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英
摘要:古代文化知识体系博大精深,不仅大量出现在文言文中,也广泛渗透在古代诗词中。教学中引导学生将文化常识的积累、识记与诗词鉴赏有机结合,将有效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文化修养。
关键词:文化常识;古诗;教学;合二为一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8)12-0086-01
1.文化常识与古诗教学的现状
2017年和2018年高考语文考纲就考生识记能力,提出要求能识别和记忆文化常识等。在 "古诗文阅读"部分"理解"层级中指出要"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而落实在具体题型中,便是文言文阅读第二道选择题——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
在这根高考指挥棒的号令下,高中语文教师自然要求学生强化积累并帮助学生建立较完备的知识体系。而师生花大量时间精力,似乎只为搏这一道三分的选择题,这未免太"大材小用",且学生了解识记却不一定能学以致用。
语言学理论认为:语言既是文化的组成部分,又是传承文化的载体;文化既影响了语言,其本身又积淀在语言当中。古代诗歌蕴涵着民族的文化和历史,积淀着特定的背景和情感。而传统的古诗教学,常常将学习重点停留在字句理解和思想情感、艺术特色的把握上,导致古诗教学的简单化和程式化。
申小龙说:"当我们面对文字的时候,我们不是简单地面对一种无意义的语言包装,而是面对一个有意义的自主的符号系统。"只有引导学生真正理解古诗的文化意义,学生的认知水平、文化修养才能真正得到提高。
2.文化常识与古诗教学合二为一的意义
从教学上来说,我们既可以从古诗的文字中捕捉隐藏在语言背后的文化,也可以通过古代文化知识、文化现象来疏通诗意,深入理解诗句内涵,体会诗歌主旨。这样,才能真正打破文化常识和古诗教学的低效局面,实现一举两得之功效。高中语文教材选读的古诗与高考试题选考的古诗,积淀了多样的古代文化知识和深厚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因此不论是从教材的古诗教学入手,还是就高考诗歌阅读鉴赏的答题策略而言,教师都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利用文化常识深入解读诗歌文本,挖掘诗歌的文化含义,了解作者的文化观照。
3.文化常识与古诗教学合二为一的实施
3.1 以学促解。
解读古代诗歌,有时凭借文言语法、字词理解、背景典故等知识是不能完全解决的,还得从古代文化常识方面突破。掌握古代文化常识,可以帮助学生解决閱读障碍,准确理解诗意,尤其有助于古诗鉴赏试题的解答。
【高考古诗试题例举】
(1)2017年全国Ⅰ卷——欧阳修《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
这首诗涉及的文化常识不少,如题目中的"礼部""贡院",诗歌中的"衔枚""列爵"等,只有理解了这些词语的意义内涵,才能更好地解读诗歌,选择题的判断才能更精准到位。
【高考真题】
B.第三句("无哗战士衔枚勇")重点在表现考生们奋勇争先、一往无前,所以把他们比作战士。
这个选项是不恰当的一项,但很多考生会当成是正确的表述。主要原因在于不理解"衔枚"的意思。衔枚,古代军旅、田役时,令口中横衔状如短筷的"枚",以禁喧哗。此处比喻人人肃静。所以第三句重点表现考生们纪律性强,考风正,没有一点喧闹嘈杂的声音。
(2)2015年北京卷——陆游《夜游宫·记梦寄师伯浑》
【高考真题】
①下列对词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D."漏声断"中"断",是断断续续的意思。
漏:滴漏,古代用铜壶盛水,壶底穿一孔,壶中水以漏渐减,所以计时。漏声断,滴漏声停止,则一夜将尽,天快亮了。所以此处"断"是"停"的意思。
②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C."清笳乱起"和"铁骑无声"一动一静,以动衬静,手法巧妙。
古代夜行军,令士卒口中衔枚,故无声(上文已述)。此句("铁骑无声望似水")是说披着铁甲的骑兵,衔枚无声疾走,望去像一片流水,形象地描绘了军队阵容的整肃与声势的浩大。无反衬手法。
3.2 随文突破。
语文教师在进行古诗教学时,可以运用穿插授课的方式,随文突破,让学生随时随处对古代文化常识进行学习和掌握。
【教材诗歌例举】
白居易《琵琶行》诗中有这样一个句子:"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要想真正了解这句诗的含义,就需要明白有关朝服的相关制度。在古代,衣服的颜色其实可以表明地位的高低。"白衣""白丁"是指平民百姓,穿红着绿的是有品阶的官员,而黄色只有帝王才能享用。唐制,朝廷命官三品以上服紫,五品以上服朱,六七品服绿,八九品服青。由此我们可以体会到白居易作为朝廷谏官被流放到偏僻江州着青衫做九品小官的痛苦心情和无限的悲怨。某种特定的礼仪,其背后是深层的文化底蕴。
4.结语
传统文化的教学,重在认知、理解和传承,这是语文教学的一个核心内容,在日常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大纲修订明确提出增加"古代文化常识"的考查,意在引导学生掌握必备的文史知识,理解传统文化的精华神韵和价值理念。
考纲将古代文化常识特别列出,要引起高度重视。从2016年、2017年高考来看,全国一到三卷的第五题都是集中考查古代文化常识,但从修订后的导向来看,对古代文化常识的考查还有可能出现在古诗鉴赏和语言运用材料甚至是作文材料中,所以除了积累一定量的关于古代官职官制、礼仪、称呼、风俗、节令和科举考试等相关知识,进行专题复习,更应做到学以致用,将古代文化知识渗透到诗歌鉴赏等试题的理解运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