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经历”走向“经验”

2018-06-07 10:08周利华
教学月刊·小学数学 2018年4期
关键词:数学活动经验操作积累

周利华

【摘 要】数学基本活动经验是数学课程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教师应当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提升数学素养。以“1亿有多大”这一课为例,教师可以通过从“扶”到“放”、 从“算”到“叹”、从“比”到“思”、 从“联”到“悟”等操作活动,让学生原本的“经历”成为了自己的“经验”,使原有的个体经验在实践经历过程中,从模糊片面走向清晰全面。

【关键词】数学活动经验;经历;操作;积累

数学活动经验是指在教学目标的指引下,通过具体活动进行操作、比较、思考,从感性向理性飞跃时形成的认识。它是数学课程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数学课程生成和发展的基础,教师应当成为学生数学学习经验的开发者和促进者。那么,如何开展有效的数学活动,让学生真正经历活动,积累经验,提升数学素养?笔者结合“1亿有多大”的教学实践,就如何有效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谈谈几点做法和思考。

一、从“扶”到“放”,丰盈学生的数学活动经验

学生学习需要教师适时的“扶”和“放”。“扶”是指引,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放”是锻炼,是学生的独立活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既要注重扶,又要敢于放,有扶有放,扶放结合,才能提高课堂效率,丰富活动经验。

【案例1】1万有多大?用具体的事物来描述。把1万张纸堆起来会有多高?学生认为拿1万张纸测量不现实,可以先测量出少量纸的高度再进行计算。根据学生的说法,板书:1张、10张、100张等,讨论选择哪个最合适。教师先让学生量一量1张纸的厚度,发现1张纸太薄很难量。引导学生先量出10张纸、100张纸的高度再来计算比较合适。先估一估100张纸的厚度,测量100张纸的厚度约是1厘米。

在学生知道1万张纸的厚度约有1米高,利用米尺建立了直观表象。在此基础上设计了一组活动:必做题“1亿张纸摞起来有多高”,选做题(二选一)“读1亿个字要多长时间?”“1亿个小朋友手拉手有多长?” 在所提供的材料中,必做题是有关高度的,选做题是有关时间和长度单位的。

长度、高度、时间都是学生比较熟悉的生活素材。本课活动设计从简单到复杂,涉及长度单位和时间单位,而且活动要求比较灵活,有必做和选做,活动设计也体现了学生的认知规律,从师生互动到学生设计方案开展研究,实现了从“扶”到“放”的过程。以“1万张纸有多厚”这个问题引入,探讨研究的方法,将解决问题的方法细化,找到最适合的方法,知道“10000张纸有1米高”,借助米尺直观认识,简单小结出是从小数量推算出大数量的方法,既教给了学生研究的方法,又为“1亿”的数感建立奠定基础。教师只有在活动中关注学生的学习起点与深度,关注知识的呈现与学生的思维,关注学习的目标与过程,才能扎实推动活动的开展,不至于让活动流于形式,才能拓宽学生获取经验的渠道,获得更多更扎实的经验。

二、从“算”到“叹”,内化学生的数学活动经验

1亿很大,大到什么程度,在上课过程中如何让学生由衷地感叹“1亿真大啊!”这些都需要一个理解感悟的过程,需要一个支撑点——计算。只有经历了细致的算才能换来初步的感觉,对“1亿”的数感才能建立起来。

【案例2】一算“1亿张纸摞起来有多高”,二算“读1亿个字要多长时间”或“1亿个小朋友手拉手有多长”,把学生的计算过程与结果记录在下面的学习单上。

学生记录:

100张纸厚1厘米,10000张纸高1米,100000000

÷10000=10000米。

1分钟大约读200个字,100000000÷200=500000分钟≈8333小时≈347天。

一个四年级小朋友伸手长度大约1.5米,100000000×1.5=150000000米=150000千米。

在计算出结果后,让学生主动进行交流,讨论算法,感悟“1亿”,课堂上不时听到学生发出“哇,这么多!”“1亿真的很大!”“哇……”这样的感叹。

1亿是一个大数,大到什么程度,如果不跟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学习经验联系起来理解,恐怕很难有具体的感悟。通过计算,50万分钟、8333小时学生的感觉还不够具体,但347天对学生来说很实在,不吃不喝不睡觉读1亿个字差不多就要一年了。计算结果就足以让学生感悟到1亿的大。在具体的数学活动中,学生能动脑、动手、动口,多种感官协调活动,加之相互交流,这对强化感知和思维,积累数感经验非常有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要亲身经历探究过程。其中,既有外显的行为操作活动,也有内在的思维操作活动。从学生的学习结果看是獲得了经验,从过程上看则是一个积极的经验内化过程。这就要求教师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充分经历探究过程,以达到内化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目的。本案例中,提供素材,组织活动,引导学生尝试解决问题并讨论交流,而计算是解决问题和感悟“1亿”的必然途径,学生只有通过算才能感悟到“1亿有多大”,建立起对“1亿”这个数的基本经验。

