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支持下的走班制教学质量评价

2018-06-05 01:28天津市天津中学贾永金
天津教育 2018年4期
关键词:标准分平均分结构性

■天津市天津中学 贾永金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人类已悄然进入大数据时代。大数据也给教育带来巨大的变革。

当下,在新高考改革下,教学要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选择,最好的方式就是实行选课走班制。采用选课走班制,就要有与之相匹配的教学评价方式。教育大数据的发展,实现了教育过程的数字化,为我们探索新的教学评价方式提供了可能。

首先我们来了解大数据,大数据又称巨量资料,信息社会里,各种信息都可称为数据。数据信息可以划分为两大类:一类能够用数据或统一的结构加以表示,我们称之为结构化数据,如数字、符号;而另一类无法用数字或统一的结构表示,如文本、图像、声音、网页等,我们称之为非结构化数据。生活中产生的原始信息数据,绝大多数是非结构性数据。为了便于分析,提高数据分析的效率,常常把非结构性数据信息,部分转化为结构性数据信息,从中发现问题,寻找规律。然后再回到原始的信息数据中,把发现的问题和规律,回归到原始数据背景中对照,分析问题和规律的特殊性,达到应用全数据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效果。

利用全数据的一般过程:收集数据,转化数据,分析数据。下面以教学数据为例来说明。

一、收集数据

教学过程中的信息都应该收集,包括学生的作业,学生作答的试卷,教师的教案,以及师生活动的视频等。

二、转换为可用数字表示的结构性数据

在原始的非结构性数据上,加载上结构性数据的特征,例如考试命题时,教师根据学段需要学生学会的知识点框架匹配具体试题,赋予每道题具体的分数,这样每道题就有了带数字特征的知识点信息,从而把试卷的部分信息就转化成了具有数字特征的结构性数据。

三、数据的统计与分析

(一)介绍几种解读数据的方法

1.确定学生在全体中的相对位置。

常见的方法有三种:

(1)名次法:利用考试的实际分数排名,结合总人数,确定学生的相对位置。

(2)等级法:例如天津新高考改革的录取计分方案(高考3+3模式)。

(3)标准分法

①含义:越大,学生成绩之间差距越大,两极分化越大;越小,学生成绩越集中在平均分附近,学生两极分化越小。

②标准分它符合正态分布,函数图像如图:

每个学生的实际分数都可以换算为标准分Z,Z的范围为-4≤Z≤4,每一个Z的值都有一个对应的百分比。

2.确定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正答率=。通常及格率,就是正答率为60%,对知识掌握了60%的程度。

(二)科学解读数据

1.学生层面

(1)利用常模参照(增量参照)判断自己各科和总分在群体中的位置。

(2)确定自己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通过解读数据化的学习过程,学生可以明确奋斗方向,制定合理的学习目标,科学调整学习策略,做出合理的生涯规划。

2.教师层面

(1)判断班集体在群体中的位置。

(2)确定班集体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教师通过解读数据化的教学过程,了解学生的行为起点,明确教学改进方向,确定教学补救基点,合理制定教学方案,科学选择教学策略。实现因材施教,成就学生梦想。

3.学校层面

(1)选课走班制下,对原始平均分差值的解读。

选课走班制下的班级,不再会有学生程度相近的平行班级,各班的学生程度不再相同,考试时,班与班的平均分差距多少合理呢?再有,平均分的差值受到试题难易程度的影响,不同考试,差值无法固定。

由数理统计原理知道,两个班级的平均分的差距由两方面组成。一方面,主要由学生的智力因素决定的内因引起的,这是很难改变的;另一方面,主要由学生的学习状态、应试技巧、教师的投入程度等外部因素引起的,通过师生的努力是可以改变的。

通过判断内外因差距,合理地引导师生奋斗目标和努力方向,高效地为师生的工作和学习服务。

(2)有利判断全校各班各科均衡发展情况。

学校通过解读数据化的师生教与学的过程,合理引导学生发展的方向,提高教师管理工作的科学性,适时监管教育目标和教育质量,强化过程管理,实现教育公平从机会公平向过程公平转变,力争实现教育的公平公正。

分析数据的目标不是为了评价,是为了更好地为教学服务。不能唯数据论,要让数据联系实际,分析数据产生的深层原因,才能作出科学合理的判断。

猜你喜欢
标准分平均分结构性
这样做合理吗
教你学会平均分
基于应力结构性参数的典型黄土结构性试验研究
平均分一半
切实抓好去产能促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EXCEL在数据处理中的实践分析
对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思考
关于结构性改革一二三
重新认识成绩
CET评分标准改革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