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数据统计探究学习习惯与学习成绩之间的关系

2018-06-04 09:41李博文罗雨
课程教育研究 2018年18期
关键词:数据统计学习习惯学习成绩

李博文 罗雨

【摘要】学习成绩的影响因数有很多,例如学习习惯、学习行为、学习方法、学习态度等,这些都会影响学习者的学习效果。本文的研究主题是学习习惯对学习成绩的影响,数据来源采用了遵义市第十六中学七年级(1)班最近一次数学考试成绩,将这些数据经过处理、分析,最后总结出课前预习或课后复习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习者的学习效果。

【关键词】数据统计 学习习惯 学习成绩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8-0250-02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基于数据統计探究学习习惯与学习成绩之间的关系,主要分析课前预习或课后复习在影响学习成绩当中充当着什么样的角色。通过将成绩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学生数据抽离出来加以分析,就能得到各成绩段学生学习习惯的一般规律,从而为个性化教学提供决策依据,研究范围虽然有限,但还是有参考价值的。

一、数据取样

本文以遵义市第十六中学七年级(1)班为例,班上总人数为70人,随机选取其中35人作为样本,学习成绩以最近一次数学考试成绩为准。最左侧一栏表示学生编号,最右侧的两栏分别表示学习成绩以及成绩评级,满分为100分,低于60分区间的笔者将其定性为不及格,高于60分且低于70分(包括70)区间的笔者将其定性为及格,高于70分低于80分区间的笔者将其定性为良好,而高于80分(包括80)区间的笔者将其定性为优秀,其他数据则表示学生的学习习惯。这里,笔者对随机选取的学生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来获取这些数据,其中有效回收35,回收率100%。对这些问卷统计整理之后得到最初的数据表(部分),如表1所示。

二、数据处理及分析

将表1中的数据进一步处理之后得到各学习习惯所对应的学习成绩数据表,如表所示。

分析表2可知,只做课前预习的有3人,占随机选取样本人数的9%,其中有0人成绩优秀,成绩良好、及格以及不及格的各有1人(人数的计算采用四舍五入的计算方法),占比各为4%、3%和2%。由此可知,只有预习习惯还是不够的,必须经过复习的过程才能达到较好的学习效果。

分析表3可知,只做课后复习的有8人,占随机选取样本人数的23%,其中有1人成绩优秀,占比为2%,有4人成绩良好,占比为10%,有2人成绩及格,占比为9%,有1人成绩不及格,占比为2%。由此可知,只有复习习惯相对于只有预习习惯的学生来说,获得好成绩的概率更大。

分析表4可知,预习和复习两者都做的有16人,占随机选取样本人数的45%,其中有2人成绩优秀,占比为5%,有11人成绩良好,占比为30%,有3人成绩及格,占比为9%,有0人成绩不及格,占比为1%。由此可知,只有在经过既有预习又有复习的情况下,达到的学习效果才是最好的。

预习和复习两者都不做的有8人,占随机选取样本人数的23%,其中有0人成绩优秀,占比为1%,有4人成绩良好,占比为11%,有2人成绩及格,占比为5%,有2人成绩不及格,占比为6%。由此可知,既没有预习也没有复习的学生所获得的成绩相对来说还是不够理想。

综上所述,可知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中,能做到课前预习或课后复习的接近100%;学生中成绩良好的做了预习或复习的占比为80%,而既不预习也不复习的占20%,两者相差了60%,由此可以看出,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在影响数学成绩因素当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但话又说回来,上述各表中的数据也同样显示出,即使做了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也并不表示必定取得好成绩。

三、结语

通过上面的分析可知,做到课前预习或课后复习的学生的确能够获得较好的成绩,但这并不表示只要做了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就必定取得好成绩,这其中还涉及到其他因数的影响,如学习行为等。本文研究范围有限,期待后续研究者拓展研究的范围,完善研究的方法。

作者简介:李博文(1992.07-),男,汉族,吉安人,江西农业大学 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猜你喜欢
数据统计学习习惯学习成绩
论中职生怎样培养良好的学习英语的习惯
大学生学习动机与学习成绩的相关研究
掐断欲望的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