祠卷(局部)
[明]黄道周 隶书册(之三) 26.2×41.2cm 纸本 故宫博物院藏
释文:置身自帝臣王佐而外,等之粪壤。所处既高,则视下益细。勋业之于气谊,气谊之于道德,循麓而视之,则莫不大;登峰而视之,则
[明]黄道周 隶书册(之四) 26.2×41.2cm 纸本 故宫博物院藏
释文:莫不小。故谈幽系于夷吾之前,举佣舂于箕传之侧,不足以发其唏嘘,顿其拇足,亦已明矣。而又况与天地同其升降,百姓共其忧患者?
[明]黄道周 隶书册(之一) 26.2×41.2cm 纸本 故宫博物院藏
释文:永明。
[明]黄道周 隶书册(之二) 26.2×41.2cm 纸本 故宫博物院藏
释文:第五伯鱼、梁伯鸾,天下之高士也,伯鱼在河东,往来陌上,为人粪除,自称王伯齐;伯鸾出关,止皋伯通家,自称运启期。此两人者,皆
[明]黄道周 隶书册(之七) 26.2×41.2cm 纸本 故宫博物院藏
释文:而不敢。故士所自信,在实不在名也。今诸生视余于鼎镬之下,与涂仲吉连索出贯城,自视何如蔺相如?百世而下,犹有慕诸生而
[明]黄道周 隶书册(之八) 26.2×41.2cm 纸本 故宫博物院藏
释文:掩其前名,以后名自著,然而天下卒知有第五伯鱼、梁伯鸾,不王伯齐、运启期者,岂非其质著于先声不能变乎?诗曰:鼓钟于
[明]黄道周 隶书册(之五) 26.2×41.2cm 纸本 故宫博物院藏
释文:天子圣明,直道未凋,党禁已除,罪网垂解,诸生又俊玮特达,博洽今古,通于时务,以翱翔霄汉之途,俛唾旂常之业,犹蹴之耳。士君子
[明]黄道周 隶书册(之六) 26.2×41.2cm 纸本 故宫博物院藏
释文:托于鱼、鸾,有所待而自著,若剑之称雷,玉之字卞也乎?蔺相如睨璧,一事耳,它无逾人者,百年而外,犹使豪杰慕之,欲窃比其名
[明]黄道周 隶书册(之十一) 26.2×41.2cm 纸本 故宫博物院藏
释文:翘眉犹然,白皙犹然,而视其刺,睇其名,则非保宙也。夫以是前之贯机传呼,牍背相从者之果有辱名也乎?抑以是有粪除出关之意
[明]黄道周 隶书册(之十二) 26.2×41.2cm 纸本 故宫博物院藏
释文:乎?诸生勉之矣。予阅天下才,无逾诸生者。天下茅靡,风波相漾,万马群奔,能自整辔,不失衔勒者,必诸生也。诸生自称永明,字
[明]黄道周 隶书册(之九) 26.2×41.2cm 纸本 故宫博物院藏
释文:宫,声闻于外。《易》曰『言出而善,则千里之外应之』,况其迩者乎?予始在西库,见昆山诸生,白皙翘眉,轩然而前,持刺相唁者,诸生保
[明]黄道周 隶书册(之十) 26.2×41.2cm 纸本 故宫博物院藏
释文:宙也。及予在北寺,见其似诸生,不敢指为诸生者,贯机呼名,则亦诸生保宙也。予事未解,诸生得先脱,佣书保定,归再视予西库,
[明]黄道周 隶书册(之十三) 26.2×41.2cm 纸本 故宫博物院藏
释文:合甫,予记其人,则犹在北寺与予卧起,所谓保宙者也。永明之与保宙,犹伯齐之与启期,或出或处,是一是二,后世而下,必有能辨之者。
[明]黄道周 隶书册(之十六) 26.2×41.2cm 纸本 故宫博物院藏
释文:隐曰:在江而长,在汉则广。东方则朔,西方而望。睹二水之悠悠,睇容光之炯炯。念维则之言思,及迈征于方壮。
[明]黄道周 隶书册(之十七) 26.2×41.2cm 纸本 故宫博物院藏
释文:朱永明,字卓兄,一字合甫,原名保宙,称千如。石斋又书。
[明]黄道周 隶书册(之十四) 26.2×41.2cm 纸本 故宫博物院藏
