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参考性问题的对外汉语课堂教学研究

2018-06-08 09:49李代鹏朱正洲欧亚婷
教学研究 2018年2期
关键词:对外汉语教学

李代鹏 朱正洲 欧亚婷

[摘要]自从交际式教学法产生以来,第二语言教学在教材、教学设计、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估等方面都围绕着交际展开,并以此建立了评估教材、教师教学与学生表现的标准——是否充满交际性。然而,由于教师意识的淡薄、教学技能的单一以及诸多客观条件的限制,致使许多第二语言课堂并非真正意义上的交际性课堂。因此,基于交际式语言教学的视角,以“参考性问题”作为切入点,探讨参考性问题在建立真正充满交际性的对外汉语课堂中所发挥的作用。

[关键词]参考性问题;交际式语言教学;对外汉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4634(2018)020046050引言

第二语言教学中的课堂提问类型是课堂互动的重要方式之一,作为交际式语言教学的一个重要特征,课堂提问类型对于增加第二语言课堂中的可理解性输入、改善学习者的可理解性输出具有不可言喻的作用。但“丰富的表象未必能反映真正的缺失”[1],看似充满互动的第二语言课堂,实质上并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互动与交际。从理论上来讲,一个富于交际性的第二语言课堂应该能够促进课堂参与者的理解、演绎、表达以及进行意义协商。这包含了教师与学习者、学习者与学习者進行充分交际的能力,学习者进行回应的能力,学习者用自己所学的词语和句型反映自己的精神活动与心理概念的能力。然而,在实际的第二语言课堂教学中,由于教师教学技能单一、教学理论知识欠缺、教学意识淡薄以及各种客观条件的限制,造成了许多第二语言课堂只有交际的外表,而无交际的实义。基于这样的现实,从交际式语言教学的视角出发,将参考性问题作为研究的切入点,研究并探讨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参考性问题对于构建具有实质性的交际式汉语课堂的重要意义。

1文献回顾

交际式语言教学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基于第二语言的使用与互动性质,强调第二语言教学的交际性,认为第二语言教学的终极目的在于培养具有很强交际能力的学习者。然而,方法理论与行为事实总是难以合拍,“在交际式课堂中所产生的互动,实质上并不是非常具有交际性。”[2]也就是说,即使教师出于第二语言教学的互动性质而努力地将第二语言课堂设计为充满互动与交际的形式,但课堂内所产生的互动并没有促使学习者完全投入其中而获得语言能力的提升。事实上,许多课堂互动不是教师主导就是学习优秀者主导,而对于整体的课堂教学而言,却只是徒有其表而无实义。此外,在第二语言课堂教学中,经常使用的互动模式为IRF模式,即教师发起—学习者回应—教师回馈,在这一模式的驱动下,学习者沦为被动地接受信息并对信息做出回应的客体。在很大程度上,IRF模式是以牺牲真实的、由学习者驱动的互动为代价的。

为此,Burns指出:“如果交际式语言教学的目的是为了使整个课堂充满交际性,那么教师则需要认真地理解并思考语言课堂中的互动过程。”[3]因此,在第二语言课堂教学中,教师不能只局限于关注意义是什么、学习者做了什么,而更应该了解意义是如何被创造的,以及在创造意义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这是因为互动交流中的对话不仅仅是传达信息的方式,更为重要的是,对话也是互动参与者的一种认知工具。从这一角度出发,大致可以获得这样的理解:第二语言课堂中,学习者的学习动机与注意力丢失的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课堂中的话轮(互动过程中的听话者和说话者之间的角色互换)不是由参与者的互动而自发决定的,而是由教师提前预设。因此,教师在课堂中发起互动或对话时,他们不仅控制着对话与互动的方式,也控制着学习者的表达结构。为了验证这一事实的不合理性,Slimani研究了“话题”在第二语言课堂教学中的作用,最后发现:与教师所发起的互动与话题比较起来,学习者在由自己所发起的互动与话题中能学到更多的东西。因为话题不仅能够促进意义的协商,还能够调整交流过程中语言输入的复杂度[4]。

为了使第二语言课堂变成真正意义上的交际式课堂,Kumaravadivelu设计了5条宏观策略并证明了其在最大化学习潜能中的作用。这5条宏观策略[5]分别是:(1)创造学习机会;(2)利用学习者创造的学习机会;(3)促进参与者之间的协商互动;(4)激活学习者的直觉启发;(5)语境化语言输入。除此之外,为了使第二语言课堂的交际性达到最大化,Thornbury认为“应该也必须努力地将第二语言课堂中的问题都设计为参考性问题”[3]。Brock研究参考性问题在第二语言教学中的作用时发现:与展示性问题比较起来,学习者在回答参考性问题时使用更为复杂的句法结构且表述的过程更长[6]。然而,参考性问题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研究较为罕见,研究参考性问题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所产生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2参考性问题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

