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记》中的教育教学思想对现代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启示

2018-06-07 19:51那朝霞
教育界·下旬 2018年3期
关键词:学记教学理念幼儿教师

那朝霞

【摘要】《学记》是中国和世界教育史上第一部教育专著,全篇共20节,1229个字,语言精辟,言简意赅,是我国乃至世界古代教育思想中的瑰宝。文章试从“长善救失”教育理念的树立和“教学相长”教育原则的遵循等五个方面展开论述,探讨《学记》对幼儿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和更新教育观念等专业成长方面的启示。

【关键词】《学记》;教学理念;教育原则;幼儿教师

《学记》成书于战国晚期,文字言简意赅,喻辞生动精辟,是先秦儒家教育理论的总结性著作,也是中国乃至世界教育史上第一部教育专著。在两千多年后的今天,《学记》中蕴含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智慧仍然能超越时空的界限,照亮着我们的视野,启迪我们的智慧。《学记》中系统地阐述了教育的目的和作用、教师的地位和作用、教育和教学的原则和方法等内容,比较系统地总结和概括了先秦中国的教育经验,即便在今天仍然有很多经验值得我们幼儿教师思考,學习和借鉴。

一、幼儿教师需具备启发诱导的能力

“君子之教,喻也。”这里的“喻”是启发诱导的意思。《学记》原文中进一步解释:“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和易以思,可谓善喻矣。”意思是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启发诱导,不牵强,不要牵着学生的鼻子走;要劝勉和激励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能压制学生的思维和想象;要引导帮助学生打开思路而不急于将现成的答案和盘托出。启发诱导而不威逼施压就能有亲密和谐的师生关系;激励劝勉而不苛责管教,学生会感到学习是件愉悦快乐的事;适当启发点拨而不急于提供现成答案,学生才能够养成用心思考、善于思考和独立思考的习惯。因此,对于幼儿来说,教师的启发诱导显得更加重要,能让孩子们对学习感到轻松愉快,畏难情绪得到缓解,独立思考和认知的能力也得到提升。

既然引导启发如此重要,那么启发和引导的时机如何把握呢?孔子在《论语·述而》中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这句话不仅是“启发”这一词语的来源,也提出了“愤”和“悱”之时便是启发诱导的最佳时机。

而“愤”和“悱”又如何理解呢?朱熹在《论语》注释中说:“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意;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启,谓开其意;发,谓达其辞。”看来“愤”就是学生对某一个问题急于解决却又尚不清晰明了的心理状态,急于解决,希望得到正解,这说明学生正在积极思考,寻求方法;“悱”是学生对某一问题已经经过了一个时期的思索,但是尚不成熟和精确,处在想说而又找不到准确表达方式的一种矛盾焦灼的心理状态。当学生处在这两种状态时,便是教师启发诱导的最佳时机。

二、幼儿教师需根植“因材施教”和“长善救失”的理念

《学记》第十二节这样论述:“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此四者,心之莫同也。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这段论述的意思是人在学习的时候容易犯四种错误:多、寡、易、止。这些缺点和错误的出现是由于学习者的生理心理状态、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和能力水平等诸多不同因素而造成的。教师根据不同学生出现的不同情况和问题采用差别化的教育手段和个性化的教育方法,这也就是现在我们所说的“因材施教”。

幼儿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集体活动、游戏活动时,既要遵循一般的教育原则,又要照顾到个别特殊情况的幼儿,进行个别指导。每一个走进幼儿园的幼儿,因为家庭背景的不同、性格特点的不同、兴趣爱好的不同和心理生理发展快慢的不同而存在巨大差距,因此教师就要选择不同的教育方式,就是要按需教学,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有所提高和收获。虽然“因材施教”这个理念产生得很早,但是在当下的教育状况中被忽视的现象严重,因为一个年龄班人数过多,教师精力有限,想要顾及到每一个幼儿的不同特点十分困难。但是幼儿教师单从幼儿学习的特点出发,进行差别教育是可行的。比如对于口头表达能力差的幼儿,尽量多给一些发言的机会;对于身体协调能力弱的幼儿,在课外活动时多给一些表现的机会,等等。

“因材施教”和“长善救失”有相似和相通的地方,就是都强调教师根据学生的不同问题、不同特点采用有差异、有特色的教育教学方法;“长善救失”则更有针对性,专门针对学生在学习和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和错误采用有效的方式。针对幼儿在学习和生活中容易产生一些缺点,教师的责任就在于帮助幼儿克服缺点,扬长避短,对幼儿的很多优点,比如有的记忆好,有的会思考,有的活泼灵巧,有的交际能力强,幼儿教师同样有责任发现这些优点,并帮助幼儿发扬这些优点。

三、幼儿教师需遵循“教学相长”的原则

“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我们不能简单地把“教学相长”理解为“揭示了教与学之间相互制约、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随着时代的发展,许多学者解读出了更为丰富的寓意,值得我们借鉴。