释文:称保宙者,保宙又何变焉。王调、赵承、朱震、郭湸,生值衰期,蹈汤赴火,然且不改其故,天下卒以王、赵、朱、郭比于古之争光日月者,今
[明]黄道周 隶书册(之十五) 26.2×41.2cm 纸本 故宫博物院藏
释文:予为书『永明』二字,因记其源澜如此。时崇祯壬午正月廿日灯下,双河庵中。黄道周识。
钤印:黄道周印(白) 石斋(朱) 文章千古事忠孝一生心(白)
[明]黄道周 《闻警出山》诗 172×48.8cm 纸本 故宫博物院藏
释文:沧流看欲倒,一苇岂能豪。聊自见真性,何尝此羽毛。绝裾情已尽,高块势难拋。旷野青天下,沾濡安所逃。丙子冬闻警出山,似薇仲兄契,黄道周。
钤印:黄道周印(白)
[明]黄道周 闻警出山诗(局部)
[明]黄道周 《诗草》卷 29.2×477.5cm 纸本 福建博物院藏
释文:姚现闻先辈携□□过,并示黄平倩所寄王宇泰先生诗卷,属命和之。珠玉之侧,大难为辞,又将还山,情况索然,聊志下里,不足谈也。戋得新字。园禽何日变,榆火一番新。白发到头近,穷交入骨亲。眼醒分竹醉,邑举见鸥真。前辈诗筒在,森然忆古人。又戋得无字。鸿雁差池好,飞飞不得俱。易歌随酒尽,朔雪过江无。夜冷足诗焰,天倾倩鸟扶。现前输一棹,偕客访东湖。又戋得喧字。马色信朝昏,何人不故园。越舟同到岸,吴水各临门。倦客知鱼乐,静琴恣鸟喧。浮名依朽骨,相对此忘言。又戋得情字。世谁怜盖尹,君莫讼梅生。危松催鹤战,平楚放鸠行。日落山还在,上流水自清。匡扶书史尽,愁作蠹鱼情。又戋得雷字。百尺云霞篆,能怜荔薜裁。青春分剑去,日月串珠来。不合生芳草,何斯问坠雷。江鱼通震泽,倘许尺书回。以上五韵皆家吴僧南还和诗,自述即事情况,远近不复相及也。又戋百泉试松萝茶韵,绝句八首,不用其事,并述前意。东风不闭坠壶春,纵屑沈□玉亦尘。怪得方平催晚客,依然冻雪藐姑人。鸟爪大家鬓丝黄,寻常道故语犹香。绥山桃子青于胆,不着豪情不敢尝。谁从白兔别雌雄,明月同投银碗中。记得空山松尾软,自批鹿耳问潮风。蛾眉缥缈足崚嶒,先辈风流各自胜。屈注银河杯子里,此中不得有淆澄。冷结丹砂老自能,热云别自有人蒸。黄金铸得同侪犍,共引乌熊礼不崩。擘雷琼树总抽芽,但不双团浪斗茶。便道上元昨日过,寒灯今夜亦开花。云身轻自贴胡天,纔过名关近酒泉。戏取玉鳞霜饼破,萧松未着五侯烟。上林梦语不曾圆,一坐现围湖海天。总笔宗贤玉垒外,洞庭青草越江边。七首边字在平倩诗中,原为弟五,偶作遂录于后。时会稽倪鸿宝、随州文汝山在会,一坐间得明海、云梦、笠泽、漳江之胜,不遇长者,缺此奇缘,草草数行,徒为涪翁敛其砂砾耳。空山长往,难续此梦,犹冀后人知前辈雅交,足成嘉话也。崇祯壬申元夕后四日,黄道周具草请正。
钤印:黄周(白) 字去道(白) 石斋(朱) 丑不如黄帝(白) 石户馀农(朱)
[明]黄道周 《别诸友入长沙》诗 188×48.6cm 绫本 故宫博物院藏
释文:鼓楫高驰去不疑,坠猿那复理威仪。噓云石础存愚色,翻雨花神骋巧思。杜若有人分素珮,瑤台无侣选青词。九巫歌舞纷纷处,卧听溪蛮唱柳枝。别诸友入长沙,黄道周。
钤印:黄道周印(白) 石斋(朱) 石道人(白)
[明]黄道周 六言诗 128.8×30.2cm 纸本 上海博物馆藏
释文:已挂珊瑚铁网,休穿明月骊珠。颗粒来辞燕雀,须眸溷得虾鱼。黄道周。
钤印:黄道周印(白) 阙下完人(白) 深心托毫素(朱)
[明]黄道周 论读书 178×44cm 绫本 广州艺术博物院藏
