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语文教师如何设置有效的提问

2018-06-02 10:59蔡衡山
学周刊 2018年10期
关键词:教师提问有效性初中语文

蔡衡山

摘 要: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设置有效的提问是教师实施语文教学的重要手段。为了设置高质量的问题,实现问题的有效性,教师必须紧扣文本、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做到难度适宜,分层设问。只有这样,才能打造高效课堂,实现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师提问;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8)10-0071-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8.10.043

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调动各种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用尽可能少的时间取得最大的教学效益。而教师有效的问题设置则是语文教学高效率的核心。因此,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设置有效的提问就成为调控课堂教学,实现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手段和方法。甚至可以说,课堂问题支撑起了语文课堂的教学结构,进而辐射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从而达成语文教学的目标。因此,教师要想设置有效的提问,需做到以下几点。

一、紧扣文本,设置问题

选入教材的文本大多都是经典之作,是语文教学的载体。因此,有效的问题一定是紧扣文本,可以引导学生走进文本,与文本、作者、编者、教师对话交流,达到理解文本,提高语文素养的目的。即使在拓展教学中,教师也要根据文本设置问题,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例如,学习《小地主》一课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我”那么喜欢小地主,为什么没把他留下,而是让他飞走了?学生的回答很多:“我”想让小地主快乐,而回归大自然才能让他快乐,就让他飞走了;小地主想念家人了,所以“我”让他飞走了;“我”很喜欢小地主,这种喜欢是大爱,而不是自私的占有,就让他飞走了。这些答案可谓异彩纷呈,都有一定的道理,可是作者到底是怎样想的?我紧接着提问:请同学们反复阅读文章最后一段“小地主还可以在鸟类里散布点舆论,不时讲讲它的年少经历,谈谈他遇到的人,虽说有时不大温柔,可是心眼还不坏”,想一想作者究竟想表达什么呢?学生通过反复研读明白过来了:“我”之所以放小地主回去,是想让小地主向鸟类传播友善的信号,人类是善良的,人和动物是可以和谐相处的。由此可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设置问题只有尊重文本,才能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

二、把握目标,设置问题

课堂提问要有的放矢,就像打靶不能放空箭。语文教学的靶心就是教学目标。每堂课都有教学目标,而教学目标决定了教学的方向,决定了课堂问题设置的出发点。因此,我们要根据教学目标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文本,实现语文教学的目标。例如,《小石潭记》的主要教学目标是学习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对此,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目标设计问题:(1)这是一篇游记,按照游览顺序写小石潭。请你根據课文内容拟写小标题,理清文章的顺序,并用一个字来形容小石潭。你会用哪一个字?(2)假如你跨越时空坐在小石潭边,你的感受怎样?而作为政治上失意的柳宗元坐在小石潭边又有什么感受?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3)课文主要选取了哪些景物?作者是怎样写的?表现了景物的什么特点?这样就能引导学生深入体会小石潭水清、石奇、鱼活、溪曲的特点,感受小石潭凄清冷寂的环境,体会作者孤寂、凄凉的心境,学习此文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

三、抓住重难点,设置问题

每篇文章都有教学重点和难点。所谓教学重点就是文本最重要、最核心的内容。教学重点突出了,教学目标就基本完成了。所谓教学难点就是学生难于理解、难于领会而又必须解决的内容。教学难点突破了,学生理解文本的“拦路虎”就被打倒了。因此,教师在设置问题时一定要抓住教学重点和难点。例如,《黄果树瀑布》一文的教学重难点是从整体上把握文章内容,学习课文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我设置问题是:“我”对黄果树瀑布的情感发生了哪些变化?学生很快找到:印象当中的黄果树瀑布只是一幅画;初看瀑布时有无聊之感;走近瀑布时惊奇、激动、震撼;绕过瀑布时是赞美。这样,学生既整体感知了文章内容,又理解了文章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

四、区分梯度,分层设问

每文章都有思路,学生认识事物也有规律,因此,教师要遵循文脉和学生的认知能力设置问题。新课程标准也要求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文章应该先整体感知,再局部研读,最后再回归整体。这样,我们设置问题要区分梯度,分层设问。例如,学习《当我死时》一文时,教师可以层层深入地设置问题:(1)读了这首诗,你觉得诗歌表达了怎样的感情?这样可让学生整体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明确文章的主旨。(2)这种感情是如何表现出来的?这样可指导学生通过长江、黄河、最宽阔的床、安魂曲等意象具体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3)这首诗歌的语言富有变化,请同学们找出文中的关键的一个词或句认真揣摩,进而品味诗歌独特的语言,剖析精妙的构思。(4)文章标题含义是什么?这个问题有点难度,可以将它化解为三个小问题:死亡给人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当“我”死时作者又一种什么样的感觉?为什么说“我”是满足的死去?通过层层设问,可以引导学生走入文本,理解作者的爱国思乡之情。

五、斟酌难易,设置问题

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设置问题要仔细斟酌,难易适度。问题既不能过于简单,没有思考的时空;也不能太深,让学生不知如何思考,不然既完成不了学习目标,也有可能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根据教学重点、难点设置问题。此外,教师设置问题要有一定的难度,让学生通过努力得以完成。例如,教学《最后一片叶子》一文时,有位教师在指导学生理清文章思路之后,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文章为什么以《最后一片叶子》为题?”这对学生来说就有点难度。如果我们将这个问题分解成“最后一篇叶子在文中指什么”“贝尔曼为什么要把最后一片叶子送给乔安西”“最后一片叶子象征什么”等问题,问题的难度就会降低,学生的思路也就顺畅了。这样的问题设置对于引导学生研读文本,培养理解能力、思维能力是大有好处的。

总之,问题设置是教师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设置问题的质量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因此,初中语文课堂问题的有效设置应该是我们广大语文教师认真研究的一个问题。

参考文献:

[1] 刘丽娟,陈巧香.如何在课堂上进行提问[J].新作文(教育教学研究),2009(19).

[2] 陈瑞.语文课堂提问梯度的设置[J].内蒙古教育,2010(20).

[责任编辑 张翼翔]

猜你喜欢
教师提问有效性初中语文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教师的提问策略对课堂师生互动的影响
初中英语课堂教师提问有效性探究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教师提问策略探讨
船舶严重横倾时应急行动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