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娟 邓昭娣
【摘要】会计信息失真,即因会计信息的输入与输出存在不一致从而产生的信息虚假,具体包括无意失真和故意失真两种失真类型。商品经济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带来的弊端之一就是严重的会计失真现象,无论是公有制企业还是私有制企业.股份制企业还是民营企业,上市公司还是非上市公司,出于避税、贷款、融资需要等原因,或多或少存在会计信息失真现象。会计信息失真影响了企业经济决策,造成了企业资产的流失,宏观上影响了经济的平稳运行和持续健康的发展。因此只有认真分析成因并且正确应对会计失真现象,才能杜绝其危害。
【关键词】信息失真;成因分析;治理措施
一、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成因分析
(一)监督体系不健全
会计监督体系包括政府监督、企业内部监督和社会监督。政府的相关职能部门缺少交流与沟通,没有建立统一的企业会计信息平台,会计信息不能互通共享,使企业有机可乘。在企业内部,由于会计工作受制于管理层,公司负责人受到利益的引诱从而指使、授意企业会计人员造假,致使其发挥不了原有的反映和监督作用,另一方面也是由于部分会计人员专业素养不高,不能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造成了会计信息的无意失真。社会监督主要是指会计师事务所对公司报表数据进行监督审查的行为。目前我国的会计师事务所普遍规模不大,组织形式多为有限责任公司,较难抵抗审计风险和客户施加的高压,造成信息失真.而且目前我国很多集体企业、小企业根本不进行年度报表的审计,这一定程度上导致了社会监督的被架空。
(二)会计制度、行业准则滞后于时代发展
我国现行的企业会计准则颁布于2006年,至今已经十年有余,经济中不断涌现的新情况使其无法做到面面俱到,别有用心的企业主观解读了准则当中不确定性措辞,从企业的角度不正当地利用会计准则,另一方面会计准则和税法之问在有些方面的规定存在的差异也导致了一些企业利用了制度和准则的漏洞,提供虚假的会计信息。
(三)财务人员综合素质亟待提升
截止到2016年底,获得初级会计职称的有404万,获得中级会计职称的有169万,而获得高级会计职称的有13万,中高级财务人员在庞大的会计从业人员基数中显得凤毛麟角,财务人员的专业素养亟待提升。另一方面,由于个人职业道德问题,一些财务人员缺乏诚实守信高操守,在利益的诱导下,主动或被动进行舞弊行为,策划造假方案,伪造会计信息,导致会计信息失真。
(四)打击力度小、违法成本低
会计信息失真带来的利润超过违法成本是企业铤而走险制造信息失真的重要原因,我国市场经济整体上正在不断向前发展和优化完善,但是调节手段并不完善,对于违法行为惩罚力度不够,这也导致某些信息失真的企业更加地有恃无恐,在造假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二、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治理措施
(一)完善监督管理机制、实行会计委派制
政府各部门应划分清楚责任主体,明确责任,各司其职,建立统一的会计信息平台,互通共享企业的会计信息,规范企业财务信息的管理和披露:单位内部建立审计部门,采取定期或不定期的财务审计,规范财务工作。会计委派制是指政府部门或企业产权所有者以所有者身份,委派会计人员代表政府或企业产权所有者监督企业资产经营和财务状况的制度。会计委派制的实行则有利于将企业会计部门或会计人员从公司体系独立出来,财务人不受制于企业负责人的约束,从源头上杜绝企业经营者腐败的产生,能更好地履行职责。国家应当大力发展注册会计师事業,充分发挥注册会计师的社会审计职能,努力使注册会计师的审查范围遍及更多集体企业、小企业和私营企业,而不是仅仅局限于大中企业。
(二)建立健全会计制度
国家应当根据形势的变化和现实中出现的问题不断改进完善会计制度,财政部应当适时更新和调整企业会计准则和相关规定,明确各项业务的具体处理办法,减少不确定性措辞的存在,减少企业可供选择的余地:各部门、管理机构应当做好上传下达的职责,贯彻制度、准则精神。
(三)提高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
现代企业体制下,财务报告分析及预测、运营管理、战略管理、对生产成本的控制等都要求财务人员具备较强的分析、辨别和决策的能力,因此必须督促财务人员加强计算机水平培训和业务培训,有组织地全面学习行业制度、相关法律要求和准则规定。另一方面,加强财务人员的职业基本教育、职业精神教育和服务宗旨教育,使其将诚信原则贯穿会计工作的始终,自觉抵制造假行为,加强财务工作的执行力和监督力。
(四)加大打击力度、提高犯罪成本
在犯罪事实被查明之后立即明确每个主体的责任,追究相应的民事赔偿责任和刑事责任,要让“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深入到企业管理层和每一个财务人员的心中。修改《会计法》等法律法规,提升罚款额度,使得罚款远远高于犯罪所获得的利益,打消企业通过信息失真从而获利的念头,这样就能有效地从根本上避免企业会计信息失真。
参考文献:
[1]孙志强.关于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思考[J].神州,2017,(34):287
[2]狄晨娟.论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表现、成因及对策[J].价值工程,2013,(23):139—140.DOl:10.3969/j.issn.1006—4311.2013.23.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