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吴厚昆
儋州东坡书院
党的十九大报告第五部分“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中明确指出,“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其中第一条就提出“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培育新增长点、形成新动能。2017年7月,省委书记刘赐贵同志主持召开省委常委会会议时强调,牢牢抓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线,扎实推动海南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针对当前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中旅游产业供给侧存在的一些问题,笔者有针对性地提出若干建议,为如期实现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预定目标提供一些理论和操作的参考。
在肯定国际旅游岛建设取得重大成绩,特别是旅游公共监管体系不断完善、公共服务质量不断提高的同时,必须清醒地看到,我省旅游产业还存在不少问题。这些问题反映出来的是区域不均衡、项目不联动、提升不理想、产业不配套,实质上就是旅游产业供需错配,关键在于供给侧。
旅游业人才、理念和技术方面的内在发展动能不足。2010年,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并明确了重点任务和具体目标。然而,受制于人才、理念及技术方面的“先天性”缺失,导致一些建设指标不能达到预期。2016年,我省提出以着力推进“全域旅游”作为旅游供给侧结构改革的重点,为旅游供给侧改革指明了方向,明确了任务和发展目标。但人才、理念和技术的缺失短板仍未补齐,导致“规划清晰、任务分工明确,目标实现不理想”的现象产生。
国际旅游岛建设缺乏地级旅游品牌均衡打造。我省旅游产业发展存在游客需求与旅游服务供给长期不对等的问题,如景区附近住宿、餐饮、休闲等服务设施不够完善,海口和三亚接待游客量占比偏高,其他市县接待游客规模持续偏低等。这主要归结于海南地级旅游品牌设计和规划不均衡。由于中西部市县旅游地标性品牌缺失、景区特色不鲜明、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对游客吸引力不足,游客习惯性地向海南局部区域流动,形成季节性、区域性、特定性旅游资源消费过度饱和,其他季节和区域消费不足。
过度依赖自然风光,旅游产业结构单一。我省旅游接待的淡旺季差异性极大,表明当前旅游过度倚重生态优势,旅游的吸引力不够多样化。全省或各市县外出招商推介,极力推介海南风光,自恃“阳光海水沙滩”、空气质量指数等自然资源优势,没有找到我省在海内外旅游产业市场中的核心竞争力资源,这是旅游产业发展致命的弱点。缺少产品创新、市场开拓和结构调整,影响着全省整体旅游市场的健康发展。我省虽为旅游大省,却非旅游强省的关键问题也在于此。
省级旅游重点项目分布不均衡。观察2010-2014年省级旅游重点项目分布情况:2010年,中西部市县省级重点旅游项目5个,东部市县31个;2011年,中西部市县8个,东部市县13个;2012年,中西部市县22个,东部市县65个;2013年,中西部市县57个,东部市县67个;2014年,中西部市县48个,东部市县87个。上述数据的对比分析表明,东西部省级旅游重点项目的安排逐渐均衡,但我省旅游的顶层设计仍不够完善,更多地是依靠自然和自发形成旅游市场。
东西部地区综合交通布局、立体交通结构失衡。我省旅游立体交通体系主要包括航空、海运、高铁和公路。海口美兰国际机场、博鳌机场、三亚凤凰国际机场全部集中在东部市县,中西部市县至今没有一家机场。东部拥有国际邮轮码头、母港,而西部仅有1个洋浦港国际货运码头。环岛高铁东线段2010年开通,车次多、运量大,对东部城市旅游景区景点的服务带来极大方便;西线段2015年末开通,车次少、运量小,对西部市县旅游景区景点的服务支持较弱。
4A级以上景区景点布局不尽合理。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初期,游客主要以飞机和轮船方式进岛,从海口沿东线观光:早发海口,午抵琼海,夜宿兴隆,次日赴三亚,逐步形成自然景点分布主要集中于东部海岸沿线。因此,也导致海南A级旅游景区主要集中在东海岸各市县的结构倾斜:全省4A级以上景区21个,其中三亚8个、海口有4个,占比达57.1%;澄迈、临高、儋州等10个中西部市县1个4A级景区都没有,且景区开发力度不够。
旅游发展“西冷东热”。根据省旅游委的旅游统计数据,2010-2016年海南东部6市县接待过夜游客数量之和,是中西部12市县接待过夜游客数量之和的6.27倍,旅游发展“西冷东热”问题非常突出。
我省旅游产业发展的主要问题,需要通过积极推进旅游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来解决。旅游产业产生新的增长点,产业形成新动能,都需要调整产业结构,充实产品数量,提高产品质量,改善产品服务。
引进“大牌”企业入驻,吸引高级人才集聚。“大牌”企业具有充足的人才储备、先进的理念指引、过硬的技术支撑,通过引进“大牌”企业入驻,由其开发我省优质的旅游资源,能够保证项目建设的进度、质量及品质。同时,借助“大牌”企业的品牌吸引力,能够吸引游客目光。我省在人力资源方面先天不足,因此要吸引高级人才集聚,汇集一大批视野开阔、理念先进、综合协调能力强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激发创造性,为旅游业从业人员队伍输入新鲜的、有营养的“血液”,提升旅游管理、服务、执业、运营等队伍的整体水平。包括政府部门的旅游专业人才,旅行社、景区以及项目建设的高级专业人才等,为我省西部旅游业开发引进优势资源,吸引高端人才集聚西部市县,为西部市县旅游发展提供必备的高端人才支撑。通过高级人才的集聚,为打通旅游供给侧改革的“最后一环”提供人才保障。
