寇烤
【摘 要】目的:探讨应用标准大骨瓣减压手术治疗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对照组患者行常规颅脑外伤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行标准大骨瓣减压手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Ⅴ级率为63.4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4.15%;观察组患者的手术用时、切口愈合时间以及恢复生活时间等均短于对照组,两组资料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标准大骨瓣减压手术治疗颅脑损伤的效果确切,术后恢复时间短,该治疗方案值得应用推广。
【关键词】大骨瓣减压手术;治疗;颅脑外伤;价值
【中图分类号】R816.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8)05-03--02
颅脑外伤是由于外部因素对患者脑部形成的闭合性或开放性的损伤,患者的临床症状表现为头痛、头晕及意识模糊等,患者的病情进展速度较快,甚至可能危及患者生命安全。颅脑外伤治疗的关键是有效的降低颅内压,标准大骨瓣减压手术是临床中比较常用的治疗方案[1]。本次研究将针对标准大骨瓣减压手术治疗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探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2016年1月至2017年3月诊治的颅脑外伤患者共计82例为研究样本,其中男53例,女29例;患者年龄22~63岁,平均年龄(41.3±0.6)岁;GCS评分:3~5分患者46例,6~8分患者36例。利用随机抽样原则将患者进行平均分组,各组均41例,分别定义为观察组、对照组。两组患者的一般常规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实施分组比较。
1.2 方法
手术前需确保患者的生命体征状态平稳,为患者剃头,使伤口充分的暴露,并准备好足够的血袋,密切关注患者的意识变化情况。对照组患者行常规颅脑外伤手术治疗,针对患者损伤的部位行开颅手术,依据患者创伤的具体部位确定开颅的位置。观察组患者行标准大骨瓣减压手术进行治疗,于患者颧弓上方处与耳屏距离1cm的位置行切口,切口由耳廓上方处至耳廓后上方处直到前额发迹的位置,取下患者骨瓣,放射状剪开硬膜,清除颅内的淤血和坏死的组织等,进行止血。两组患者出院后均进行为期6个月的随访。
1.3 评价指标
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切口愈合的时间等一般手术资料进行对比,评价两组的治疗效果,用格拉斯哥评价标准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估。Ⅰ级:死亡,Ⅱ级:植物生存,Ⅲ级:重度残疾,Ⅳ级:轻度残疾,Ⅴ级:恢复良好。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数据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以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用卡方检验,P<0.05代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Ⅴ级率为63.4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4.15%,具体比较结果见表1。两组资料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患者一般手术资料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手术用时、切口愈合时间以及恢复生活时间等均短于对照组,具体比较结果见表2。两组资料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重型颅脑外伤患者的危险性极高,若不能及时有效的治疗很可能威胁患者生命安全,重型颅脑外伤的治疗方案十分复杂,术后患者的并发症率比较高,并且术后患者致残和致死的几率都較高。因此特别是针对重型颅脑外损伤患者选取有效的手术治疗方案十分关键[2]。采取传统的颅脑外伤开颅手术,手术用时较长,手术中对患者造成的损伤也较大,因此术后出现并发症率的风险较高,患者致残和致死率也相应升高[3]。目前标准化大骨瓣减压手术是治疗重型颅脑外伤的优选方案,手术治疗效果明显,可有效降低该类患者的致残率与致死率。在手术过程中通过摘除患者较大骨瓣能够有效缓解脑组织的水肿症状,消除患者脑水肿,促进其脑部微循环及外侧裂循环,有效的降低了对患者脑部的二次损伤,因此治疗效果显著。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行标准化大骨瓣减压手术,患者恢复良好率达到%,明显高于对照组的%,并且Ⅰ级与Ⅱ级致死率和致残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这表明标准化大骨瓣减压手术治疗效果良好,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综上所述,标准大骨瓣减压手术治疗颅脑损伤的效果确切,术后恢复时间短,该治疗方案值得应用推广。
参考文献
余建荣. 标准大骨瓣手术治疗重型颅脑外伤临床分析[J]. 当代医学,2015,21(29):32-33.
武云龙,岑卓英,梁春妍. 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与常规骨瓣开颅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临床价值对比研究[J].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7,38(20):2381-2382.
付伟,毕东祥,杜文彬等. 标准大骨瓣开颅减压手术后早期配合呼吸机用于老年重症颅脑损伤的临床价值[J]. 实用老年医学,2016,30(07):558-5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