三、从“比”到“思”,提升学生的数学活动经验

比较是教师教学的常用手段之一,教师通过比较能让学生对已经建立的“1亿有多大”的感悟更加深刻。学生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需要参与多样化的数学活动,将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有机联系在一起,学生的数学活动经验才能在不断重建与更新中螺旋提升。

【案例3】在得到“1亿张纸大约有10000米高”的结论后,教师引导学生与珠穆朗玛峰8848米的高度进行比较!一幢30多层的大楼高约100米,要100幢这样的大楼叠起来才是1亿张纸的高度!多重比较,加深理解。

一个四年级小朋友两手之间的距离大约1.5米,1亿个小朋友手拉手有15万千米长,地球赤道全长400万米,但1亿个小朋友手拉手的长度却可以绕地球赤道3圈半,再次让学生发出感叹“哇,1亿好大啊!”

1亿张纸的高度,毫无疑问很高,高到什么程度呢?怎样让学生的判断更加准确?楼房的高度对于学生来说不陌生,拿1亿张纸的厚度与之比较也贴近实际,然后再与珠穆朗玛峰进行比较,这样才是有意义的学习。寻找学生生活中熟悉的数据进行比较,有利于学生在交流中从多维角度去思考感悟,丰富自己的数感经验。学生对大数的感悟,不会像技能、知识的习得那样立马见效,它需要在教学中潜移默化,经历一个逐步建立和发展的过程。把“1亿个小朋友”手拉手的长度与地球赤道进行比较,是一种与大数据的比较,是一种建立在本身就大的数据上的联想与思考。地球赤道的长度是学生无法想象的长度,拿1亿个小朋友手拉手的15万千米与之进行比较,这个大数据反而小了。经过多次的比较与思考,学生逐步积累了对“1亿有多大”的数学活动经验。

四、从“联”到“悟”,积累学生的数学活动经验

1亿是一个大数,大到什么程度,如果不跟學生的生活实际和学习经验联系起来理解,恐怕很难有具体的感悟。学生通过计算对“1亿”有了初步认识后,在活动的反馈过程中,将所得的数据与学生熟知的生活实例以及学习经验有效联系,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因此,教师在反馈过程中有意识地收集了一些生活的例子来参与其中,让学生感觉到1亿是一个实实在在随处可见的数据。

【案例4】“1亿个硬币有多高”在学生知道1亿张纸有10000米高之后,用1亿个一元硬币的高度加深理解。学生想到1个硬币的高度大约相当于10张纸的高度,从而想到1亿个硬币的高度是10万米高,珠穆朗玛峰高是8848米,那么大约有15个珠穆朗玛峰的高度!

“1亿个字有多少”一本《新华字典》约有66万个字,152本字典上的字数才够1亿个字,这样联系起来理解1亿个字确实很多。

1亿张纸、1亿个字对于学生来说是摸不着说不清的东西,怎么让学生感觉到呢?教师在反馈过程中加入了学生熟悉的生活素材:硬币和字典,联系这些学生熟知的物品来理解“1亿有多大”,让1亿的形象更加丰满。1张纸很薄,1亿张纸超出想象的高,1个一元硬币也很薄,但比1张纸厚得多,1亿个一元硬币的高度也就不得了了,这样联系的用意在于让学生用刚刚形成的经验来推算,获得更多更扎实的经验。再如通过“1亿个字”的素材来建立“1亿”的感觉,读1亿个字的时间已经让学生惊叹1亿之大,再结合《新华字典》来进一步认识到1亿个字之多,从而积累了学生对“1亿有多大”的感悟经验。

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积累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我们要站在为学生终身发展的高度,在教学中通过观察、操作、探究、思考等有意义的数学活动,帮助学生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同时,在活动中更需要学生思维的碰撞,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不仅仅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帮助学生积累和提升数学活动经验的一个重要渠道,只有让活动与操作充满智慧,学生才能将经验内化于心。

参考文献:

[1]凌志芬.让操作活动丰盈学生数学基本活动经验[J].江苏教育,2015(1).

[2]陈洁琪.有效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促进学生发展[J].教育教学论坛,2013(35).

(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富春三小 311400)

猜你喜欢
数学活动经验操作积累
如何上出计算课的“魂”
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关于数控机床操作中防碰撞措施的探讨及分析
泌尿外科手术及操作致输尿管损伤临床分析
积累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三部曲
浅谈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作文素材的积累
小学经典诗文诵读与积累的实践与思考
镉在旱柳(Salix matsudana Koidz)植株各器官中的积累及对其它营养元素吸收和利用的影响
积累,为学生写作增光添彩
关注数学活动经验 提升学生数学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