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伟 王秀华 张瑜 葛凤丽
【摘 要】 高校网络财务建设多年,但目前绝大多数高校仅限于做最基本的应用,没有对网络财务软件的功能及应用范围进行充分发掘。采用文献研究法,搜集了2000—2016年公开发表的92篇高校网络财务方面的研究文献进行分析,发现虽然近年网络财务研究的热度不断增加,但详细介绍网络财务具体应用的文献极少。已有研究主要关注网络远程报账和收费管理,预算管理研究有增加趋势,其他财务管理与决策方面的应用极少。为弥补该不足,文章以Q高校为例介绍了网络财务具体实践流程,并指出未来高校网络财务的发展方向,以期为高等学校利用网络提升财务管理水平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 高等学校; 网络财务; 网络会计; 财务管理
【中图分类号】 G647;F275.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5937(2018)09-0138-05
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今天,将互联网与高校财务管理系统结合起来,发展网络财务是缓解当前高校财务部门面临的矛盾和困难的有效途径。2007年1月15日,财政部和教育部联合印发了《关于推进“十一五”期间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财务管理工作的若干规定》(以下简称“规定”)。规定第五部分提出大力推进高等学校财务信息化建设,创新财务管理手段,要求各高等学校全面推进财务管理的信息化和网络化以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和信息质量[1]。如今10多年过去了,我国高等学校信息化建设情况如何?信息化建设与规定发布之前相比又有何变化?针对这两个问题,本文采用文献分析法对2000—2016年共92篇高校网络财务建設方面的相关文献进行统计分析,侧面探查高校网络财务建设基本情况及其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介绍Q高校网络财务管理创新与实践,并对未来高校网络财务发展趋势进行分析。
一、高校网络财务建设的基本状况
(一)研究热度呈螺旋上升趋势
2000—2016年发表的“高校网络财务”方面的文献统计见图1。
从图1可以明显地看出,“高校网络财务”的研究热度呈螺旋上升趋势。2000—2007年时间段,高校网络财务处于研究的初期阶段,自2007年开始,受教育部及财政部联合发文的影响,高校网络财务研究的热度逐渐增加,且在2014年达到研究的高潮,近两年有所回稳。
(二)实际实施率低
本文通过分析每一篇文献,根据文献信息判断作者单位是否已经实施网络财务将所有文献分为“实际实施”网络财务和“建议实施”网络财务两大类,并对“实际实施网络财务”的文献是否“描写实际操作流程”的情况进行了统计。统计结果发现,在92篇文献中,仅有23篇文献明示或暗示所在单位已经“实际实施”了网络财务,实施比率约为25%,而“实际实施”网络财务的文献中,仅有11篇文献详细地描写了高校网络财务实际操作流程,比例约为48%,详见图2。可见,接近3/4的文献依然停留在建议高校实施网络财务的阶段,而未关注应该如何实施网络财务这一问题。
从图2可以看出,“实际实施”网络财务的文献数量稳中略升,即2007年教育部及财政部联合发文之后,表示已实际实施网络财务的文献数量略有增加,但增幅与研究热度增幅相比较低,介绍实际操作流程的文献数量更少。
二、高校网络财务应用特点分析
(一)网络会计方面
本文将高等学校网络在会计方面的应用划分为会计核算、网络远程报账和信息披露三个流程。2000—2016年“高校网络会计”方面的相关文献中关注网络会计核算方面的文献数量统计见图3。高校网络会计方面的文献研究表现出如下特点:
1.关注“网络会计核算”的文献数量不高,略有增长
从图3可以看出,关注“网络会计核算系统”应用的文献数量除在2014—2016年波动较大外,一直处于平稳增长态势,但整体而言,仅有28篇文献提及网络会计核算问题,不足1/3,相关文献数量不高。
2.关注“网络远程报账”的文献数量增长快
