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商洛市中心医院消化内科, 陕西 商洛 726000;2.宝鸡市中心医院消化内科)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 UC)属于肠道非特异性慢性炎症性疾病,病变部位主要为直肠和乙状结肠,可累及全结肠甚至末端回肠,临床症状包括腹痛、腹泻、血便等。UC发病特点为病程迁延、缓解期和发作期交替进行[1]。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intestinal fatty acid binding protein, IFABP)在小肠和结肠黏膜细胞中均有表达,在健康人体中其含量极低,当肠道黏膜发生损伤时,可导致血清IFABP浓度显著上升[2]。超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 hs-CRP)是目前最常用、也是最敏感的炎性标记物之一[3]。临床上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 PCT)是细菌感染的重要标志物,但将其应用于UC的研究较少[4]。本文为了探讨血清I-FABP、PCT联合hs-CRP对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诊断价值,选取我院消化内科收治的158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进行研究。
1.1一般资料研究对象均选自2014年1月~2016年5月我院消化内科收治的158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设为疾病组。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符合《2012年广州炎症性肠病诊断与治疗的共识意见》相关诊断标准[5];入院前未接受过免疫制剂、激素治疗;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严重肝肾等脏器疾病;有炎症性肠病家族史;全身性感染疾病;其他肠道炎症疾病;恶性肿瘤疾病;免疫系统疾病。其中UC疾病组有男性96例,女性62例,年龄20~71岁,平均47.1±10.5岁。根据Harvey和Bradshaw标准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活动性进行评价,≤4分为缓解期有49例,>4分为活动期有109例,其中活动期患者又分为轻度58例、中度33例、重度18例。同时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10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男性61例,女性39例,年龄19~72岁,平均47.6±11.3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经过统计学分析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检测方法抽取研究对象空腹静脉血4 mL,离心条件为3000 r/min,8min,获得血清后-20°C下保存统一检测。IFABP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试剂盒来自上海沪震实业有限公司。PCT检测采用电化学发光法,试剂盒来自罗氏诊断产品(上海)有限公司。hs-CRP采用免疫散射比浊法检测,试剂盒来自珠海金瑞希亚克医用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检测设备为Roche cobas 800全自动免疫分析仪。诊断标准为:单项指标检测以三个指标任一单项指标检测结果为阳性即判断为溃疡性结肠炎,联合检测以三项指标检测结果全部为阳性即即判断为溃疡性结肠炎。
1.3统计学分析应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结果进行分析,血清生化指标为计量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非参数Mann-Whitney U检验或方差分析;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分析法。检验水准α=0.05,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血清I-FABP、PCT及hs-CRP水平的比较UC疾病组患者活动期组和缓解期组血清I-FABP、PCT及hs-CRP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活动期组血清I-FABP、PCT及hs-CRP水平显著高于缓解期组(P<0.05)。结果见表1。
2.2不同程度UC患者血清I-FABP、PCT及hs-CRP水平的比较UC患者重度组和中度组血清I-FABP、PCT及hs-CRP水平显著高于轻度组(P<0.05),重度组血清I-FABP、PCT及hs-CRP水平显著高于中度组(P<0.05)。结果见表2。
2.3 I-FABP、PCT与hs-CRP的相关性分析经过Pearson相关性分析,I-FABP、PCT与hs-CRP均呈正相关关系(r=0.802,0.476,P<0.01)。结果见表3。
表1 UC患者活动期组、缓解组及正常对照组患者血清I-FABP、PCT及hs-CRP水平的比较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aP<0.05;与缓解期组比较,bP<0.05。
表2 不同程度炎症患者血清I-FABP、PCT及hs-CRP水平的比较
与轻度组比较,aP<0.05;与中度组比较,bP<0.05。
表3 I-FABP、PCT与hs-CRP的相关性分析
2.4 I-FABP、PCT、hs-CRP对UC患者的诊断学指标比较I-FABP、PCT、hs-CRP三项指标联合检测的灵敏度(88.5%)、特异度(90.3%)及准确度(89.2%)显著高于任何单项指标的诊断学指标(P<0.05)。结果见表4。
表4 I-FABP、PCT、hs-CRP对UC患者的诊断学指标比较
与I-FABP+PCT+hs-CRP比较,aP<0.05
目前认为机体免疫状态的改变与UC疾病活动密切相关,且发现UC患者血清有多种炎性因子水平明显上升[6]。因此,早期对患者的病情活动、病变分型评估,可有效预测疾病的进展,对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脂肪酸结合蛋白(FABP)属于细胞质小分子蛋白,在哺乳动物的各组织细胞中均可检测到,可大量表达于新陈代谢旺盛的组织,与细胞长链脂肪酸的代谢有密切关系。I-FABP是FABP的一种,主要存在于肠黏膜上皮细胞绒毛,有较高的组织特异性,当肠黏膜受损时,I-FABP就会大量分泌,且I-FABP与肠黏膜受损程度呈正比[7]。本研究结果显示,UC组患者活动期组和缓解期组血清I-FABP水平显著增高,活动期组显著高于缓解期组。且随着UC患者病情程度的加重,血清I-FABP水平也显著上升。推测其可能的作用机制为[8-9]:UC使肠道黏膜受损,提高细胞通透性,使I-FABP进入血液。在成熟的小肠黏膜中,绒毛处I-FABP浓度明显高于陷窝处,I-FABP在近端1/3、中端1/3空回肠处的浓度要高于远端1/3空回肠。另外,缺血对肠黏膜影响明显,当小肠缺血时,最先受损的是黏膜绒毛处,因此,在不同活动状态和严重程度UC患者中,血清I-FABP水平变化明显。
