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在学校流行性疾病预防控制中的干预作用

2018-06-07 09:17周子璐
卫生职业教育 2018年11期
关键词:流行性传染病行为习惯

周子璐

(成都师范银都紫藤小学,四川 成都 610000)

学校人群聚集,流动性大,接触面广,是传染病的易发场所。流行性疾病的发生、扩散,会对广大小学生及教师的身体健康造成威胁,同时也会给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带来干扰。小学生由于免疫力较差,抵御各种传染病的能力不强,是多种传染病的好发年龄,一旦发生,极易传播和流行,并可扩散到家庭与社会。为了保障师生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促进学校发展,维护学校稳定,学校应对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给予高度重视。班主任作为班级的核心,在学生中有着较大的威信及独特的人格魅力[1]。在学校流行性疾病预防控制中,班主任的干预不容忽视。笔者对某小学班主任在学校流行性疾病预防控制中的干预作用进行探讨,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将2016年某小学一年级两个班共104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按不同班主任选取A班学生为试验组,B班学生为对照组。试验组53人,其中男生27人,女生26人,年龄(7.0±0.6)岁;对照组51人,其中男生26人,女生25人,年龄(7.0±0.6)岁,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

1.2 方法

两组课时数及作息时间相同,均在教室就餐。

1.2.1试验组 采用以执行学校《传染病防控管理制度》为主、班主任干预为辅的方式进行干预。(1)加强对学生的健康教育。班主任利用晨会课,以班上某同学因患病影响学习为例,采用讲授法、讨论法、游戏教学法等方式,引导学生了解疾病对身体的危害,使学生认识到身体健康的重要性,增强学生疾病防范意识。例如,导入问题:天气转冷,班上好多同学生病了,大家知道这是什么原因吗?引导学生讨论:感冒给你带来哪些不便?班主任总结:每个人都想要一个健康的身体,健康源于个人平时的生活习惯,疾病随时都有可能发生,所以要做好预防。

(2)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行为习惯。班主任充分利用班级宣传栏、课间活动、《卫生教育》宣传片等加大流行性疾病预防控制宣传力度,例如,开展“靓娃娃”评选活动,培养学生自理能力,使其学会收拾文具、整理书包、打扫房间,养成及时清除垃圾、废物的习惯;建立健全保洁制度,提醒学生不乱扔垃圾;建立健全卫生检查制度,每天检查两次,由班主任带领班级卫生委员检查,出现问题及时纠正;建立健全卫生评比制度,对表现较好的学生予以表扬;建立健全卫生监督制度,督促学生讲究卫生,使其全面地认识自我,约束自我,做到不乱扔、随手捡,做文明人,创洁净班。同时,可在活动中贯彻落实《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行为习惯,提高学生自我保护能力,达到预防疾病的目的。

(3)做好晨检,严格实行报告制度。班主任严把晨检、午检、离校三大关,坚持每日对学生进行晨检,通过视、触、听等方式,观察学生的面色、精神状态、活动情况。对于因病请假在家的学生,通过电话等方式询问病情;对于在校生病的学生,及时与家长取得联系,并送医院诊治;如发现学生手、足、口腔等部位有可疑现象时,及时报告学校,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治疗,把预防传染病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4)加强消毒工作,注重饮食卫生。班主任安排每月两次对教室进行消毒,疫情暴发期间坚持一天一消毒[2]。晚自习后督促消毒员对教室地面、桌椅、门扶手等学生会触摸到的地方进行彻底消毒;就餐前,督促学生按“六步洗手法”认真洗手,监督学生不喝生水,不随意购买、食用街头小摊贩出售的劣质食品、饮料等。

1.2.2 对照组 由学校根据《传染病防控管理制度》进行干预。

1.3 评价方法

(1)试验组学生对班主任在学校流行性疾病预防控制中干预作用的评价。学期末,对试验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在参考相关文献的基础上自行设计,内容包括增强疾病防范意识、培养良好的卫生行为习惯、了解流行性疾病防范知识、改善健康状况4个方面。共发放问卷53份,有效回收53份。(2)期末综合考评成绩。两组采用相同考核方法进行考核。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录入及统计分析,采用人数和百分比描述试验组学生对班主任干预作用的评价,采用均数±标准差描述两组学生期末综合成绩,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两组成绩差异。

2 结果

2.1 试验组学生对班主任干预作用的评价(见表1)

表1 试验组学生对班主任干预作用的评价[n(%)]

2.2 两组学生期末综合成绩比较

试验组学生期末综合成绩高于对照组(P<0.01,见表2)。

表2 两组学生期末综合成绩比较

3 讨论

3.1 班主任干预优势

学校的基本群体是班级,而班主任又是班级的核心部分,在学生中有着较高的威信及独特的人格魅力,对班集体的形成和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在学校流行性疾病预防控制中,班主任要遵循正确的组织管理与指导思想,提高防控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行为习惯,促使其智力、能力和个性得到发展,维护学生身心健康。

3.2 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行为习惯,增强疾病防范意识

学校是各种传染病特别是呼吸道传染病的易发场所[3]。全国学校传染病事件数占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总数的85.6%[4],学校传染病已经成为我国一个重要的公共危害,小学生因免疫力较差,是主要的易感人群,因此,做好以预防为主的日常监测与管理显得尤为重要。班主任在疾病防控过程中的干预质量直接关系到学生的身心健康。本研究显示,试验组81.13%的学生认为通过班主任的干预,能增强疾病防范意识,77.36%的学生认为有利于培养良好的卫生行为习惯,71.70%的学生认为有利于了解流行性疾病防范知识。

3.3 有利于改善健康状况,提高学习效果

通过学校及班主任的干预,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卫生行为习惯,丰富卫生知识,促进身心健康发展,降低患病几率,提高学习效果。

总之,孩子是家庭的希望,每对父母都希望孩子能健康成长。在学校流行性疾病预防控制中,学校应遵循“健康第一,预防为主”的原则,做到早发现、早治疗,让学生有健康的身体、良好的学习状态。

[1]郑克俭,王作廷.新时期班主任工作的创新[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2]冯增强.构建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体系的探讨[J].海南医学,2007(2):106-107.

[3]武文宏.高校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的探讨[J].中国热带医学,2005(8):1771-1778.

[4]徐延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在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作用[J].中国社区医师,2010(22):337-338.

猜你喜欢
流行性传染病行为习惯
《传染病信息》简介
传染病的预防
良好的行为习惯要从幼儿抓起
3种传染病出没 春天要格外提防
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重要性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探讨
体育课中留守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呼吸道传染病为何冬春多发
猪流行性腹泻的疫苗研究进展
猪流行性腹泻防控上常见的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