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抢救护理模式下脑出血急性期患者抢救效果

2018-06-06 05:23周华淑王华冯玉松
健康必读·下旬刊 2018年5期
关键词:急诊抢救超声引导

周华淑 王华 冯玉松

【摘 要】目的:探讨分析对急性期脑出血患者应用急诊抢救与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100例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在本院收治的急性期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跟观察组,对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抢救护理,对观察组患者进行急诊抢救与护理,比较致残率、死亡率、急救介入时间、手术待术时间、并发症发病率、神经功能EDSS评分及患者满意度等。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致残率及死亡率比对照组要低,手术待术时间及急救介入时间比对照组要短,PDSS评分要低,且患者满意度更好。结论:急诊抢救护理模式能理程序明显降低死亡率与致残率,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并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脑出血急性期;急诊抢救;超声引导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3783(2018)05-03--01

脑出血是一种与高血压、血管老化、高血脂、糖尿病或吸烟等密切相关的脑血管病变,由非外伤性脑实质内血管破裂引起,脑出血患者往往由于情绪激动、费劲用力时突然发病,急性期死亡率高,可达百分之三十至四十。临床表现主要有头晕、头痛、呕吐、眼部症状、意识障碍、运动障碍和语言障碍。即使患者幸存,大多数也会留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脑出血发病突然,病情进展速度快,是中老年人常见的致死疾病之一。随着我国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日益加深,脑出血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这对我国如果提高对脑出血的临床治愈率提出了巨大的挑战。本研究对100例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在笔者医院收治的急性期脑出血患者实施了急诊抢救护理模式,疗效显著,满意度高,现将研究成果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在笔者医院入院治疗的急性期脑出血患者100例被纳入本研究,年龄46-80岁,平均年龄(63.5±5.5)岁,男58例,女42例。

出血量20-70毫升,平均出血量(45.5±5.6)毫升,其中基底节区出血46例,脑叶出血8例,脑桥出血4例,小脑出血20例,脑室出血22例。

根据脑出血后的临床表现,I级脑出血14例,II级脑出血20例,III级脑出血18例,IV级脑出血16例,V及脑出血32例。按随机法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观察组50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及一般临床资料(出血量、出血位置、及神经学分级)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急性期脑出血患者给予常规抢救护理,包括在接到急救电话后,指导患者家属进行基础护理,现场救治、监测生病体征、转运途中护理、入院检查、手术前准备,及手术治疗等。

观察组患者采用急诊抢救护理模式[1],主要包括在接到急救电话后,指导患者家属进行基础护理,若患者意识不清楚,则告诉患者家属,保持患者处于平卧位,同时指导家属缓解患者的情绪。准备医疗用品,到达现场后,询问家属关于患者基本情况,观察患者意识及病情,严总者需进行抢救及心肺复苏,必要时给氧给药,保持患者的呼吸及降低颅内压,监测生病体征(包括脉搏、血压、体温等),必要时给药,选择合理的静脉通道,给予输液护理,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缓解不良情绪,帮助其建立对抗病魔的信心。

如若有并发症,还需对并发症进行护理,如物理降温等,转运途中应尽量动作轻柔,避免血压增高,实时监控患者病程发展,入院检查,准备手术,等待手术治疗。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的致残率、死亡率、急救介入时间、手术待术时间、EDSS评分(分数越低,神经功能越好),并发症发病率、护理满意度等。

1.4 数据处理

数据结果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6.0软件进行,计量资料采用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检验,P<0.05被认为具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两组脑出血患者的致残率对比:对照组患者的致残率为62.0%,明显高于观察组的38.0%,且组间差异显著(P<0.05)。见表1。

2.2 两组脑出血患者的死亡率对比:对照组患者的死亡为28.0%,明显高于观察组的12.0%,且组间差异显著(P<0.05)。见表2。

2.3 两组脑出血患者的急救介入时间与手术待术时间对比:因出诊到达时间与手术治疗时间无明显区别,这里不再详细介绍。观察组患者的急救介入时间(16.12±6.24 vs. 35.89±14.12分钟)以及手术待术时间(29.31±11.06 vs.57.48±18.86)较对照组患者都有了明显的缩短,且组间差异显著(P<0.05)。见表3。

2.4 两组脑出血患者的EDSS评分对比

护理前,两组患者的EDSS评分无显著差异,护理后,两组患者的EDSS评分都得到了改善,但观察组的改善程度更明显(1.3±0.6 vs.3.4±0.8),且组间差异显著(P<0.05)。见表4。

2.5 两组脑出血患者的并发症发病率对比

两组患者均出现并发症,主要变现为中枢镇性发热、压疮、干扰及消化道出血等。但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病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组间差异显著(P<0.05)。见表5。

2.6 两组脑出血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对比: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为9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4%,且组间差异显著(P<0.05)。见表6。

腦出血是一种经常发生在中老年人群的脑部疾病,致死致残率高,合理的抢救模式,可对患者的抢救效果造成积极的影响,因此,对急性期脑血管患者进行急诊抢救护理,十分重要。

在我们的的研究中,对急性期脑出血患者应用了急诊抢救护理(体位护理、现场急救护理、心理干预、转运护理、并发症护理),效果显著。患者的致残率跟致死率有了显著的降低,缩短了患者的急救介入时间与手术待术时间,进而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EDSS评分得到了明显改善,促进了脑出血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中枢性发热、感染、消化道出血、压疮等并发症发病率的得到了有效的控制,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有明显的提高,这与曾琪[2]、黄琼芳[3]、庄鹭虹[4]、韩亚南[5]、付锦锦[6]等在急诊抢救护理模式下脑出血急性期患者抢救效果研究的结果一致。这说明急诊抢救护理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同时,我们也应积极做好预防老年人脑出血的措施,可以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定期监测血压,对于血压过高或过低者,通过饮食或服用维持血压的药物,使血压保持稳定;第二,合理控制饮食,适量运动,避免高血脂;第三,保持心情舒畅;第四,养成良好的生活、作息与饮食习惯;最后,一旦出现类似脑出血的临床症状,及时就医,减少发病率。

参考文献

梁瑞芳,张红英.脑出血急性期患者的急诊抢救与护理体会[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4,27(10):1372-1374.

曾琪, 罗美.急诊抢救护理模式下脑出血急性期患者抢救效果研究[J].中国社区医师, 2017 , 33 (18) :118-119.

黄琼芳,吴灶连,孔建宜,刘超群.急性脑出血患者院前急救护理程序模式的探讨[J].中国实用医药,2016,11(34):147-149.

庄鹭虹.急性脑出血患者院前急救护理程序模式的探讨[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06):654-655.

韩亚南.分析护理干预对急性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效果[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5 (9) :8-9.

付锦锦.急性脑出血患者院前急救护理程序模式研究[J].医药 , 2015 (7) :44-45.

猜你喜欢
急诊抢救超声引导
观察急诊护理路径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抢救的临床效果分析
急诊抢救重症哮喘联合小剂量肾上腺素治疗的临床疗效及预后
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诊断肝脏转移性恶性黑色素瘤的效果分析
超声引导下不同硬化剂注射治疗肝囊肿的临床效果评价
超声引导臂丛上干单点注射复合颈浅丛阻滞在老年患者锁骨内固定手术中的应用
探讨心脏内科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急诊抢救和临床治疗体会
急性脑卒中急诊快捷护理流程应用效果的观察
急诊抢救重症哮喘联合小剂量肾上腺素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