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争在高质量发展上走在前列

2018-06-07 09:57周乃翔
唯实 2018年5期
关键词:苏州发展

周乃翔

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这是党中央对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特征的重大判断。党的十九大后,习近平总书记亲临江苏视察工作,围绕高质量发展,强调了坚守实体经济、坚持创新发展、深化国企改革、推动乡村振兴、修复生态环境、加强基层党建等一系列重大问题,系统地对江苏发展提出明确要求,指明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江苏省委书记娄勤俭提出:“把高质量发展作为江苏未来一个时期最鲜明的导向,力争在高质量发展上走在全国前列。”明确了新时代江苏所担负的重大使命。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是苏州必须扛起的重大责任,也是省委对苏州的殷切期盼。苏州要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对标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的重要指示,紧紧围绕省委提出的“六个高质量发展”总体部署,以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为重要契机,扑下身子,勇于担当,以实施12项“三年行动计划”为主要抓手,率先推动高质量发展,勇当“两个标杆”,争做“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先行军排头兵。重点在九个方面加大工作力度。

突出实体经济优势,加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力度,加速淘汰落后产能和发展先进制造业。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苏州要立足制造业特色,发挥实体经济优势,重点在“破除无效供给、培育新动能、降低实体经济成本”上下功夫,促进生产要素从低质低效领域向优质高效领域流动。一是强力推进制造强市建设。准确把握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的趋势,落实《中国制造2025苏州行动纲要》,实施智能制造“十百千万”工程,实施新兴产业集群发展计划,到2020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超过7400亿元,重点打造电子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三个万亿级和新一代显示、机器人及智能装备、汽车及零部件、集成电路、新能源等十大千亿级新兴产业集群。二是坚决淘汰低效過剩产能。坚持用市场化、法治化手段推进“三去一降一补”重点工作,加快低端低效产能及企业退出。树立“亩产论英雄”与“创新论英雄”相结合导向,加快推进工业企业资源集约利用综合评价工作,通过正向激励和反向倒逼,推动低效低质企业 “凤凰涅槃”,到2020年,全市工业企业全部纳入综合评价。三是大力培育发展数字经济。加快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在中高端消费、创新引领、绿色低碳、共享经济、现代供应链、人力资本服务等领域培育新增长点,形成新动能,着力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人工智能产业集聚区,到2020年,以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数字经济产值达3000亿。

突出开发区主战场地位,加大创新驱动推进力度,以只争朝夕的紧迫感切实把创新抓出成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强调“核心技术靠化缘是要不来的”,这为苏州抓创新、谋创新指明了方向。苏州要发挥开发区的优势,加快开发区转型升级步伐,把开发区打造成为集聚创新要素的大平台,以科技创新为核心推进全面创新,让创新真正成为引领高质量发展的主引擎。一是坚持把产业科技创新作为主攻方向。抢抓全球新一轮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带来的机遇,将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纳米技术、人工智能等作为发展重点,加快建设一批先导产业创新集聚区,搭建核心研究平台,建立自主可控的产业体系。到2020年,四大产业产值分别达到5000亿、2000亿、1000亿和1000亿元。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入库培育计划和“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工程,到2020年,培育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万家、“专精特新”示范企业300家。二是坚持把人才优先发展作为第一战略。落实苏州“人才新政40条”,实施人才引育“七大工程”,瞄准具有引领性、原创性、突破性的顶尖人才团队,加大高端智力资源和高水平项目的引进力度,持续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以系统化举措解决尖端人才各项需求,到2020年,争取集聚30个左右的重大创新团队、5000名科技领军人才。三是坚持把构建优质创新生态作为根本保障。加大创新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争取更多“中字头”“国字号”重大科创载体在苏州布局。积极创建国家级产业技术创新中心。加快建设科技创新投融资服务平台,到2020年,天使投资规模达到100亿元,创业投资基金规模2000亿元。实施企业知识产权登峰行动计划,推进知识产权运用服务体系建设。加快构建国际化、法治化、便利化营商环境,为创新者提供高效、贴心、精准的政务服务,创造宜居宜业的生活环境。

