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馨月
摘 要:“微渗透式”课程理念来源于幼儿园的渗透式领域课程。“微”指的是程度,而“渗透”,是一种意识,它跨越了学科知识或经验领域的鸿沟,努力实现不同的知识和经验之间的融合。“微渗透式”课程理念,就是渗透式课程理念的一点简单运用。正是由于儿童心理、教学客观的需求,“微渗透式”课程理念在低年段语文教学中才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在教学中有效落实这一理念,能有效促进低年级学生的健康成长。
关键词:小学语文;微渗透式课程;语文教学;心理关照;理性诉求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8)13-0006-06
一、“微渗透式”课程理念的内涵与意义
(一)“微渗透式”课程理念的内涵
“微渗透式”课程理念来源于幼儿园的渗透式领域课程,是笔者受幼儿园渗透式领域课程的启发而想到的。
幼儿园渗透式领域课程是指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五大领域内容的有机联系和相互渗透。它符合幼儿心理发展的规律,从不同角度促进他们情感、态度、能力、知识和技能等方面的发展,真正对他们产生整体性的影响。它是全面的、启蒙性的,关注幼儿全面、个性化的健康发展,是幼儿园现行推崇的教育理念,在实践中显现了它的特点和优势,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下基础。
“微”指的是程度,少、稍微。“渗透”,是一种意识,它跨越了学科知识或经验领域的鸿沟,它蕴含着一种世界整体性的精神,它崇尚最高成效的原则,它坚持学生心灵完整性的基本前提,努力实现不同的知识和经验之间的融合。“微渗透式”课程,就是渗透式课程理念的一点简单运用。“微渗透式”课程理念,是指教师在教学中,根据需要适时地将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其他学科元素有选择地渗透其中,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二)“微渗透式”课程理念的意义
“微滲透式”课程理念的优势在于既保持了本学科的完整性,又加强了其他学科元素间的渗透与融合,从而提高了教育的实施成效,彰显了新时代科学的学科教育理念,实现了课程组织机制和方法的创新,更具科学性和适宜性。
“微渗透式”课程理念吸收了新的教育思想和课程观,以促进学生的主体发展为重点,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让他们趣味学习、有效学习。它让学科间的知识不再孤立,改善了以往课程中相互割裂的状态,运用渗透性的整合手段,让各学科元素有机联系、相互融合。
该课程关注学生的情感发展,以丰富的形式呈现,内容广泛,贴近生活,对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有较大帮助。它给予学生更多展示和探究的机会,让他们获得不同的学习体验,开阔视野,丰富知识,在多元文化背景下获得长足的发展。
二、小学部编教材低段语文教学对“微渗透式”课程理念的理性诉求
(一)小学低段语文部编教材的特点
1.汉语拼音后置
先学拼音并非铁律,古人识字并无拼音(直音、反切)。小学低段语文部编教材将汉语拼音后置,不仅可以缓解学生入学的焦虑,还降低入门难度,平稳过渡,在他们心目中树立汉字学习的重要地位,还原汉语拼音教学的本来面目。
2.突出识字重点
《语文课程标准》“实施建议”中提到“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也是贯穿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小学低段语文部编教材中识字无处不在,不仅彰显传统文化,还链接学生生活,涉及传统经典、古代蒙学读物、儿童生活、童蒙阅读等各领域。
3.特别强调读书
小学语文部编教材总主编温儒敏主张把培养读书兴趣,作为语文教育的头等大事,倡导教师要当“读书种子”。小学低段语文部编教材专设了“快乐读书吧”“和大人一起读”等板块,强调了读书的重要性。
4.口语交际单列
小学低段语文部编教材中将口语交际单独成课,编写思路清晰,有话题、有情境、有要求,有助于构建表达系列,可操作性增强,更强调了培养孩子口语交际能力的重要。
5.双线组成单元