释文:读书先看孔门人言论,如游、夏文辞见于《戴记》者,最宜讽诵。其次则曾夫子数篇,见于《小戴》,尤为深雅。左氏亲见仲尼,其言论一字不可轻。置其下者,乃至刘向、董仲舒、贾谊,于文章性道均有从入处,其馀碌碌,不足观也。司马八书,有出入荀卿者,于时务上亦大略闳畅,过此,则文人之游溪,托足无地矣。宋人书,须至四五十时,家塾请老师谈话,要是绝华归根、披枝见果也。张横渠才高,识地亦透,陆子静于孟子书上看得最有渊源,若先看宋人书以寻周孔,虽脉络最亲,犹指鲁桧而辨峄碑,不复知其真补也。大抵此事,亦看人才质以为远近,舍此二种,子无复读书之法矣。弘光元年夏五月,黄道周顿首。
钤印:史、周(朱文联珠)
[明]黄道周 《至新安示赵渊卿、毛玄水、赖敬孺、蔡时培》诸诗卷 23.8×245cm 纸本 故宫博物院藏
释文:《至新安示赵渊卿、毛玄水、赖敬孺、蔡时培》:冠裳不可遇,绣日相鏦。道为时艰卸,交因日暮穷。乱群行异类,急难少从容。三五鸡鸣者,胶胶风雨声。羹沸余神鼎,鱼空剩钓矶。居然城郭好,顿觉人民非。溪浅须眉出,山幽薇蕨肥。黄冠黄海里,望望未当归。最爱羲之笔,殷勤谏北征。斯民甘坠壑,吾道泣干城。未约龙骊梦,先拚鸥鹭盟。定知牙纛下,草草厌书生。坠甑已离手,高台尚筑云。何曾宗管晏,未敢谢桓文。势绌龙偕蛰,心精虎入群。莫将君子意,错怪越人军。《人日新安虏帐勉观梅花》:人日亦逢毒,穷崖香雨来。不从边外见,偏向帐前开。花碎马蹄薄,人窥鸟路哀。含愁看城邑,无奈且衔杯。恍惚犹春色,全非春到时。鸿门新舞罢,羌笛小青移。驿使垂千里,君王怅一枝。飘帘自去住,莫与家人知。马色明宵练,郊园阻一方。只缘山破绽,顿使雪分张。枚叔生无用,申君死不香。流云照皓发,慷慨此沾裳。《自悼》:昔年为柳下,今日见薇阳。此道原无可,于生亦不伤。云霓人望绝,金石鬼剂香。莫信惠连后,遂无日月光。乐毅未归赵,鲁连不入秦。两书传白璧,只字动青蘋。得正吾何憾,微名世所亲。苍茫樵采者,不易写啼麟。自我甘重茧,为谁赋鼓刀。全生怜七获,结侣失同袍。此事不经见,于心良独劳。长年耽正则,垂老重依骚。已发英雄叹,仍多亲戚怜。径当文谢后,可在殷房前。夫子宁欺我,苌文尚有天。春秋二百载,研泪纪新编。求仁何所怨,失道未忘愁。故主日初旭,馀生鸟自投。断崖千尺网,一苇大江舟。狂稚看吾独,驰驱答众尤。天步凭谁仗,狂澜失一壶。麟心冲驷铁,凤掌落雕弧。干羽柔无力,旂裳冻自枯。逍遥河上老,颇忆郑大夫。匡坐惭颜闵,纡筹负管萧。风云生造次,毛羽合飘摇。火厝难栖燕,江横怯置桥。可怜委珮者,晏晏坐花朝。闻言谁敢信,屡卜转多疑。截指留军令,开心割子期。千金修骏冢,三尺断鍪旗。射兕当熊意,君王安得知。《造怨》:寇攘奔驰后,乾坤破碎时。跨墙看越骑,蒙虏视胡骑。直突晨烟上,立谈夜鬼伺。朅来何处种,个是棘门儿。援鼓无鲍叔,空券泣子卿。大人未叶卜,小驷浪悲鸣。不得诗书力,宁多香火情。成谋与战克,沉痛负平生。干将非不缺,悔未反期年。扳足崩崖里,料头白额前。横行余哙伍,灵梦谢初连。长啸城门者,岿然各在边。哭世亦吾道,支天未不祥。单骑存古意,免胄让遗芳。已结龙蛇恨,羞争魑魅光。柯亭三比事,千古不能忘。臣子无知遇,何须问感恩。众人皆国士,遗老自啼猿。浪急田横岛,风酸角里园。五侯新卜宅,灯火各温存。清啸高人远,吹篪老妪尊。青云生失样,白泽坐当门。先轸精神薄,孟明心事繁。不知千载后,何处荐芳荪。长途消骏物,老骥敢摇头。七日秦庭泪,千春漆室忧。采薪缘有疾,离黍属同仇。莫以羊斟故,轻麾泗上侯。