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经济社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路径探析

2018-06-07 09:57江苏省统计局课题组
唯实 2018年5期
关键词:比重江苏高质量

江苏省统计局课题组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同时,“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这里的“转化”与“转向”,都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适应这种变化,必须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而追求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必须逐步消除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状态以实现平衡充分的发展。因此,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中共江苏省委十三届三次全会都强调,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根本要求来推进发展。当下和今后,江苏必须直面现实、迎接挑战,抓住机遇、厚植优势,化解矛盾、协调关系,实现平衡充分和高质量发展,从而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一、江苏实现平衡充分和高质量发展

面临的主要挑战

经过改革开放40年的发展,江苏整体经济实力不断增强,经济结构加快调整,发展质效持续提升,但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明显,发展质量不高、效益不佳等问题仍然制约着全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1.产业发展仍然不平衡不充分

现代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2016年,江苏服务业增加值占GDP(含研发支出)比重50%,低于发达国家服务业增加值占比普遍达60%以上的平均水平;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60.8%,而发达国家服务业贡献普遍在70%左右,部分国家超过80%。从结构看,传统服务业占比较高,现代服务业规模偏小。2016年,江苏批发和零售业、住宿餐饮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达22.8%,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占比仅6.4%,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增加值分别仅占2.9%、2.1%。

现代农业发展仍有差距。2016年,江苏家庭农场经营比重仅为36%,距农业现代化目标还差14个百分点。高效设施农业占比偏低,设施园艺比重为18.14%,生猪大中型规模养殖比重为66%,高标准农业比重为56.4%,分别低于现代化目标1.86个、14个、3.6个百分点。高附加值产品规模不大,种植业“三品”(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比重仅为40.6%,渔业“三品”比重仅为79.4%,比目标值分别相差14.4个、10.6个百分点。

制造业发展层次仍然偏低。重工业占比仍然偏高。2016年,江苏重工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72.1%,超过7成。传统产品产量较高。2016年,江苏化学农药原药、初级形态塑料、水泥产量均处于全国第一位,布、烧碱、化学纤维、生铁、粗钢、钢材产量均处于全国第二位,发电量也居全国第二位。传统行业占比偏高。2016年,江苏钢铁行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5.7%,化工为11.3%,纺织业、纺织服装服饰业占7.5%。

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不够均衡。高新技术产業行业集中度高。2016年,江苏77%的高新技术产业产值集中在高端装备制造业、新材料制造业和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三个行业,产值均超过万亿元规模;其余五个行业产值均低于5000亿元。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集中于港澳台及外资企业。2016年,全省高新技术企业中内资企业、港澳台及外资企业产值占比分别为59.2%和40.8%,但高新技术企业出口交货值中港澳台及外资企业占比为80.4%,表明内资高新技术企业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仍然偏弱。

2.需求发展不平衡不充分

投资产出效益不够高。2016年,江苏投资效果系数仅为0.11,近年来持续下降。江苏服务业投资占全部投资比重仅49.4%,其中与生产活动密切相关的金融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投资共占9.5%;与民生事业和社会治理密切相关的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教育卫生和社会工作、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投资仅占9.9%。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占比不足三分之一。2017年前三季度,全省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占全部投资比重仅为14.9%,占制造业投资比重仅为32.9%。其中85.1%的投资集中于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智能装备制造业、医药制造业和新材料制造业四个行业。

高质量新兴消费比重不高。消费率偏低,尤其是居民消费占比明显较低。按支出法计算,2016年江苏最终消费率为51%,居民消费率仅为37%,与发达国家差距仍然较大。中高端消费占比仍然较低。2016年,江苏城镇、农村居民生活性消费支出中,文化娱乐消费占比分别为6.6%、3.9%,低于发达国家9%左右的比例。2016年,全省改善生活品质的化妆品、体育娱乐用品、书报杂志、电子出版物及音像制品、文化办公用品和通信器材占限额以上批零业零售额比重仅为7.9%,衣食住行类消费品零售额仍占近3/4(74.4%)。

对外开放格局尚不均衡。对外贸易结构仍待优化。2016年,全省来料加工、进料加工贸易出口额仍占43.5%;外商投资企业(中外合作、中外合资和外商独资)出口额占比仍高达58.4%;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占比36.6%,其中,仅计算机与通信技术产品、电子技术产品、生命科学技术产品、光电技术产品等少数类别高新产品出口规模较大。新兴国际市场开拓力度仍待加强。2016年,美、欧、日市场占江苏出口总额比重达49.2%,出口目的地仍集中于传统市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也仅有印度、印尼、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越南等亚洲国家出口额突破50亿美元规模。实际利用外资仍集中于少数行业。2016年,江苏医药制造、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建筑业、批发零售、房地产、租赁和商务服务合计占全省利用外资比重达57.6%。