突出江南水乡的生态韵味,加大环保基础设施能力建设力度,全面推进环境治理和生态改善。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苏州历来有“鱼米之乡”“人间天堂”的美誉,在推动高质量发展进程中,要更加坚定不移贯彻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文明理念,突出江南水乡的独特生态韵味,加快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一是全力打好水土气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深入开展“263”专项行动,全力实施沿江化工专项整治、环太湖地区治理、大气环境综合治理等环保专项行动,到2020年,全市PM2.5年均浓度比2015年下降25%,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73.9%以上,省考以上断面水质优III类比例不低于72%,土壤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二是全力提升环保基础设施能力。按照“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要求,实施七子山静脉产业园提标改造、生活垃圾强制分类等事关长远发展的重大项目,注重运用地下、半地下的封闭式建筑,设计负压式大型垃圾转运站,到2020年,新增污水管网1150公里以上,新增城镇污水处理能力61.5万立方米/日;建成危废焚烧处置能力13.38万吨;全市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99%,市县两级生活垃圾分类设施覆盖率分别达90%和80%。三是全力推进生态保护和修复。树立山水林田湖草有机生命共同体理念,统筹生态保护修复和综合整治,加强湿地保护和生态公园建设,构建以长江、京杭大运河、环太湖为主的绿色廊道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到2020年,全市陆地森林覆盖率达30%,自然湿地保护率达60%,市区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2.4%。

突出重大项目的支撑作用,加大重大产业项目服务力度,以重大项目引领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离不开高质量项目的支撑和引领。今年以来,苏州全市上下抢抓机遇、真抓实干,开工开业了470个重大项目,总投资超过3500亿元,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下一步,苏州将继续抓住重大项目这个“牛鼻子”,坚持以重大项目引领转型升级,围绕特色产业持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一方面聚焦产业布局抓项目招引。围绕培育高端装备、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纳米技术应用等新兴产业,在招大引强、招新引优、招才引智上狠下功夫,持续引进和布局一批投资规模大、发展潜力足、自主创新能力强的重大项目和核心配套项目。抓好中科曙光、新松机器人未来城、康得新先进高分子膜材料、富士康智慧物联网等一批投资规模大、发展潜力足、自主创新能力强的重大项目和核心配套项目建设,以龙头牵引全局,以重点突破带动整体提升。另一方面,优化服务确保项目落地。大力弘扬苏州优质高效服务的优良传统,加快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深化“放管服”改革,健全市场化招商机制,落实好重点项目协调会办制度,对重大产业项目及时跟踪、及时研判、及时协调,切实解决好重点项目推进“最后一公里”问题。以创新的思路举措,努力化解土地、资金等方面的突出矛盾,尽全力保障重大项目用地需求,鼓励引导金融机构围绕企业和项目需求,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为重大项目融资创造良好条件。

