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综合护理干预在四肢创伤骨折术后疼痛护理有效性

2018-06-06 05:23乔红梅
健康必读·下旬刊 2018年5期
关键词:疼痛护理综合护理护理效果

乔红梅

【摘 要】目的:对比四肢创伤骨折患者采用综合护理干预、常规护理干预对改善术后疼痛的效果。方法:随机选择我院2016年12月~2017年12月收治的76例四肢创伤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通过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通过综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术后疼痛程度与护理满意率。结果:数据显示,观察组术后回病房时、术后24h、术后48h、术后72h疼痛评分分别为(7.05±1.32)分、(4.25±1.02)分、(3.01±1.00)分、(1.91±0.21)分,其术后24h、术后48h、术后72h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对照组护理满意率分别为97.36%、73.68%,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护理满意率明显较高(P<0.05)。结论:四肢创伤骨折患者临床通过综合护理进行干预,不仅可以明显缓解患者的疼痛程度,还可提高护理满意率,值得全面推广应用。

【关键词】四肢创伤骨折;综合护理;疼痛护理;护理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3783(2018)05-03--01

骨折疾病中四肢创伤骨折是较为常见的一种,具有明显的突发特征,常会因坠落伤、摔伤、交通意外等因素受伤,患者骨折位置疼痛情况较为明显[1]。所以,四肢创伤骨折患者临床需要开展疼痛护理干预。本文对我院收治的四肢创伤骨折患者采用综合护理措施进行干预,现将护理效果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研究对象的临床数据均来自2016年12月~2017年12月期间到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四肢创伤骨折患者76例,所有患者均通过CT、X线检查给予确诊,临床存在疼痛难忍、活动受限等症状;男患者46例,女患者30例,最小年龄为15岁,最大年龄为70岁,中位年龄为(49.32±8.12)岁;受伤入院到接受手术时间为1~5d,平均时间为(2.15±1.02)d;其中20例跌伤,15例坠落伤,30例交通意外伤,11例其他伤;受伤位置:下肢35例,上肢41例。参照医学伦理学原则,所有患者对本组研究均知情同意并自愿加入,根据患者护理方法的区别,以观察组、对照组区分,每组38例。观察组、对照组确诊方式、临床表现、性别、年龄、受伤因素、受伤位置等一般资料对比无明显差别(P>0.05),有临床可比性。

1.2 方法 观察组、对照组在进入医院后均按照病情开展手术治疗,对照组通过用药指导、术后注意事项、入院宣教等常规护理措施进行干预,观察组通过综合护理措施进行干预,主要措施体现如下。

1.2.1 加强疼痛健康教育 护理人员需要按照患者疼痛的实际情况,开展疼痛健康教育干预,在整个治疗过程中全面贯穿疼痛反馈、疼痛处理、疼痛评估等工作。

1.2.2 心理护理干预 患者心理因素与术后骨折愈合程度具有非常密切的关系,患者发病后容易出现紧张不安、焦虑恐惧等负面心理,为了促进患者对疾病的认知明显提高,护理人员应该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将手术治疗的康复计划、病情等详细告知患者,并对患者给予一定的鼓励、安慰,从而建立其战胜病魔的自信心。

1.2.3 加强术后患肢护理 手术之后对患肢进行全面保护,并合理的抬高患肢,促进静脉回流明显增加,避免出现肿胀的情况。加强患者功能锻炼指导干预,并帮助其开展功能锻炼,避免患者惧怕疼痛而恐惧锻炼的情况,从根本上降低关节僵硬发生率。1.2.4加强疼痛评估

患者手术后对于疼痛的反应、疼痛耐受程度有一定的区别。所以,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主诉、保护行为、呻吟行为、面容表情等进行综合评估,从而有效判断其疼痛程度,根据患者的耐受程度,通过合理的止痛药物进行干预。

1.3 临床观察指标

采用NRS数字评分法对患者术后回病房时、术后24h、术后48h、术后72h疼痛程度进行评价,分值为10分,分数越高表示患者疼痛情况越严重。通过我院自制护理满意度调查表对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进行调查,主要是对护理技术、沟通技巧、服务态度等指标进行评价,其中,非常满意为≥90分,基本满意为80~89分,不满意为≤79分。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30.0统计学软件对观察组、对照组的研究数据作分析统计,计量数据、计数数据分别通过均数±标准差、率(%)表示,以t、卡方检验,若P<0.05,则表示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术后疼痛评分

观察组、对照组术后会病房时疼痛评分对比无明显差别(P>0.05);两组患者术后24h、术后48h、术后72h的术后疼痛评分均有所改善,但观察组术后疼痛评分改善更为明显,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2 对比两组护理满意率

对照组护理满意率为73.68%,观察组护理满意率为97.36%,观察组护理满意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3 讨论

护理人员在疼痛护理工作中需要全面应用综合护理措施,并以疼痛管理作为主体开展小组讨论、病例分析、组织查房等工作,确保患者接受护理干预时,对于疼痛的认知能明显加深,能更为全面的了解疼痛护理以及疼痛治疗方法,确保患者恐惧疼痛的心理得到全面消除。护理人员在开展综合护理干预中还需要利用暗示或者提示的方式,引导患者实施疼痛自我管理,促进其积极配合治疗的依从性[2]。

研究表明,相对于常规护理来说,四肢创伤骨折患者疼痛护理中采用综合护理措施進行干预对降低疼痛评分、提高护理满意率有着更为明显的优势,有极大的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周静.综合护理在四肢创伤骨折术后疼痛护理中的应用观察[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7, 17:119+121.

穆秋红.综合护理对四肢创伤骨折术后疼痛护理的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7,v.15 27:270-271.

猜你喜欢
疼痛护理综合护理护理效果
疼痛护理化脓性阑尾炎术后应用效果
综合护理干预对首次机采血小板献血者持续献血应用效果分析
外科术后疼痛护理干预的施行意义评价
骶神经阻滞复合全麻行阴道前后壁修补术后疼痛护理体会
早期康复护理在脑卒中偏瘫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
急性胰腺炎非手术治疗的护理体会
CRRT在重症胰腺炎中的应用及护理
疼痛护理管理在肛肠科病房应用后的效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