小学低段语文部编教材采用“双线组织单元结构”,一条线索是“人文主题”,课文大致能体现相关的主题。另一条线索是“语文元素”,包括基本的语文知识、必需的语文能力、适当的学习策略和学习习惯,以及写作、口语交际等,分成若干个知识或能力训练的“点”,由浅入深,由易及难,分布并体现在各个单元的课文导引或习题设计之中,有层次、有梯度地推进语文学习,增加了教材的弹性和适应性。
(二)小学部编教材低段语文教学中“微渗透式”课程理念缺失的现状调查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语言文字的运用存在于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文课程应密切关注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养成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素养。”这与“微渗透式”课程理念不谋而合。
那么,“微渗透式”课程理念在小学低年段语文教学中是否需要?又是否缺失呢?为此,笔者对本校低年级的28位语文教师作了访谈调查,其中93%的教师认为需要,但只有14.3%的教师在教学中予以实施。笔者又在低年级220位学生中做了问卷调查,其中83%的学生对这种渗透式课程理念很感兴趣,11%的学生表示一般,6%的学生不感兴趣。由此可见,小学语文低年级教学需要“微渗透式”课程理念但又严重缺失。
(三)小学部编教材低段语文教学对“微渗透式”课程理念诉求的成因分析
1.低年级学生的心理使然
从以游戏为主的幼儿园环境变为以教学为主的小学环境,对于学生来说并非自然而然,是一个重大的过渡与挑战。兴趣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动力。小学学生具有很高的学习热情,但是学习集中度较低,缺乏学习的持久性和自觉性。由于不适应,他们大多出现厌烦、焦虑和恐惧等心理症状,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他们的身心发展,乃至整个学习生涯。
2.低年级教学的客观所需
教师要帮助学生做好心理准备,及时转换角色。但是受考试制度、教育观念和教师教学成绩与奖金挂钩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一部分教师只关注了学生听、说、读、写技能的训练以及语文知识的传授,却忽视了他们的人文素养。
(1)从教育理念看
不少教师把语文仅看作是一种工具,教学仍停留在传授知识的层面,只注重培养学生的记忆、理解等能力,单纯给学生传授了一套对应试有效的知识技能与学习理念。这样就把本应丰富多彩的文本变成了训练知识技能的工具,忽视了语文课程的人文精神,淡化了与其他学科知识间的有机融合。
(2)从教学内容看
相对于幼儿园的活动课程,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内容、方式以及要求有了很大的转变。这种突然的转变往往让学生无所适从,这给心智尚不成熟的新生带来了困扰。小学低年级的语文教学内容应丰富多彩,学生对语文学习也抱有多元化、个性化的渴求与期待。
3.幼小衔接实施的偏失
为了实现幼儿园到小学的良好过渡,幼小衔接早已提出。但在实施过程中,却存在一定的偏失:
(1)幼儿园的小学化现象严重
笔者通过调查发现,不少幼儿园的小学化教育现象严重。他们忽略了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对衔接缺乏全面理解,把衔接仅局限于知识的准备与延伸,缩小了衔接的范围,一味强调读、写、算能力的训练。
(2)小学的幼小衔接缺失
不管是教学模式、方法还是内容,幼儿园都积极主动地向小学靠拢,而小学却缺乏这方面的意识,造成幼小衔接的单向性且长期得不到解决。
(3)家长教育理念的超前
笔者了解到,不少家长重视对孩子知识技能的培养,而忽略兴趣的开发与综合素质的提高,过早给他们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
三、“微滲透式”课程理念在部编教材小学低段语文教学中的实践
教师在小学部编教材低段语文教学中,要树立正确的语文教材观,精准拿捏拼音教学分寸,探索多种识字教学经验,力求让每个学生写好汉字,找准起始年级的课文教学内容与方法,理解“语文园地” 蕴含的教学理念,全面提升自己的教学基本功。
不管是小学还是幼儿园,都应以学生为本,一起向学生靠拢。为了帮助学生既快又好地适应学习生活,在小学低年段语文教学中,教师不妨试试“微渗透式”课程理念。但在具体实施中,语文教学不能丢掉其本质特点,更不能成为“四不像”,要坚持以语文教学为宗旨,将各学科元素有选择地合理渗透,从不同角度促进学生情感、态度、知识和技能等方面的健康发展。笔者在教学中进行了相应的实践研究。