突出城乡发展一体化特色,加大乡村振兴落实力度,加快完善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做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苏州要围绕中央“七条道路”和“五个振兴”的重大部署,抓住城乡发展一体化综合改革的先发优势,率先探索出一条具有苏州特点、体现标杆水平、城乡融合发展的乡村振兴道路,为全省乃至全国做出示范。一是在产业振兴上敢闯新路。坚持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推进农业企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到2020年,培育100个市级以上农业品牌。积极探索集体资产集中经营、委托管理等资产运营新机制,支持引导集体经济抱团异地发展,通过市场化配置实现集体资产保值增值。二是在人才振兴上敢为人先。制定乡村振兴人才引进培育指导意见,加快建设新型职业农民、专业人才、科技人才、乡土人才四支队伍,促进各路人才“上山下乡”。用更加优惠的政策留住人才,用共建共享的机制用好人才,使大学生、留学归国人员、科技人员等成为乡村振兴的中坚力量。三是在文化振兴上敢破陋习。划出传统礼俗和陈规陋习的分界线,旗帜鲜明反对铺张浪费,反对婚丧大操大办,抵制封建迷信,推动移风易俗。深入开展农村党员示范户、星级文明户创建活动,树立乡风文明。四是在生态振兴上敢出重拳。以农村垃圾、污水治理和村容村貌提升为主攻方向,持续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确保到2020年基本消除城乡黑臭水体和劣Ⅴ类水体。大力改善被撤并镇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到2020年,基本完成全部70个被撤并镇的整治提升工作。五是在组织振兴上敢争一流。持续推进农村基层党建“六强六在前”,深化农村党建富民先锋行动,整顿软弱涣散农村基层党组织,更好地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大力实施“新时代新接力”农村基层组织带头人培养计划,重点培养一批年轻的农村基层党组织书记和农村致富带头人。

突出供给能力建设,加大基本公共服务均衡化力度,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基本公共服务是事关城乡居民的“隐性财富”。苏州先后出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行动计划、基层基本公共服务功能配置标准等文件,聚焦老百姓关注的“八个更”,探索以标准化推动均等化、提高普惠性,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下一步,将针对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采取有效措施,尽快补齐“短板”。一是提升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水平。扩大义务教育规模和改善办学条件,提高优质教育资源综合利用率,加强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到2020年,全市计划新建、改扩建各类学校284所,新增学位29.7万个,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监测率达100%,高标准达到省定教育现代化各项指标。二是促进卫生与健康提升。全面推进健康苏州“531”行动计划,合理配置医疗资源,科学实行分级诊疗制度,实施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和社会慈善“四位一体”的医疗保障体系。到2020年,全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标准化率达95%以上。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加强科学健身指导,完善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构建“10分钟体育休闲生活圈”。到2020年,建成健身步道2773公里、省级体育公园10个,市民體质合格率在95%以上,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位居全省前列。三是稳步推进住房制度改革。完善住房租赁市场体系,多渠道筹集公共租赁住房房源,满足城乡住房困难家庭基本住房需求,提升人民群众的居住条件。到2020年底,城镇保障性住房覆盖率达24%以上,市区人均住房建筑面积18平方米及以下的城镇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基本实现全面保障。四是深化公共服务体制机制改革。鼓励引导社会多元主体参与公共服务供给,推动形成高品质公共服务领域市场化、社会化、国际化机制,提高高品质公共服务的供给水平和效率,进一步满足人民群众个性化、便利化、精品化的公共服务需求。

突出红线意识和底线思维,加大扫除安全稳定盲区的力度,把安全生产和稳定工作责任机制落到实处。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展是硬道理,稳定也是硬道理,抓发展、抓稳定两手都要硬。2017年以来,苏州着力推动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全面实施社会综合治理网格化联动机制,各项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实现了安全生产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双下降”,社会治安平稳有序。但苏州安全生产和稳定工作形势仍然十分严峻,任务十分艰巨,容不得半点麻痹大意、丝毫盲目乐观。一是坚决扫除安全稳定的漏洞盲区。加强出租房、群租房、“三合一”等场所开展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整治,依法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生产经营建设行为,实施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加大行政处罚尤其是事前执法处罚的力度,强化执法权威,增加执法刚性,提高执法威慑力。二是狠抓安全生产工作长效机制的落实。严格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进一步健全“党委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企业落实主体责任、群众参与监督、全社会广泛支持”的安全生产工作格局,建立“关口前移、重心下移”的安全生产管理新机制。持续开展安全生产领域失职追责,以更大决心、更实举措认真抓好安全生产领域责任落实。三是全力维护公共安全。完善立体化信息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严密防范、坚决打击涉黑涉恶等各类违法犯罪活动,筑牢公共安全防火墙。扎实开展食品药品安全放心行动,加快食品药品监管信息化建设步伐,切实保障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落实信访工作责任制,建立健全矛盾纠纷化解融合智库,依法及时就地解决群众合理诉求。

