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本阅读量的现状与思考

2018-06-07 12:46左治同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7年23期
关键词:阅读量思考现状

左治同

【摘要】小学生因为自身条件的限制,大多数人只能够通过语文课本这面大镜子来看世界,小学语文课本阅读量关系到小学生的素质发展。目前我国义务教育已针对这一问题对小学语文课本阅读量做出了量化的规定,有利于小学生提高自身素质,使他们可以在学习之中会发现、探讨。本文对小学语文课本阅读量的现状进行阐述与分析。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本 阅读量 现状 思考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23-0218-01

小学阶段的阅读数目比较多。小学阶段的课本阅读量是指小学语文课文中阅读的文章的数量,一般包括小学课文中的精读文章与选读文章,除此之外还包含课后练习中出现的阅读文章以及链接部分附带的阅读文章。所有这些不同题材,不同内容,不同分类的文章构成了小学阶段语文学习的阅读书目。随着社会的进步,小学阶段的阅读数量也在不断地增加。于是,学生的阅读量也在不断地扩大。小学语文课本的编排不仅是为了增加小学生的识字能力,而且还能提高小学生的写作能力与阅读能力。通常我们认为的是,学生的阅读量上升了,语文的文学素养也就跟随着越来越好。所以说,增加小学阶段的课文阅读量,对提高小学生的语文基本素养大有裨益的。

一、小学语文课本阅读量的现状分析

1.小学语文课本阅读量是指语文课本中文章的数量,且课本中的文章又可分为精读的、速读的、附加的等多种类型,它们可以帮助小学生认识文字,增加语文能力。考虑到小学生语文只是的缺乏,导致其难以理解一些散文、文言文的问题,全国大部分地区的小学语文课本的阅读内容都是以现代文为主,而散文、古诗、诗歌、文言文的比重却一直在持续的下降,以北师大版为例,其小学生语文课本现代文的比例占到了80%。新课改后,小学语文教材阅读内容发生了些许改变,各个版本的小学语文教材增加了一些优秀诗歌,比如说《静夜思》、《长歌行》、《出塞》等。这些优秀的古诗都是我国古代文学的瑰宝,也是新一代中国人应该理解、熟知甚至是擅长的东西。

2.为了开阔学生的阅读眼界以及丰富的阅读量,小学语文课本上新增了“拓展阅读”。编书者以文章所展现的思想内容或写作手法为标准来筛选适合的精彩段落引导学生进行课外的拓展,比如在小学二年级语文课本下册体育世界拓展阅读里,讲述了我们的英雄——刘翔,因为腿伤无缘2012年8月7日伦敦奥运会110米栏半决赛,摔倒后依然用艰难的跳步顽强执著地跳向终点,让学生们感受到了坚韧不饶、顽强不屈的精神。既丰富了小学生的知识储备,也开阔了他们的视野,使其逐渐形成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世界观。

3.现在小学生的作业负担过重,学业压力也大,这就导致了其花费过多的时间在学校功课上。另外,在老师教学过程中,更多的重视对其基础知识的讲授,忽视了阅读量的提高,传统的教学方式也不注重语言的积累以及语言技巧的讲解,都严重影响语文课本阅读量的提高。

二、小学语文课本阅读量的有关思考

1.对于小学语文课本的编排来说,其最终目的在于教会学生识字,增加其识字量,帮助学生形成基本的阅读和写作能力。从某种程度来说,如果学生的阅读量较大,综合能力也会相对提升很多。从纵向的发展来看,中年级的语文阅读量最高,其次是高年级,最后是低年级。重要的阅读量安排还是比较合理的。因为低年级的学生首先是是对生字及词语的学习,其次是学会词语的解释及造句,对于低年级小学生来说,阅读语文的基础是对生字的学习,生字认识越多,课文阅读才会深刻,才能为以后的写作奠定基础。然而在新课标的语文教材上,我们会看到中年级的阅读量最少,高年级的阅读量却是最多的。

2.小学语文的课时是有限的,学生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一个学期的内容,还要进行课外阅读,这对学生来说无疑是一个需要克服的问题。这么一来,适当地增加学生的阅读时间就尤为重要。小学阶段是学习语文巩固基础的阶段,也是学生培养阅读兴趣的重要阶段。读写能力也是教学的主要目标,因此可以结合实际适当的增加学生的阅读时间,例如开展阅读课为学生创造阅读条件,老师在布置作业时也可以倾向于语言积累。其次,形成有效的阅读方法,提高阅读能力。目前的语文教材编排里,都是优秀的篇章,无论是语言表达、意境描写,还是景物描写都值得学生借鉴。学生可以通过阅读的方式来体会文章中作者的情感,身临其境体验文章描述的意境,同事,学生还可以根据课本要求,拓展阅读,接触不同风格的文章,在能力范围内多接触优秀的文章,摘抄优秀的段落进行反复朗读,以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例如《春天的色彩》一课,教师课前可以布置学生先自己进行阅读预习,将不懂的句子或词语记录下来,在进行阅读训练的时候有针对性的讲解,课后让学生把自己喜欢的句子抄录下来,久而久之阅读积累的目的就达到了,还有一点也很重要,就是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兴趣对于学生的学习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小学语文课本对于学生来说较为枯燥,没有吸引力,针对这个情况,语文老师就要形成个人的讲课风格,运用新型的多媒体技术,讲解课本内容。另外,小学生因身心发展水平低,认知能力较差,容易产生的是模仿性,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所以老师要以身作则,对读书要有较大的兴趣,做学生的表率,产生强大感染力,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使学生情不自禁地加入到读书的队伍中。阅读其实很考验学生的耐心和毅力,是需要学生坚持的一件事。學会阅读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写作能力是有促进作用的。

总之,阅读是学生学习语文最有效的方法,教师积极带动学生的阅读性,小学生可以通过阅读祖国的文字感受中国文化的源远流长,能够体会语言的韵律美,这不仅仅能提高他们的审美素养,还可以清楚的认识到座位中国人应有的品质,同时还可以让他们感受到中国民族精神,使他们自强自立,对成为一名合格的龙的传人都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李瑛.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J].华夏教师,2017,(10):77.

[2]姜昊.谈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J].华夏教师,2017,(13):25.

[3]郭华.体验:学生阅读能力的生长点——小学语文体验式阅读教学的策略研究[J].华夏教师,2017,(11):29.

猜你喜欢
阅读量思考现状
小学语文课本阅读量的现状与思考研究
小学语文课本阅读量的现状与思考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