(一)汉语拼音教学中的实践
汉语拼音是一种抽象的注音符号,学生刚进入小学,上课不容易长时间集中注意力,自制力较弱,而且字母的识记、音节的拼读单调乏味,学生机械记忆、枯燥拼读很容易产生厌学情绪。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易于接受直观、生动的事物,教学中可将艺术和语言等元素渗透其中,以活动和游戏的形式展开。
1.社会元素的微渗透
社会元素涵盖范围较广,对于一些容易混淆的拼音字母,教师可引导他们联系生活实际展开想象,巧妙区分。
案例1:
笔者在教学汉语拼音时,除了让学生联系课文中的情境图找出与拼音相似之处外,还让他们想想在家、幼儿园、街上等实际生活中见到与拼音字母相似的事物。此话一出,一双双小手都举起来:“i”像我家的小牙刷,“y”像妈妈晾衣服的撑衣杆……随即,笔者又让学生画一画。他们在开心的同时,已牢牢记住拼音字母的样子。
多元的社会元素正迎合了低年段学生的心理需求,他们学得快、记得牢。
2.艺术、语言元素的微渗透
艺术包括音乐、美术、舞蹈、文学、戏剧、建筑、雕塑、电影等八大类别,在汉语拼音教学中,可根据需要智慧选择。语言元素在汉语拼音教学中不可或缺,以儿歌、故事、谜语等形式出现。
案例2:
在教学“i、u”时,为了帮助记忆书写和发音,笔者先编了首小儿歌:“牙齿对齐,iii;像支蜡烛,iii;嘴巴小圆,uuu;像只茶杯,uuu。”学生的兴趣被调动起来,纷纷举手自编了好多不错的儿歌。在教学声调时,考虑到学生年龄小,容易混淆,笔者编了首很形象的儿歌:“一声高高平又平,二声就像上山坡,三声下坡又上坡,四声就像下山坡。”学生边读边跳,都开心地舞起来,四声学得快而扎实。在教学字母书写时,笔者风趣地告诉他们:“四线格就像三层楼,由低到高,一层、二层和三层,ɑ、o、e先生是邻居,都住在二层楼,而他们的声调宝宝都住在三层楼。”通过形象的语言,学生较快地找到了书写规律。
教师在必要时用生动的比喻和儿歌,把汉语拼音中生涩难记的四声与书写变得形象直观,将学生带入一个“有声有色”的拼音乐园。
(二)识字写字教学中的实践
识字教学要培养学生的识字兴趣,养成主动、独立识字的习惯和能力,扩大阅读面,提高与人交流的话语能力。
1.健康元素的微渗透
健康元素包括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等,低年级学生的识字写字教学安排课中操,放松四肢和手指,为写字做好准备,这正是健康元素的渗透。
案例3:
《识字8》(二下)讲的是带有象形偏旁“鸟”“隹”“月”的字,既讲鸟儿,又讲天气和运动,内容有些广,笔者灵机一动,整合创编了一首课中操儿歌:“麻雀、杜鹃叫喳喳,大雁排成行,乌鸦、老雕齐上阵;小朋友站站好,大家一起做做操,踢踢腿、弯弯腰,挺胸抬头精神好。”课上到一半,学生有些累时,《我爱洗澡》那欢快的旋律响起来,他们跟着节奏快乐地说着词,随心所欲地舞动着,整个课堂活跃起来,不仅充分活动了手指和四肢,还为接下来的写字教学做了很好的铺垫。
将健康元素渗透到教学中,激发学生识字写字的兴趣,让他们感受到语文学习是与生活密切相连的趣事,乐学、会学的品质也逐步养成。
2.科学元素的微渗透
科学元素包含自然、科技和数学等,就是认识身边的自然环境,探索科学知识以及简单的数学知识等。
案例4:
《识字6》(一下)这一课,讲的是夜晚的繁星,笔者借助多媒体让学生看神秘的星空,看到牵牛、织女星,笔者给他们讲牛郎织女的故事;看到北斗星、天狼星……学生展开神奇的想象,讲着一个个动人的故事。你一言我一语,仿佛真的进入了神秘的外太空。《识字1》(二下)讲的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与习俗,笔者带着学生动手和面、包馅做月饼,学生真正感受到了中秋的气息。
学生天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科学元素在识字写字教学中的微渗透,正是顺应了这一心理。将识字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相联系,借助生动多样的教学情境,促使学生将感性的生活经验与汉字建立联系,學得有趣味、有成就,整个课堂也变得丰满、灵动起来。
(三)文本阅读教学中的实践
语文是人文性很强的学科,文学作品总是给人广阔的想象空间。《课标》指出:“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
1.科学、艺术元素的微渗透
古诗对于低年级学生,理解起来有些难度。学生不是被动接受的容器,而是一个个充满丰富情感和独立精神的个体。教师可将科学和艺术的元素渗透其中。