PCT由116个氨基酸构成的糖蛋白,无激素活性,是降钙素的前体物质[10]。在健康人体内,PCT由甲状腺滤泡旁细胞分泌,且水平很低,在0.01mg/mL以下,当机体发生细菌、真菌等感染情况时,细菌毒素及产生的炎性介质可刺激甲状腺以外的器官组织产生PC T进入血液中,如单核细胞、巨噬细胞、肺等,因此,PCT水平可反映全身炎症反应的活跃程度[11]。本结果显示,血清PCT的研究结果与I-FABP相同,疾病组患者血清PCT水平随着病情的加重而升高,提示PCT可反映UC的病情活动状态。
hs-CRP是主要由肝脏合成的急性时相蛋白,是目前临床最常用的炎性标记物之一,可反映机体的全身炎症反应及组织损伤[12]。Hs-CRP可以用于细菌、病毒感染、炎症的鉴别,以及心血管疾病的预后评估[13]。本研究结果亦显示,病情越重,血清hs-CRP水平越高,说明hs-CRP水平对于评估UC病情进展同样也有重要意义,因为微生物的感染会激活机体免疫系统,使炎性细胞活化,并大量分泌黏附分子等,在局部炎症部位聚集,另外肝细胞会分泌大量hs-CRP进入血液,导致血清hs-CRP水平显著提高。
另外,本研究经过Spearson相关性分析发现,I-FABP、PCT与hs-CRP均呈正相关关系(r=0.802,0.476,P<0.01)。且I-FABP、PCT、hs-CRP三项指标联合检测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度显著高于任何单项指标的诊断学指标 (P<0.05)。因此,将此三项指标联合对于评估UC病情进展和预后均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可为其临床治疗和预后判断提供参考依据。
从本文研究结果,我们可以推测在UC患者发病过程中,激活了机体的免疫系统,激活各种炎性细胞,导致黏附分子表达异常,并向炎症部位聚集,释放多种炎症因子,导致血清PCT和hs-CRP水平升高。I-FABP本身与肠道疾病有密切关系[14]。UC患者病情越严重,炎性程度越高,分泌更多的炎性因子,肠道损伤也就越严重,致使肠黏膜通透性增强,导致I-FABP水平显著升高。通过相关性分析发现,肠道炎性反应时, I-FABP、PCT、hs-CRP三者均参与UC的发生、发展,与UC的严重程度有密切关系,本文通过诊断学研究表明,该三项指标联合检测可显著提高对UC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对UC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因此通过该三项指标联合检测可有效提高UC的诊断率,避免了定期肠镜检查的痛苦,还可有效评估病情进展及疾病预后,指导临床用药。
参考文献:
[1] 潘国宗. 溃疡性结肠炎的病因和发病机制[J].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2008,13(2):103-5.
[2] 秦嘉丽, 韦红, 李禄全, 等.血清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在诊断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中的意义[J].中华小儿外科杂志,2013,34(8):590-4.
[3] 伍海涛, 姜解平, 余蕾. 超敏C反应蛋白在儿科感染性疾病早期诊断中的意义[J].国际儿科学杂志,2014,41(3):339-40.
[4] HENDERSON AL, BRAND MW, DARLING RJ, et a1. Attenuation of colitis by serum-derived bovine immunoglobulin/protein isolate in a defined mierobiota monse model[J]. Dig Dis Sci,2015,60(11):3293-303.
[5] 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炎症性肠病学组.炎症性肠病诊断与治疗的共识意见(2012年·广州) [J].胃肠病学,2012,51(12):763-81.
[6] 李楠, 苏丽, 张萌,等.血清降钙素原和C-反应蛋白在评价溃疡性结肠炎病情中的临床价值[J].临床消化病杂志,2014,26(2):80-2.
[7] 张玉萍, 黄梅芳.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血浆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变化及意义[J].山东医药,2015,55(44):57-8.
[8] 刘春华,刘立新,周士军.外周血内I-FABP联合hs-CRP对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诊断价值[J].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16,25(7):756-8.
[9] ZAMORA IJ, STOLL B, ETHUN CG, et al. Low Abdominal NIRS Values and Elevated Plasma Intestinal Fatty Acid-Binding Protein in a Premature Piglet Model of 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 [J]. PLoS ONE,2015,10(6):1-18.
[10] 周霞,张绍武,李治国.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血清PCT、TNF-α水平及临床意义[J].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15,24(6):691-3.
[11] HE T, BROCCA-COFANO E, GILLESPIE DG, et a1. Critical role for the adenosine pathway in controlling simian jmmunode6ciency virus-related immune activation and inflammation in gut mueosal tissues[j]. J Virol,2015,89(18):9616-30.
[12] 范秀平,李晓辉,张春燕,等.美沙拉嗪对高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C反应蛋白及TNF-α的影响[J].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2017,24(4):411-3.
[13] 胡春枝.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血清hs-CRP和IL-6水平检测及临床意义[J].中国保健营养旬刊, 2014,24(3):1238-39.
[14] ARIAANSE MP, TACK GJ, PASSOS VL, et a1. Serum I-FABP as marker for enterocyte damage in coeliac disease and its relation to villous afrophy and circulating autoantibodies[J]. Aliment Pharmacol Ther, 2013,37(4):482-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