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脏超声(LUS)判断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病情程度及评估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的价值

2018-06-06 05:23张达玲
健康必读·下旬刊 2018年5期

张达玲

【摘 要】目的:探究肺脏超声(LUS)判断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病情程度及评估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的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9月~12月于我院就诊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为研究对象,治疗前后分别给予肺脏超声判断,对肺脏超声征象和相应的评分变化进行对比。结果: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经肺泡表面活性物质治疗后,总有效率高达100.00%,LUS评分在不同时间点均获得显著降低,用药后除之外A/APO2,其他肺功能指标均有所下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脏超声(LUS)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病情程度的判断和评估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的评估中,具有非常高的应用价值,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关键词】肺脏超声;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病情程度;肺泡表面活性物质

Assessment of the severity of neonatal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and the value of pulmonary surfactant by pulmonary ultrasound

Zhang Daling(Sichuan Dazhou Dazhou 635100)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value of pulmonary ultrasound (LUS) in judging the severity of neonatal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NRDS) and to evaluate the pulmonary surfactant. Methods: from September 2017 to December, we selected neonates with respiratory distress from September 2017 to December in our hospital. Children with syndromes were studied.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the ultrasonic findings of lung and the corresponding scores were compared. Results: after the treatment of neonatal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alveolar surfactant was used to treat neonatal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as high as 100.00g / L and the score of LUS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at different time points, except for A / P / APO _ 2 after medication. The indexes of pulmonary function were all decreased, which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 Conclusion: pulmonary ultrasound is of great value in judging the severity of neonatal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and evaluating alveolar surfactant. It is worthy of clinical application and popularization.

Key words: Pulmonary ultrasound; neonatal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severity; alveolar surfactant

【中圖分类号】R72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8)05-03-00-01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作为一种常见的新生儿期肺部疾病,早产儿发生的几率相对较高,临床症状以呼吸衰竭和呼吸困难为主,在一定程度上会严重威胁到新生儿的生命健康,是造成新生儿死亡的重要原因[1]。本次研究选取我院收治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和肺炎患儿为分析对象,均给予肺泡表面活性物质治疗,并采用肺脏超声对治疗效果进行科学的评价,现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在2017年9月至12月期间接收的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男4例、女3例,共7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胎龄28~41周,平均胎龄(34.7±1.8)周;出生体质量4例低于2000g、3例超过2000g,平均体质量为(1800±500)g,分娩方式:3例顺产和4例剖宫产;窒息史:1例轻度、1例重度、5例没有。全部患儿的的临床资料经过对比,差异显著,P>0.05。

1.2 方法

1.2.1 肺泡表面活性物质治疗 全部患儿利用肺泡表面活性物质进行治疗,严格按照新生儿的体质量来给予相应的剂量,一般为200mg/kg;给药之前,需要将患儿气道内的分泌物吸净,利用专用溶剂将药物完全溶解并进行加热(37摄氏度左右),利用无菌注射器对药液进行吸取;经气管插管时分别取患儿的仰卧位、左侧卧位和再仰卧位并缓慢的将药液注入到肺内,每个体位分别在2分钟内注射三分之一的剂量,完成药液的注入后可以利用球囊进行1到2分钟的加压呼吸,每分钟的频率控制在40~60次。另外,为尽量避免损失药液,一般在用药6小时后不要拍打患儿的背部,但是气道明显堵塞的患儿除外。

1.2.2 肺脏超声(LUS)判断 仪器类型:机型mindray m9便携式彩色超声诊断仪;高频线阵探头,频率为10~14MHz;高频小凸阵探头,频率控制在7~10MHz。治疗前需要进行胸部X线检查,而肺脏超声判断分别安排在治疗前、治疗后12和24小时[2]。在患儿保持安静的状态下,取其仰卧位和侧卧位,对每侧前后胸壁和胸骨旁线、腋前后线和双乳头连线进行检查,总共分为6个区域,即前上、前下、后上、后下、腋上、腋下,两侧共有12个区域,探头开始于第肋骨间隙,按照由上到下、由左到右的顺序,首先沿着肋骨间隙进行横向扫描 ,然后通过对探头的旋转纵向的扫描与肋骨垂直的区域;在此期间,需要用图像的方式将每个区域所观察到的超声征象完成的保存和记录下来。