从图3的长虚线可以看出,近年来关注“网络远程报账”文献数量增长较快,尤其是在2009年以后,随着高校科研经费投入的大幅度增加(详见表1),高校报销业务量急剧加大,传统的财务报销模式已满足不了当前财务发展需求,报账信息不对称和报账等待时间长等突出问题降低了学校财务部门的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有些高校甚至出现了提前一天在财务部门门口排队领号以便第二天可以报销成功的现象,大大影响了教职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在这一背景下,“网络远程报账”的实现将有助于缓解这一现象,因而其学术关注度不断上升。但总体而言,仅有25篇文献关注网络远程报账,占比27.17%。
3.“网络手段信息披露”持续波动
从图3可以看出,关注“信息披露或报表”的文献数量长期呈波浪状分布,波峰和波谷交替出现,表明理论界对此的关注并不稳定。总体而言,有19篇文献关注该方面,占比20.65%。
4.专项研究多,系统研究少
2000—2016年已发表的“网络会计”文献中,39.13%的文献中不涉及任何一项具体流程,仅是泛泛而谈,有45.65%的文献对单一内容进行了具体研究,涉及2项及2项以上内容的文献仅占15%左右,可见,已有文献更多的是专项研究,而系统性的研究不足。
(二)网络财务管理方面
本文将高校网络财务管理方面的应用划分为网络结算、工资管理、公积金管理、资金管理、收费管理、网络预算管理、校园一卡通、科研经费管理、创收成本核算九个流程。从文献研究看,高校在网络财务管理方面存在以下特点:
1.系统研究高校网络财务管理的文献少
2000—2016年已发表文献涉及“高校网络财务管理”具体流程情况统计见图4。从图4可以看出,绝大多数文献不涉及“高校网络财务管理”任何一项流程,仅涉及一项具体流程的不足20%,涉及两项具体流程的不足15%,涉及三项具体流程的不足10%,仅有极少数文献涉及五或六项具体流程。可见,高校网络财务管理领域研究才刚刚起步。
从具体流程上看,研究网络结算、收费管理和预算管理三个流程的文章数量最多,分别为21篇、17篇和13篇,而其余流程的研究相对较少。
2.“网络结算”研究低速增长
2000—2016年发表的关于网络结算方面的文献数据统计见图5。从图5可以看出,近年来“网络结算”相关文献数量略有增加,但总体而言,共有21篇文献涉及到网络结算,占比22.83%。2007年“规定”出台后,相关文献数量略有增长,但增速不高。
3.“工资管理”及“公积金管理”研究少
2000—2016年发表的关于“工资管理”的文献数量极少,共计8篇,占比8.70%;关于“公积金管理”的文献数量更少,共计3篇,占3.26%。2007年“规定”的发布并未推动相关研究,详见图5。
4.“资金管理”研究几乎停滞
2000—2016年发表的关于“资金管理”的文献数量少,共计8篇,占比8.7%,且基本是在2007年“规定”发布前后6年内,自2011年起长期无相关文献,直至2016年有2篇。可见,“高校网络资金管理”方面的研究几乎处于停滞状态,详见图5。
5.“收费管理”研究热度相对较高
2000—2016年发表的关于高校网络“收费管理”的文献数量相对较多,共计17篇,占比18.48%,且2007年“规定”发布以来发表10篇相关文献,可见研究热度相对较高,且有一定的持续性,近年来有所波动,详见图5。
6.“校园一卡通”研究有减弱趋势
2000—2016年发表的关于高校“校园一卡通”的文獻数量共计11篇,占11.96%,比例不高,在2007年“规定”发布之后,只有2012年和2014年有一定的研究热度,其余年份无相关研究,研究有减弱趋势。详见图6。
7.“科研经费管理”研究热度低
2000—2016年发表的关于高校网络“科研经费管理”的文献数量共计4篇,占比4.35%,比例相对较低,但2007年“规定”发布后,尤其是近两年,研究文献数量有所增加。详见图6。
8.“网络预算管理”研究热度逐渐增加
2000—2016年发表的关于高校网络“预算管理”的文献数量共计13篇,占比14.13%,研究热度相对较高,且自2008年起研究热度逐渐增加,有上升趋势。详见图6。
9.高校“创收成本管理”研究刚刚起步
2000—2016年发表的涉及高校网络“创收成本管理”研究的文献数量共计2篇,分别发表于2005年和2010年,受限于各高等学校成本核算的不健全,运用网络进行创收成本管理目前基本没有实现,研究不足,但随着高校成本核算的加强及创收的增多,与创收相关的绩效评价等必然要求创收成本核算信息,未来有进一步研究的可能。
