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津明
【摘 要】 当今,随着信息化技术的普及和教改的深入深化,教育教学活动在互联网时代已经离不开现代教育技术。在化学教学中引入现代教育技术,可以为传统教学注入一种活性催化剂,大大提高教学效果。本文,笔者结合在化学新课程教学过程中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谈一谈感受。
【关键词】 现代教育技术;互联网时代;化学新课程教学;微格教学课堂模式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在互联网时代下,以平板电脑为载体的师生微格课堂教学模式已被广泛应用。同时,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行,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更为新课改增添浓墨重彩的一笔。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实践简要地谈一谈自己的认识。
一、正确处理现代教育技术与传统教学手段的关系
毋庸置疑,现代教育技术具有传统教学手段所没有的趣味性、直观性,在当今互联网大数据的背景下可以充分调动师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有利于突破教学的重难点,从而更容易达到教学目的,使学生的注意力得到了集中,课堂氛围也十分活跃,充分体现了寓教于乐,很大程度上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主导地位,增强了师生之间的交流,提高了教学质量。这种技术和手段的广泛应用更是大势所趋,包括一些比赛都将现代教育技术课件作为一项必备条件。
其实,现代教育技术可以充分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传统观念认为粉笔、黑板是教师的主要教学工具。这种教学手段能调动起学生看、听、写、想、记的感官能动性,使其全方位地感受知识、理解知识、记忆知识。但互联网背景下的现代教育技术却能更好地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更形象,生动,能通过互联网大数据对考点知识题型化训练,达到题型知识点化,知识点题型化的目的。
现代教育技术与化学教学的整合与其他学科不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在化学教学中合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教学常常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是还要考虑到什么时候用,用多少,用哪些的问题。既要考虑到化学知识的科学性,又要考虑到应用的合理性。
1. “该用才用”的原则。现代教育技术具有优化教学、辅助教学的特点是毋庸置疑,但其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它在一定程度上无法以简单的方式表示知识的层次。另外,有些教师在制作课件时,将教学内容、教学程序和板书全都编写进去,而在使用的时候一路“下一步”到底,而没有任何的层次和交互性,忽视了现代教育技术课件与课堂的结合,这样的课件就没有使用的必要。有些教师完全用现代教育技术代替了板书、实验,而逐渐形成了“没有现代教育技术就不能讲课”的习惯。这点是完全不可取的。
2. 眼见为实的实验。通过现代教育技术把抽象的、难以直接用语言表达的概念和理论以直观的、易于接受的形式表现出来,或把课堂演示实验中有毒的、有危险性的实验通过播放视频的形式演示出来,或把物质的微观结构或微观粒子的运动状态通过动画的形式展现出来,这些都是现代教育技术教学中研究的方向。化学是研究分子、原子以及核外电子等微粒运动过程的科学。一些过于抽象的微观知识,例如微观粒子的运动过程,只用语言描述毕竟是抽象的,单凭学生的感知能力,他们是无法完全理解的。但多媒体课件可以用形象的声音和画面对这一过程进行模拟,使学生很快地理解并接受。若遇到有毒、危险性强的实验时,多媒体充分发挥了它的辅助作用。例如:钠作为碱金属的代表是重点讲解的部分,虽然钠与水反应现象十分剧烈,只要注意用量和操作步骤,这个实验还是可以亲自实验的。但由于金属性的增强,钾、铷、铯与水反应的实验却会带来很大的危险,不具有可实践性。视频的利用为我们解决了这一问题。这就是现代教育技术与化学教学结合得很好的一个例子。
3. 现代教育技术丰富了化学课改。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行,以学生的发展为主体的教学思想贯穿于日常教学的始终。化学新课改中更加强调了化学与日常生活的结合,使学生通过化学知识的学习更加了解生活、贴近生活,体验生活。尤其在《化学与生活》《化学与技术》《实验化学》等教材中更充分体现了这一点。通过笔者的教学体会,将现代教育技术结合这部分知识并利用于课堂,确实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展示各种各样的图片、视频来扩充知识内容,丰富课堂的色彩,增加课堂教学的饱和度,从而可以达到调动学生积极性、丰富知识的效果。
