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上好初中数学课

2018-06-01 08:50林巧君
读与写·下旬刊 2018年5期
关键词:对角线先学导学

林巧君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8)15-0236-01

中学数学教学不同程度存在着"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学生被动的局面。如何上好初中数学课,主要从数学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体现主体教育的思想,提高教学质量。

对学生而言,课堂教学的质量直接关系到他们当前及今后在各方面的成长与发展;对老师而言,课堂的质量直接影响着他对职业的感受,态度和专业水平的发展,是生命价值的体现。因此,必须全面的认识课堂教学方法。

1.由教师"导学"变学生"会学"

现代教育心理学认为,学生最重要的是学会学习,使学生学会学习是学校教育最重要的任务。教师教的真谛在于引导学生学,在教中导之以"学"的方法。"教会学生学"才是导学的基础。

变"编写教案"为"设计学案"是导学的基础。教师的"教"应服务于学生的"学",引导学生的"学"。长期以来,教师是备教材,备教法,往往忽视备学情,备学法,导致学生学习效果欠佳。因而,教师只有考虑学生掌握知识获取技能的方法,才能较好地引导学生学。学法教案的设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学习目标,重点,难点,新旧知识衔接点,学习新知引导点,思维展开障碍点,主动参与活动点。

由"精讲多练"变"精导巧练"是导学的关键。现代教学论认为,学生是教育的主体,强调教学中要发挥主题作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注入式练习方法,是苦练搞"题海战",这样很难发挥主体的作用,效果很不理想。要改变这种状况,首先教师要"精导",所谓"精导"就是教师精选导的问题,找准导的方法,用活导的方法。学生"巧练"就是在理解知识的基础上,适当做些精选巧设的练习,这是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发展能力和形成技能、技巧的主要手段。"练"既要考虑教材的内容,练的题型;又要注意练的目的、练的时机、练的方式、做到因教施练,以练促思,激发学生的思维灵活,富于创造性。例如,我在讲初中几何多边形一节内容时,设计这样一题:以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为例,由学生动手试画,观察、考虑,从某一顶点出发,对角线各有几条,对角线的条数与边数之间存在着什么关系?从而推出几边形(n≥3)。从某一顶点出发可画的对角线的条数。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再进行思考,n边形共有几条对角线?通过学生充分活跃的思维和实践的操作,调动了学生主体积极性,找出逻辑规律,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由"先教后学"变"先学后教"是导学的举措。"先学后教"即在学生先学之前,教师向学生明示课堂目标,学生围绕目标进行自学,从中提出疑难问题,教师当堂作出分析,判断解答后由教师再提出问题,作指导性解释。由于学生学习水平的差异,在先学过程中必然出现各类学生参与程度、自学收效、所遇学习障碍不同的现象。因此,教師抓住机会,及时询问各类学生对所学内容的认知所遇疑难的情况,获取整体情况,并以此为依据、以学论教,教为学服务,学靠引导进展,因势利导,分层施教,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以确保学生的学习时间,这样提高了课时效率,从而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了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自学能力。

2.教师"导思",使学生会思

古人云:疑是思之初,学之端。长期以来,教师在教学中重"记"不重"思",尽管学生吃了苦,但其思维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锻炼。相当一部分学生"高分低能"。以学生为主、其核心就是训练学生的思维,传统教学恰恰忽视了这个"思"字。每节课应成为思维训练课,使学生在"疑"中思,在"思"中学,使学生从"学答"到"学问"再到"会问"。

设疑引思,激发学生思维。引发学生兴趣,使学生循着教师设计的思路去深入研究问题的实质。如我在教学矩形中,利用不稳定性将一个一般的平行四边形变成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通过演示观察,使学生探索:(一)在变形中它仍是一个什么样的图形?(平行四边形)只是平行四边形的什么发生了变化?(角变化了)而平行四边形的什么没有变化?(边)矩形的定义是什么?矩形是什么特殊四边形?(二)矩形除具有了谁的性质外,还具有什么样的特殊性质?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探索的兴趣。

总而言之,初中数学应如何上好?关键是数学教学要体现在主体教育上,学生的"学"、"思"和"教" 关键在于教师的引导。只有通过有步骤的"导",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猜你喜欢
对角线先学导学
用活平行四边形对角线的性质
发挥先学先行作用 凝聚青年担当作为
基于先学后教 培养自学力
三角函数考点导学
“概率”导学
函数知识快乐导学
“先学后教”教学模式在复习课中的应用
“阉割课堂”,本不是“学案导学”的错
边、角、对角线与平行四边形的关系
看四边形对角线的“气质”