2.1必要性

1) 汉语的“用法”本质。以“腾讯大闽网”所推出的“警惕楼市——2017年多套房将成为你的负担”为例,第一段为:“近日有媒体称‘房地产税最快2017年开征,主要针对特大户型或多套房持有者,于是朋友圈再度被刷屏,还有说法是——多套房主最多要交18种税,这是要‘破产的节奏啊。虽然只是传言,但还是让不少业主担心起来,因为,如果真是如此,到了那个时候,房子不再是你甜蜜的资产,而成为了一种恐怖的负担。”[7]最后两句话:“房子不再是你甜蜜的资产,而成为了一种恐怖的负担”,中心语“资产”的修饰语是“甜蜜的”,中心语“负担”的修饰语为“恐怖的”,从语义搭配的角度来讲,是不符合汉语的语义搭配规律的,在汉语的语义搭配中有一条规则是“语义联系紧密的成分靠近”[8]。但这里的修饰语“甜蜜的”“恐怖的”与其中心语之间的搭配在语义关系上是比较松散的,并不符合这一原理,但这样的搭配却是习以为常的,那么就只有从语用的角度才能获得合理的解释。汉语是一种用法型的语言,只有从互动与交际的视角才能获悉学习者掌握汉语的真实情况,而参考性问题则以其答案的不可预知和信息充分的特点,使其具备了提升课堂教学交际性的作用。因此,在对外汉语课堂教学中,为了改善学习者的可理解性输出、提升学习者的交际能力,参考性问题的使用成为必然。

2) 汉语学习的非线性特征。非线性特征是指在语言学习过程中所出现的自组织特点。这里的自组织包括学习内容的自组织和学习者的自组织。在不同的环境之下,各元素之间的相互作用的关系错综复杂,完全是以不同的组织方式出现。因此,反射到汉语学习中,即表现为当学习者的心理远离平衡状态之时,则会产生行为的变异。由于学习内容相互错杂的关系、学习者的认知能力等因素,产生了一个重要的现象,即学习者的学习方式并非直线式的一环接着一环的涌动出来,而是表现出非直线的,有时还可能是逆方向的特点。因此,语言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非线性也证明了在对外汉语教学中使用参考性问题的必要性。

2.2研究方法

研究采用课堂观察的方法和相应的统计技术,对某高校的留学生汉语教学课堂进行了观察及数据分析。

2.3结果分析

片段一

学习者(中1):你相信因果报应吗?

学习者(泰):嗯。因为我们泰国有许许多多的寺庙,我们非常相信佛教,所以我有点相信因果报应。

学习者(俄):嗯……因果报应……这个世界上很多的事情我们没有看过也没有经历过……嗯……我觉得“它”有點不可思议。

学习者(中2):因果报应并不是一种迷信,而是一种科学,譬如牛顿的力学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是相等的。所以,你做出什么样的行为,你就会获得什么样的结果。

学习者(中3):我不同意你(中2)的观点,因果报应简直是无稽之谈。

教师:刚才这位同学(中1)跟大家讨论“因果报应”。实质上,因果报应不仅仅是佛教的观点,中国的道教、西方的基督教也都有类似的观点。但宗教毕竟是宗教,其与现实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因此,宗教理论不能完全用于阐释现实。但是,宗教的出发点是为了人类能够幸福的生活、合理的做人。因此,人类想要获得和谐,就必须遵守宗教的一些原理,你们认为呢?

学习者(泰):老师说得很对,我非常同意。

学习者(俄):我只清楚一些……请老师再具体的说一说。

学习者(土耳其):嗯……应该是这样吧!

片段二

教师:《诗经》中的“关雎”这首诗歌表达了人类对美好爱情的向往与追求。

学习者(尼日利亚):对不起,老师,我有一个问题。

教师:好,你说。

学习者:刚才你说到中国人向往美好的爱情,但是我在广东许多地方看到很多女人都要有车有房。

教师:嗯……你说的这个问题,事实上现在世界上的很多地方都是这样。

学习者:哦。

片段三

教师:上节课我们讲了什么?

学习者一片沉默。

教师:一个都不知道?好的,那我点名回答。

学习者(土耳其):老师,好像是《蒹葭》?