3.科技创新发展不平衡不充分

高端科技创新能力欠佳。国际PCT(专利合作协定是专利领域的一项国际合作条约,PCT专利数在一定程度上表明科技创新研发机构在国际上的竞争能力)专利累计数大大低于广东。到2016年底,江苏PCT国际专利申请量累计为3213件,而广东和北京分别是23574件和6651件。工业企业研发投入产出效率较低。2016年,每万元新产品研发投入实现新产品销售收入14.7万元,比全国平均低0.1万元。

研发投入强度仍然不够。2016年,江苏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2.66%,低于北京、上海、天津,也低于以色列(4.25%)、韩国(4.23%)、日本(3.49%)、德国(2.9%)。

基础研究投入比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016年,江苏基础研究经费投入占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比重仅为2.6%,比广东低18个百分点,与发达国家基础研究经费投入占比在15%—20%之间的比例仍有较大差距。政府资金投入占比偏低,江苏企业、高等院校研究经费来自于政府资金的规模仅分别为广东的64.9%、79.4%。

4.区域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

区域综合实力差距较大。经济发展水平差距明显。2016年,苏南生产总值分别为苏中、苏北的2.9倍、2.5倍,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分别为苏中、苏北的1.4倍、2.2倍,全社会劳动生产率分别为苏中、苏北的1.5倍、2.1倍。“三个口袋”收入差距明显。苏南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苏中、苏北的1.5倍、1.9倍,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分别为苏中、苏北1.9倍、1.7倍,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分别为苏中、苏北的3.6倍、2.7倍。科技创新能力差距较大。苏南研发经费支出1274亿元,分别为苏中、苏北的3.6倍、4.4倍;研发支出占GDP比重达2.84%,比苏中、苏北分别高0.32个、0.96个百分点。社会民生水平差距较大。苏南每千人拥有卫生机构床位数比苏中、苏北分别高出14.4%、4.5%,每千人拥有医师数比苏中、苏北分别高出13.6%、12.4%。苏南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为26.9%,比苏中、苏北分别低2.4个、4.5个百分点;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为28.4%,比苏中、苏北分别低1.4个、3.8个百分点。

县域经济发展差别明显。总量差距大。2016年,昆山常住人口是全省常住人口最低的金湖县的5倍。全省经济总量最低的金湖县仅为昆山的7.7%。昆山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进出口总额、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分别为全省最低县(市)的12.3倍(响水)、435.7倍(泗洪)、14.8倍(灌云)。产出效率差距大。昆山人均GDP是全省最低的灌云县的4.7倍;每平方公里土地面积实现GDP是全省最低的盱眙县的23.7倍;人均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是最低的东海县的8.2倍。江阴市劳动生产率是最低的灌云县的4.5倍。民生幸福水平差距大。昆山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最低的灌南县的2.7倍;人均消费性支出是最低的响水县的2.7倍。泰兴市居民恩格尔系数比最高的沭阳县低11.8个百分点。张家港市每千人拥有医疗机构床位数、医师数最高,分别为最低的2.7倍(句容市)、1.7倍(邳州市)。昆山每百户家庭私人汽车拥有量是最低的宝应县的9.9倍。

城乡差距依然十分明显。城乡收支差距较为明显。2016年,江苏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为2.28,在全国省、市、自治区中列第5位。城乡生活水平差距较大。城镇常住居民恩格尔系数为28%,比农村低1.5个百分点;城镇每百户家庭家用电脑拥有量为94.2台,是农村的2.1倍;城镇每百户家庭家用汽车拥有量为45.8辆,是农村的2.5倍。城镇6岁及以上人口中大学本专科及以上学历人口占比为20.5%,比农村高出15.5个百分点。

5.社会民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

居民收入结构不尽合理。2016年江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经营净收入比重为14.7%,比浙江低2.4个百分点;财产净收入比重为9%,比浙江、广东分别低2.3个、1.2个百分点;转移净收入占比18.1%,比浙江、广东分别高4.1个、12.4个百分点。从五等份收入分组看,江苏高低收入家庭户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为7.76,明显高于广东、浙江。