1.3 观察指标

对比全部患儿在用药前后的肺功能变化、治疗效果、肺脏超声检查结果与不同时间点评分。

疗效评价:显效:临床症状全部消失,能够平稳的呼吸、血气指标正常、酸碱平衡,不存在电解质紊乱的情况;有效:症状有所缓解,呼吸较为平稳,经X线显示阴影获得有效改善,血气指标有所好转;无效:病情如同治疗前,甚至有恶化的迹象[3]。

LUS評分:正常通气区:A线的显示十分清晰,2条以下的B线孤立的存在,经超声检查可以将肺滑动征实时的显示出来;中度肺通气减少区:B1线较为多发且典型,分界十分清晰;重度肺通气减少区:B2线多发典型。彼此之间相互交融;肺实变区:C肺组织呈现出非常明显的“肝样变”,伴有动态支气管充气征。根据最为严重的超声表现来对每个检查区进行评分,0分:N、1分:B1线、2分:B2线、3分:C。12检查区域评分的总和为LUS评分,分值控制在0~36分之间[4]。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对比以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效果

7例新生儿的治疗总有效率高达100.00%,显效、有效和无效分别对应的数值为5例、2例和0例。

2.2 治疗前后肺功能变化

治疗前后,新生儿的肺功能均发生显著变化,其中PaO2、PaCO2、OI和PH均在治疗获得不断降低,而A/APO2不断升高,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如下表1。

2.3 肺脏超声检查结果

新生儿肺炎超声下的表现:胸膜下发现局灶性肺实变的范围较小,轻度支气管充气征好肺泡-间质综合征,模糊的胸膜线、不存在A线;实时超声下通过观察发现肺滑动征。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超声下表现:肺野内所存在的肺实变面积较大,支气管充气征十分明显 ,肺泡-间质综合征较为严重,不存在A线和胸膜线,胸腔积液较少;实时超声下发现肺搏动征。

2.4 不同时间点LUS评分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经肺泡表面活性物质治疗后,LUS评分均获得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下表1。

3 讨论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是缺失肺泡表面活性物质所造成的一种疾病,早产儿的发生几率较高,少数足月儿出生后也有可能发生,其典型的病理和生理改变主要体现在肺泡充气不良、形成肺透明膜、进行性萎缩肺不张、肺通气与血流之间的比例严重失调等[5]。临床上关于该病的治疗以外源性PS治疗为主,可以针对新生儿患病的具体原因进行治疗,可以极大的降低并发症和死亡率,因此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和对PS的治疗效果进行及时评价至关重要。肺脏超声凭借本身的显著特点,已经在临床诊治多种危重疾病中获得了广泛的应用,如操作简便、可以进行床旁操作、价格低廉、辐射少以及可重复性强等,且在类似于肺不张、急性呼吸衰竭、心源性肺水肿、气胸等疾病的诊断中优势显著。

肺脏超声主要是通过肺脏含气量的多少产生一定的超声伪像,以此能够客观的分析胸膜和肺组织声像,从而可以更加准确的诊断肺脏疾病,对由于各种原因所造成的肺通气变化进行快速的评估。相比较于血气分析氧合指数 ,肺脏超声可以提早发现各种异常征象的变化,现已经在诊治急危重症的过程中获得十分广泛的应用,其所具备的诊断价值明显高于CT和X线。利用肺脏超生可以对肺损伤程度进行准确的判断、对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进行科学评估,并且还可以对肺复张容积进行有效的监测,现已经成为临床上对肺复张效应进行科学评价的重要方法[6]。在本次研究中,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经肺泡表面活性物质治疗后,总有效率高达100.00%,LUS评分均获得显著降低,肺功能各项指标发生显著变化,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判断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病情严重程度和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的效果评估中,应用肺脏超声(LUS)价值很高,简便、无创可以在床旁开展,有助于对病情的指导与病情的观察, 值得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何晓光,马可泽.肺表面活性物质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应用效果及对疾病指标的影响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7,14(20):109-112.

吴杰斌,周彬,翟敬芳,金宝,蒋红侠,刘娅,周广玲.不同无创通气模式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初始呼吸支持的临床应用[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7,11(03):383-387.

卢维城,魏海波,陈有平.经胃管微创注入肺表面活性物质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应用[J].广东医学,2016,37(21):3233-3235.

吴乃许,陈振华.经鼻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在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医学工程,2015,23(06):3-4.

陈开永,刘照平,代红燕,潘奕,熊露.60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采用肺表面活性物质配合NCPAP的治疗及护理效果[J].中外医疗,2014,33(21):165-166.

孙颖.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观察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3,8(33):10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