案例5:
《识字1》(一上)是一首小诗《一去二三里》,笔者以1~10的数字卡片导入“你们听过用数字做的诗吗?”顺带复习了数字的大写写法。这是小学课本中出现的第一首古诗,在朗读教学中,笔者让学生选择合适的击打物品,边吟诵边配上和谐的声音,鼓励他们运用不同的节奏为古诗伴奏,感受诗歌的韵味。
其实,各学科知识是共通的,音乐的节奏感同样适用于古诗,学生击打的节奏,正是他们对诗的理解,也符合儿童玩乐的天性。“多美的声音”,这是笔者对他们各具个性表达的赞赏。
2.艺术、社会元素的微渗透
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应基于学生的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自由生发个性化的语言与感悟。
案例6:
在教《狐狸和乌鸦》(二上)这一课时,笔者先让学生看这个故事的动画片段,然后自己设计头饰,画一画、剪一剪、贴一贴,学生们的兴趣被调动起来。争先恐后地上台表演这个故事,不知觉中加进了自己的语言和心理活动,角色心理揣摩得十分到位,也深刻地明白了这个寓言的道理:不要听信别人的假话就得意忘形,一定要通过思考解决问题,不能盲目行动。
这节课中,教师没有居高临下的告诉、教导学生,没有故作高深的条分缕析,而是将艺术和社会元素渗透其中,让学生自己做一做、演一演,跟着感觉走。整个教学过程好似风行水上那般自然。
(四)说话写话教学中的实践
面对六七岁的学生,怎样为整个写作教学起好步、开好局呢?《课标》明确把“对写话有兴趣”摆在课程目标的首位,可见培养学生写话兴趣的重要。
1.德育元素的微渗透
小学低年级的说话写话,教师要巧妙地运用活泼生动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领悟其中渗透的道德思想。
案例7:
在口语交际《学会作客》(一下“练习7”)中,笔者没有急着让学生去说该怎么做,而是播放了一段“熊宝宝去小猴家作客”的无声动画,请一位学生和笔者一起为角色配音。通过大家的精彩点评,不经意间,作客需要有礼貌等种种细节都被学生们搜罗出来。此时,学生是奋笔疾书、滔滔不绝。有纪实的、有编童话的……收效颇丰。
口语交际教学除了培养学生各种交际能力,更重要的是让他们学会在生活中处理问题,增强生活体验与思想道德修养。
2.科学、艺术元素的微渗透
写话训练应立足课堂,向课外开放,观察、感受生活是学生写话的源头活水。科学、艺术等元素的渗透,学生的写话才会个性绽放、异彩纷呈。
案例8:
在作文《秋天到》(二上“练习2”)的教学中,笔者让学生畅所欲言,讲讲自己眼中的秋天,当笔者问到:“秋天为什么会有这些自然现象”时,学生七嘴八舌地讨论起来,他们通过查阅资料,学到了不少科学小常识,当然作文也跟着充实起来。他们通过“找秋天、画秋天、问秋天、写秋天”,不同的秋天跃然纸上。
低年级学生天真烂漫、爱动好问,喜欢涂涂抹抹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与心理需求,这就是创造性的萌芽。一找、一画、一问、一答,有了科学与艺术元素的渗透,文章自然饱满起来。
结语:
“微渗透式”课程理念是笔者受幼儿园渗透式领域课程的启发而想到的,既保持了语文学科的完整性,又加强了与其他学科元素的渗透与融合。通过笔者的调查研究与大胆尝试,发现“微渗透式”课程理念是儿童心理与教学的客观需要,在小学低年段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
参考文献:
[1]赵寄石,唐 淑.幼儿园渗透式领域课程[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5.
[2]罗 瑶.《幼儿园渗透式领域课程》研究[D].湖南:湖南师范大学,2008.5.
[3]朱慕菊.入学前社会性适应教育[M].北京: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1995.
[4]王 华.小学一年级新生语文学习适应性调查及研究[M].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2011.10.
[5]陈帼眉.学前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
[6]朱家珑.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年版)案例式解读·小学语文[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