建武无遗将,春秋重获卿。辱金不铸剑,半璧尚当城。草昧天频梦,风雷夜屡惊。最愁蒲锁里,辍寝坐严更。《后死吟》:天敕看遗老,筮魂报所生。余年知有几,观世未能平。降辱经过淡,艰危入素轻。此间明净路,不使世人惊。割杀前朝事,屡冲此日来。帝心如告兆,天意岂怜才。求死仍无创,逢生知转哀。许多顽鄙事,入梦久难猜。聃耳吾何敢,彭颜各一时。冰虫修笃论,化颓附枯枝。诸友归无忍,先生出不辞。当年诸起倒,未与女儿知。此事还真宰,非关我所量。精魂乌兔共,变化冶炉忙。时至自应觉,道消夕不妨。偏题沟壑句,四壁也明光。往者未先觉,今兹何遽愁。百年自古有,一节为谁留。野潦私红蓼,岩风扩碧秋。寻常思不到,潮水上江头。沧海间多变,真人安在哉。闻从鸟绝处,尚有僧跏回。姊子坠崖好,苏卿入塞来。不因吹黍律,强勉为嘘灰。漳海黄道周。
钤印:黄道周印(白) 汝欲胜人道在自胜(白)
[明]黄道周 《奉别康流兄》诗 197.4×50cm 纸本 上海博物馆藏
释文:暂作兴朝寄,权将管乐推。吾生余掌跖,斯道少旌旗。凿户临天牖,褰裳避国池。此行能几日,采葛念新诗。甲申出大涤山,羲兆告□偕生、湘芷、于上,予呈梦文同送至湖上而作,奉别康流兄并似正,腊月朔后二日黄道周顿首。
钤印:亦号赤松子(朱) 何如黄石公(朱) 黄道周印(朱) 明诚堂(朱) 石斋(朱)
[明]黄道周 行书轴 143.2×53.8cm 纸本 上海博物馆藏
释文:赵岐有言,入海而探珠者,非不知山之高;陟山而采玉者,非不知海之深。其志尚所托,则精神从之。晋人亦云:学之所益者浅,体之所安者深,故立志之命,渊岳贡其精微,体就之安,神明谢其璞琢也。壬午五月十七日,似高仲兄丈正,黄道周。
钤印:黄道周印(白) 石斋(朱) 石道人(白)
[明]黄道周 《读倪鸿宝疏有作》诗 167.5×54.5cm 纸本 天津博物馆藏
释文:融雪固神力,排云亦日晖。有言先众妙,不斗自当机。天意托麟语,物华仰凤威。应怜元凯世,谏草出精微。读倪鸿宝疏有作,似政。年弟黄道周。
钤印:一道五化(朱) 黄道周印(白) 五伐三洗今复来(朱)
[明]黄道周 论书册(十九开选二) 24×13.5cm×2 绢本 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藏
释文:……掩余不喜此□,只谓钓弋馀能,少贱,所该投壶骑射,反非所宜。若使心手馀闲,不妨旁及赵松雪残羹,入闶门而悬苴屡也。余自归山来,作书不逮往时,而泛应益众,犹君山之笛,安道之琴,时时不……
钤印:石斋(朱)
[明]黄道周 《甲申腊月诸友别苕水作》诗 142×48.4cm 绫本 故宫博物院藏
释文:努力存王室,何门可曳裾。云心当夜结,雪鬓入朝梳。家散青精饭,人焚黄石书。升平如不远,洒扫待脂车。甲申腊月诸友别苕水作,似湘芷兄正。黄道周。
钤印:亦号赤松子(朱) 何如黄石公(朱) 明诚堂(朱)
[明]黄道周 七律诗 190×52cm 绫本 天津博物馆藏
释文:东阁前头对揖时,冥鸿合蚤谢威仪。挂冠已负真先辈,引辔空招金猎师。偶俗乘凫能去住,疑人逋客故栖迟。但教入眼春风遍,何处鹰鸠不上诗。元日有作,黄道周。
钤印:江表道民(白) 猥贱不获处人间(白)
[明]黄道周《诸友集浩然堂》诗185×48cm绫本故宫博物院藏
释文:堂人今所讳,众妙那能来。除此狂无学,更无戆可猜。穷交添乳鹿,残敝得新醅。入世虽多法,为鸿莫浪哀。诸友集浩然堂,似楚兄正。黄道周。