笔者认为“教学相长”可以分为两个方面来理解。一是“教学相长”的“教”,可以理解为“教师”“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受教”;“学”,可以理解为“学生”“教师的学”和“学生的学”。这就是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要向学生传授知识,培育德行,也要在此过程中发现自己的不足和欠缺,产生提高自己专业素养的强烈愿望,进而不断学习;与此同时,学生在接受教师“教”的过程中,感受到自己知识浅薄,产生继续学习的动力。“教”和“受教”,最终的目的都是“学”,所以“教学相长”旨在强调“学无止境”,不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要勤勤恳恳,不懒惰,不懈怠,永不停止地学习,也就是孔子所说的“学而不厌”。

在这里尤其是要指出的是,很多人认为,幼儿园的孩子只有四五岁,对于教师的成长起不到多大的作用。这样的观点是极其错误的。那些活泼、快乐得像精灵一样的孩子,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以及对生活和世界的热爱,对于教师的启迪和成长能起到难以想象的作用。

二是在教学活动过程当中,教师和幼儿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共同提高。在教师的指引下,幼儿逐渐充实,独立,慢慢成长;幼儿的特点、幼儿的水平及成长也作用于教师,使得教师为了和幼儿的心弦对准音调,进一步学习,形成自己的风格。这不仅是对教和学的促进,更是对师生关系的一种调节,促进亲密、民主、平等的师幼关系的产生。而这样的一种师幼关系对于幼儿快乐地学习和成长尤其重要。

四、幼儿教师需树立“正业居学”和“藏息相辅”的意识

《学记》第七节有这样一段论述:“大学之教也: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不学操缦,不能安弦;不学博依,不能安诗;不学杂服,不能安礼;不兴其艺,不能乐学。故君子之于学也,藏焉修焉,息焉游焉。夫然后安其学而亲其师,乐其友而信其道,是以虽离师辅而不反也。”

这里的“时教”和“正业”,“退息”和“居学”,相当于我们今天的课堂学习和课外学习;“藏”就是学习积累,“修”就是练习巩固,“息”就是适当休息,“游”就是游玩娱乐。从这简单的解释我们可以看到《学记》提倡学生在学习教材特定知识的同时,还应该学习“诗”“礼”和“乐”,我们可以通俗地理解为“发展特长”。这不仅能够让学生学会怎样接人待物,怎样举止得体大方,并且能够陶冶性情;同时,《学记》也不赞成把学生捆绑在教室和书本上,知识的学习也不应该是死板地灌输,应该劳逸结合,让孩子们有游戏娱乐的时间,这与学前教学倡导的幼儿学习应该“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原则”是同一个道理。幼儿处在人生的初级阶段,他们的学习、成长和游戏密不可分,把知识融入游戏当中,才能达到“安学”和“乐学”的目的。

五、幼儿教师需为幼儿提供相互观摩与合作学习的机会

人是社會动物,人在成长过程中不可能不受到周围的环境和身边人的影响。《学记》明确提出了学习的过程中同学和朋友对个体的重要影响,同学、朋友间的交往就是为了在学业和道德修养方面切磋琢磨。《学记》看到了“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提倡“敬业乐群”“论学取友”,在学业和德性修养方面要和同学、朋友“相观而善”,从而“乐其友而信其道”。应该注意的是,《学记》认为只有益友之间的交往才是对学习和成长有利的,否则“燕朋逆其师,燕辟废其学”。

高时良先生有一段很精辟的论述:“独学与交友,凸显了一个人在学习过程中,思想的封闭性和开放性。闭门读书,孤芳自赏,造成眼界狭窄,属于前者;广交朋友,多见世面,避免孤陋寡闻,属于后者。正确的思维方式,应是既要读书,又要交友,读书不闭户,交友择损益。”

在幼儿的学习当中也要给幼儿提供相互观摩、合作学习的机会。每一个人的独特性决定了每个人都站在自己的立场和角度看待问题,只有通过与他人的合作和交流、讨论切磋、取长补短才能对问题有全面、深刻的了解,学会分享和交流,学会设身处地地为别人着想,学会退让和妥协。如果教师给幼儿提供了合作学习的机会,那么幼儿不仅能够锻炼自己的表达能力、协调组织能力,还学会了宽容、体谅和与人分享的美好品质。

【参考文献】

[1]胡舒云.《学记》教育思想二则[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03(03):34.

[2]高时良.学记研究[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3]戴圣.学记[M].潜苗金译注.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11:6-13.

猜你喜欢
学记教学理念幼儿教师
游园学记——北京君谊中学国际部
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三个维度
《学记》的教育理想国——看《学记》教我们如何读经
新课标下如何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小学数学教学良好课堂气氛的创建初探
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情景—问题”教学模式研究
读懂《学记》,读通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