老师:对的,上节课我们讲了《蒹葭》,那讲的是什么内容呢。

学习者一片沉默。

教师:你们回去都不复习?那期末考试怎么办呢?好的,我们一起复习一遍。

学习者大声朗读。

教师:大家懂了没有呢?

学习者:嗯。

教师:好,我们开始学习新的内容。

从片段1的互动内容中可以看出,互动过程中所涉及的问题属于参考性问题,学习者们充分表达了自己观点。与此同时,互动过程中所出现的学习机会也得到了充分的利用,不仅改善了学习者的互动参与度,更为重要的是,在互动的过程中学习者的知识图式得到建立和提升。而片段2和片段3的情况正好与之相反。

为了更好地明确参考性问题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作用,从片段1到片段3采用了以下条目进行归纳。

1) 汉语学习者参与互动的情况。在以参考性问题为主的汉语课堂中,学习者提问的人数为94.9%,商讨教学内容的参与情况为97.6%,合作解决问题的人数为98.3%;而以展示性问题为主的汉语课堂中的情况恰好与之相反,分别为51.0%、42.1%和37.7%。表明参考性问题在对外汉语教学课堂中的应用能够很好地提升汉语学习者参与提问的积极性,增加汉语学习者商讨教学内容的机会,培养汉语学习者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句型结构的复杂性与表述长度。在句型结构表述的复杂性与长度方面,以参考性问题为主的汉语课堂中,98.2%的学习者在汉语表述的句型结构复杂性方面表现出了理想的状况,99.6%的学习者的表述长度获得了提升;而在以展示性问题为主的汉语课堂中,汉语学习者在这两方面的情况分别为37.7%和41.0%。这一数据在一定程度上也表明了:参考性问题在对外汉语课堂教学中的使用,能够增加汉语学习者句型结构表达的复杂性与长度。

3) 激发学习者的知识图式情况。在整个汉语教学过程中,参考性问题的使用非常有助于学习者同化(88.3%)自己所学的汉语知识点,最终达到了顺应和平衡的效果;而在展示性问题的使用方面,与参考性问题相比,二者的同化结果相当接近。展示性问题所起到的同化效果比参考性问题略低0.5%,为87.8%。但在顺应方面,二者相差较大,分别为89.5%和42.3%。从这一数据中可以看出:参考性问题在激发学习者的知识同化和顺应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4) 汉语输入与输出情况。在汉语课堂教学中,积极使用参考性问题不仅能够改善教学过程中的可理解性输入(93.3%),更为重要的是,这一问题类型也能够深化学习者对课堂教学的理解(89.6%),增加学习者汉语表达的机会(97.8%),输出过程中的教师指导能够激发学习者意识到自己的语言问题并做出修改(98.2%),从而提升汉语能力。

5) 学习机会的增加情况。学习者的选择情况表明了参考性问题的使用不仅能够创造学习机会(96.7%),也能促使学习者对学习机会的利用(91.9%)。

以上数据表明:(1)参考性问题能够有效促进汉语学习者之间的协商性互动,包括提问频率、共同商讨教学内容、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2)参考性问题对于改善汉语学习者的句型复杂度与表述长度具有重要作用;(3)参考性问题能够很好地激发汉语学习者去开发自己的知识图式,通过同化与顺应两个环节,对于学习者汉语结构知识的掌握具有极大地促进作用;(4)参考性问题所引发的互动,由于其互动人数的增加,极大地增加了可理解性信息输入,通过教师与母语者的精细协调,能够改善学习者对输入信息的理解与演绎,并增加了汉语学习者的表达机会,在输出修改的过程中提升了其汉语能力;(5) 参考性问题对于创造学习机会与利用学习机会而言,具有同样重要的作用。这不仅包括由教师所创造的学习机会,还包括由学习者所创造的学习机会,不仅涵盖学习者对教师所创造的学习机会的利用,更涵盖了教师对学习者所创造的学习机会的利用。

为了进一步证明“参考性问题”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所发挥的作用,研究进行了为期两个月的实验,实验对象分为实验组和控制组,实验组15人,控制组16人。实验组的课堂教学以参考性问题为主,控制组则以展示性问题为主。运用前测与后测的方式,检验参考性问题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效度。基于篇幅的限制,研究只分别从实验组和控制组中随机选取8名学习者的成绩进行检验,见表1。

表1的数据显示:实验组的效度要高于控制组且较为集中。由此表明了参考性问题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所发挥的作用要大于“展示性问题”。为了进一步验证实验组与控制组之间的差距,研究基于二者的后测成绩进行了t检验,见表2。