钤印:三公不易(朱) 四事未能(白) 橘院(朱)
[明]黄道周 《诸友集浩然堂》诗(局部)
[明]黄道周 《答王觉生途中见怀》诗 142.6×32.2cm 纸本 故宫博物院藏
释文:侧岸危途见白日,断帆吾道正中流。何能睨柱还双璧,自是量才过一丘。洗耳天高巢父径,文身江阔越人舟。已偿簪笔当年愿,别领浮槎方外洲。答王觉生途中见怀之作,录似昆翁王年丈正。黄道周。
钤印:黄幼玄(白) 道周(白) 五伐三洗今复来(朱)
[明]黄道周 《甲申端阳蓬莱阁即事》诗 193×50cm 绫本 故宫博物院藏
释文:信有断鳌足,遂来无定山。蛟何为水滴,犬欲吠云间。海客负图出,珠人入市还。群峰应抚掌,为我故潺湲。甲申端阳蓬莱阁即事,似眉仲戴兄。黄道周。
钤印:黄道周印(白) 幼平(朱) 石斋(朱)
[明]黄道周 《同献汝子新过诸湖山》诗 165×51cm 绫本 故宫博物院藏
释文:高台宜晚照,轻舸合低桥。茗贵田应少,斋多酒不消。虚名生已满,苦债久相饶。但忆浮家外,峰峰负老樵。同献汝子新过诸湖山有作,似正之。黄道周。
钤印:何如黄石公(朱) 亦号赤松子(朱) 明诚堂(朱)
[明]黄道周 《惠政碑》卷 28.4×262cm 纸本 故宫博物院藏
释文:署呈陈侯新筑双溪口惠政碑 处蘧舍有百年之思,相原隰有干城之邑,此其人吾与之言经济矣。吾浦故郡治,双溪从西北来至九曲,引南涧东上,导县阳十许里,乃与潮合。潮上下,东自鹿溪,西至石邪。石邪之涨,纳于西湖;鹿溪之涨,达于泮水。横总衣带,在邑阶除间,众水媵之,故称浦焉。明兴二百馀年,浦人文最盛,则以是水故。仆从海外来,于今三十年,见诸溪流,日暮清浅,桥岣浮龈,常四五尺。每从长老出西湖,阚石袤之汇,登东印,询傅河之渚,率瀐勺、浮湛具,名迹而已。考其故,则双溪与南涧合处为小水,引之南泻南洼,而东游失故道而走新利,繇是则毋论文治,即青白合章通流为浦者,何以称焉。豫章陈公,以名进士雅善经济,来署吾邑,甫下车,问百姓利病及境内所留除建者。于是诸先生子弟率以是请仆告诸先生曰:“已矣,夫史起之引漳水,李冰之筑江堋,咸以灌田利民而已,今溪水以其主势注南田,则南田日腴;以其馀沥绕城渠,城渠亦不泛,是何害乎?”陈公曰:“不然,史起之引漳水,以漳水即在邺傍,今溪水南下,不复绕郭,则是使旁邺者唤旁浦也;李冰之筑江堋,使双江通,成都中舟帆可达。今双溪不得道南桥,南桥之下,搴裳可涉,则是使搴裳傲舟楫也。且是南渐洼,水有趣之,积久必沮也。使东上就故道,并力城渠,于势深藏于居人,又甚利。”仆曰:“然倪宽为左内史,凿六辅渠,召信臣于穰县,筑钩卢,陂其水,在城南皆五六十里,皆职溉田,无损于县治,何也?”陈公曰:“不然,西北都居,皆在高原,故远而通其泽,东南都居,皆在水地,故近而流其恶。且郑国南阳之水,亦不幸在五六十里之外,岂近舍其衣带与之走险哉?”仆曰:“然。微公无所闻是言也!然仆犹有难焉。倪宽为左内史,召信臣为南阳,皆五六年骤迁去,犹有所谓白公杜诗者,踵就其事,今公署此县不过三四月,异旌且下,吾侪嗷嗷仰甘露,以为时雨疏矣。”公曰:“是何患乎?天下固多才,白公之去倪宽、杜诗之去召信臣,近者十六载,远者四五十年,犹之旦暮也。今天下贤者在京辅,无以自见,率乐为郡县相要害、导便利,与士大夫讲论,多注惠鲜无穷,白公杜诗亦何遽远乎?”于是诸先生拜手扬言曰:“噫,陈公之虑周矣,夫自溪泛以来,维三十年吾尝率嗫嚅不敢建白者,为是数事耳!今乃知其不然。如使水有走阳之乐,城无环渚之势,就下者忧汝,流恶者忧游,西门豹、翟子威起,吾侪又何赖焉?