(三)网络财务相关的其他方面
除网络会计和网络财务管理之外,高校网络财务还有其他流程,分别为网络查询、网络在线管理、网络采购、网络业绩评价、网络审计以及网络安全问题等。2000—2016年各流程研究热度比较见图7。从图7可以看出,研究热度最高的三个流程是网络安全、网络查询和网络在线管理,分别占34.78%、25%和13.04%,其余流程研究热度不高。
综上所述,“高校网络财务”当前的建设情况以及应用情况不太理想,与2007年“规定”要求尚有较大差距,10年来进展不大。问题表现在:(1)重“网络会计”轻“网络财务管理”及其他管理;(2)重内部资金结算轻辅助决策;(3)系统性研究缺乏。
三、网络财务管理建设的创新与实践
Q高校一直致力于发展网络电算化建设,通过财务软件的有效使用和有机结合,提高了工作效率和优化了财务管理方式,财务管理建设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网上预约+投递式报账,开启远程网络报销新模式
财务人员将会计科目做好后台设置。单位报账员借助校园网平台在系统中录入报账信息,预约成功的数据实时传输到财务账务系统。会计人员将审核通过的单据自动生成记账凭证。网上报账系统将原来会计人员对原始凭证的审核、计算和录入环节简化为简单的复核工作,大大减少了财务人员的工作量,提了工作效率,规范了财务基础工作。
投递式报账是基于网上预约报账系统平台延伸的一种新的报销模式。经实践证明,投递式报账能彻底解决报销排队问题,确保工作人员在安静的环境下认真审核票据,减少了处理业务的环境压力,提高业务处理的准确性,进一步提升了财务工作质量,使远程网络报销成为可能。
(二)银校直联系统实现了无现金报账和网上实时结算
银校直联系统是将银行的专网与账务系统和网上报账系统有机结合,实现了无现金报账和银行汇款业务实时对接。汇款业务快捷高效,提高了财务部门的工作效率。以上财务系统的有机结合实现了资源共享,避免了重复劳动,提高了工作效率。
(三)启用个人收入申报系统保证了信息传递的准确性
收入申报系统解决了传统传递信息准确率低和审批效率低的难题,杜绝了电子版信息和纸质材料不符的现状,减少财务人员审核风险。学校各单位录入的发放信息,直接从财务工资软件和学生收费软件提取银行账号等数据,确保银行信息的准确性。发放信息的电子数据实时传输到财务软件,经审核制单后数据传输到银校直连系统实时发放。收入申报系统实现了资源共享,确保了电子版信息和纸质材料的一致性,提高了信息发放准确性。
(四)完善网络查询平台,提高服务质量
为了进一步完善网络查询平台,将教工查询和学生查询模块进行合并,重新设置了综合服务查询平台。新的查询系统便于老师及时查询个人工资情况、公积金缴存、科研经费实时使用状况和报销差旅费的对私到账信息。
尤其对于项目负责人,可以查询自己名下的所有项目的基本情况。为了便于查询,查询系统可以按项目大类分为科研、预算、专项、基金和代管。按项目属性可按个人、公共、全部来分类。每个项目可以查询项目的收支情况、借款信息。对于科研老师可以通过科目汇总功能查询课题的使用情况,并对照课题的预算书审查课题执行情况。查询系统针对课题结题老师提供项目决算表和项目预算执行比例,保证了项目的合理支出和规范管理。
学生可及时掌握个人缴纳学费情况,减少了师生到财务查询个人信息的环节,提高了财务的服务品质。
(五)校园统一收费支付平台系统,建立缴费管理新模式
校园统一收费支付平台系统能实现“网上支付”,实现校园收费项目和业务的统一支付,实现统一收费、统一支付、统一查询。校园统一收费支付平台是对学费代扣系统的互补。在新生入学和每学期初,通过学费代扣系统完成新生和老生学费批量的实时代扣,对于部分因个人账号信息有误不能完成批量代扣的学生可以登录校园统一支付平台自助完成学费的缴纳,保证了学生缴费及时性和准确性。
校园收费平台除了能实现学费和住宿费的自助缴费外,还可以进行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报名费、计算机考试报名费、版面费及校园一卡通圈存等其他自助缴费。学校还与支付宝等第三方签订了协议,学生可以通过支付宝实时完成校园一卡通的充值,方便快捷,真正实现“足不出户、充值缴费网络化”。