部分社会事业发展相对滞后。教育经费投入与经济发展水平不匹配。2016年,江苏教育经费投入占GDP比重2.95%,世界发达国家一般在4%~5%。社会力量办学投入规模仍然偏小,江苏民办学校举办者投入仅为浙江的25%和广东13.7%,仅占教育投入总额的0.2%。医疗卫生体系建设水平滞后于经济发展。江苏每千人口拥有医生数(2.56人)低于浙江,低于高收入国家(2.9人)的平均水平。江苏养老床位数与老年人口(60岁以上)的比例为4.0%,比浙江低1.6个百分点,而发达国家一般在5%—7%。文化设施及活动仍低于周边地区。江苏人均体育设施面积偏少。江苏人均公共体育设施面积2.01平方米,与美国的人均体育场地面积16平方米和日本的19平方米相差很大。

6.经济建设与绿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

资源环境承载型发展方式难以为继。土地开发强度高。2016年,江苏土地开发强度达21.4%,省内部分地区开发强度已接近世界公认30%的警戒线。自然资源匮乏。2016年,江苏人口密度达到746.1人/平方公里,分别为浙江、广东的1.36倍、1.21倍;人均水资源量仅928.6立方米,仅分别为浙江、广东的39%、41.3%。

工业能源结构仍然以传统能源为主。一是能源消费仍以煤炭为主。2016年,江苏工业用电量比浙江、广东分别高出47.8%、13.3%;而原煤消费量比浙江、广东分别高出102.3%、70.2%。二是高耗能行业占比偏高。2016年,江苏高耗能行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27.2%,接近3成。

二、江蘇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和质量不高的成因分析

江苏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和质量不高等问题,实质上是长期以来追求高速度增长而忽视高质量发展的结果,是经济与社会尚未实现协同发展的集中体现,各种不平衡不充分的现象之间又彼此关联、相互影响。究其背后深层原因,既受发展思路、发展方式、体制机制等因素影响,同时也由自然条件、历史积累等客观因素所决定。

1.投资驱动型发展方式尚未有效转变

统计资料显示,1990—2016年间江苏年度平均投资率接近50%,其中,“九五”时期的投资率为46%,“十五”时期升至49.1%,“十一五”时期继续提高至49.6%,“十二五”前四年平均投资率为48.9%,大大高于国际公认的标准线(22%~25%)。客观而言,在经济转轨时期,保持较高的投资率以实现经济高速度增长,有助于形成规模经济,拉动经济进入快速增长的“赶超期”,但同时会造成大量的重复低效投入,导致很多行业产品积压、产能过剩,并产生对消费的挤出效应。

2.经济体制改革的效能尚未有效发挥

一是政府在调配经济资源方面参与度偏高。2016年,江苏政府消费支出达10845.2亿元,在全国31个省市区中位列第一。二是要素市场活力不强。2016年末,江苏境内上市公司317家,比浙江少12家,比广东少157家;江苏上市公司在证券交易所筹集资金2255亿元,浙江为7484亿元,广东为3712亿元,江苏为浙江的30.1%、广东的60.7%。三是民营企业发展环境还需改善。目前江苏民营经济在航空运输业仍是空白,金融业、卫生和社会工作、教育等重要和关键领域的投入均不到民间投资总量的1%。2016年,江苏民间投资同比仅增长6.8%,比上年回落7.2个百分点,民间资本投资意愿明显下降。

3.对外开放的深度和广度有待拓展

江苏对外贸易仍主要以货物贸易为主,金融、保险、咨询、邮政、电信等技术密集和知识密集服务行业发展还不够充分,参与国际竞争能力不够强。以服务外包产业为例,江苏目前登记注册的外包企业已超过8000家,但大型企业较少,绝大多数企业规模在百人以下,且企业大多以信息技术外包业务为主,占离岸业务外包执行额的60%以上,主要从事软件研发、软件测试等低端业务。

4.生态环境和资源能源约束加剧了人与自然的矛盾

生态环境承载空间较小。21世纪以来,江苏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速,高消耗、高排放行业扩张明显,环境保护压力骤增,“三废”排放明显上升,2001—2010年年均废水排放量达到25.6亿吨,是近30年来废水排放总量最高的一个时期,环境负荷过大,生态受损风险提高。

能源消耗的倒逼压力增大。2012—2016年,高耗能行业综合能源消费量占规模以上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的比重基本维持在78%~79%之间。工业生产仍以利用效率较低的原煤消费为主,2016年高耗能行业原煤消费量占规模以上工业原煤消费量的比重为84.3%,与2012年相比上升2.7个百分点。

