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医学“三级预防”理念下的团体车险品质管控探析

2018-06-08 08:51章小兵中国平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六安中心支公司
上海保险 2018年5期
关键词:车险驾驶员管控

章小兵 中国平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六安中心支公司

陈艳茜 保险职业学院

近年来,随着汽车逐步进入家庭,我国汽车消费数量逐步增多,投保汽车保险已成为车主抵御风险的重要保障,我国的机动车辆保险保费收入也因此出现了快速增长,在财产保险保费收入中占有很大的份额。以平安产险安徽分公司为例,在平安渠道化改革、个团分设后,车险业务保费收入迅猛增长,但数据显示,团体车险在业务规模和品质上均较个人车险差。本文尝试从经营环境、团车分类、不同车种风险发生概率、团车企业的自身因素等方面着手,针对团车经营提出一些解决方法和对策。

一、团体车险经营环境的变化和面临的形势

(一)保险市场环境或逐渐改变保险经营格局

1.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移动互联、大数据、云计算、开放平台、多元化社交等兴起并逐步成熟,人们日常工作、生活产生的数据能够得到更好的存储、传输和交互,数据尤其是热数据正开始发挥其巨大价值。就汽车保险市场而言,通过对积累下来客户用车数据的分析挖掘,对目标用户的活动场景、行驶路线、驾驶习惯等进行画像,可以更精准地指导承保策略制定、营销服务以及理赔成本管控。

2.监管的态势正发生着变化,继续坚持“抓服务、严监管、防风险、促发展”的总体思路,同时要求“稳中求进、改革创新”。其中“改革创新”主要体现在建立健全市场化的商业车险条款费率形成机制,形成以行业示范条款为主体、创新型条款为补充的商业车险产品体系,即“示范条款”和“车险费率自由化”。车险经营,无论是前端的风险识别、风险筛选,还是理赔端风险管控,说到底就是在经营风险。无论是我们基于风险因子还是理赔看承保,目的是发现好业务、多做好业务,少做甚至不做差业务。而“示范条款”和“车险费率自由化”实施后,连续0出险客户,费率最低或可达到3.9折,甚至更低,好客户的赢利空间越来越小,随之可能出现好差客户之间的转换更为迅速,更难琢磨和把握。保险经营主体在精准地获取更多的客户资源、提升终端客户体验、支持品质规模双优,正面临巨大挑战。

3.行业竞争者正发生着变化,越来越多的跨行业竞争者涌现在保险行业。科技的发展、用户的变化,这是一个潮流,很多人都会看到这个潮流,传统保险面对互联网保险的迅猛发展,该如何支持公司规模品质双优战略?

4.媒体对于保险行业关注度极高,特别是个别地区媒体更是开设保险投诉专栏作为节目卖点。其报道首先是在未经核实的情况下直播被保险人的投诉内容和诉求,然后连线保险公司要求现场解决。为追求节目收听、收视率,保险公司服务稍有瑕疵就会做连续追踪报道,即便保险公司服务没有问题,也会以媒体的身份要求双方协调解决被保险人诉求。媒体的参与,迫使保险公司提升服务品质,起了良好的舆论监督作用,也使保险公司的理赔服务有了巨大的压力,同时对保险公司的风险管理水平和涉嫌欺诈的案件查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5.法院、司法鉴定机构、医院等外部环境对保险公司的风险管理影响巨大。目前很多法院司法实践与保险合同、保险条款存在冲突,法院间的标准也有很大差异,保险公司相对固定的条款和规则难以适应各地的法律环境,败诉可能性极大。医院和伤残鉴定机构缺乏监督体制,部分地区存在强制物价评估行为,评估随意性较强。

(二)保险公司对保险主业的业务规模和品质要求或影响经营决策

1.在当前市场低价竞争依然比较突出的情况下,公司承担的保险金额和责任限额明显快于保费的增长,控制赔款支出总量,进而控制赔付率的难度进一步加大。在关系到民生的社会保障领域日益扩展和保障标准不断提高的大环境下,人伤案件涉及的法定赔偿标准每年以约15%的幅度增长。

2.核心风险点管控压力增大。保险欺诈行为的扩散和代理机构或代理人代客户索赔案件的增长,使查勘、核损、核赔等理赔核心风险环节的管控压力日益增大,后台对前台制约控制能力不足导致理赔成本居高不下,要求公司不断提升识别、处置、监控、改善理赔核心风险点的能力。

3.内部管理体系改革的压力增大。当前环境下各经营单位理赔管理水平和工作绩效的差异性日益突出,市场平均利润空间的进一步缩小,迫使各级管理者必须重新高度重视层层管控却环环渗漏的现象。必须重新思考各级机构的责权利分配是否匹配,赔款支出实际控制和决策权的授权体系是否合理;必须重新审视我们的内部审批和检查监督机制是否在有效运转;必须重新挖掘防灾防损、追偿这些长期以来未得到实际重视的领域的潜力。