系统为校内外付费用户提供完整一致的支付界面,用户可以查询所有应付项目和已付项目的状况。财务处可以集中监管校内各类收费项目,实时查询统计收费情况,并统一完成票据、财务凭证、银行对账等处理。收费部门可以经财务处审核后,快速发起、实施收费项目,实时监控收费状态和进度。
(六)账务系统和资产系统的有效对接,解决了资产对账难题
资产管理系统与财务管理软件的对接方式均采用“中间数据库”方式,系统开发商确定好中间库的表结构,然后进行数据的推接。在资产软件中进行设备登记、价格变动、资产处置、部门调拨等相关操作,国资处审核提交后,同时写入中间库的“资产入账信息表”从资产系统中会打印出验收单,报账老师持验收单到财务处报账。财务处在制单系统输入单据号可调出此验收单所包含的资产明细,自动生成凭证。凭证中保存着验收单的“票据号”。通过Webservice向中间库写“资产对账单”,国资系统调用这个表来更新它的入账状态。财务与资产系统对接,充分解决两个部门的对账问题。
四、高校网络财务建设的发展趋势
(一)依靠数字化校园建设平台拓展网络财务管理的渠道
财务软件和科研管理平台的对接,从合同信息、项目立项、预算管理、发票管理、费用管理、项目执行、项目决算等各个环节,形成一套完整的信息资料。教师可以随时了解每一笔支出及预算的执行情况,避免出现经费执行与预算不相符的情况,影响课题正常结题,从而实现课题主持人、科技处及财务处三位一体的管理模式。
预算管理可以采用网上填报的模式,这样便于采集,有效控制数据录入端预算数据的规范性,完成支出/收入项目的立项、申报项目模板下发、申报数据接收、审批和汇总,中期预算调整、预算控制、数据汇总统计和分析,向学校主要领导和部门负责人开放查询权限,随时关注部门预算执行情况,对预算的整体情况进行风险控制。
(二)引入电子审批制,以财务系统为核心整合高校各部门业务流程
凭证影像化和网上电子审批的结合,推动网上报销业务的深度建设。凭证影像化系统是指以先进的影像管理技术为基础,配合相关的系统硬件,将纸面凭证转换成电子影像文件,具备自动建立索引、查询、调阅、存贮等功能。项目负责人和单位领导可以依据电子凭证的相关信息,完成网上的电子审批,从而降低了审批成本,提高办事效率和传递质量,增强管理的科学性和透明度,以适应在互联网大潮下财务信息化建設的新形势。
进行全方位电子审批的前提在于高校建立以财务系统为核心的全职能部门业务流程的系统集成,将包括人事处的工资系统、教务处的学生信息管理系统、国资处的资产管理系统等与财务处的财务系统进行无缝对接,实行数据的实时推送和更新,实现全校各种资源的信息共享,避免重复劳动,提高工作效率。
(三)深化以财务为中心的集成信息平台建设,推动教育成本核算
目前高校财务核算工作在成本核算方面还存在薄弱环节,各个高校无法准确获得不同专业学生教育成本以便进行有效决策,其原因在于各部门的业务数据无法汇总到财务部门。建立以财务为中心的集成信息平台,将有助于财务部门集中获取高校其他部门所有业务数据,从而为相对准确核算各个专业学生的教育成本提供信息保障。
(四)以教育成本信息为基础,推动高校管理会计相关实践的深入发展
教育成本信息是高校进行包括全面预算管理、业绩管理、风险管理等内容在内的管理会计工作的基础。当前,管理会计工作在各个高校还仅仅停留在局部范围,比如科研的预算和内部控制,但整个教育活动的预算实际上缺乏基础信息的支撑。2014年11月14日,财政部发布《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财会〔2014〕27号),明确提出信息化是支持管理会计理念与方法落地、支撑管理会计功能发挥及价值实现的重要手段和推动力量[2]。因此,可以预见,未来高校要深入推进管理会计工作,必须依赖于高校网络财务系统与其他系统的集成,并拓展高校网络财务的范畴或细化管理模块,才能够促进高校管理会计工作的日常化。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十一五”期间进一步加强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意见[EB/OL].(2012-11-02)http://cwc.hacz.edu.cn/s/32/t/1034/36/d1/info14033.htm.
[2] 刘春丽.“互联网+”在高校管理会计发展中的实施路径[J].北方经贸,2016(11):116-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