三、江苏实现平衡充分和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

从经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是发展思路的一场深刻变革。追求经济高速度增长,带来的往往是“快、多、大、差”,即速度快、产量多、体量大、质量差;追求经济高质量发展,带来的必然是“好、高、全、强”,即质量好、效益高、发展全面、竞争力增强。由此观之,追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从根本上说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要求,是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江苏要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必须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努力满足江苏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目标,妥善解决好不平衡不充分发展问题,从而不断推动发展质量稳步提升、人民生活水平持续改善、社会治理能力加快提高,并为全国实现平衡充分和高质量发展提供经验探索。

1.突出重点,努力实现供给体系高质量发展

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着力解决产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加快建设制造强省,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在中高端消费、创新引领、绿色低碳、共享经济、现代供应链、人力资本服务等领域培育新增长点、形成新动能。支持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尤其是生产性服务业,瞄准国际标准提高水平。围绕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若干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加强水利、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管道、电网、信息、物流等基础设施网络建设的有效投入,提高投入的有效性。

2.加大投入,奋力实现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

要紧紧围绕创新型省份建设,大力推动创新驱动战略实施,努力实现“江苏制造”向“江苏创造”蜕变。继续加大对基础研究的投入,特别是在基础科学前沿领域加大投入和战略研究,增加重大引领性原创成果的产出,实现引领性原创成果重大突破;要瞄准科技前沿抢先布局战略性技术、颠覆性技术,在机器人、物联网、纳米材料、生命科学、人工智能、大数据等领域,力争在核心技术、设备研发上取得突破;要围绕强化基础研究基本要求,创新体制机制,补足制度短板,提高基础研究资源配置、人力供给等能力。

3.多措并举,全力实现社会民生高质量发展

完善收入分配制度,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确保居民收入与经济发展基本同步。推进城乡一体化改革,加快推进公共服务标准化建设。加快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推进农村“三权”抵押制度改革,“盘活”土地资源自然财富和房地产的法定财富。加快“双创”步伐,鼓励、引导全民创业,特别是返乡农民创业。优化创业服务,简化审批手续,为创业者立项、贷款等提供便利条件。拓宽投资渠道,加大拓宽居民财产利用力度,拓宽租金、红利等增收渠道。提高扶贫项目的精准性、高效性,增强重点贫困群体脱贫“造血”能力,确保2020年全省人均年收入6000元以下农户全部脱贫。

4.多管齐下,着力实现生态环境高质量发展

大力实施工业污染源全面达标排放计划,全面推开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实行建设项目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等量或减量替代。支持建设公益性环保技术服务平台,集中力量突破一批污染治理共性关键技术。推广节能环保服务政府采购,实施节能环保产品政府强制采购和优先采购制度。培育技术先进、服务规范的环保服务优质企业;实施一批工业清洁生产改造重点项目,支持创建绿色工厂、绿色供应链。大力化解过剩产能、淘汰落后产能,推进工业园区实施循环化改造,培育绿色工业示范园区。

5.因地制宜,强力实现美丽乡村高质量发展

全面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深化农村重点领域改革。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引导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为提升农業适度规模经营水平提供有力支撑。保障农民财产权益,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探索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和城乡融合发展的新型体制机制,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充分发挥科技引领和人才支撑作用,进一步加大农业科技资金投入,激励更多优秀的城市人才下乡创业。加强对农村干部、青年农民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训,造就高素质“三农”工作队伍,充分调动各类主体参与乡村振兴的积极性。

6.特色发展,大力实现区域协调高质量发展

推进“1+3”重点功能区战略实施,有利于在更高层次上统筹区域协调发展,重构江苏经济地理版图,实现由行政区经济向功能区经济转变,从同质竞争向协同发展转变,重塑江苏区域协调发展新优势。扬子江城市群重在集群发展、融合发展,是全省工业经济的“主战场”和经济发展的“发动机”;沿海经济区主攻现代海洋经济和临港产业,是江苏的潜在增长极;徐州通过建设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切实发挥对淮海经济区的引领辐射作用;江淮生态经济区则重在展现全省发展的生态价值、生态优势、生态竞争力。

(课题组负责人:李宝会;课题组成员:马丽、高斌)

责任编辑:彭安玉

猜你喜欢
比重江苏高质量
对“高质量发展”的四个追问
推进自贸试验区高质量发展
RCEP对山东省高质量对外开放的影响
水韵江苏
水韵江苏
水韵江苏
“三部曲”促数学复习课高质量互动
一种简易实用的液体比重计对陶瓷砖喷釉工序的改善
图说江苏制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