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中语文新课标中明确要求语文教学要能够关注学生的不同差异和学习需求,鼓励合作学习,促进师生间的教学相长,所以小组合作学习在语文课堂上的应用也就越来越广泛。为了探究如何才能有效的进行语文课堂的小组合作学习,笔者对吉林省某高中高一年级w教师在她的语文课堂进行的小组合作学习进行了观察,并对这位老师和该班同学进行了观察和访谈,总结出了w教师分组合作方式的优势和不足,并提出几点关于提高语文小组合作学习效率的策略。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 小组合作学习 优势和不足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8-00-02
一、研究设计
笔者通过实习期间在吉林某高中与高一语文组w老师的深入接触和学习,把这位老师作为我的研究对象。同年级组的教师对这位语文老师的评价都很高,这位老师自己也有很多论文发表。通过在实习中的听课和访谈,笔者获取了研究的主体资料,其他辅助资料主要来源于听课记录,课堂实录等。
笔者虽然是w老师的学生,但是尽量保持了一个研究者应该有的客观态度,认真的观察了w老师的课堂和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方法,记录了访谈提纲以及回答内容。
二、w老师的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方法及优势分析
1.分组形式
既然是小组合作学习,w老师在这些学生高一刚入学的时候就给这些学生们分好了组。分组是按照高考的题型来分的。这个高中高一每个班大约有50~60个学生,w老师将他的班级分成了7个小组,每个小组6~7个学生,成立了文言文组、诗歌组、现代文组、成语组、病句组、文学常识组、基础知识组七个小组。
“我分了这些小组之后,他们(指学生)就会按照我的要求或者是留给他们的任务去在课下自行的讨论,分工合作,完成这些任务和要求,这样的话,他们就会在任务中对自己负责的那一块,或是文言文,或是成语病句,有更深的认识和了解,这些不是我上课去给他们灌输的知识,而是他们真正的自己去课下探究和讨论学习而形成的认识,一来能够让他们的知识掌握得更牢固,二来也能够加强他们课下自主学习,查阅资料的能力,真正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2.分组轮换
w老师的分组不是每一学期都不变的,而是一学期一换,比如a小组第一学期负责文言文,第二学期就负责文学常识。这样换到高三,至少每一个学生都可以仔细学习思考高考九大知识体系中的六个大部分,这样的训练可以让学生的基础知识更加坚实,也利于学生在考试中获得好成绩。
3.小组主要任务
通过课堂听课时的观察,我发现w老师留给小组合作探究的任务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作业或考试习题讲解,昨天老师留的是什么作业,就由哪个小组的同学负责讲解(作文除外);二是答题技巧分享,每一个部分自己小组在研究中获得了什么样的收获,或是审题技巧、答题策略等,把这些自己小组的收获总结出来分享到全班;三是拓展知识介绍,介绍一些关于自己主要负责的部分的扩展知识,如成语组可以介绍一些意思相近难分辨的成语,文言文组介绍一些难懂特殊句式等。
4.课下合作,课上汇报
笔者通过观察发现一节语文课40分钟,通常课堂的前10~15分钟由学生进行习题讲解或是技巧与知识汇报。
w老师班级语文课的小组合作学习从来都不在课上进行,课堂上只是留给学生汇报的时间,而真正的合作学习过程,则都在课下进行。w老师表示:“一节语文课只有40分钟,所以其实上课的时间是很宝贵的,在课堂上让他们讨论往往都只是吵吵闹闹收场,讨论讨论还会偏离话题,不仅浪费时间,还不见得有收获,真正的合作学习应该在课下进行,由任务引发的他们自觉的去查阅资料,分工合作才能有真正的收获。”
但是不是说就将课堂完全交给学生,完全放弃不管,而是学生站在讲台上做主要汇报,老师在讲台下仔细听,一旦出现学生讲不好或是讲错的状况就及时进行引导和启发。
三、w老师的小组合作方式实际出现的问题
在探究过后,笔者认为w老师的小组合作学习方式虽然存在着很多优势,但是实际上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1.汇报时间占用课堂时间过长
虽然w老师说课上10~15分钟,但是在实际听课中,大部分情况是学生汇报的时间占用都在20分钟以上,极大的压缩了老师的讲课时间,还间接的导致了老师压堂,w老师讲课的语言风趣幽默,一般课上都能引起学生上课的兴趣,但就算是这样,在压堂讲课的时间中,学生的注意力还是没办法完全集中的。
2.学生的语言表达不能完全胜任讲解任务
对于高一新上来的学生来说,他们的语言表达还不能完全胜任讲解工作,在讲台上容易出现声音小、支支吾吾等情况。有很多次w老师在问班级的同学你们觉得他(汇报的同学)讲的有没有问题时,坐在后面的同学说的都是,声音太小听不清,或是听不懂他说的是什么,這就导致了课堂时间利用效率不高。
3.学生内向或小组准备情况不好
讲解能否成功而顺利的进行在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学生的性格和小组的准备程度,如果学生的准备程度好,性格开朗大方,那么成功的几率会大,但是实际情况是大部分学生的性格都比较内向,在人前展示自己时会羞涩,而且小组合作的准备也经常做的不是很充分,这就导致了学生在前面讲解的效果不好,而教师再怎样引导也收不到太好的成效。
4.表现不好容易打击学生的自信
在讲台前进行展示这种方式,如果进行分享的同学讲解的很精彩,就能得到老师的表扬和同学的赞赏,这会增强他在人前展示自己的信心。但是如果分享的同学展示的不够好,则及容易使自己的自信心受到打击。笔者在听课的过程中就遇到过一次,在一次学生汇报时,由于学生自身性格内向和准备不太充分,在讲台上的展示效果不好,虽然w老师很耐心的进行引导,但是这位同学还是自信心受挫。
四、研究反思与展望:如何提高语文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效果
在分析了国内语文小组合作学习的现状以及w老师自己独特的合作学习的方式方法后,针对如何提高高中语文小组合作效果效率这个问题,笔者认为小组合作学习要做到以下四点:一是做到学生真正的自主学习,高中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应主要在课下进行,而课上只是展示小组合作学习成果的舞台:二是要做到有序的合作,小组合作学习的任务分配一定要明确,以避免漫无目的:三是注重教师的引导作用,教师对于合作学习的过程以及学习成果的展示一定要加以引导,尤其是刚接触合作学习的学生,以避免盲目合作:四是合作一定要符合学生的实际,要结合学情,结合本校实际情况,以避免无效合作。
高中语文小组合作学习合作学习虽然在国内已经实践了很久,但是仍需要继续实践和改进。合作学习把学生作为主体,巧妙运用生生之间的互动,把大量的时间留给学生,使他们有机会进行相互探讨,以求得学习的共同提高。在这过程中,教师充当着“管理者”、“促进者”、“引导者”和“参与者”等多种角色,教师把自己视作为一个合作者,将许多原本应该由教师完成的工作巧妙分配给合作小组来完成,学生主体性一旦得到体现,自然就会产生求知探究的欲望。
参考文献:
[1]康连华.关于语文合作学习的研究[D].2003:11
[2][美]约翰逊.合作性学习的原理与技巧.在教与学中组建有效的团队[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72.
[3]顾勒芳.初中语文合作学习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3.
作者简介:吴琪(1995-),女,辽宁省大连人,东北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中文,学科教学(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