如子所云,处蘧舍而有百年之思,相原隰而有干城之邑,其在斯人乎?其在斯人乎?”于是命仆复纪其事,为之铭曰:“为鸿语鹄,双溪当复;为鹄语鸿,双溪当东。西湖生波,傅公通河;梁峦含光,其乐则那;陈侯规之,惠我人多。”公讳其赤,字石夫,江西丰城人,戊辰进士,以司幕署吾邑,所捐俸锾区画凡四百馀金,筑双溪南埽若干丈,方就绪,以衢州司李擢去。成其事者,为今余,讳日新,字又新,浙江龙游人,辛未进士。诸缙绅先生及诸父老输勔者各勒名,志于碑阴。时崇祯甲戌冬十月吉,赐进士出身,前右春坊右中允兼翰林院编修充经筵展书官,纂修国史实录,文林郎里民黄道周撰文。书丹。篆额。
钤印:石户馀农(朱)花(白) 五伐三洗今复来(朱)
[明]黄道周 小楷《孝经册》(之五) 24.5×26cm 纸本 广东省博物馆藏
释文:故自天子至于庶人,孝无终始而患不及者,未之有也。三才章第七。曾子曰:“甚哉,孝之大也!”子曰:“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天地之经而民是则之,则天之明,因地之利,以顺天下。是以其教不肃而成,其政不严而治。先王见教之可以化民也,是故先之以博爱,而民莫遗其亲,陈之以德义而民兴行,先之以敬让而民不争,导之以礼乐而民和睦,示
[明]黄道周 小楷《孝经册》(之四) 24.5×26cm 纸本 广东省博物馆藏
释文:士章第五。资于事父以事母,而爱同;资于事父以事君,而敬同。故母取其爱,而君取其敬,兼之者父也。故以孝事君则忠,以敬事长则顺。忠顺不失,以事其上,然后能保其禄位而守其祭祀。盖士之孝也。《诗》云:“夙兴夜寐,无忝尔所生。” 庶人章第六。用天之道,分地之利,谨身节用以养父母,此庶人之孝也。
[明]黄道周 小楷《孝经册》(之三) 24.5×26cm 纸本 广东省博物馆藏
释文:以长守富也。富贵不离其身,然后能保其社稷而和其人民。盖诸侯之孝也。《诗》云:“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卿大夫章第四。非先王之法服不敢服,非先王之法言不敢道,非先王之德行不敢行。是故非法不言,非道不行;口无择言,身无择行。言满天下无口过,行满天下无怨恶。二者备矣,然后能守其宗庙。盖卿、大夫之孝也。《诗》云:“夙夜匪懈,以事一人。”
[明]黄道周 小楷《孝经册》(之二) 24.5×26cm 纸本 广东省博物馆藏
释文: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诗》云:‘无念尔祖,聿修厥德。’” 天子章第二。子曰:“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爱敬尽于事亲,而德教加于百姓,刑于四海。盖天子之孝也。《甫刑》云:‘一人有庆,兆民赖之。’” 诸侯章第三。在上不骄,高而不危;制节谨度,满而不溢。高而不危,所以长守贵也。满而不溢,所
[明]黄道周 小楷《孝经册》(之一) 24.5×26cm 纸本 广东省博物馆藏
释文:《孝经》今文。开宗明义章第一。仲尼居,曾子侍。子曰:“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顺天下,民用和睦,上下无怨。汝知之乎?”曾子避席曰:“参不敏,何足以知之?”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繇生也。复坐,吾语汝。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