化学学科的一大魅力在于实验中神奇的现象和变化,而且学生对这种神奇现象充满了十足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实验,不仅使学生亲身体会到神奇的变化,使他们记忆深刻,而且锻炼培养了他们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探究能力、动手能力和团结合作能力。实验是最直接、最生动的媒体,化学教师不能舍本逐末,放弃垂手可做的實验而去用计算机模拟实验。因此,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难点就在于教师使用时的选择性。
3. 现代教育技术与其他教学手段的整合。在计算机辅助教学泛滥使用的今天,人们更关注如何将幻灯片、flash呈现于课堂,而忽略了曾经辅助教学的多种技术手段,像投影、挂图等等。笔者认为,这些手段并非过时,反而可以弥补现代教育技术技术的不足之处。因为幻灯片是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设计预先设计好程序的,只是在授课过程中一张张的呈现出来,是教师要呈现给学生的。但幻灯片无法及时反馈学生对某一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例如:教师讲授某一知识点之后,可以在学案上安排层次不同的习题,结合学生的易错点进行重点讲解。如果利用投影,将学生的答案投影出来,效果会更好。另外,由于演示实验的局限性,坐在后面的学生不能很清楚地看到教师在讲桌上进行的实验,这时候教师可以利用投影将其放大,弥补演示实验带来的不足。笔者亲自实践,感到效果不错。
笔者近日看到一位教师在《物质结构:元素周期表》的复习课时,将自制的挂图合理应用于课堂,使学生明确了元素周期表的轮廓、重点元素所在位置、金属与非金属的分界线等知识点。挂图这种手段虽然是陈旧的,但很具有直观性、普遍性,而且很实用,值得借鉴。
二、现代教育技术的缺陷
虽然现代教育技术为教师提供了很多便捷,它的优点也不可否认。但我们要客观地看待这种新鲜事物,用清醒的头脑合理地使用它。虽然笔者使用的时间不长,但渐渐发现其许多需要教师在设计制作时注意的地方。
1. 部分flash的非科学性。现代教育技术中的多媒体课件包括的范围很广,其中flash由于其动态效果而广受青睐。但有些flash 呈现的信息是不科学的,与实验现象不符。例如:有些实验是有颜色变化的,一些flash并不能准确地描绘出溶液的颜色。又例如:同样是前文提到过的原电池微观电子转移过程,虽然flash的整体性很好,也足以说明问题。但深究起来,电子的转移是非连续性的,容易给学生造成误导。像类似的情况是值得教师进一步改进的。
2. 多媒体的原创性。建构主义的学习观认为,学习不是教师把知识简单的传递给学生,而是学生能建构知识的过程。媒体是创设学习情境,学生主动学习、协作、探索和完成知识意义建构的认知工具,而不是教师向学生灌输所使用的手段和方法。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幻灯片、flash在共享的同时,其原创性也受到了威胁。虽然知识点是一样的,但多媒体的应用要与教师、学生、教材有机结合。多媒体在课堂上不仅仅是简单的呈现,而是要创建适合不同学生认知水平的内容。只是把从网上下载来的幻灯片直截了当的应用于课堂,笔者认为这是不恰当的。提倡资源共享,但不能忽略幻灯片的原创性。教师要根据教学设计对幻灯片进行修改,使之符合教学程序。
與幻灯片相比,flash的原创和制作要更复杂一些。但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教师的计算机水平不应仅仅停留在制作几张幻灯片的水平上,而是要掌握更多的计算机操作技术,这样才能有创新发展的可能。
3. 课件使用的普遍性。多媒体课件做好后,应是适合人人使用,不因教学思路和课堂结构的不同而发生冲突。若教学思路变了,课堂结构变了,课件仍然可以使用。只有这样,课件才能具有广大的生命力,才值得被广泛推广。
现代教育技术进入课堂是大势所趋,今后还会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的发展。如何对化学课堂和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整合,使之最大程度的发挥优势,是化学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在教学中只有深入研究和实践如何充分而恰当地设计、开发、运用计算机多媒体,使之与其他手段有机结合,优化课堂教学,力求最大限度地提高效率,才能体现出现代教育技术的真正价值。
【参考文献】
[1] 蒋应赤. 浅谈新课标下初三化学教学的一些误区[J]. 化学教学,20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