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英语教学情境创设的原则

2018-06-04 11:06高娟娟
课程教育研究 2018年20期
关键词:情境创设原则小学英语

高娟娟

【摘要】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情境教学法是一种很常见的教学方法。但是在具体实施时,许多教师创设的情境存在很多问题。本文根据情境创设中常出现的问题,提出了情境创设的五大原则即目的性、真实性、交际性、有效性、趣味性。

【关键词】小学英语 情境创设 原则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20-0108-02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现代外语教育注重语言学习的过程,强调语言学习的实践性,主张学生在语境中接触、体验和理解真实语言,并在此基础上学习和运用语言。鉴于这种要求,在英语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法就成为一种很常见的教学方法。情境教学,实际上就是给学生创设贴近生活且生动有趣的语言情境,让学生受到情境的感染,在情境中去实践、体验、感悟语言,提高学生语言运用的能力。然而,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中,许多教师在创设情境时还存在许多的问题,诸如创设的情境不够真实、价值不大、有效性不高等。

那么如何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教学内容,设计出既让他们感兴趣,又真实有效的情境活动呢?我认为在设计情境时应把握以下原则:

一、目的性——应深度挖掘教材,明确情境创设的目的。有些老师由于对教材的挖掘不深,造成对情境创设的目的不明确,创设的情境与该课话题关系不密切,使语言目标不能落实,教学低效。

例如,一位教师在教学课题My home时在巩固环节设计了让学生“贴一贴,画一画,说说你的家”的活动。学生们小组合作动手制作自己的家,而后运用This is my living room/study/….向大家介绍。然而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除了掌握几个房间名称外,还要掌握句型Is he/she in the…? Yes, he/she is. No, he/she isnt.但是教师在让学生汇报时却没有让学生用上本节课的目标句型。这就说明这位教师在设计时没有考虑到教学重难点,没有考虑到此情境能否达成教学目标,很显然此情境的创设是失败的一笔。

因而情境的创设一定要结合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思考和明确创设情境的目的是什么,通过情境是否能达成教学目标,是否有利于突破教学重难点。

二、真实性——应创设自然生动、贴近生活实际的教学情境。有的教师从自己的主观愿望出发,创设的情境与学生的生活经验不相符,学生不能够理解或是不感兴趣。

例如,一授课教师在教授主要句型What are you doing? Im….及几个动词短语时创设了一个主情境: 周杰伦要到本地开演唱会,师打电话询问几个朋友正在做什么,是否有空陪自己去看演唱会,通过朋友回答的正在做的事情,引出要学习的动词短语。该师的本意是借用学生喜爱的明星人物引发学生的兴趣,但是学生一听就知道周杰伦到本地(一个小县城)开演唱会是假的,是老师虚设的一个情境,反而使学生感到无趣。如果把这个情境改为同学A要过生日,教师打电话邀请其他同学和自己一起去给A买生日礼物,这个情境是现实生活的真实再现,符合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学生才会自然而然的投入到教师所创设的情境中。

故创设情境必须贴近现实,要从学生的现实生活和已有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触景生情,诱发学生英语思维的积极性,准确地体验和理解语言。

三、交际性——应创设让学生进行交际的教学情境。交际是语言教学的本质。有些教师将情境变成了机械的句型操练,使创设的情境犹如虚设。或是不给学生机会表达自己,学生的交际行为也停留在假交际的层面上,课堂教学效果也受到很大的影响。

四、有效性——应创设简单有效的教学情境。真实的教学情境不是为了观赏,它不在于刻意制造些什么,更不在于额外添加了些什么,教学就如平常生活,简单有效才是真。

例如,一教师通过教学生跳“兔子舞”来学习“left, right, go straight on”。但有必要僅仅为了让学生掌握这三个简单易学的单词而花上十来分钟时间跳“兔子舞”吗?

五、趣味性——应创设新颖有趣的教学情境。创设情境的目的之一在于激发学生的兴趣,促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英语活动中。故我们所创设的情境应该符合儿童的心理特征,突出童趣。许多情境活动可以通过游戏的形式来表现,比如,“蒙眼摸物”、“藏物猜地点”、“小小采购员”等。但同时也应该注意到任何情境在初始出现时都是新鲜的、有趣的,但如果重复次数太多,同样会使学生生厌。因此教师应不断收集游戏,设计、翻新游戏。

总之,教师要从目的性、真实性、交际性、有效性、趣味性这些方面考虑,创设恰当的情境,尽力提高情境创设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的价值,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英语。

猜你喜欢
情境创设原则小学英语
坚守原则,逐浪前行
情境打动孩子心灵,提高阅读感悟效果
幼儿在体育游戏时情境创设的实践与思考
小学数学课堂选择生活情境的误区及对策
无罪推定原则的理解与完善
惹人喜爱的原则(二)
惹人喜爱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