3讨论

研究数据表明,参考性问题在改善对外汉语课堂教学中的互动情况、汉语使用情况、学习者的知识图式、学习机会的创造与利用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对于建立真正意义上的交际性对外汉语课堂具有重要作用。基于这样的现实,真正意义上的交际性对外汉语课堂应该具备以下特征:(1)能够促进与丰富学习者对汉语学习的理解,而不是使理解变得更为贫乏;(2)能够开发学习者的知识图式;(3)能增加并改善学习者的可理解性输出;(4)学习者所创造的学习机会得到尊重并利用。从这一角度出发,对汉语课堂教学中参考性问题的使用频度就是汉语课堂是否富于交际性的根本表征。

此外,还应注意以下问题:(1)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非对称性互动远比对称性互动更具引导性。因此传统的由教师所掌握的互动模式,即IRF模式已经受到真正富于交际性课堂的颠覆,而必须代之以新型的非对称性互动模式。只有在非对称性的互动模式中,学习者才能获得充足的机会去表达自己的汉语学习观点并获得相应的反馈,从而能够发展他们关于汉语使用的准确性与得体性的标准;(2)为了更好地应用并发挥参考性问题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作用,汉语教师应进行培训,以获得对使用参考性问题的正确理解;(3)不同的环境、不同的话题将会导致不同的交际功能与交际能力。因此,汉语教师应该因时因地设计并引入不同的环境与话题,以促进汉语学习者多元智能的发展,从不同的角度提升汉语学习者的交际能力。

4结束语

交际式语言教学的诞生,弥补了过于强调进行语言分析所带来的弊端,强调教学过程的交际性。但在实际的交际式语言教学中,却又过于注重克拉申的“可理解性输入假说”而造成了语言课堂假交际的现象。在这一范围里,理解实际上意味着学习者将注意力集中于意义而不是形式。為了弥补意义与形式不平衡的现象以及假交际课堂的弊端,研究探讨了参考性问题在对外汉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结果表明:参考性问题的使用不仅能够促进汉语学习者对汉语的认知,还能推动学习者进行演绎、内化,并发展出自己独特的汉语理解与表达结构,对于改善汉语的交际情况具有极大地推动作用。因此,在今后的发展中,汉语教师应该获得培训并发展自己对课堂互动与交际过程的真实理解,进一步验证参考性问题在改善交际式语言教学中所发挥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DeCerteau M.Culture in the plural[M].Minneapolis:University of Minnesota Press,1974:19.

[2] Nunan D.Communicative language learning: making it work[J].ELT Journal, 1987,41(2):136145.

[3] Thornbury S. Teachers research teacher talk[J]. ELT Journal,1996,50(4): 279288.

[4] Slimani A.The role of topicalization in classroom language learning[J].System,1989,17(2):223234.

[5] Kumaravadivelu B.Maximizing learning potential in the communicative classroom[J].ELT Journal,1993,47(1):1221.

[6] Brock C.The effects of referential of questions on ESL classroom discourse[J].TESOL Quarterly,1986,20(1):4759.

[7] 腾讯房产.警惕楼市:2017年多套房将成为你的负担[EB/OL].(20161121) [20170611].http://www.zzwz.com/html/news/201611211500/146763/1.html.

[8] 方梅.互动语言学与汉语研究[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6:14.

Study of classroom teaching of teaching Chinese as second

language based on referential questions

Li Daipeng,Zhu Zhengzhou,Ou Yating

(Overseas Education College, Xiamen University, Xiamen,Fujian361102,China)

AbstractSince the emergence of the communicative language teaching method,teaching materials,teaching design,teaching methods,teaching assessment of the second language teaching are concentrated on communication. In addition to,the standard of the assessment of teaching materials,teaching and student performance that is whether is full of Communication or not had been also established. However,due to the weak teachers′ consciousness,the singleness of teaching skills and the limitation of many objective conditions,many second language classrooms are not really communicative classroom. Therefore,based on the perspective of communicative language teaching,this paper uses the "referential question" as the starting point to explore the role of referential question in establishing a truly communicative classroom of teaching Chinese as second language.

Keywordsreferential questions;communicative language teaching;teaching Chinese as second language

猜你喜欢
对外汉语教学
汉语数词“七”的文化内涵分析与对外汉语教学
高校对外汉语教学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
建设“三型”高校基层党组织实践策略研究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
浅谈组织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重要性
对外汉语课堂游戏教学设计
对外汉语听力教学初探
参与式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
试析对外汉语惯用语的教学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东北作家作品的文化导入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