突出思想大解放,加大涉及未来战略谋划的力度,为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打下更坚实基础。苏州將认真贯彻省委书记娄勤俭在全省党委中心组学习会上的讲话精神,深入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主动跳出思维“围墙”,自觉“反骄破满”,对照深圳找差距,对照上海补短板,超前谋划影响苏州未来发展的战略问题,重点在抬高发展标杆上解放思想,防止既有的经验成为前进的包袱。一是抢抓国家战略机遇。主动融入和服务国家“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建设等重大战略,依托江苏地处“一带一路”交汇点的独特区位,扬长苏州实体经济强、载体平台多、政府服务优、文化底蕴深等优势,积极探索对外合作的新途径、新机制,打造对外开放新品牌。全面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更加主动学习上海,更加积极服务上海,更加全面对接上海,以项目化合作促进一体化发展,推动高端资源要素高效配置、有序流动。二是积极争取重要改革先行先试。认真抓好苏州工业园区开放创新综合试验、昆山深化两岸产业合作试验区建设等国家级试点工作,大胆探索,创新实践,争取创出更多可复制推广改革经验,充分发挥试点示范突破带动作用。同时积极争取更多含金量高的重要改革试点,为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三是做好重大基础设施布局研究。把交通基础设施和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城市发展的重要引领,“以我为主”科学规划综合交通体系,加快港口、铁路、公路、轨道交通等建设,推动各类交通无缝对接,进一步提升通达度。做好5G通信试点,打造“智慧苏州”。以“绣花功夫”提升城市治理与服务水平,重视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加快城市(数据)大脑建设,引领全省乃至全国城市治理方式新变革。四是推进城市功能品质提升和特色塑造。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突出中心城区的核心功能,增强产业、金融、科技、文化、公共服务的辐射力带动力影响力,着力打造对经济发展具有较强支撑作用的现代化城市格局、城市形态。大胆探索古城保护新模式新经验,以“城市双修”试点为契机,实现古城城市设计全覆盖,打造历史文化古城与现代化大城市交相辉映的典范。

突出抓好政治建设,加大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落实力度,着力提升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精气神。苏州干部群众历来“有精气神、干精细活”,从未放弃过对任何工作争创一流的胆气和斗志。奋进新时代、踏上新征程,要把抓好党建作为最大政绩,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毫不动摇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推动各级党组织真正成为争做“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先行军排头兵的坚强领导核心,党员干部成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时代先锋。一是始终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强化大局意识,突出把方向、管大局、做决策、保落实,把党的领导核心作用贯穿于改革发展各个领域、各个方面、各项工作。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健全党委对经济工作的领导机制和协调机制,确保经济社会发展沿着正确方向前进。二是始终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突出政治标准,强化实干实绩导向,加快建立健全鼓励激励、容错纠错、能上能下机制,以系统化的制度让能干实干者扬眉吐气,让敢闯敢干者不挫锐气,让得过且过者羞愧服气,着力形成激励担当作为的良性机制,引导全市广大党员干部继续保持干事创业的精气神。三是始终正风肃纪反腐惩恶。对照中央八项规定《实施细则》、省委《具体办法》和市委《实施办法》要求抓好贯彻落实,深入整治“四风”问题“十种新表现”,严厉查处发生在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充分发挥全面从严治党的“智慧监督”和“履责记实”等信息平台作用,完善主体责任落实情况评价体系,坚决维护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

(作者系中共江苏省委常委、苏州市委书记)

责任编辑:戴群英

猜你喜欢
苏州发展
“再读苏州”“石痴”顾天叙
Pingtan in Suzhou 苏州评弹,值得一听
“洋苏州”与“新苏州”演奏和弦
有味道的苏州云
区域发展篇
图说共享发展
苏州之美
图说协调发展
图说创新发展
教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