[明]黄道周 小楷《孝经册》(之十三) 24.5×26cm 纸本 广东省博物馆藏
释文:道,不失其家;士有争友,则身不离于令名;父有诤子,则身不陷于不义。故当不义,则子不可以不争于父,臣不可以不争于君;故当不义,则争之。从父之令,又焉得为孝乎!” 应感章第十六。子曰:“昔者明王事父孝,故事天明;事母孝,故事地察;长幼顺,故上下治。天地明察,神明彰矣。故虽天子,必有尊也,言有父也;必有先也,言有兄也。宗庙致敬,不忘亲也;修身慎行,恐辱
[明]黄道周 小楷《孝经册》(之十二) 24.5×26cm 纸本 广东省博物馆藏
释文:广扬名章第十四。子曰:“君子之事亲孝,故忠可移于君。事兄悌,故顺可移于长。居家理,故治可移于官。是以行成于内而名立于后世矣。”谏诤章第十五。曾子曰:“若夫慈爱、恭敬、安亲、扬名,则闻命矣。敢问子从父之令,可谓孝乎?”子曰:“是何言与,是何言与!昔者天子有争臣七人,虽无道,不失其天下;诸侯有争臣五人,虽无道,不失其国;大夫有争臣三人,虽无
[明]黄道周 小楷《孝经册》(之十一) 24.5×26cm 纸本 广东省博物馆藏
释文:礼者,敬而已矣。故敬其父,则子悦;敬其兄,则弟悦;敬其君,则臣悦;敬一人,而千万人悦。所敬者寡,而悦者众,此之谓要道也。” 广至德章第十三。子曰:“君子之教以孝也,非家至而日见之也。教以孝,所以敬天下之为人父者也。教以悌,所以敬天下之为人兄者也。教以臣,所以敬天下之为人君者也。《诗》云:‘恺悌君子,民之父母。’非至德,其孰能顺民如此其大者乎!”
[明]黄道周 小楷《孝经册》(之十) 24.5×26cm 纸本 广东省博物馆藏
释文:而骄则亡,为下而乱则刑,在丑而争则兵。三者不除,虽日用三牲之养,犹为不孝也。” 五刑章第十一。子曰:“五刑之属三千,而罪莫大于不孝。要君者无上,非圣人者无法,非孝者无亲。此大乱之道也。” 广要道章第十二。子曰:“教民亲爱,莫善于孝;教民礼顺,莫善于悌;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安上治民,莫善于礼。
[明]黄道周 小楷《孝经册》(之九) 24.5×26cm 纸本 广东省博物馆藏
释文:君子则不然。言思可道,行思可乐,德义可尊,作事可法,容止可观,进退可度,以临其民。是以其民畏而爱之,则而象之,故能成其德教而行其政令。《诗》云:‘淑人君子,其仪(不忒)。’” 纪孝行章第十。子曰:“孝子之事亲也,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五者备矣,然后能事亲。事亲者,居上不骄,为下不乱,在丑不争。居上
[明]黄道周 小楷《孝经册》(之八) 24.5×26cm 纸本 广东省博物馆藏
释文:人之德,又何以加于孝乎?(诸本“四海之内”上有“是以”二字)故亲生之膝下,以养父母日严。圣人因严以教敬,因亲以教爱。圣人之教,不肃而成,其政不严而治,其所因者本也。父子之道,天性也,君臣之义也。父母生之,续莫大焉。君亲临之,厚莫重焉。故不爱其亲而爱他人者,谓之悖德;不敬其亲而敬它人者,谓之悖礼。以顺则逆,民无则焉。不在于善,而皆在于凶德,虽得之,君子不贵也。