二、团体车险经营存在的问题

保险公司要更好地发展,需要团体车险和个人车险并重。然而,团体车险和个人车险的经营结果还是存在较大的差距。通过调研和数据分析,笔者认为团车经营存在如下几个方面问题。

(一)团车企业因素

对比不同团车企业发现,企业内部管理规范程度及管理力度与赔付率成反比,管理越规范,管理力度越大,赔付率越低。以阜阳、亳州挂靠车队为例,其经营者甚至通过一系列手段吸引车辆挂靠,主要通过保险手续费获利,因此他们更关注投保手续费比例,而疏于甚至怠于对车队管理,缺少驾驶员安全意识、驾驶技术培训,加之挂靠车货源分散,货物类型、运输路线不固定,实际车主为追求运输利润肆意超载等因素,造成此类车辆事故的发生概率,尤其是重大事故的发生概率,较管理规范的企业车队高出很多。

(二)车辆自身因素

选取2013年道路交通事故样本,从交通事故的责任车辆来看,包含一般货运、公路客运、危险化学品(简称危化品)货运在内的营运车辆引发的事故合计占总事故57.18%,造成的损害后果则占总损害60.37%。其中一般货运、公路客运、危化品货运所造成的损害后果较为严重,其中危化品货运、旅游客运车辆所导致的平均损害最为严重,如表1所示。

(三)驾驶员因素

一方面,虽然团车车队大都由专人驾驶,但为了车辆得到充分利用,以发挥其最大经济效益,通常是人休车不休,在驾驶员轮休、病假、事假或者辞职时,由车队其他驾驶员或者临时雇佣驾驶员替代现象层出不穷,新接手驾驶员或不熟悉车辆性能,或缺乏经验,因而导致事故发生情况屡见不鲜。

另一方面,从驾驶员驾龄看,15年以下驾龄的机动车驾驶人所造成的事故中1—5年为12 869起、6—10年为10 508起、11—15年为6 876起,占事故发生数总量的86.39%。从平均事故损害来看,随着驾龄的增加呈逐级递增的态势。1—5年、6—10年、11—15年、16—20年、20年以上驾龄的驾驶人每起事故造成的当量死亡分别为1.036、1.307、1.523、1.678、1.681人。值得一提的是,细分1-5年驾龄的驾驶人所造成的平均损害,1年以下、2年、3年驾龄的驾驶人所造成的平均损害为1.373、1.336、1.371人/起,比6—10年驾龄的驾驶人所造成的平均损害后果更为严重,如图。

从违法情形看,在机动车驾驶人导致交通事故的交通违法行为中,以疲劳驾驶、超速、违法上道等三种行为所造成的损害更为突出,酒后驾驶所造成的损害仅位列第11位,如表2所示。

▶表1车辆使用类型造成的事故数据情况

▶图 驾驶员驾龄与所造成的交通事故占事故总数比重的关系

▶表2违法行为类型造成的损害

(四)保险人因素

一方面业务单位迫于业务压力,面对动辄千万元保费收入的团车业务,疏于或怠于前期风险查勘、风险筛选承保;另一方面,由于核保人自身技能因素,面对纷繁复杂的风险因子,基于不正确的风险分析而做出偏离实际的核保策略。

三、团体车险经营的建议

面对科技发展、市场格局调整、跨界经营、司法环境改变等因素,结合分析得出上述团车经营问题,要如何管控才能经营好团车?药王孙思邈关于疾病防治认为,“上工治未病之病,中工治欲病之病,下工治已病之病”,即现代医学所述的疾病“三级预防”理念。我们认为,关于团车经营可以借鉴这个“三级预防”理念,从“未病”“欲病”“已病”三方面落实管控。具体分述如下:

(一)做团车客户的经营顾问,“治未病之病”最终实现共赢

目前保险市场几乎所有主体都想做好业务,不做差业务,这是基于“利我”思路经营,基本上只管业务做进来,后续基本不管或很少管。就“经营风险”的实质看,这样欠妥,尤其是团车经营,应该转变思路为“利我同时利他”,做团体客户管理、经营的伙伴和顾问,帮助客户管好车队,降低事故发生率,最终实现共赢。

导致道路交通事故发生的原因主要有人员因素(驾驶员)、车辆因素、道路因素、天气因素和其他因素,其中驾驶员及车辆因素团车企业可以直接管控。团车从企业管理意愿维度可分为不想管和不会管,不想管的主要是一些挂靠车,挂靠企业一般只关注挂靠费用、保险手续费及其他管理费用,基本不管实际车主车辆营运;不会管的是企业管理层想管,而且也在做一些管理动作,但往往由于经验、方式方法、工具等因素,管理效果不佳。

