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文胜
摘要:儿童既是国家未来的希望,也是社会中的弱势群体,需要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近些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出现了留守儿童这一新的群体。这些孩子缺少父母的陪伴,因而更需要社会各界的关爱。留守儿童往往在性格养成、人际交往、情绪认知等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因此,社会需要关注留守儿童的问题;学校也要重视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家长更需要多创造机会和孩子沟通交流。文章分析了目前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心理和行为问题,也提出了一些矫正留守儿童心理行为问题的对策,希望能有助于留守儿童的健康快乐成长。
关键词:留守儿童;心理问题;行为问题;矫正研究
一、留守儿童存在的心理及行为问题
1.性格孤僻,人际交往能力弱
留守儿童长期被隔代抚养,缺乏父母的关爱,他们往往不能及时把自己内心的想法告诉自己的父母,渐渐地,他们就将自己的内心给封闭起来,有什么事都放在心里,不和他人交流。再加上留守儿童看到别的孩子有父母陪在身边,而自己只能和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生活在一起,他们总会感觉自己会被别人看不起,因此他们不会主动与人交往,他们的人际关系因而比较差。长此以往下去,留守儿童形成了孤僻的性格,他们在与人相处上表现得怯弱,人际交往能力较差。
2.心理承受力差,迷恋网络
留守儿童长期将自己封闭起来,不与他人交流,他们遇到事情无人倾诉,最终他们就选择了网络游戏来填补他们内心的空缺。在网络游戏中他们的情感能得到发泄,有的孩子甚至喜欢上了玩暴力游戏。儿童年龄尚小,他们沉迷于网络游戏不仅会耽误他们的学习,而且由于他们的心智还没有成熟,因而容易将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相等同,最终将游戏中的暴力行为应用到现实生活中,这将对他们自己和别人造成伤害。
3.脾气暴躁,爱用暴力解决问题
留守儿童由于父母没有在身边,他们往往缺乏父爱和母爱,在他们最需要关爱的时期,没有得到父母的爱,这容易给他们的心理造成创伤。这些孩子往往在私下里抱怨自己没有父母的陪伴,遇到问题也不能和父母诉说,因此他们只有通过生闷气来进行情绪的发泄。渐渐地,他们的脾气变得暴躁起来,他们一遇到事情就容易急躁,再加上他们从小就缺乏父母的管教,他们的行为习惯比较差,遇到问题就只知道通过武力去解决。此外,留守儿童长期缺乏父母的爱,他们渴望得到他人的关爱,但是他们在现实中又往往被忽视,他们为了获得他人的关注,他们就需要想方设法地让自己被他人留意,而打架不仅能让他人关注到他们,而且在打架中获胜还能让他们获得成就感,所以他们只要与别人言语不和就会想要用暴力去解决问题。
二、留守儿童心理与行为问题的矫正
1.转变家长的思想观念
有些外出務工的父母认为自己出去打工能多挣一点钱,这样能给孩子好一点的生活。但是,这些父母却忽视了孩子需要的不仅仅是钱,他们更需要的是父母的陪伴。处于儿童期的孩子,他们渴望父母的爱,如果在这期间父母没有陪伴在他们的身边,会给这些孩子的身心带来一些不良的影响。因此,父母应该认识到陪伴对于儿童的重要性,要改变那种认为挣很多的钱,让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就是对孩子负责的观念。父母最好不要双双外出打工,在逼不得已的情况下,父母两个要外出打工最好还是带孩子一起去,或者加强与孩子的联系,如每天和孩子打一个电话,和孩子聊聊天。总之,父母要注重与孩子情感上的沟通交流。笔者始终认为钱是永远都赚不完的,如果我们为了赚钱而忽视了对孩子的教育,让孩子在成长的道路上误入歧途,这是得不偿失的。我们应该认识到挣再多的钱都没有把自己的孩子教育好重要。
2.学校要高度重视留守儿童问题
孩子一天有大部分时间是在学校里度过的,学校教育在儿童成长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学校应该重视留守儿童的问题。首先,学校应该全面了解留守儿童的状况,并在此基础上对这些孩子进行有针对性的情感教育。儿童处于身心发展的转折期,他们自制力和明辨是非的能力差,如果缺乏成人适当的教育和科学的引导,极易受社会上不良风气的影响,最终误入歧途。其次,学校应该配备专门的心理咨询室,并对留守儿童进行定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辅导。学校还需要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让专业的心理教师为他们上课,引导儿童正确看待父母外出打工问题,帮助他们顺利度过成长的关键期。最后,学校要创造出温馨的校园环境,让留守儿童在这充满爱的环境中忘却父母外出打工给他们带来的不快,让他们缺失的爱获得一点补偿。笔者认为爱能给予人力量,在充满爱的集体中学习,留守儿童能够感受到集体的温暖,消除焦虑、抑郁、寂寞空虚等不良情感体验,获得幸福的体验。
3.社会应当给与留守儿童关爱
留守儿童问题是由于我国生产力水平落后,城乡之间仍然存在差别的原因造成的,因此,留守儿童问题归根结底是一个社会问题。既然留守儿童问题是一个社会问题,那么要解决这个问题就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首先,社会上要营造一种关爱留守儿童的氛围,要让人们都多给予留守儿童一点关爱,让留守儿童感受到自己没有被社会抛弃,还是有人关心他们的。其次,我们应当进行户籍制度的改革,要解决儿童异地上学的问题。如果孩子能够跟着父母去打工的地方学习,那么留守儿童自然就没有了。最后,我们国家应该大力提高综合国力,只有我国经济水平提高了,人们不再为生活奔波发愁了,家长也就不用再忍受与孩子骨肉分离之苦外出打工。
三、总结
留守儿童问题一直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解决留守儿童的问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留守儿童由于缺乏父母的陪伴,他们往往存在着心理问题,因此,我们要做好对留守儿童的心理辅导工作,要努力为留守儿童营造一个温暖有爱的环境,让他们缺失的父爱和母爱得到补偿。
参考文献:
[1]周兴国,林芳.爱的缺失与补偿——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现象学分析[J].教育科学研究,2011(01):34-38.
[2]余学,戴秀英,李秋丽,王灵灵,李林贵,刘苗苗,张建.农村回族留守儿童行为问题及影响因素[J].中国公共卫生,2014,30(07):857-860.
[3]黄月胜,郑希付,万晓红.初中留守儿童的安全感、行为问题及其关系的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10(03):82-87.
[4]张若男,张丽锦,盖笑松.农村留守儿童是否有心理健康问题?[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9,23(06):426-430.
[5]李南,费忠化,郭立燕,张明坤.农村小学留守儿童行为问题与校内影响因素[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3, 21(10): 1546-15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