[明]黄道周 小楷《孝经册》(之七) 24.5×26cm 纸本 广东省博物馆藏
释文:夫然,故生则亲安之,祭则鬼享之。是以天下和平,灾害不生,祸乱不作。故明王之以孝治天下也如此。(诸本“古明王”,“古”字作“故”)《诗》云:‘有觉德行,四国顺之。’” 圣治章第九。曾子曰:“敢问圣人之德,无以加于孝乎?”子曰:“天地之性,人为贵。人之行,莫大于孝。孝莫大于严父。严父莫大于配天,则周公其人也。昔者,周公郊祀后稷以配天,宗祀文王于明堂,以配上帝。四海之内,各以其职来祭。夫圣
[明]黄道周 小楷《孝经册》(之六) 24.5×26cm 纸本 广东省博物馆藏
释文:之以好恶而民知禁。(“先之以敬让”,“先”字当作“身”)《诗》云:‘赫赫师尹,民具尔瞻。’” 孝治章第八。子曰:“昔者明王之孝治天下也,不敢遗小国之臣,而况于公、侯、伯、子、男乎?故得万国之欢心,以事其先王。治国者,不敢侮于鳏寡,而况于士民乎?故得百姓之欢心,以事其先君。治家者,不敢失于臣妾,而况于妻子乎?故得人之欢心,以事其亲。
[明]黄道周 小楷《孝经册》(之十七) 24.5×26cm 纸本 广东省博物馆藏
释文:实落修行,敬身敬天,是第一学问,不然修身慎行,顾畏名义,犹是第二流人物。如□名不足畏,身可自保,上陷君父,下违寸心,虽有文采如马融,犹之能言之鸟,况又鄙朴不及马融万万者乎?《诗》曰:“凡百君子,各敬尔身,不畏于人,不畏于天。”能诵是诗,可读《孝经》矣。崇祯辛巳八月下浣,黄道周书于白云庠下。第三十本。
钤印:黄道周印(白) 石斋(朱)
[明]黄道周 小楷《孝经册》(之十六) 24.5×26cm 纸本 广东省博物馆藏
释文:从严父说上帝,明明见得。蓬荜有堂陛之尊,陇亩有郊祀之义,人能做得曾、闵、冉,不须问禹、稷事业。其所以说周公一段者,只是说圣德顶头无加于孝耳,不是说崇功报德至帝王而极也。世人只为宗庙禄位四字,翻倒身名,不顾天下万世,仲尼才把显亲扬名四字镇压了他。看世上有宗庙禄位的人,几个曾到行成名立?田地名字,虽为接引下根,其实无此字对照,天下万世不得中庸。说虞舜周武,一曰不得,一曰不失,靳靳乎其难之,而世人动以是抹杀圣贤,如马融忠经澈□,不曾说一名字,毕竟马融内行安在?士君子能
[明]黄道周 小楷《孝经册》(之十五) 24.5×26cm 纸本 广东省博物馆藏
释文:三日而食,教民无以死伤生。毁不灭性,此圣人之政也。丧不过三年,示民有终也。为之棺椁衣衾而举之,陈其簠簋而哀戚之;擗踊哭泣,哀以送之;卜其宅兆,而安措之;为之宗庙,以鬼享之;春秋祭祀,以时思之。生事爱敬,死事哀戚,生民之本尽矣,死生之义备矣,孝子之事终矣。” 右经十八章,通一千八百四字。看《孝经》,看它立言,次第有根有本,有枝有叶,从心说性,从性说教,从膝下说君臣,
[明]黄道周 小楷《孝经册》(之十四) 24.5×26cm 纸本 广东省博物馆藏
释文:先也。宗庙致敬,鬼神著矣。孝悌之至,通于神明,光于四海,无所不通。《诗》云:‘自西自东,自南自北,无思不服。’” 事君章第十七。子曰:“君子之事上也,进思尽忠,退思补过,将顺其美,匡救其恶,故上下能相亲也。《诗》云:‘心乎爱乎,遐不谓矣;中心藏之,何日忘之。’” 丧亲章第十八。子曰:“孝子之丧亲也,哭不偯,礼无容,言不文,服美不安,闻乐不乐,食旨不甘,此哀戚之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