启动旅游业内涵式发展专项督导,打造旅游特色主题地级品牌。从目前情况来看,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距离既定目标仍有不小差距。应以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目标实现情况为导向,对各市县、各行业及领域开展专项督导,提前评估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进度和水平,找准存在的具体问题以及问题背后的原因,并以此为契机,对市县以及相关职能部门进行专项考核,对于推进国际旅游岛建设不力的部门和负责人,要进行督促谈话,并给出整改意见。对于整改不力的部门和负责人,要启动问责机制。以此调动全省各市县、各部门推动国际旅游岛建设的积极性,并对存在的问题,制订整改计划,对于进度特别缓慢的重点目标,要集中资源和力量进行弥补。同时,以专项督导为契机,推动各市县打造旅游特色专题地级品牌,借助优质的旅游资源,打造具有较高效益的旅游项目。
打造西部“国际海岸旅游区”,促进我省旅游业均衡发展。要尽快完善西部立体交通,补齐短板,促进西部旅游的大开发、大发展。落实并加快西部民用机场的建设,实现立体交通与西部各主城区及旅游区域的无缝连接,构建西部邮轮母港,开辟国际邮轮航线,打开西部旅游国际化窗口,为西部旅游的大开发、大发展提供先行条件。以儋州市为例,作为辐射西部服务全省的中心城市,升格为地级市之后,面对“十三五”,面对全域旅游,面对“北部湾城市群”和“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新格局,要谋划建立海南西部“国际海岸旅游区”;建设白马井国际离岸金融中心;创办具备学历教育资格的、学术研究领先的“东坡学院”等。
全力打造西部4A级以上景区和景点。海南西部区域具有丰富的人文资源和自然资源,为打造4A级以上景区和景点提供了优势条件。针对具有较大开发潜力的东坡书院、千年古盐田、棋子湾等,要集中政府、社会资源,着力打造成4A级以上的“地标性”旅游景区景点。加大省重点项目支持力度,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建设一批兼具特色和吸引力的高端旅游项目。用足用好大文豪苏东坡的文化遗存,兴建国家级“苏东坡文化馆”。多措并举,实现西部市县旅游产业追赶式发展,促进我省旅游业均衡布局。
将旅游产业供给的核心价值转为文化品牌价值。在拥有美不胜收的自然环境的同时,海南又经常被扣上“文化沙漠”帽子。其因之一,就是海南人没有认识到东坡文化之于海南的真正价值,没有把东坡反复宣称自己是海南人这一历史事实认真研究透彻、传承完整、弘扬天下。我们应该认识到,海南固然没有国内其他文化强省那么雄厚、伟岸的文化高地,但也有东坡文化滋养的精神地标。把东坡文化的精神地标确立起来,把东坡文化的元素符号融入自然和社会,把东坡文化研究的旗帜树立起来,既是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增强文化自信、传承优秀民族传统文化的需要,也是彰显海南文化底蕴的需要。在对外招商推介、“一带一路”国际合作中,“苏东坡”三个字就是海南最有品牌诱惑力、景区吸引力和文化向心力的名片。
依靠和鼓励市场主体实现旅游产业供需动态平衡。党的十九大报告在提出“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时强调: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解决全省旅游产业供给侧结构失调问题,政府的指导和服务十分重要,但关键还在于培养和发展一大批素质高、能力强、具有创新精神,有责任、有能力、有信心、有品牌、有文化的旅游产业实体,使之成为全省旅游市场新主体,包括旅游酒店、旅游景区、旅游演艺、旅行社和旅游交通运营等企业,以及旅游政策服务、旅游项目策划、旅游市场调查和旅游文化研究等经营实体。这是旅游业实现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的关键,而政府的指导和服务则主要体现在扶持、规划和规范三个方面。
扶持西部旅游产业,尽快补齐短板,努力扩大优质增量供给。通过多方面政策引导、激励和推动,包括土地供应价格、税务减免、民营中小微旅游企业信贷支持等,对西部旅游产业扶上马,送一程。支持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和以旅游协会、旅居协会为代表的各种社会中介组织发展。在旅游产业规划方面,要加强科学布局的规划引导,注重旅游产、学、研合作的项目匹配,增强文化在旅游产业中的核心价值地位。在自然资源旅游的同时,更多地要拓展规划发展文化旅游、体验旅游、智慧旅游、乡村旅游、红色旅游、研学旅行、休闲旅游、康体旅游等。在规范方面,严格旅游市场监管,打击害群之马,以奖优罚劣提升经营主体服务于旅游市场的积极性和责任感,提升旅游行业和旅游市场的综合能力,激发活力。与此同时,旅游行政部门也要积极转变职能,做好服务,不断创新,提高管理和服务效率。
我省旅游产业供给侧结构性问题由来已久,有些结构已经形成刚性板块,必须有深化改革的决心和勇气。对标党的十九大关于“扩大优质增量供给,实现供需动态平衡”的要求,突破海南旅游产业发展瓶颈,就一定能够实现国际旅游岛建设的预定目标,使海南成为海内外闻名的、世人瞩目和向往的国际旅游目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