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云涛
【摘要】新课导入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活跃度,一个好的导入不仅能够使学生从直观上了解新课的内容,而且能促使学生主动思考,保证教与学的良好融合,提高课堂效率。因此一个好的课堂导入,不仅仅会给学生一个“一见钟情”,使学生喜欢上学习内容,它更是一架桥梁,将学生已有知识与要学习的新知识联系起来,将整节课的架构铺垫好,影响甚至决定着整节课的课堂效率。
【关键词】导言 原则 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4-0167-02
课堂导入能够让学生更快更好的进入新课的学习,是连接新旧知识的桥梁,其目的是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因此,课堂导入虽然时间短,却有着重要的作用,深受大家重视。
一、课堂导言的原则
1.趣味性原则。初中生物课程是一门充满智慧与趣味的自然科学,对于经历旺盛、喜欢学习新知识的初中生来说,生物课程具有极大的吸引力。因此,教师在课堂导入时,需要将知识与学生的兴趣结合起来,自然巧妙的展示给学生,激发大家的兴趣与求知欲望。
2.新颖性原则。导入是学生了解新知识的窗户,枯燥乏味的导入,犹如外面没有任何風景的窗户,学生对打开它毫无兴趣。教师将导入环节设计的新颖了,学生看到了以前没有见过的丰富多彩的世界,大家才会被吸引,争相观看、探索。
3.启发性原则。课堂导入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并不是为了知识的传授。因此,导入环节大多追求简洁有效,时间在五分其钟左右。这五分钟要求具有高度的针对性和启发性,使学生有意识、有目的地主动思考。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课堂导入要给学生营造一个积极思考、主动探寻的学习氛围,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常用的课堂导入方法
中学生物常用的课堂导入方法有很多,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和大家一起分析探讨几种常用的导入方法。
1.直接导入。直接导入不借助多媒体、故事等外界手段,主要靠学生对新知识的求知欲来导入新课。这种导入方法要求教师对教学知识有较强的把握,能够将其描述成学生感兴趣的话语;同时,也要求教师对学生实际熟练掌握,知道学生已有知识,并能够据此找到学生对新知识的渴望。直接导入法是课堂最常用的导入方法,对教师的语言要求也较高,越是简洁、生动,富有启发性的语言,越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成功导入新课。
2.实验导入。生物学科是一门实用性非常强的科学,为了加深学生对知识的了解,教师会经常让学生动手实验。用实验导入新课,能够让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增强他们的感性认识,并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增强学习兴趣。如在学习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时,教师就可以用一个简单的实验——膝跳反射实验来导入新课。一个并不用力的敲击怎么会时自己的小腿不受控制地跳起来的呢?学生带着这个疑问,主动进入新知识的学习。
3.故事导入。进入中学阶段,学生能够更加积极主动的进入学习状态,然而故事仍旧是学生喜欢的。生动有趣的故事,能够吸引学生更多的注意力,让学生轻松愉快地进入学习状态。如在学习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一课时,我就利用了一个小故事来导入新课:从前有三个人一起去看戏,甲说:“今天的戏不错,就是行头不好。”乙说:“不是行头不好,是唱的声音太小了。”而丙入迷般看着戏台说:“今天的戏唱得也好,行头也好啊。”大家说一说这是怎么回事呢?他们为什么对同一台戏的感官不同呢?如果他们之中有人感官不健全,那又是哪些方面的生理缺陷呢?这样学生就很快带着疑问和猜测进入新课了。
4.多媒体导入。多媒体教学工具现在已经在课堂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利用多媒体,教师能够将平淡无奇的学习内容色彩化、生动化,使知识点更加突出,内容更加精细,并能够及时利用丰富多彩的图片、视频和优美的音乐帮助学生更快的进入新知识的学习。
除了上面具体介绍的这几种,我们还经常使用谚语、古诗、名言警句导入法等。我国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谚语都包含着科学道理,如“有心栽花花不发,无意插柳柳成荫”,这说明了植物不同的繁殖方式,以及无性繁殖的优势。再如“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则表明了螳螂、蝉、黄雀三种生物在食物链中的位置。
总之,不管使用何种新课导入方法,都是为了诱发学生对新知识的兴趣,让学生在教师精心设计的有针对性的、紧扣教学内容又富有情趣的课堂导入下,能够以更加饱满的热情进入新课,更加积极、主动地思考分析,在获取新知识的同时提高大家的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梁曼丽.例谈生物课堂教学中几种导言的设计艺术[J].中学生物学,2011,27(1):31-32.
[2]刘红星.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导言设计之我见[J].教育教学论坛,2010(4):11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