综上,针对“治未病之病”笔者建议:

1.保险公司可以成立团车咨询事业部(或成立管理小组),专职研究团车客户咨询方案,为团车客户厘清方向,策划方案,并协助客户做好管理。同时基于物联网技术、国家北斗星卫星定位项目开发团车管理辅助软件(PC版、APP版),功能可涵盖出车管理(行使目的地、驾驶员、用车人、随行人员、出车时间、出车里程、出车原因、行驶路线等)、违章管理(违章情况、违章日期、驾驶员、扣分情况、罚款金额、违章地点等)、驾驶员行为习惯管理、保险管理(保单、赔案、续保等)、年检管理(年检日期、年检章号、年检费用、经办人、年检单位、有效期限等)、车辆资讯等,为客户管理团车提供实时、有效、便捷的支持。

2.针对不会管的团车企业,即纳入团车咨询事业部(或成立管理小组)跟踪管控范畴,调研团车车队车辆、驾驶员情况,提供针对性人员培训、人员管理、车队管理等咨询服务及管理方案,免费为其提供管理工具软件支持,协助客户管理车队,防范事故发生。

3.针对不想管的团车企业,晓谕其和车队成员的法律关系、保险公司能够给予的支持;邀请当地管控比较好的团车客户分享其经营收益、保险公司给予的政策支持等,介绍管控不好的公司的失败案例,促使其转变观念,再辅以企业咨询服务、管理工具支持。

4.从“预防交通事故发生,维护社会公共安全”视角入手,呼吁政府主管部门(如工商、交管、运管)重视,加强监管。工商部门重点整治挂靠类皮包公司,防止企业老板遇重大事故跑路,促使其重视车队管理;交管部门一方面加强交通安全科普,一方面加大违章驾驶查处力度,防治因驾驶员因素导致的交通事故;运管部门可以借鉴台湾旅游客运车辆管理模式,一方面车辆与驾驶员绑定,一方面每车必须安装北斗星设备,并加强监管、查处力度。

(二)强化承保端风险筛选,“治欲病之病”确保保单品质

承保前调研团车企业情况,从车辆保有数是否大于200台、当前合作保险公司是否排名前三、挂户车辆占比是否10%以内、驾驶员是否定期培训发放安全宣传手册、是否有专人值班违章提醒及疲劳驾驶提醒、是否固定行驶路线、三年以内车辆占比是否70%以上、投保车损车辆占比是否70%以上、运输货物类型有无超载超宽嫌疑(非砂石、重型机械)、3年以内是否发生重大安全事故、危货占比是否70%以上、客运板块是否超载(近三年违章事故)等15个因子进行摸排,将团车客户分成三类,满足9条及以上因子为A类客户,7条及以上为B类客户,其他为C类客户。针对A类客户正常承保,B类客户可以适当提高费率承保,C类客户必须严格拒保点杀,管控承保入口,确保保单品质。

(三)强化理赔端风险管控,“治已病之病”管控赔付成本

结合驾驶员因素、车辆因素等信息,系统与人工结合,管控欺诈风险。优化理赔系统风控模型、报案自动提调规则、查勘自动提调规则,差异化匹配团车企业系统化管控;梳理匹配团车企业的手工提调规则,成立专职调查风控队伍,加强人工管控。搭建团车,尤其是大客、大货、特种车等商用车维修网络,组建大客、大货、特种车专家队伍,建立学习型商用车配件工时数据库,管控定损渗漏风险。通过对定损渗漏风险、欺诈风险管控,遏制团车赔付成本,“治已病之病”。

四、结束语

道路交通事故不可避免,但可预防;业务品质良莠不齐,但可分析规律进行筛选;赔付渗漏难以终结,但可以管控。相信通过保险主体、团车企业、工商、交管、运管等单位共同努力,制定有针对性的预防和整治措施,必然能够有效减少事故的发生数,减轻事故对社会的损害后果。这是构建和谐交通的需要,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猜你喜欢
车险驾驶员管控
基于高速公路的驾驶员换道意图识别
EyeCGas OGI在泄漏管控工作中的应用
驾驶员安全带识别方法综述
多端联动、全时管控的高速路产保通管控平台
基于改进DeepFM的车险索赔预测模型的研究
BIM技术在土建工程管控中的运用
车险监管力度加大,24家机构被叫停商车险
信用证洗钱风险识别及管控
起步前环顾四周是车辆驾驶员的义务
基于 Tweedie 类分布的广义可加模型在车险费率厘定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